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学碰上一个好班主任一生幸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1-5 04:07: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学碰上一个好班主任一生幸运

                                                                                   郑晓华

我的中学班主任潜问根是国家级优秀中学语文教师,也堪称是一个教育家。他不仅在我的母校——浙江缙云中学,精心教学,循循善诱,培养了近百名国内外著名大学的硕士、博士。也似乎完全不费力地,把他家三个孩子,送进了全国最好的大学——老大潜晓维上了中国人民大学,老二潜宇维上了清华大学建筑系,老三潜飞宇上了天津大学。他们家一门俊才,在我们老家那个美丽的江南小山城,几乎是家喻户晓了。说起来,大家无不啧啧赞叹。你想想,二十几年前中国大学并没有扩招,一个大学在一个省只招三五十人,好大学大家都想上,可想而知,竞争有多厉害了。可是他有这样的本事,举重若轻,想让孩子上哪儿,就上了。当然这里也不能不提,我的师母樊培珠老师(也是我们县中老师)在旁边的襄助之功了。

上中学的时候,能碰上这么一位优秀班主任,算是我一生的幸运。


               

我在小学和初中的时候,是个相当顽皮的孩子。由于上课小动作太多,经常被老师罚站讲台前。不过进入高中,潜老师当我们班主任的时候,我已经过了“野猴”的年代,变得好学了。那时候潜老师给我们鼓劲,经常给我们讲的一句话就是“人生能得几回搏”,还有一些鼓励少年立志、勤勉学习的诗。如:“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诗集·长歌行》)等等。我们缙云是个山多地少的小县,风景秀丽,人文荟萃。李白的族叔、大书法家李阳冰曾是我们县令,他在缙云留下很多摩崖石刻。李白曾到我们缙云,留下吟咏风光旖旎的“好溪”的诗篇,这条好溪就在我们县城中间穿城而过……这些地方风物掌故,潜老师在课前课后,偶尔也给我们念叨念叨。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确实是启发了我们对遥远的历史年代——盛唐时代的杰出历史人物的憧憬和联想,也点燃了处在容易产生不切实际梦想的青春期少年的不切实际的梦想。那时候在炎热的夏夜,山城的星空是透明的,我和同学好友躺在日晒余热未消的河边大青石上,听着遥遥古堰的溪水倾泻浪激声,望着小县城四维高山黑影巍巍高耸如天幕,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遐想,觉得我们的未来无边无际,我们一定会有一展平生抱负、大干一番事业的一天。这应该说都跟班主任有意无意的唠叨有关。当然,“少年不知世事艰”,其实你再努力,你的天地都很有限。人贵有自知之明,不是你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这是后来随着生活阅历的增长,生活工作挫折的历练,我逐渐认识到的。我读博士的时候导师欧阳先生教育我:做人,能干什么就干什么。平实的语言,蕴含着深刻的真理:不能和自己较劲,也不能和社会较劲;因势利导,干自己能干的事,这样成本效益最高。非要较劲,强耗自己,最后把自己耗没了,一生都赔了。

我受益于我的班主任最大的地方,还有两点。一是练字,二是背书。

我小学的时候写字很差。最早一年级朱素月老师是我班主任。她是一位有旧学家底的老太太,一个人住在我们家前面约百米,在剧院南侧的临街的二层木结构楼内。我上学的时候写大字不合格,她几次约我到她家补课。印象比较深的是她用的墨盒是铜的,显然已有年头,透着一股古气,里面铺着一层棉花盛墨。后来年轻气盛的朱俊松、李增土两老师先后接替她当我们的班主任。这两位朱老师对我的书法评价也很低。而且因为他们都是我们县南乡人(新建区那边,靠近永康、金华),说话带点南乡腔,我们几个调皮的学生经常暗地里模仿他们的不标准的缙云话。他们也知道,学生如此不恭,当然很气愤了。等着逮到我们犯错误的时候,那就横眉竖眼,狠训我们一顿。不过话说回来,我们几个调皮的男生,都不是傻调皮。我们学习成绩都靠前。老师课堂提问,别人还没反应过来,我们抢答了。所以老师经常对我们是又喜欢又恼怒。这位朱俊松老师后来对我还挺关注。1998年我博士毕业了,因为是全国第一批书法专业博士毕业,学位授予仪式后,《人民日报》等登了照片新闻。后来有一天我突然收到一封来自缙云新建的信——原来朱老师后来回新建教书了。信纸写了两页。其中几句话把我们一家都看乐了。他在信中说:晓华,你当时写字是“狗爬”(比喻写得太差,像狗爪乱抓抓出来的),一写毛笔字,你脸就成“花猫”(说我一写毛笔字就把墨蹭得满脸都是),想不到你现在居然成了“书法博士”了!……那意思是你太不可思议了。确实我小学、初中写的字确实是很差。后来初中后期,教音乐美术的钭老师给我们成立兴趣小组,带我们吹吹拉拉、写写画画,我开始对音乐美术产生兴趣。上高中,潜老师很重视书法。他本人写一手好字。板书一写,学生服了。作业本发下来,一看批改写的字,学生都不得不羡慕、崇拜。潜老师就是以他自己的高水准,垂身示范,天天影响我们,潜移默化,激发了全班同学学习书法的热情。那时课前课间课后几乎人人练钢笔字。潜老师老师跟我们说:字是你们一生的门面啊,你们现在不练以后后悔一辈子啊!这话我们都听进去了。因为他本人就是一个“实物教材”摆在面前嘛!我记得自己是最初找了一本钢笔字帖,因为临写老走样,就拿薄薄的信纸蒙在上面描。结果没想到这一招很有效。大概描了两三个月,就把一些写字的坏毛病改掉了,逐渐改变了钢笔字书写习惯,有了一些书法的感觉。我的钢笔字就是这么练,后来感觉到了书法的美,写字就上瘾了。后来我考大学,全县文科第一名,上了人大,潜老师就拿我的例子激励下面的学弟。他跟人说:晓华那时候练字很刻苦,大夏天教室里很热,一个人都没有,只有他光着膀子,汗流浃背,在埋头苦学,我悄悄绕到他后面,看看他写什么,原来是在练钢笔字!——后来我的师弟师妹陆续考上大学来北京,纷纷告诉我:师兄你是潜老师的“活样板”啊,我们一上高中潜老师就给我们讲你的故事!

