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徐剑梅:英国对孩子的品德教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0-28 08:19: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徐剑梅:英国对孩子的品德教育     作者:徐剑梅   

  一、小孩不是白纸

  小时候背毛主席语录:“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毛泽东:《介绍一个合作社》,1958年)。一直以讹传讹地以为说的是小孩子跟张白纸一样,大人教什么,小孩子将来就长成什么样子。当然,毛主席他老人家其实说的不是这个。

  但一位英国朋友却说,西方过去也有“白纸”论,认为小孩子都是tabularasa(拉丁文,即空白状态),但现在,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孩子来到这个世上,先天就已经部分继承了父母脾气、性格等心理基因,“白纸论”是个把事情过分简单化的观点,在西方已经过时了。

  在西方社会,一般认为,影响儿童品性的主要是孩子的父母、长辈、老师、明星偶像(社会榜样),以及社会的总体氛围。

  二、道德不靠教导

  在英国中小学校,道德教育不叫道德教育,而通常称做“个人的社会健康教育”,或称“社会化过程”(socializationprocess),目的不是让孩子们树立远大理想或者争当舍己为人的英雄,而是让他们懂得平常做人的基本道理,懂得应该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关系,如何自律以融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分子。其核心道德观念有四:尊重生命、公平、诚实、守信。

  英国人还有个观念,即“道德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教导的”。这个“感染”,跟“感染感冒”,是同一个动词(catch)的同一个用法。体现在英国中小学的道德教育里,那就是不要求孩子们去死记硬背道德准则,但是要求孩子们从心灵深处、从日常生活中懂得和理解。

  三、诚实不是孤立的品德

  怎么让孩子们理解抽象的道德概念?一位名叫卡罗尔的英国中学教育管理人员告诉记者,英国学校一般不设专门的道德教育课,但开设包括佛教和道教在内的各种世界主要宗教信仰课供选修。这门课,被认为是对孩子品德/良知培养十分重要的一门课。

  不仅如此,多数英国学校每周都组织班级讨论,选取一些学校或者社会上发生的事情,让孩子们发表看法,共同讨论,自己去领悟和判断对错与是非。集体游戏也是一种重要方式,让孩子懂得顾及与体谅别人,懂得如何与同伴合作。

  英国学校还普遍鼓励孩子饲养小动物,组织学生到敬老院陪老人聊天、为慈善组织募捐及参加其它公益或环保活动,培养孩子的爱心和社会交往能力。

  在卡罗尔看来,诚实不是一种孤立的品德,而是与自重和尊重别人,与对生命和大自然的爱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四、不淡泊输赢,但要享受过程

  那么,如何防范学生做弊?答案很简单:老师有责任让每一个学生都了解这样一个基本观念:如果你靠欺骗方式获胜,那么你其实已经输了。

  不过,英国老师并不是教学生去学老庄的超脱,淡泊输赢结果;相反,英国学校里,“输赢”二字总被挂在嘴上,因为各种比赛名目繁多,充满学生的学校生活。

  但也正因为比赛多,每个学生都有机会领略到老师所要传达的信息:你会赢,但不会每次都是你赢。每个人都有赢的时候,也有输的时候,要紧的是享受参与的过程,要紧的是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不少居英中国移民感触最深的是,英国人对人生的选择往往是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即使这事儿不合潮流,也不时髦。功名利禄都想要,但最要紧的是这是自己心之所喜,性之所趋。

  五、不要妨碍别人

  英国的社会道德教育,还有一点令记者印象至深,那就是从小教育孩子要学会照顾自己,同时注意不要妨碍他人。这其实就是公德与私德的分野,也有人称为“对陌生人的道德要求”。

  英国小学很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个人清洁卫生、学习用具收拾整齐等等都在道德教育范围之内。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西方哲人其实有很相似但也许更为积极的说法:希望别人如何对待自己,就要照这样去对待别人。

  英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到处渗透这一思维方式。就拿交规来说:为什么可见度良好时不能打开车尾雾灯?别人超车时为什么要把远光灯改成近光灯?开车时如果考虑别人的处境,考虑可能会给别的道路使用者带来的危险,也就意味着考虑自己行车的安全。一部英国交规,处处体现着这个并没有明说的道理。

  六、理想不必远大

  第一次碰到英国人,是多年前汤姆逊基金会一个高级英语新闻写作课程的老师,名叫罗伯特·李。他说,他小时候的理想是当一名卡车司机。于是,他中学一毕业就去了一家运输公司,17岁就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他开着卡车环游了整个欧洲,回来换了工作,找到一家报纸,从最底层干起,晚上上夜校自修新闻专业,他又实现了许多个人生理想!

  我听得目瞪口呆,惭愧我直到那时才第一次想到,理想原来可以不是永久牌的,可以不止一个,也可以不是人生或人类的终极目的。理想居然这么容易实现!

