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4|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管季超网搜新朋友陈代驹资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0-30 16:50: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重庆凯特立教育策划有限公司

目 录1公司简介 Company Profile
2业务 business
3团队Team
4业绩Performance
5文化 Culture
5.1 凯特立愿景 5.2 凯特立目标 5.3 凯特立宗旨 5.4 凯特立的使命 5.5 凯特立人才观 5.6 凯特立竞争观 5.7 凯特立精神 5.8 凯特立口号6品牌Brand
6.1 品牌释义 Brand Annotation 6.2 凯特立 6.3 凯特立 6.4 凯特立 6.5 凯特立7发展develop
8凯特立赋
1公司简介 Company Profile  [1]
  重庆凯特立教育策划机构是一家综合性现代教育研究与服务机构。机构下属科研与服务组织包括,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文化分会教育策划专家委员会、重庆两江教育研究院、重庆凯特立教育策划有限公司。机构现有研究、创作人员七十余名,专家顾问十余名。机构以研究院和专家委员会为依托、以学校文化创意占先机,在重庆乃至西部地区,凭借其专业、周到的服务树立起了良好的企业形象。2008年,重庆公司成立;2010年,陕西分公司成立;截至2011年4月,已与重庆、陕西、湖南、湖北、四川、内蒙古等省市200余所学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校特色和文化建设提供了专业的策划与设计服务,赢得了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赞誉与信任。
旗下组织:
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文化研究分会教育策划专家委员会
两江教育研究院
重庆凯特立教育策划有限公司
凯特立分支机构:
重庆总公司:重庆市九龙坡区科园二街147号2楼
陕西分公司: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开发区科技七路附三号电子科技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中心C座4层421室
湖南分公司: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车站北路70号万象新天公寓5栋13层1304号
湖北办事处:湖北恩施州
免费咨询热线:4000433338
2业务 business——凯特立的服务对象:
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教育投资机构、学校
——凯特立的服务内容:
1.发展规划:区域教育、学校发展规划、教育投资策划 
2.学校文化建设:学校理念系统梳理、环境文化建设、教师培训、校本课程开发、活动仪式策划
3.教育研究:学校品牌建设、教师学生评价体系研究、专项课题辅导、师资培训
3团队Team  我思,故我在。Cogito Ergo Sum。——笛卡尔
我们是一群有思想的人
在理性的思维
有坚定的信念
有燃烧的激情还有放飞的梦想
我们不断超越自我
力求从更高的角度诠释学校文化的价值
以超前的视野透视未来
倾听时,我们儒雅而又睿智
思考时,我们沉稳而又跳跃
讨论时,我们激烈而又感性
工作时,我们严谨而又忘我
4业绩Performance 在创新中超越——Transcending in Innovation
5文化 Culture力量来自于凝聚——Strength comes from cohesion
凯特立愿景
成为学校发展的首选增值顾问凯特立目标
中国第一教育策划品牌
凯特立宗旨
服务教育 提升学校
凯特立的使命
教育传承文化 文化提升教育凯特立人才观
诚信立人 专业立业
凯特立竞争观
与对手共同成长
凯特立精神
教育是一种信仰
凯特立口号
催生教育家 打造特色校 探索新境界
“催生教育家,打造特色校,探索新境界”,这是凯特立人对当前素质教育的思考与探索,更是我们对教育事业的理解与追求。
6品牌Brand为品牌插上翅膀——Adding wings to the brand
品牌释义 Brand Annotation
凯特立
英文catalyst,化学上的“催化剂”
它是加快化学反应进度,促使物质快速质变的重要物质
凯特立
它从不标榜自己的功绩,它总是默默奉献凯特立
它的作用无可替代
促成新物质的产生,它却回到自己本来的状态
凯特立是春天的种子,它播种希望
凯特立是秋天的金芒,它收获硕果
我们关注教育,因为教育是智者的园地
我们关注教育,因为孩子是未来的栋梁
我们是这样一群人,不张扬,含蓄从容,积极向上
我们是这样一群人,无私无欲,甘为陪衬
我们是这样一群人,智者无疆,慧者无畏
我们用专业创造价值,我们用创新实现理想
凯特立
催生教育家,打造特色校,探索新境界
7发展develop2008年6月,重庆凯特立教育策划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落址于高新区石桥铺大西洋国际大厦。
2008年9月,公司内部刊物《世纪教育》杂志创刊号正式出版。杂志文章均为教育界资深人士独创,观念新颖,可读性强,深受校长和广大读者欢迎。
2009年8月1日,公司一周年庆典在缙云山举行,共45名员工参加。
2009年8月19日,公司专家组一行5人受邀参加重庆市开县汉丰四小“校园文化理念及中小学生行为养成宣导”。
2009年9月1号,公司迁址到石桥铺西亚商务大厦11楼,更加舒适的办公环境更好的提高了凯特立人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2009年9月,公司党支部正式挂牌成立。