大夏天光膀子汗流浃背练字,这样的情景,其实当时不只我一个。不过潜老师给我开小灶,给我找教材,鼓励我背古文,这可能只有我一个。

我们这一代人出生在“文革”当中,中学时代跨“文革”和“文革后”时期。1976年“四人帮”刚垮台,“文革”时期盛行的一些观念,以及当时对中国传统文化(其实也包括外国文学)的全盘否定态度,一时还转不过来。所以“高考”已宣布恢复了(1977年第一次恢复高考),大家都在努力备战。但教材里的“革命口号”还很多。我们当时可阅读的书籍太匮乏。大家冒着被批判(因为在“文革”极左路线话语体系里,中国古代文学、外国的经典名著多数都是“毒草”)的风险,想方设法找来“黑书”(古典的)、“黄书”(外国的)传阅。我从小记性很好,背书一直在全班前列。到了高中,潜老师发现我对古典文学有兴趣,就把他家藏文革前中学教材借给我(我记不得了是三册还是四册),让我阅读、背诵。我记得第一课是《诗经关雎》,最后一课好像是梁启超《少年中国论》(抑或是《林觉民别妻书》?)。中间琳琅满目、玑珠生色,都是古典名篇,包括诗歌、散文、传奇小说等。这套书给我打开了一个通向古典文学的一个敞亮的窗口。使我了解到在从小被灌输应该批判、否定的古代文学中,有多么深厚的文化意蕴,多么优美的表现情境,还有多么精美的语言形式。可以说,这里面隐藏的那些古代文人的情感,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人格风范,都深深地打动了我,也植入我心中,成为我心中的精灵,终生与我为侣。我背了《诗经》、《楚辞》、《汉乐府》、《古诗十九首》、《孔雀东南飞》……,散文有《桃花源记》、《前赤壁赋》、《醉翁亭记》、《爱莲说》等。这些名篇,由于时间久远,现在以不复能背诵,但是里面的词句、思想依然熟悉。看到就能想起来。特别是一些关键性词句,比如说苏轼在《前赤壁赋》中说“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不是你的东西一点点也不能要),等等,可以说是影响一生了。除了思想的提取、人生经验的借鉴,阅读背诵古文另一好处就是写作。语言精炼的习惯,在古文的阅读背诵中慢慢找到感觉。而且经典古文名篇,它们当中所蕴含的语言技术,那些都是中国历史上顶尖的大师的作品,你阅读了熟悉了,学到一点点,就感觉不一样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凝练和华美,如果我们在写作表述中用进去一点点,那文章格调与气象,就顿尔不同了。所以每当我写文章,得到朋友师长的抬爱和谬奖,我总会想起,潜老师当时给我开的小灶,那时候打的底,真是一辈子受用啊。当然,后来上了大学,我的阅读进一步扩大。西方美学、艺术理论著作的阅读,使我在思维、视角、表述语式上,与业内其他学者专家显示出不同的个性特色,这也是我的“文心”的另一重要来源。

前天舍弟晓阳携眷来京,他和潜老师的老二宇维是发小。所以昨天晚上,我们两大家就在人大西门万柳附近的“十里桨声”相聚了。潜老师和樊老师近年寓居京师,他们俩身体健朗,风采依旧。除了自己写作,剩下的主要工作就是调教小孙女。我看聪明伶俐的小孙女乐乐,在二老的呵护下,气质冰清,活泼可爱。这就是古语所说的“兰芝生庭”吧,可以肯定他们的一生学养和灵性,一定会是后继有人了。(201010403)

                         拙作呈老师指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09:21 , Processed in 0.06825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