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倾听:教师成长的“短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1-12 12:50: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倾听:教师成长的“短板”
李玉民
“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决定其容积大小的,不在于木桶上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在于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

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影响和制约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众多。但在众多制约因素中,什么是教师成长的那块“短板”?

有人说:倾听是教育开始的地方。我以为,能否重视倾听,能否学会并善于倾听,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教师专业发展的速度和进程,“倾听”无疑就是教师成长的那块“短板”,倾听就是教师成长的起点。

为何做出如此的判断呢?

君不见,当我们组织课堂教学的观摩时,不是常常听到“不过如此”、“有什么可学的”、“讲的和我差不多”的话吗?我要问的是:“你真的注意倾听了吗?”

君不见,当老师们面对教研员听课后提出建议时,不是往往在心里嘀咕吗?“你有什么资格给我指毛病?有本事来上课试试啊!说不定还不如我呢!”我要问的是:“你能否耐心地倾听一次?他们说的对你是不是有益?”

君不见,当面对学生的疑惑、质疑时,不是常常还以训斥,或不屑一顾吗?“你是老师还是我是老师啊?”“你懂什么?”“就你能啊?”“就按我说的先给我记住!”这不是我们常常要说的话吗?学生到底想表达什么?他(她)说的是否有道理?你认真倾听了吗?让他(她)说完了吗?听清楚了吗?

君不见,当老师们在听专家的学术报告时,不是常常带着排斥和挑毛病的心理去听吗?边听还在心里说:“你就会讲这些大道理!大道理谁不知道啊?有本事你讲讲怎样具体操作!”我想问的是“你静下心来认真地倾听过吗?是不是对你真的没任何启迪?”

……

在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如果像历史上的皇帝一样堵塞了言路,听不进善意的批评和良好的建议,听不得“逆耳”的忠言,终至肌体腐败那样,我们的老师听不进专家的教导,不认同理论的引领,漠视领导的要求,藐视同事的“故事”,排斥学生的意见,忽视专业人员的指导……,开会时不听领导的讲话,听课时听不进教师的授课;专家的不听,学生的不听……如此不重视倾听,教师犹如病态的“瞎子”,方向不明,思路不清,措施不硬,如此的话,教师还会有提高?教师怎会有发展?

不同的对象,话题不同,表达的意愿不同,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用力点和作用力的大小也有所不同。我们到底应该倾听什么,侧重点也是不同的。专家的讲座,我们就要倾听“新鲜”,给我们的大脑充电、充氧;观摩同事的课,我们就要学会“品味”、“发掘”,供我们学习、借鉴;学生的意见,我们就要听“直言不讳”,从看似“幼稚”与偏颇的话语中,匡正我们的教学与教育……

春秋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倾听,故有“高山流水”之美谈;燕昭王筑黄金台,招纳天下贤士,才有“礼贤下士”的佳话。何况我们既无“居高之官位”,更无“过专家之水平”呢?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何理由不去倾听呢?

倾听大师的声音,丰富学养。教师的成长,不是上一次公开课、发表一篇文章所能实现的,要靠扎实深厚的学养。走进经典,与大师对话,倾听大师的声音,从大师的经典话语中,汲取他们的智慧,领悟他们的思想,感悟他们对人生、对世界、对教育的哲思,在不断积累、感悟中丰富自己,丰满自己,改变自己。

倾听学生的声音,学教相长。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每个学生都是一本耐读的书。学生的疑惑,学生的盲点,学生的拥护,学生的反对,学生的反叛,学生的故事,学生的喜怒哀乐,无疑都是教师成长的重要资源。教师要善于蹲下来和学生交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心语,在悦纳学生的过程中学会理解,在理解学生中得到学生的拥戴。只有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倾听学生的声音,才能在倾听他们的故事、指导和解决学生的困惑中学会思考,才能找到开启学生内心世界的钥匙,才能在接纳意见、改进工作中学会完善和发展,进而实现学教相长。

倾听专家的声音,把握导向。专家之所以成为专家,必有过人之处,必有一专之长。他们理论丰富,专业精深,他们的学术报告、学术思想,具有前瞻性、指导性和明显的导向性。倾听他们的声音,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可以引发我们对自身行为的深度思考,可以更好地引领和指导我们的改革,可以更准确地把握专业发展的方向。