2009年9月14日,公司研究所成果——《彭水县教育发展规划》,经彭水县人民政府和中共彭水县委审议后通过。
2010年1月7至9日,“第三届全国中小学特色学校发展高峰论坛暨首届中国中小学名校长高峰论坛”在永川区江鸿国际大饭店举行,重庆凯特立教育策划有限公司特派团共15人前往学习交流。
2010年3月15日,公司内部刊物《教育策划》报创刊号正式出版。
2010年4月,公司党支部被授予高新区石桥铺“示范党组织”称号。
2010年4月8日,公司研究所一行6人受邀参加在彭水县汉葭二小召开的“县城小学特色学校研讨会”。
2010年4月19日,重庆凯特立教育策划有限公司陕西分公司正式成立。
2010年5月22日,公司召开教师培训专家诊断会,隗建勋、张维仑、余业君等专家受邀参会。
2010年7月3日,公司特邀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副院长牟映雪教授为城口全县160名幼儿教师开展幼儿教育专题培训讲座。
2010年7月29日,四棉小学策划设计案得到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区委区府的高度认可。
2010年7月30日,由公司参与编纂的《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正式出版。
2010年7月31日,公司在万盛黑山谷举办《凯特立两周年庆典》活动,张学敏教授、隗建勋处长、李德忠教授、陈于忠教授,熊国城教授等专家出席。
2010年8月15日~17日,公司在重庆市彭水第一中学校举办班主任培训会,参加会议的有200余名教师。公司专家李培森,张永红,白仁伟,沈孝友分别对在座老师进行了培训。学校领导及老师对此次培训进行了高度评价。
2010年10月16日-17日,凯特立迎来了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周满生先生和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文化研究分会副秘书长丛艳女士。周满生副主任和丛艳副秘书长在凯特立部分领导的陪同下,分别于16日、17日参观、考察了开县赵家小学、汉丰二小和重庆市九龙坡区的杨家坪小学,周满生副主任和丛艳副秘书长对以上学校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和我公司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做出的杰出贡献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评价。
2010年10月18日,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周满生先生和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文化研究分会副秘书长丛艳女士来到凯特立与凯特立部分专家共同探讨校园文化相关事宜,重庆市人大常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维仑来到凯特立对重庆教育的发展做了相关汇报。
2010年10月22日,由两江教育研究院与21世纪教育研究院联合举办,重庆凯特立教育策划机构、中国教育干部培训网承办的“优先发展教育的重庆模式”研讨会在重庆召开。与会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等人员,就重庆市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研讨。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工人日报、中国教育干部培训网、重庆日报、重庆晨报、重庆晚报、重庆商报、华龙网、重庆电视台、《校长》杂志等媒体到会。此次研讨会为21世纪教育研究院所主办的第二届“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系列地方研讨会之一。
2010年10月28日,国家督学,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市教育学会会长万力先生一行莅临我公司考察。陈代驹董事长召集公司中层干部和骨干人员共聚会议室,与万力会长一行共同探讨校园文化。2010年10月30日,“熔炼团队、重塑自我”——凯特立教育策划机构第一期拓展培训活动在重庆铁山坪拓展培训基地顺利开展,第一批员工共21人参加了培训。
2010年11月,凯特立旗下两江教育研究院与上海百特教育联合引进了小学生理财教育公益项目——神探贝妮(Agent Penny)儿童戏剧。重庆地区接受本次爱心赠与的共有九龙坡区的育才学校、辰光学校、实验二小及南岸区的天台岗学校等七所小学。
2010年11月10日,凯特立获批成立“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文化研究分会教育策划专家委员会”。
2010年12月10日,中国教育策划学会学校文化研究分会教育策划专家委员会主任、两江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凯特立教育策划机构董事长陈代驹先生受中国策划协会邀请,前往北京参加2010中国策划年会,并被大会组委会授予“2010中国十大品牌教育策划专家”称号。
2011年1月30日下午,凯特立教育策划机构2010年年会暨颁奖典礼在重庆一坪宾馆会、议室隆重召开。此次年会的参会人员有专家代表、校长代表及凯特立的所有在职员工共80余人。
2011年2月10日,凯特立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亿利东方学校签订校园文化建设战略合作协议。这是凯特立成立以来在内蒙古地区的首位合作伙伴,标志着凯特立在市场开拓上取得的又一阶段性胜利。
2011年4月,重庆凯特立教育策划机构湖南办事处落址长沙。
2011年5月,重庆凯特立教育策划机构团支部获批成立。



