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中林:坟墓的千年变迁 作者:白中林
摘要:中国实行土葬是由来已久的事情了,但是土葬为坟实行墓祭,却是有赖于儒家思想的传布。根据现有文献的考察,三代时,不实行墓祭,所祭祀的只是祖先的灵位。按照荀子的解释就是,坟墓是埋葬祖先形体的,祭祀则是针对祖先的神灵,所以不必进行墓祭。墓祭的真正出现,是在春秋战国之际。当孔子去世,其弟子心丧3年纷纷离去之后,唯独子贡在夫子的坟墓前,筑庐祭祀6年。后来遂有秦代起寝殿于墓侧,苏武出使归汉后,墓祭武帝等事。
周口的强制平坟事件已过去大半年的时间,但余波一直未息。在周口平坟运动招致当地农民反对、并引起各界关注之后,国务院公布第628号令,要求将殡葬管理条例第20条修改为:"将应当火化的遗体土葬,或者在公墓和农村的公益性墓地以外的其他地方埋葬遗体、建造坟墓的,由民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将原条例中的"拒不改正的,可以强制执行"去掉了。从2013年1月1日起,各地民政部门不得"强制平坟"。
于是,人们又开始陆陆续续地"圆坟"。截至近日,周口在平坟运动期间被平掉的200多万座坟墓,至少一半又被重新圆起,对此,相关部门已难以措置。2月底,有人还来到周口市长岳文海家的祖坟前,拉起"岳文海,你妈喊你回家平坟"的条幅,还示威性地在周围插了几把铁锹,但并没有真正动手掘坟。
为了不使死人与活人争地,限制土葬,实行火葬的政策已经推行了多年,但是由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原因,遇到了不小的阻力。对于火葬,很多人在心理上接受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平坟引起抵触情绪也在情理之中。逢年过节的坟祭,维持着人们和自己已逝先辈的情感联系,甚至是个体身份认知的凭据。所以,周口的平坟运动期间,一位祖籍河南省周口的北京市委宣传部的官员就公开表示,因为老家周口祖坟被平,自家祖先坟头已成一片废墟,自己与那片土地已没有任何联系。
在中国的传统中,埋骨桑梓是无须明言的,所以我们经常可以在在古史中看到扶棺归乡的家眷、守丧于墓的孝子。即使无法埋骨桑梓,异乡安葬也一定要朝着家乡的方向。而19世纪中后期,当大批的华工远离家乡,在美国从事铁路修建时,他们最大的一个希望就是能用辛苦积攒下来的血汗钱,妥当地料理自己的身后之事。如果有可能,甚至要把遗体运回自己的故土安葬。在传统文化里,坟墓不仅是一种乡愁,而且是落叶归根的象征。
然而,坟墓起初也并非祭祀之地。坟墓的重要性是随着传统文化的丰富而不断增加的,它的重要性事实上也一直处于流变之中。
墓祭的由来
中国实行土葬是由来已久的事情了,但是土葬为坟实行墓祭,却是有赖于儒家思想的传布。根据现有文献的考察,三代时,不实行墓祭,所祭祀的只是祖先的灵位。按照荀子的解释就是,坟墓是埋葬祖先形体的,祭祀则是针对祖先的神灵,所以不必进行墓祭。墓祭的真正出现,是在春秋战国之际。当孔子去世,其弟子心丧3年纷纷离去之后,唯独子贡在夫子的坟墓前,筑庐祭祀6年。后来遂有秦代起寝殿于墓侧,苏武出使归汉后,墓祭武帝等事。
但是,墓祭与否,曾在一段时间内为儒生所争议。有的儒生泥古不化,以为上古时代没有墓祭,坟墓和家庙是分别的,形体和神灵也是有分别的,坚持"生不野合,死不墓祭"。其实这是一个误解,这个误解反而可以通过一个和"平坟复耕"差不多的土地经济逻辑来解释,因为在上古的时候,墓葬的地点离家非常近,祭祀于墓和祭祀于家的区别不大,所以说三代没有墓祭,这并不是说上古之人不重视先人的形体。后来,随着人口繁衍的增多,附近耕地逐渐不足,民居和墓地便开始分离,随后墓祭的兴起也就很自然了。即使坟墓与民居分开,也不会太远,正如白居易在《朱陈村》一诗中所言:"生者不远别,嫁娶先近邻。死者不远葬,坟墓多绕村。既安生与死,不苦形与神。"
但是,自然之中也有某种必然,这就是墓祭为儒家所提倡,因为儒家的核心教导就是敬天尊祖,尤其是通过慎终追远,而使民德归厚。当然,儒家对墓祭的提倡也是有很强的民众基础的,那就是在民众的朴素信仰中,祖先的坟墓是不可侵犯的,祖先魂灵的存在可以庇护现世的子孙,子女则对祖先的魂灵充满敬畏。可是,这种庇护和敬畏在不同地域的民众身上却有不同的体现或者说造成不同的影响。
有时民众出于对祖先的敬畏,会焕发出一种昂扬的斗志。例如,战国时期,燕国与齐国交战,齐国城池大多沦陷,齐国王族田单困守即墨城,为了鼓舞齐人的斗志,他托人传话给燕国的将领说,齐人最害怕的事情就是先人的坟墓被挖掘了,一旦把齐人的祖坟挖掉,城内的齐国人必然失去战斗的决心。燕国人不知是计,赶忙挖掘齐人在城外的坟墓,并一把火烧掉。即墨城中的齐人看到燕国人对自己的先辈如此无礼,个个恨得牙根痒痒,争先要求出战,田单借敌军之手毁坟墓的目的达到了,果然齐人一战告捷,连战复国。
但有时候,民众对祖先魂灵的敬畏也能起到相反的效果。例如同样是战国时期的韩国和楚国及其民众。首先是韩国仅仅因为其先王的坟墓在离秦国很近的地方--平阳,韩国恐怕秦人毁坏其先王坟墓,便对秦国低头。而楚国则是因为秦将白起攻下其都城郢后,焚烧了楚国先王的夷陵,楚军就丧失了斗志。同样是毁坏坟墓,在齐、楚两国竟然起到了相反的作用。但是,无论毁坏先人坟墓对生者起到了多么截然不同的作用,有一点不可否认的是,坟墓在逝者后人心目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