倾听学校的声音,找准归属。一个教师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说是与学校的长远发展分不开的,是与学校的命运息息相关的。教师的成长不可能离开学校这个家园,不可能离开学校所搭建的发展平台和展示自我的舞台。我以为,教师要悉心听取学校的声音,关心学校的命运,关注学校的发展,将自己自觉融入到学校的改革发展大潮之中,在发展学校的同时发展、提升自己

倾听家长的声音,多元参照。家长的声音,往往会从不同的角度给我们以启示,会给我们提供思考教育问题的不同视角,往往是从另一个角度对我们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的诊断,他们的观点、看法、教育孩子的做法,以及对学校对老师的意见,都为我们改进工作,改进教学,改进丰富,提供多元参照,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和思考,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不断提升着自己的教学品位。同样推动着我们的成长和发展。

倾听同行的声音,提供借鉴。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如果我们固步自封,甚至孤芳自赏,不善于倾听同行的声音,不善于观摩同行的课,不善于虚心求取教育教学的真经,不善于接受同事的建议,那么,我们的专业化道路是走不远的。因此,要多听他人的意见,多观他人的行动,多思他人的行为,在比较、反思、借鉴中丰富、改进、完善和提升自己。

倾听自己的声音,完善提升。“吾三省吾身”。反思是我们成长的重要途径,是成长的加速器。我们要常怀反思之念,倾听发自心底的声音,欣赏成长的脚印,反省自己的教育活动,反思自己的课堂,体悟自己每天的得与失、成与败、酸与甜、苦与乐,感悟自己的收获、喜悦、成功与成长,促使我们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从肤浅走向深刻,从浮躁走向从容,从奉献走向享受”。