凯特立赋

壮美巴渝,虎踞龙盘,山重水复, 生机盎然。时逢盛世,龙腾灵渊,重学兴教, 崇文尚典。顺时代召唤,应社会企盼,戊子瑞岁,公司新诞。融天地灵气,鼓两江云帆,汇四海英才,聚九州俊彦,擎科教旌旆,奏文化凤弦。助力学校、造福元元。相携庠序学苑,共建特色校园;聚焦重点中学,兼顾职教乐园;力引文化风尚,同谱教育鸿篇!足驻巴渝,履遍蜀川,情牵荆楚,臂挽黔滇,心系湘桂,爱倾陇陕, 誉漫三江,名动中原,凤鸣山城, 声闻赤县,齐称策划旗舰,众赞校长摇篮。
鸿蒙伊始,步履艰难。峥嵘岁月,倾力向前。经风雨而心愈齐,历磨难而志愈坚。斗转星移,共描宏图伟纶;寒来暑往,同奏幽簧雅韵。创意为核,质量为本,惟实惟美,尚拓尚新!继诸葛之智慧,效周公之忠勤,顾大局铸团队,重奉献讲诚信。融李杜之风韵,汇诸子之慧根,绝美绝雅,至真至仁。兢兢业业,孜孜耕耘。设计大爱、雕塑灵魂!潜心构思,一图一景试绘乾坤之无穷美景胜迹;殚精竭虑, 一字一言欲抉世间之无尽珠玑慧玉。人人敬业负重,事事精益求精。顶天立地,履责躬行。戮力同心,拼得硕果丰功;奋发自强,赢得旷世赫名。
凯特立者,催化剂也!催生教育家、打造特色校,探索新境界、引领新航向。根植五千年文明沃土,脉通八万里文化丰壤。崇仁义尚礼智承扬文明精华,倡孝恭修慈惠播洒文化琼浆,与教育家同成长,与特色校共馨香!长江后浪推前浪,红岩忠魂慨而慷。人贵情志,业贵精恒!立百年弘志,扬千载豪情。圭璋玉德泽山川,壮美情怀映浩空。最喜:贤达英杰奇才荟萃,天时地利人和俱全!惟愿:爱心诚心雄心常存,热情赤情真情盈环!
惟叹:志揽皓月越千秋,鹰击长空摩云天!诗曰:教育兴邦,前途无量,日月华光,大美无疆!
己丑(二○○九)年冬至
2#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0 16:50:42 | 只看该作者
3#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0 16:52:01 | 只看该作者
4#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0 16:52:32 | 只看该作者
5#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0 16:53:11 | 只看该作者
第28个教师节有感
文/陈代驹

楼下的便利店打出广告:明天凭教师证免费领8个鸡蛋。百度告诉我,今年是第28个教师节。我很想给我的高中化学老师刘刚打个电话,问候一下老师的节日;又想给几个特别亲近的教育同仁编一条短信。提笔之际于是想,还是写一篇随笔发到网上也许更好点,于是就有了这短文。

曾记得第一个教师节挺隆重的,我那时候还是龙驹中学的化学教师,那年的教师节镇上搞了个座谈会。那时候开会少有的水果瓜子都有,蛮像一回事的样子。其后我作为教师还过了好几个教师节,再后来的教师节,主要是发钱和放假。钱呢,发少了还有意见,因为有的重点中学曾发过十万元的教师节费。当然我当教师的日子大多是几十元。后来又听说有的小学老师(当然是名校)教师节的红包收入达几万元,不知现今教师们的教师节是什么样子?