  认识罗伯特时,他已经快到知天命之年了,他从来没觉得当卡车司机的理想渺小,相反,17岁就实现理想,他有一种成就感,回忆的时候一脸陶醉。

  相形之下,我觉得小时候被教导应该有的那些理想,比如当科学家,因为与自己的智力结构太不合拍,反而弄得从小就失去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动力,进而干脆认为理想就是那些与实际生活没有多大关系的想法。直到现在,一谈理想,我的第一反应还是指那些远在天边的想法。

  七、诚信要靠制度

  教育归教育,很多英国人并不相信“人之初,性本善”这些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说法,也怀疑教育的道德功用。相反,他们相信,人心有恶,但法律能够改变社会价值观和文化传统。

  一个例子是上世纪50年代的时候,许多英国酒吧都不许黑人入内。后经立法禁止,今天,不仅公共场所不许黑人入内的作法已经被认为是不可想象的事情,而且黑人还进入威斯敏斯特议会大厦成为堂堂议员,黑人女性阿莫斯甚至当上了上院领袖--英国贵族的总头儿!当时的报纸上,连声嘟囔也没见着。

  但这不等于英国没有种族歧视,相反,很多白人仍然歧视有色人种,但他们一般不会公开表现出来,因为他们知道,这“在政治上不正确”。

  在采访中,一位英国人甚至说,他很少考虑诚信问题,他觉得自己并不需要去相信别人诚不诚实,因为法律和制度摆在那儿,不诚实的后果摆在那儿。成熟明晰的法律和制度执行久了,人们自然逐渐习惯于放弃占小便宜,心知肚明从长远来看,占小便宜会吃大亏。

  八、诚实的利害关系

  比如说大学生贷款问题,英国大学生可以申请的助学贷款五花八门,甚至可谓多如牛毛,很多学生一毕业就跑到国外工作,为什么英国银行不担心他们欠债不还?

  其实答案再简单没有:每个英国人一生下来,就会得到一个社会保障号码,申请助学贷款、工作收入、报税、退休金……全都得靠这个“信用号”。换言之,这个号码,等于你的社会信用档案密码,而且将伴随你一生。你想欠债不还?那就等于你想放弃与你的信用联系在一起的一系列切身利益。

  再比如,据统计,英国人每个人都有5张以上的信用卡,一般没人敢信用卡透支之后到期不还帐。为什么?因为一旦欠钱没有及时还――还不是欠钱不还的问题,你就等于上了各间银行共享的黑名单,将来贷款买房办公司等等,都会比别人矮一头,平空添了数不清的困难。信用卡制度对遏止社会腐败的作用也不可小觑。

  九、灰色地带的欺诈

  尽管如此,若单挑英国社会的欺诈事例,那数落上三天三夜也数落不完。比如有统计说,英国每年因商业欺诈至少损失138亿英镑,而冒领养老金、救济金甚至抚养子女津贴等,更是英国社会福利系统头痛了多年的老问题,据统计每年冒领金额高达20亿英镑。

  至于没病装病泡病假,要求付现金来逃税等等也是司空见惯的行为。2003年9月,英国两位大学教授发表了一份调查报告,声称约三分之二英国中产阶级人士都承认干过夸大保险偿付金额,要求付现金来逃税之类不诚实的勾当,却不认为这些欺诈行为是犯罪。这两位教授甚至总结说:英国“正在变成一个越来越不诚实的社会。”

  至于英国政界,不诚实的例子也能举出一大串儿来。阿彻勋爵是上院贵族,前保守党副主席,还是腰缠万贯的畅销书作家,可他请人发假誓作伪证,东窗事发后也得坐牢。国防部顾问凯利自杀案中,为调查时任首相布莱尔有没有在伊拉克武器情报问题上说谎,唐宁街简直被折腾了个底朝天。布莱尔本人说,他要果真被证实蓄意夸大对伊动武证据,肯定早就得辞职走人。可是,凯利自杀之初,他宣称自己与凯利名字被公开无关,后来又对负责独立调查的赫顿法官承认自己负有全部责任,说话前后矛盾,保守党领袖史密斯公开指斥布莱尔是个撒谎家。

  但史密斯自己也有诚信上的麻烦。布莱尔为伊拉克情报门头疼的时候,英国报界一直在折腾史密斯当选保守党领袖后还雇用妻子当秘书,向众议院领薪水的事儿。英国议院议员行为规范委员会就此展开调查。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史密斯在公众中的诚信度肯定因此缩水。

  结语: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而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不管这林子在东方,还是西方。事实上,笔者通过纷繁歧异的文化,每每看到的,却是相似的人性。

  因此,西方的月亮,绝不比东方更圆。营造社会诚信环境,更要紧的是靠有效的制度和法律,道德品性教育不可缺少,但应该和制度与法律结合在一起。不然,孩子们在学校学的是一番道理,来到社会后见识的又是另一套游戏规则,原来学的道理都行不通,这痛苦就大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1 20:47 , Processed in 0.06468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