2#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2 12:51:18 | 只看该作者
写给青年教师的四点建议
●安徽合肥 高 俊
   青年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有着许许多多的困惑,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不久前,安徽省教育厅正式公布了以贯彻师德新六条为中心内容的“教师绩效考核指标要点”。这个要点有八大类三十多项具体要求,每一项都是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必须做到的。下面,参照要点中的有关内容,结合自己专业发展的认识体会,我想给青年教师提四点建议。
    一、既然我们选择了当教师,就要无怨无悔爱上这个崇高的职业
    爱,是教师职业永恒的主题;爱,是青年教师发展的关键词。
    爱职业,爱岗位,爱学生;爱得自然,爱得执着,爱得永远。因为有了真挚的爱,我们才觉得走上讲台是幸福的、神圣的;因为有了无悔的爱,我们才觉得校园是美丽的,学生是可爱的;因为有了永恒的爱,我们才觉得日复一日的辛劳是值得的,是甜蜜的;因为有了博大的爱,才涌现出一批批优秀教师、教坛新星、特级教师;因为有了痴迷的爱,才出现了霍懋征、魏书生、于漪、李吉林、孟二冬等这样彪炳史册的名师;因为有了执着的爱,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懵懂无知的儿童、少年、青年才能在共和国的阳光下茁壮成长;因为有了无私的爱,我们的祖国才会拥有源源不断的建设者和拔尖人才,我们的人民才会有和谐美满的生活;因为有了温馨的爱,我们才受到社会的尊重,人们才把世上最美好的语言送给了我们。
    就爱这个主题,我特别想对两类青年教师说几句。
    有一类青年教师,他本来就不爱教师这个职业。他当初报考师范院校,是出于无奈,是“走错了门”,是迫不得已才当教师的。他总是对自己的选择懊悔不已,但又无法重新选择他眼中更好的职业。于是,就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到月拿工资”的心态工作,在无奈中度过一天又一天,日渐成为学校、家长、学生眼中的“末流教师”。对这类教师,我要说,你已具备了从师的某方面基础,甚至还有了自己的某些教学长项。但你需要急补爱的教育这一课。你要重塑自我,趁着青春年华的宝贵时光,矫正自己的心态,夯实爱的根基。否则,步入中年,进入老年之后,你会落下“空嗟叹”的悲凉心态。
    有一类青年教师,起始阶段充满激情,能吃苦耐劳,在教学中做出了一些成绩,有的方面还相当出色。但几年之后,却变成了另一副面貌:教学工作拈轻怕重,敷衍了事;对学校、对同事、对家长多有抱怨,精神消沉,表情淡漠。之所以如此,我想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首要因素还是自己心中对教育的爱淡化了。对这类教师,我要说,回归当初,找回自我,重新燃起你爱的激情。虽然,你所处的环境存在不平、不公、不和谐的因素,你也有权利和义务为改善这种环境进策献言,但这都不是你放弃自我追求的理由。你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行,你就要无怨无悔地一直爱下去。因为,爱是你心中理想与现实矛盾的调谐器,爱是化解你胸中愁云的阳光,爱是缓解你不平心态、舒解各种压力、战胜各种挫折的妙方,爱也是你不断改善和优化你所处的教学环境的重要因素。如果你放弃了爱,你会前功尽弃,甚至一事无成。
    二、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主动、扎实地把各项教学常规工作做到位
    安徽省教育厅《教师绩效考核指标要点》中对教学常规工作提出了六个具体要求。
    其一是备好课。如果把备课和上课的权重比较一下,我觉得备课至少占七成以上。青年教师从走上讲台第一天起,就要牢固树立“必备”意识。这不是别人要你这么做,不是为了应付检查,而是你必须这么做。
    备课重在“备”,要花充足的时间,要适当提前。有的青年教师慢悠悠的,“临上轿子裹小脚”,甚至大预备铃响了,还在备课本上写写画画。这怎么能上好课呢?
    备课贵在备好常态课。有的老师备公开课特别投入,但回到常态课,就备得不那么认真了。我们不能要求你的每一课都像公开课那样去备,但你的常态课也不能天天只准备“咸菜大馍”吧?
    备课当然需要参考一些资料,但不能走照抄现成的教参,或上网下载别人材料的捷径,那是被人嚼过多次的馒头。须知,出新的备课是自己研究文本、研究生情而悟出来的东西。
    虽然说备课有基本模式,但万万不能死守“雷池”,百课一个套路。有的老师习惯于“讲授式”,于是每节课备的内容都一讲到底;有的老师只备理想中的学生应知应会的,于是,每节课内容,只是涉及一个统一的目标;有的老师多年一贯地只备知识点,很少过问学生能力、思维、情感。这样的备课只是备教材上的那个课,每节课都是重复自己。其实,每门课各个单元,每个单元的每一课,每一课的几个课时,都要有不同的出新。一轮教学下来,仍然上同样的教材,怎么备?你不能把已有的备课本找出来,原封不动地抄一份。你应当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得失,针对新一轮学生的实际,重新备课。从重点、难点的把握,到教学过程的设计,从学生活动的组织,到不同导语、结语的安排,甚至导语、板书,多媒体课件的运用,都力求有所出新。你如果只是“穿新鞋走老路”,久而久之,就离“教书匠”不远了。