我对教师节的理解是,这原本是一个尊师重教的节日,是我们教育人非常自豪的日子。但是呢,也不要变味,如果以钱的多少来衡量对教师的尊重程度,那名字要重新取过。对教师的尊重也不应以钱论,尊重的方式太多。其实,我想从现在教育人自身的角度说一说。比如我们怎样才能有为有位,面对别人的尊重,我们安之若素,其实这是更为有意义的。新教育的教育理念和教师专业发展,也是教我们面对这一切,底气十足的。

前几日以家长的身份参加了一外的家长会,那些兰勇、刘佳松之类的教师,让人油然起敬。前日还见了朱永新老师,与他单独谈了近四十分钟,朱老师即使在私下场合也让人对他的师风生敬意。无论是否有教师节,这些有德的教育人,都叫人不得不尊敬。

所以,我想说的是,我们还是少浪费些时间,多读书、多写作、多关心学生,做一个真正的教育人。这两天读了几本李镇西的书,总结一句:教书其实无它,用心而已。干了教师这一行,必须认真,必须爱上这个工作。因为我们面对的是生命,而不是别的什么物体。我细细地总结了许多名师,发现这根本就是一条不归路。爱上你的职业,爱上你的学生,多花时间,多花心血,坚持下去,尊重会有的,天天都会是教师节。再说,其实教师不是为尊重,是为了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6#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0 16:54:08 | 只看该作者
学校文化就是学校的全部  

【关键词】学校、学校文化、学校文化建设



引  言

笔者有幸率领一帮有志于研究学校文化的教育使者(我们自命为教育使者),数年来,北上蒙古,南下贵黔,东去苏杭,西抵川藏,与200多位校长抵足、与各路教育精英切磋,终于入门入路,小有所得。但对于学校文化到底是什么,学校文化建设到底能走多远,我们却始终充满着不可言说的困惑!如果学校文化只是迷人的装饰,只是五味俱全的香氛,那么,不建设也罢!毕竟,中国还穷,教育经费十分有限,山里的孩子更需要牛奶和鸡蛋,留守儿童还需要“妈妈”老师的抚慰……但是,笔者集数年教育策划经验之所成,得出观点——学校文化就是学校的全部,换句话说,学校文化建设做到极致,学校就真的成了一所好学校,学校就再也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了。一家之言,望读者指教。



  
一、 从“学校”说起

根据历史记载,早在40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自夏商,便有了“庠、序”(就是学校)。孟子曰:“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 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学校一出现,便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为己任。到了周代,学校的名称又有一些变化。据《学记》记载:“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塾、庠、序、学即是周代学校的名称。西汉时期,学校分为中央和地方两种,中央设太学,是国家最高学府,相当于今天的大学。地方上置学宫。到了唐代,古代办学达到了极盛时期,学校分类更细,明清时的学校基本是承袭隋唐,但由于科举制的发展,学校成为科举制的附庸和装饰品。清末,开始兴办近代教育,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中称学校为学堂。到1907年,新式学堂遍设各地。辛亥革命后,教育部公布新学制,“学堂”一律改称“学校”,并一直沿用至今。由此可见,教育是和人类社会同时出现的社会活动,而学校作为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专门教育机构,则是社会和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而学校所代表的含义,大概无人不晓。但在一个200位校长的培训课上,教师出了一道小题目:请给学校下一个定义,或者用一句话概括学校。结果让人大跌眼镜,居然出现了五十多种答案:比如教育的场所、校园、老师和学生生活之地、法人组织、事业单位……不一而足。那么,到底什么是学校?其实,价值观不同,答案肯定不一样。笔者以为:学校乃传播文明,传承文化,教书育人之地。一家之言,可能有读者不同意,认为这样的概括有失偏颇:学校担负着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的重任,不仅培养劳动大军,还要培养精英人物。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当然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如选举,为政府宣传,统一人们的认识……殊不知,在强调其功能性基础上,我们却将“人类活动开创社会文明”的价值思考放在了一边,遗忘了文明、文化的价值花朵,更多地以功利性观点看待世界、看待教育、看待学校,遗忘了文明的传播,文化的传承。殊不知,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校”。



