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马王子漫谈
丁启阵
白马王子,最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少女倾慕的理想的青年男子。白马王子,作为一个比喻性的词语,自然是有其历史渊源的。“白马王子”,英语叫prince charming。有人考证,白马王子的原型有三种可能:欧洲传奇故事圆桌骑士团的骑士高文(Sir Gawain)、英法百年战争中法国国王约翰(King John)和公元1228年瑞典王子基尔(Prince Gear)。总之,来自西方世界,来自欧洲。
近年,我国网络上有一句流行语,叫“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也可能是唐僧”。
从情理上讲,白马人人可骑,不分东方西方、欧洲亚洲、外国中国,也不分贵族庶民、王子孽子、唐僧妖怪。当然,作为固定词语,任何语言都一样,它的所指必然有所倾向,有所偏颇,不可能包括一切人,任指一切人。这其中,当然也有一些物质条件的因素在起作用,比如说,白马不是随处可见的毛色马种,是比较珍贵的马种,除了牧民,不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人难得有机会骑上它到处跑。
我所知道的最早的骑白马的名人,既不是欧洲人高文、约翰、基尔,也不是莎士比亚、安徒生、格林笔下魅力四射的爱情男主角,而是我们中国人,华夏民族的上古圣君,唐尧大帝放勋。《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尧平时的打扮和出行坐骑情况,是“黄收纯衣,彤车乘白马”。意思是,尧帝头上戴黄色帽子,身上穿黑色的祭服,出行乘坐的是白色的骏马拉的红色车子。认真说起来,尧帝不是直接骑坐在白马背脊上的,后来文学作品中的白马王子形象稍有不同。
古书上说,商朝崇尚白色。估计,商朝骑白马的人应该不少。这其中,必然会有不少白马王子。可惜的是记载缺失,他们的姓名、事迹,我们已经不得而知。
中国古代有一位货真价实的白马王子(“子”字轻读),他就是曹操的儿子曹彪。曹彪于黄初四年(公元223年)被封为白马王。白马非马,是一个地方的名字,在今天河南滑县境内。曹彪的同父异母哥哥、著名诗人曹植写过一首有名的诗歌《赠白马王彪》,兄弟要奔赴白马封地,各奔东西,临别之际,抒发胸中郁闷之情。
唐诗中,有不少骑白马的男子形象。其中,除了一般贵族之外,就是军人、侠客和花花公子。军人如:“君为白马将,腰佩騂角弓”(陈子昂《送别出塞》),“白马将军若雷电”(杜甫《折槛行》),“白马将军频破敌,黄龙戍卒几时归”(王涯《从军行三首》之三)。侠客如:“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李白《侠客行》),“青槐夹两路,白马如流星。闻道羽书急,单于寇井陉”(王昌龄《少年行》),“宝剑黯如水,微红湿馀血。白马夜频嘶,三更霸陵雪”(温庭筠《侠客行》)。花花公子如:“江雨朝飞浥细尘,阳桥花柳不胜春。金鞍白马来从赵,玉面红妆本姓秦”(宋之问《和赵员外桂阳桥遇佳人》),“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李白《少年行三首》之二),“荐枕青娥艳,鸣鞭白马骄。曲房珠翠合,深巷管弦调”(刘长卿《少年行》),“黄花盖野田,白马少年游。所念岂回顾,良人在高楼”(王建《采桑》)。相比之下,最后一类,即花花公子,较为接近古今中外爱情故事中男主角的白马王子。
诗歌里固然有不少白马公子,但是,历史传说、文学作品中,更多的还是白马将军。《三国志》中,曹操帐下曾经亲手射中关羽额头德恩将军庞德,因为他常常骑白马出战,被关羽手下的人称作“白马将军”,都挺怕他(《三国志·魏书·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据《后汉书》记载,公孙瓒喜欢经常带着几十位神射手一起骑白马驰骋,作为左右翼,号称“白马义从”。可见,公孙瓒也可算是一个白马将军。《三国演义》中,原来是公孙瓒属下的赵云赵子龙,也是白马(夜照玉狮子)银枪(龙胆枪,或叫亮银枪)、智勇双全的常胜将军。北朝梁朝将军陈庆之,是赫赫有名的白马将军。唐朝名将薛仁贵,喜欢披白色战袍上阵,他曾于雪地里率军突袭敌军,骑的应该也是白马。
作“少女倾慕的理想的青年男子”讲的“白马王子”,可能来源于西方。但其实,西方也并非每个国家都有白马王子的说法,西班牙说“蓝色王子”,德国也没有“骑着白马的王子”的词语。相反,倒是在我们国家,“白马王子”不但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实际上不少,这个词语的使用频率也相当之高,大有超越西方国家的态势。
“白马王子”,作为词语,起源并广泛使用于人类发展史的畜牧时代和军事战争的冷兵器时期。到了工业和后工业时代,以及火器、化学武器、核武器时期,其中的“白马”实际上已经虚化,只是一种代号——好一点的情况,代的是男子的品性和品质,比如说英俊,勇敢;差一点的情况,代的则是权势财富,比如皇家贵族、爆发富豪。后一种情况,不如改称“宝马王子”更加接近现实一些。不久前一家电视台的交友节目中,一个年轻女孩发出了“宁愿在宝马里哭泣,也不要在单车后座欢笑”的宣言,一时之间,成为街谈巷议的热点新闻,就是最生动的证据。
2010-5-1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