    其二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理论源远流长,其论著可以说是汗牛充栋。这里只想说点感性的实际的东西。
    一是要有面向每一个学生的理念。你面对的学生都是你的教育对象,没有贵贱亲疏之分。你的责任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发展。对优等生,要使他们更上一层楼;对学困生,要雪中送炭,让他们各有所得;对中间生,要格外给以人文关怀,促其日有所进。你千万不要把目光只是盯在少数“尖子生”身上,把提问、质疑、回答、板演等机会和褒奖都送给他们,这样会使中等生有被冷落、学困生有被放弃的感觉。你要明白,在你的课堂上,每一个生命都应该受到尊重;你对每个学生倾注的感情将会影响他的一生。
    二是要有点教学机智。每个教师都在心中构筑了理想的课堂,而现实中却很难找到这样的课堂。即使生源再好的课堂,也会冒出十分头疼的问题,生发一些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有的教师,面对学生讲小话、做小动作、看课外书,甚至故意与老师顶撞等偶发事件,总是喜欢运用教师权威来解决,或厉声呵斥,或令其站立听课,或赶出教室,或对垒辩论,或找来班主任,或停下教学大讲纪律十几分钟……我认为,这些都不是最佳的处理方式,都是缺乏教学机智的简单甚至粗暴的教育。课堂大于天。我们如果因个别或极少数学生的违纪而影响正常教学,把个好端端的课堂弄得不可收拾,于己于当事人于全班学生都无益。从另一角度看,学生的违纪也是一种教学资源,因为它多少折射出教师讲课的问题。如何运用教学机智处理课堂偶发事件,诸多名师有很多好的诀窍,请君不妨去学一学。
    三是不要讲得太满。有的老师一上讲台,就滔滔不绝,甚至下课铃响了还在讲。其实,并非所有的课都是老师讲,讲得多并不说明老师的水平高、教学效果好。大凡有经验的老师,讲什么、讲多少都是有讲究的。他会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针对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讲重点难点,讲思维方法;他会在适当讲课的同时,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质疑的机会、实践的时间。
    四是要和谐各种因素。有的老师课讲得好,但方言太重;有的从头至尾语调低缓,没有高低起伏、抑扬顿挫;有的激情过分,整节课都是“高分贝”的大声叫喊;有的老师要么少写板书,要么写起来龙飞凤舞,或写得小如“蝇头”;有的老师上课时情绪不佳,表情呆板,导致学生情绪低落;有的男教师不修边幅、衣着不整,有的女教师则浓妆艳抹、过度时装,引起学生不必要的“无意注意”。上述问题虽非致命性弱点,但多少都会削弱上课效果。
    教学常规的第三点是辅导。教学辅导是教师的分内事,是你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有的青年教师对学生考试成绩比别人差有些不服气。同样生源,同样教学,为何差一大截呢?你有没有想过与别的老师做的不同之处,特别是辅导上的差异呢?辅导,有不同层次的群体性辅导,有个别性重点辅导。学生需要辅导,自然有智力差异、学习态度、方法乃至学习环境原因,但也少不了教师的教学原因。我们作辅导,正是发现自身教学中多少存在的目标不当、方法不科学等问题的最好时机。从这一点看,我们当感谢需要辅导的学生。
    教学常规的第四点是作业。对这个环节,我只想提若干个问号:作业仅仅是教材中现成的“思考与练习”吗?作业只是老师布置吗?作业仅仅是书面的吗?把书摊中的什么“课课通”或网上下载的什么拿来就是作业吗?只是为全班学生布置同样的作业吗?同一天所谓“主要学科”排得满,你那一科该布置多少作业呢?双休日、节假日就该加大作业量吗?批改作业只是打×打√,写评语只是语文作业的专利吗?……相信你对上述问号会作出应有的回答。
    教学常规的第五点是评价。评价,不只是评判作业、评讲试卷,它应当贯彻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评价,不只是书面的,有口头的,也有动作性的、表情性的;评价,不只是期中、期末,每日、每时、每个教学节点都应当予以及时性评价;评价重在激励性评价,但也不能不分对象地滥用美辞,而应当在激励的同时实事求是、真诚地指出问题;评价不能用理想化的标准,对不同的对象,尺度应有不同,尤其是对中等生、学困生,要看到其点滴的进步。评价如双面镜,你评价了学生,学生也在评价你;对学生的得失评价,也就是在评价你教学的成败。
    教学常规的最后一点是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新课程理念下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青年教师快速发展的助推器。叶澜教授有一段话,大意是一个教师教一辈子书只是写教案可能并没有什么建树,而坚持三年反思极有可能成为名师。
    课后要及时反思,可以从微观、中观、宏观的不同角度,细节问题、局部问题、综合性问题都可以反思;教学反思,可以自省缺失、不足,也可以总结成功之处。