二、冷眼看“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实际是两个词:学校+文化,或者表述为“学校的文化”。通俗地讲,学校文化是由“学校”和“文化”组成的偏正词组,其重点是“文化”。

那么,什么是文化?这个概念真有点大,是研究学校文化不可回避的话题。据查,“文化”有四百多条定义:“以文化人”,“文明化人”,“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就是因为人有文化”,“科技、宗教、哲学、艺术等统称为文化”,“人类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林林总总的概念让人摸不着头脑,究其根本,文化就是人的价值体系和处事态度。

学校文化也即是指学校内人的文化,是学校管理者、教师、员工及学生的价值体系和处世态度,是价值体系指导下人的思想和行为模式,这便是学校文化的主要内容。当然,广义的学校文化也包含学校的物质实体。

上文已经说到,学校的本质是育人的场所。因此,学校存在的理由只有一条:培养人。(虽然家庭也有同样的功能,但学校更专业,而且学校只有这一单一功能。)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育人目标是什么?学校的教育思想构成学校文化的主旋律,也是学校文化最大的特色。因此,学校文化实际上是学校精神、学校教育思想的集中表达。

学校文化不等同于校园文化。学校文化不是环境优化和学生活动。学校文化更为丰富于教师文化、管理文化和课题文化中。学校文化是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的妥协。学校文化是教师文化冲突的融合体,学校文化主要是隐形的潜规则,是一种弥漫于校园的氛围。





三、为什么说学校文化就是学校的全部

学校文化是指一所学校经过长期发展积淀而形成共识的一种价值体系,即价值观念、办学思想、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等,也是一所学校办学精神与环境氛围的集中体现。学校作为一个发展的系统,其学校文化由外至内包括:表层的物质文化——学校的校舍、设施、环境体现出的文化色彩;浅层的行为文化——学校成员的行为体现出的文化氛围;内层的制度文化——学校各项制度体现出的文化特点;深层的精神文化——由价值观念决定的办学思想和群体意识。各个层面的文化通过协调一致的动态作用,实现着对人的真正“改造”,也正是在这样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中,教育的目的才真正得以实现。

既然学校的使命就是传承文化、传播文明,学校的功能为教书育人,因此可以说学校生存的唯一理由即是因为文化。除开办学校的其他机构,如果用“文化”去概括,还显得牵强一点,但学校不一样,学校的一切实质上都可以用“文化”包括之。如果没有文化,肯定没有学校。(哪个家长愿意让孩子到没文化的学校学文化?)如果失去文化,学校还剩下什么呢?



四、学校文化的核心

笔者观点:

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教育思想和价值体系。

学校文化建设的终极指向是让学校文化化。

从学校文化到文化学校,是教育人的追求。

学校文化建设的目标是解决教师文化冲突。

在研究学校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学校,不管是搞“特色学校建设”或者“校园文化建设”,都无所适从,不知从何下手,虽然书籍和论文汗牛充栋,所谓的文化公司也如雨后春笋。然而究竟有几人能把“学校文化”说清楚,它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

首先,学校文化肯定不是装饰,不是“Logo”,不是校歌校训;学校文化也不是一场活动,一起改革运动,更不是精美的汇报材料。学校文化的核心到底是什么?教育思想与价值体系!

