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台湾国学教材“水土不服” 首进内地课堂遇难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1-4 06:01: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台湾国学教材“水土不服” 首进内地课堂遇难题
2013年11月01日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谢苗枫

诵读国学经典成为学校的选修课

一个月前,一批知名重点中学的高中生用上了来自台湾的国学和传统文化教材———由中华书局引进的台湾高中必选课教材《中华文化基本教材》,这是台湾国学教材首次大规模进入内地课堂。

传统文化教育欠缺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孙玉文坦言,这套教材的引进出版与当下中国内地国学、传统文化教育的“欠缺”有较大关系。它将为内地高中文化教育注入活力、引导学生学习和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5月17日,在北京举行的两岸高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交流研讨会上,中华书局对外宣布正式引进台湾地区高中必选课教材《中华文化基本教材》,并在此基础上修订出版教材《中华文化基础教材》。以该教材为载体,中华书局还将与一批内地知名中学共建中华传统文化(高中)教学研究基地,并将逐步建立面向全国中小学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服务体系。

该书责任编辑王建说,引进台湾国学教材看似“突然”,其实“顺理成章”。在王建看来,内地在国学典籍整理方面处于领先位置,国学研究领域也是“藏龙卧虎”,但“传统文化教育”相对薄弱,没有固定教材,也没有专业教师队伍,高中阶段更是如此。

系统严谨但内容需改编

据介绍,修改后的引进版教材与原教材在内容和体例方面基本一致,《中华文化基础教材》分上、下册,上册为“论语选读”,下册为“孟子选读”与“学庸选读”,内容以儒家经典《四书》为主,面向高中学生进行分类讲解,分为22个单元,共计选入《论语》168章、《孟子》50章、《大学》4章、《中庸》4章。

大部分单元后还列有“今人今事”与“历届大考试题”。在“历届大考试题”方面,原教材仅选择台湾地区高中大考试题,引进后的教材则改为以内地的全国高考试题、地方高考试题以及高校自主招生试题为主,更符合内地的教学实际。教材在编选上打散《四书》原有篇章次第,改用分类编辑的形式,多选择为人、为学、论仁等主题,讲述道德修养、教学、伦理、政治、礼乐文化等内容。

作为选修课难消化

在最近一次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表示,受教材内容、教育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这套名为《中华文化基本教材》的台湾必选课教材,在部分试点学校中作为课余读物,教育部持赞同和支持态度。

据了解,从1956年开始,台湾地区高中课程中一直安排有“中国文化基本教材”科目,属于必修科目。台湾地区现有48%的学校、5.3万高中生在使用该教材。但目前内地对国学课的教学并没有列入应试内容中,“涉及的部分文言文内容,都在语文科目中得到讲解和考核”,因此学校多是把国学作为选修课,主要是提高学生传统文化修养和道德教养,尤其在高中,主要以诵读经典为主。

曾经关注过台湾国学教材推介的北京101中学目前也还没有启用该教材。“这套教材因为内容太丰富,太成体系了,反而不适合我们学校的教学大纲。”该校相关负责老师说,国学课在全日制教学中作为选修课,本来课时有限。台湾国学教材内容量大,内地学校没有那么多课时来消化这些内容。
2#
 楼主| 发表于 2013-11-4 06:01:28 | 只看该作者
诵读国学经典成为学校的选修课
3#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18:32:50 | 只看该作者
国学之药,如何治制度之病
蔡朝阳


  日前有新闻说,“台湾国学教材首次大规模进入内地课堂”。这其实是一个多月前发生的事,在新学期一开学,国学课程便已大规模进入中学课堂,包括北京四中、衡水中学等在内的全国多家知名中学设立了国学选修课,采用的教材,是以台湾国学教材为底本,大陆学者加以改编的《中华文化基本教材》。

  以推动此事的主事者的设想而言,我很理解他们。他们看到了目前基础教育中存在的很多问题。比如大家都会有共识,当下的基础教育很大程度上已经偏离了教育的应有之义,沦为纯粹的应试技术。这是大多数关心教育的人都已看到的问题。讥评者多如过江之鲫,而能进行改革实验者却颇为寥寥。引国学入中学教育,恐怕也是欲以之正心诚意,是一新教育之弊的一种尝试,其情可感,其心可知。

  较教育技术化更深层的问题在于,当下教育的核心理念已经缺失。几十年来,中国的教育是意识形态的附庸,无论什么课程,其首要目标,便在于灌输国家意志,文科自不待言,理工科也无法置身其外。现在政治信仰破产,中学教育里出现了信仰的真空,便需要用一种国家可以接受的价值理念来填补这一真空。所谓的国学进课堂,适逢其时。一则以填补信仰真空;一则符合国家意志;又则,国学之兴,是有很好的理由的,因为台湾岛内一直弦诵不绝,因而台湾社会文明,民众素质俱佳,良有以也。

  关于台湾的文明素养之好,传统文化自是原因之一,我以为却不是最重要的,但不在此文讨论范围。身为中国人,作为中国的读书人,我们为这个传统文化所濡化,自然对传统文化充满脉脉温情。《论语》里“沂水春风”的章节,我一直以为是史上最好的语文课堂之一,古人叫“天人合一”,叫做“和谐”。而我们看到,那种开放自如的生命状态,正呼应了教育最核心的本质,那种状态下,每个生命个体,都是自由的。

  然而我们也应有清醒的认知,国学在千年的专制时代形成,作为帝王专制时代的意识形态,其本身便含有许多不符合现代价值观的内容。如果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那么,在现代观念的维度之下,对传统国学进行重新审视,也是必要的。

  现在国学进课堂,本意可能在于给以中学生以人格的陶冶、道德力量的感化。而我担心的是,以纯粹的灌输为主的基础教育阶段,以一种灌输取代另一种灌输,未必是上上之策。是以,在现有的基础教育框架下,在这样的高考模式之下,国学进中学,淮橘成枳的悲剧又该如何避免?在这个国学进课堂的名单上,还有衡水中学这样的学校,该校以严格的军事化管理为世人所知,我很想不通,军事化管理与温良谦恭让的儒家精神结合之后,又会生出怎么样的奇葩。

  托克维尔认为,一种有分寸的宗教,一种有节制的家庭,一种有限制的政治权力,一种有界限的经济等,具有开放性的多股力量的角逐,引发了现代社会的动力。也可以这么理解,多元,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标志,也是现代社会的动力。仅就教育而言,给孩子提供多元的选择,也是培养与激发孩子们创造力的必由之路。

  因此,如果国学进课堂了,作为选修课的一种,是不是同时可以提供更多的选修课程,从而保障孩子们自由选择的权利。我希望有一种更广泛的汉语经典课程,不仅仅局限于中国传统,更包括那些名家翻译的文质俱佳的西方经典。自严复以来,傅雷、穆旦、杨绛、何兆武、李文俊等等杰出的翻译家,百年间他们的卓越努力为我们呈现了整个人类的高贵精神世界,这些不也可以成为修身的典范吗。

  而仅就课程内容本身,也应认识到,诸子所曰并非唯一真理,鼓励孩子们的质疑与讨论,避免以往的单一灌输,更接近教育的本质。也即是说,现代教育,须从学校的制度层面,保障师生双方教与学的自由,从而培养理性自决的现代人。梁启超百年前有“新民说”,欲新一国之民,就教育层面而言,自然是要新一国之教育,而新一国之教育,首先在于观念更新,以一种自由的教育观,改变以往那种工具主义的唯技术论的教育观。

        来源:黑暗年代 读书写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12:41 , Processed in 0.07147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