    别小看这些教学常规,你如果做到了位,而且做得好,你就有可能迅速由新手、合格阶段迈入熟练教师阶段;坚持不懈地做下去,你就有可能跻身骨干教师行列乃至成为专家型教师。
    三、从拓展阅读、潜心教研两个层面加速自己的专业发展
    青年教师要想在专业发展上有所突破,必须拿出相当的课外时间去读书。每天、每周、每月、每学期、每年读什么,都要有个安排。读书时间是挤出来的,古人既然能在马上、厕上、枕上三读,我为什么不能在课后、双休日、节假日读点书呢?
    有的青年教师,平时只浏览一些时尚娱乐性报刊,没有太多的职业性、专业性阅读。有的只读教参等教辅,这也不是真正的专业性读书。进一层,既读教参教辅,又读与教学直接相关的教学类报刊或有关书籍,这就基本进入专业性阅读了。但也不能只是读这些,读的面太窄不行。你能说地理学科与文学、历史、音乐无关吗?你能说体育与语文、思品、社会一概不搭界吗?各个学科互相关联的东西太多了,教育大师的名著且不说,即使看似闲书,说不定也会有“无心插柳”之效呢。
    对于青年教师来说,我主张走向有针对性的阅读。一是进行补缺补差式的阅读。教语文的,古文功底不足,则要花工夫去补古文;教英语的,对西方文化习俗了解得少,则要多读这方面的书;当班主任的,不懂得心理教育规律,自然要读读教育心理学;二是盯住一个目标,进行有广度、有深度的专题性阅读:凡是与此相关的各类书籍都要有所涉猎,特别是对大师级、经典性的著作,要多花时间读透。
    青年教师在教研上要把握两点:一是在先进教育理论指导下进行教改实践;二是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教育写作。
    教改贵在行动。不要惧怕、退缩;不要只说不做,眼高手低。你可以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设计一个教改项目。起始项目不一定大,难度不一定高。一节课,一次作业,一堂班会,一次家访,一次与学生谈话等,都可以成为你的研究对象。教改贵在坚守,不要出现了一点波折,就灰心丧气。只要你坚定地走下去,总会有收获;即使是教训,也是一笔难得的财富。
    当你有了丰厚的阅读理论准备,有了教改实践的“下水经验”,下一步自然就是教育写作了——写反思日记,写教学总结,写教育论文,写教育叙事等。
    你可以随身带个小本本,随手记下你感兴趣的素材;你可以每天花一段时间,写下一段令你难忘的东西,哪怕是三五百字也好;你可以每周安排一段时间,写一篇千字以内的短文;在一定的阶段,你可以尝试写一些分量较重的文章。如此日积月累,你的案头会有一笔丰厚的创作素材。
    现在,有少数青年教师既不读书,又不尝试教改,更懒得动笔,平时只是写些教案或应付性的计划小结,到了晋职评优或参加某个教研交流活动时,便剪刀加上网,弄出个不伦不类的“大作”交差。这样的老师,即使教上10年、20年的书,也只能停留在勉强合格,甚至是在“教书匠”的层次上。
    四、要把学会做人当作促进自身发展的第一位和永恒的课程
    毋庸讳言,有极少数青年教师虽然也称之为老师,但在做人上既没有达到一般的社会性要求,更没有达到教师职业的起码标准。有的青年教师从他上课下课来看,是个教师,但从其在同事、在学生、在家长面前的表现来看,实在看不到太多的教师品质。
    比如在学生、家长面前,有的青年教师总是表现出俗气和霸气:有的威严冷漠,颐指气使,语调高昂,所言如出里巷俗人之口;有的直言或暗示家长请客送礼,或利用教师身份“命令”家长为自己办事,或以软硬兼施的方式诱导学生买什么书,参加什么补习班。这样的老师在学生、家长心中是什么形象?
    比如在与同事相处中,有的缺少集体合作、和谐共处意识:办公室的报刊,一人占有;电脑,一人享用;开水,从不去管;卫生,也似乎与他无关。有的在教学活动中,缺少互助共进的精神,过分独立特行,不愿承担该做的一份工作,更不愿为帮助同事吃一点苦;有的不仅不愿听同行的课,还对同事封锁教学信息,猜疑妒忌,相互拆台,甚至采取不正当的方式,谋求所带学科虚假的考试高分;有的走上讲台时间不长,却对中老年教师不太尊敬,或直呼其名,或以己之长抑人之短,更有任意贬低之言;有的忘记了教师雅洁的本色,随俗入流,吹吹拍拍,吃吃喝喝,搞小圈圈。应当说,这样的青年教师,在做人和师表上是不合格的。
    学会做人,是立教之本。我们要明白,青年教师的发展不只是更新知识、提升技能;如果在做人上不合格,你有再高的专业水平也不是一个好教师。
    青年教师从走上讲台到35岁,大致10来年时间。这10来年,是一个教师教学生涯的黄金时期,是决定一个教师能否从合格转向成熟,进而成为骨干、专家教师的关键时期。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描述了做学问的三种境界。希望青年教师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和“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功夫依次进入这三种境界,早日成为学生爱戴、同行认可、社会赞誉的经师、人师、名师。

(作者系合肥四十六中副校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3 23:39 , Processed in 0.09677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