什么是教育思想:学校精神、办学理念、育人目标、育人方式、管理目标、管理方式等组成了学校的教育思想。当然,也许更为复杂、系统、不可捉摸,但也大体如此。

什么是价值体系:价值观、学生观、教师观、育人观、管理观等构成学校的价值体系。通俗地讲,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该追求什么,该摒弃什么,这就是价值体系。

学校文化要解决的就是上述问题。学校文化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潜意识”、“潜规则”,隐性的东西远多于显性,像空气般无处不在,说不清道不明,像灵魂漂浮在空中,左右着人的行动。

毋庸讳言,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文化也不例外。文化既有精英文化,也有大众文化,既有阳光积极向上的一面,更有阴暗消极颓废的一面。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就是要抓住他们、发现他们,发扬光大、摒除灰暗,达到师生趋同,形成统一的“潜意识”,达成共同的优秀的“潜规则”。

下面,笔者就学校文化与校园文化、学校文化与学校特色、学校文化与学校品牌、学校文化的分类做一个简要的说明。

学校文化与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上世纪三十年代发端于美国,八十年代起于国内,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现与学校文化有点混淆。但是,校园文化更多指的是校园活动,更多是指学生活动及学校物理环境的文化优化。大多数时候,领导、校长、社会人士说的校园文化,主要就是指物质文化及活动文化。学校文化更多指向人、指向组织。学校文化包括校园文化,即: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之一部分。

学校文化与学校特色

现在,“特色”已成为一种运动,或为学校快速发展的有力武器。所谓的学校特色、特色项目、特色学校,虽然是三个不同的概念,互相也有从属递进关系,但不是本文主题。

笔者一直认为,特色学校如果没有特色文化,一切特色无从谈起。离开了文化的特色,充其量是一个噱头,或曰这种特色至少是致命的,上不了层次的。

学校文化的特色是学校最醒目最有生命力的特色。

学校文化与学校品牌

其实,我一直反对学校品牌或品牌学校的说法。学校是事业单位,不是企业。学校千万不能功利到我的品牌值多少亿的算数游戏中去。学校需要的是回归教育本质,按规律办学。所谓“平心静气”是也。

当然,物化的今天,一切,按商品价值论,学校也概莫能外。那么,笔者以为,学校品牌价值即学校软实力的核心是学校文化,或曰学校的文化力。

学校文化的分类

按人分类:校长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职员文化、干部文化、家长文化。

按形象分类: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

按组织分类:管理文化、班级文化、科教文化、寝室文化、社团文化。



五、学校文化建设的目标

前文实质上已说清楚学校文化建设的目的了,这里笔者要强调的是: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过程即是结果,过程就是目的。

学校文化建设显然不是为了改造环境,更不是精美的汇报材料,让学校好看,让领导高兴。学校文化建设是为了形成师生共同的价值观,让教育思想更适合学生,是解决灵魂深处的问题,让心灵发生共鸣。这是一件难事,一件大事,一件看不见摸不着,又无处不在的终身大事。因此,它必须走进人的灵魂,它必须持之以恒,经过漫长的旅行,方能有所成就。

我们说,过程大于结果,过程即是结果,过程即是目的。换句话说:学校文化建设根本就没有目的,没有终极目标。从学校发轫到学校关闭,学校每时每刻都必须进行文化建设。以前我们是无意识地搞文化建设,现在是有意识有方法有操作的进行文化建设。从自然状态逐渐到自觉状态,是一次思想的腾飞,方法的进步,是质的提升。



六、学校文化建设的反思

几年来,笔者虽然与200余所学校合作文化建设,足迹踏遍大江南北,也看到,近年来文化建设公司全国一夜间已冒出百家。学校迫于政府的压力,迫于周边学校的竞争,纷纷祭起校园文化这面大旗,或曰“特色化”,或曰“文化化”。但是我必须大声疾呼:

学校文化建设绝对不是环境改造!

学校文化建设绝对不是玩文字游戏!

学校文化建设绝对不是有好听的校歌校赋!

学校文化建设绝对不是搞一个或几个特色项目!

我们必须反思:

学校文化建设不能表象化与浅层化!

学校文化建设不能功利化与断续化!

学校文化建设不能泛行政化与外包化!

学校文化建设不是校长一个人的事!

学校文化建设更不是校长不参与的事!

什么是真正的学校文化?

怎样进行真正的学校文化建设?

学校文化建设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笔者在此,邀约教育界、理论界有识之士,大家一起共同来研究。

我们的“学校文化在线”网站马上面世,其目的就是搭建一个网上交流平台,让有关的学者、实践者有一个说话的地方。

愿“学校文化”真正站起来!



后记:

这样一篇短文,本来没有什么后记,但因版面限制,许多的话如骨在喉,必须得狗尾续貂。

笔者在文章中本想说的观点是:学校文化建设不是形象工程,不是政绩工程,但也绝不排斥让学校环境艺术化,学校物质品质化。本来小草跳舞、石头唱歌、墙壁说话是环境育人的最高境界。学校文化建设也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且物化的过程必须要有主题文化、核心理念、价值体系做指引。我想说的是:如果进行学校物化的“校园文化”提升,只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启蒙阶段,后边的路十分漫长。当然,我们也欣然的看到,许多校长卧薪尝胆、殚精竭虑地在进行学校文化深度思考,对学校文化进行五年、十年,甚至是二十年的规划。

本文的观点仅是一家之言。作者本意是抛出砖头,寻找一批志同道合者,尤其是一线的校长们一道将学校文化建设进行到底!
7#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0 16:55:00 | 只看该作者
教育策划研究——学校策划之我见(节选)  
陈代驹教育观
1、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
        日本教育学者佐滕学说,教育往往要在缓慢的过程中才能沉淀下一些有用的东西。我们经常没有时间与余力读书,思考,关注学生,做教育应该做的事情。而教育的急功近利、粗糙、急迫的背后,仍然是教育本质的失落:人们不愿承认,教育是一个“慢活”、“细活”,是生命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所谓“润物细无声”。教育的变化是极其缓慢、细微的,它需要生命的沉潜,需要“深耕细作式的关注与规范”;人们更忘记了,教育改革是不能搞一哄而上的运动的,“运动式的变革”只能摧毁教育。

        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教育切忌浮躁,切忌急功近利,此所谓心平气和办教育。教育必须有沉淀,教育必须慢下来。教育之慢是讲求柔性、自然、顺天致性,不允许生搬硬套、没有速成的概念,所有的珠(心)算、英语百日通等都有忽悠之嫌。慢,需要平静和平和;慢,需要细致和细腻;慢,更需要耐心和耐性。个体的成长过程,就是点滴错误、点滴成绩、点滴感悟积累而至质变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充满着跌下去和爬起来。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就存在于一点一滴的习惯养成之中,存在于一撇一捺的人格塑造之中。

2、教育在真爱中传承繁衍
         “感人者,莫过于情”,感情是人格力量的基础。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情感在学习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教育的生命,是教育的催化剂、润滑剂和粘合剂。我国教育家曾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素质教育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必须胸怀一颗爱心,全面地爱学生,用心灵去耕耘心灵,点亮希望,创造未来,让每一位孩子都得到应有的关爱。只有爱,没有教育,那是一种放纵;只有教育,没有爱,那是一种说教。

       丰富的人性,决定了教育任重而道远,也因此折射了爱的各种类型或各种包装。除了真爱无痕,其他的爱则都有“衡”。付出爱的衡量标准若是所谓的学业优秀,往往是那些聪明、听话、善学者能得到更多的“关爱”,是为假爱;衡量标准若是家世良好,常常是那些位高权重而又左右逢源的家庭出来的孩子能得到更多的“关爱”,是为错爱。这些假爱也好,错爱也罢,都是“伪爱”,其实质都是一种算计。计算着多少“爱”可以换回多少价值,惦念着这些“回报“能换来怎样的名和利。在这样的算计中,学生成为教师取得业绩的载体,家长成为教师获得某种便利的凭借,而教育,无非是一条借以飞黄腾达的手段而已。

        真爱,是不论学生品行优劣、学习好差、外形俊丑,只因是学生,是个“人”,就永远在其需要的时候给予关爱,主动为其成长提供更为安全和温暖的环境。面对成绩优秀、品行高尚者固然不吝肯定、赞美之词,而对发展相对落后者更是言辞恳切,充溢希望之情。犹如面对一帮中流击水之人,教育并非仅仅立于岸上,为那些善游者、先行者加油,更是置身河中,帮助那些不善游者或暂落后者授之以术、导之以向、倾之以爱,共渡滔滔江河。得此真爱者,必定信心满怀、心存感激、心怀感恩、心念社稷,也必能传承真爱。

3、教育是一种信仰
        信仰,就是相信人生中有一种东西,它比一己的生命重要得多,甚至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值得为之活着,必要时也值得为之献身。这种东西必定是高于我们的日常生活的,象星辰一样在我们头顶照耀,我们相信它并且仰望它,所以称作信仰。但是,它又不象星辰那样可以被我们看见,而只是我们心中的一种观念,所以又称作信念。可以说信仰就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理想)为责任,往往包含了奉献、牺牲甚至崇拜去进行不懈的奋斗。

        提起信仰,人们常常会想到宗教,例如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等等。在人类历史上,在现实生活中,宗教信仰的确是信仰最常见的一种形态。不过,两者完全不是一回事。事实上,做一个教徒不等于就有了信仰,而有信仰的人也未必信奉某一宗教。真正的信仰在于相信人生应该有崇高的追求,有超出世俗的理想目标。
可在今天这样一个真诚逃亡和良知隐逸的时代,一个由效益、功能、技术、模式、经济原则所支配的社会,以从容的心态谈谈无限与永恒、谈谈信仰与孤独、谈谈神秘与本体、谈谈灵魂安顿与终极关怀,这些看起来不染尘嚣的形而上概念,对大多数人来说,已是难以追怀的往事与神话了。

        因而在今天,我们思考教育问题,如果没有一种使命感,一种深沉的痛楚和战栗的恐惧,如果不能渲染一种思想和操守,我们的思想就必定是苍白和无力的,就不可能有感召力和感染力。这种痛楚和恐惧,就源于我们对日渐消逝的人的焦虑,源于对物欲与技术统治下人的呻吟的聆听与同情,源于我们对于灵魂安顿与终极关怀的诉求;而这种操守是只能建立在我们的信仰之上的。

        教育的最高境界当是灵魂的感召。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与信仰有着内在的关联,甚至可以说,信仰是真正教育的天然要素。因为真正的教育不仅有着现实的关怀,还会有着终极的关怀。而终极关怀只能用信仰来承载。因为人之为人就在于人是一种精神的存在,生命的存在唯有灵魂,作为精神存在的最核心的要素就在于对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的领悟。领悟来源于启示,来源于仰望。

        建基于信仰的教育是一种源于内心的召唤,它带给人们的是一种温柔的冲撞;它使得内在于情境中的每个人都会无比真诚地聆听来自生命最本真的萌动与低语,教育过程真正成为一个没有耳提面命的疲惫、温暖而百感交集的精神之旅,在日益清晰的人生目的探索中,心灵变得纯净、充实、澄明和温润。


注:思想在学习和相互交流中生成,在思考中得到提升,在写作中得以梳理。努力去影响别人,唤起广大同仁对教育理念的探讨、对教育理想的追求,这是凯特立最重要的价值存在!大家尽可以品评论说,见仁见智。但愿每一种教育理念和信条都洋溢着对教育的热爱,对人本身的关怀!



8#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0 16:56:27 | 只看该作者
自我介绍     “陈代驹者,全县化学之冠也”,这是在万州读高中,我的化学老师“刘师傅”说的;“陈代驹啊,教书,一般般,经商,也一般般”,我的同事和朋友这样说。

    男,1964年5月15的生日,与彭水教委教育科黎明先生同年同月同日,只比他大一个时辰。但面相可能要老半个世纪。
  
    90公斤的体重,不堪重负,老是想减下来,可是,一见美味,又身不由己,唉!

    从教十年,从商十五年,嗜好少,喜读书;颇勤劳,不爱钱;善交游,多乐呵;直而少弯,面子比命重。最大优点:重责任。

    说到人的专业,真不好归类。亦教亦商罢!教育专业为主,企业管理为辅,然也!

    人生终极目标:为教育留下点什么。

    墓志铭:这里躺着一位教育研究者。

    研究方向:应用型教育理论。

    研究专业:教育策划、学校文化、中小学管理。

    打算从业时间:廿年。
9#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0 16:57:35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2-4 16:53 , Processed in 0.07946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