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沽酒与何人》前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1-11 22:15: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沽酒与何人》前言
 2013年10月10日  
  诗意唐朝的现代解读 

 湖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川鄂

  2011年的初春,我在参与湖北省文艺理论家协会的首届中青年文艺评论家高级研讨班的活动中,结识了来自孝感的学员周芳。但日程匆匆,未及细聊。只知道她是一个中等专业学校(孝感市护士学校)的老师,她却从此客客气气地称我为老师,其实我对她写过什么、发表过什么一无所知,直到2012年的秋天她给我电子信箱发来一篇散文《四月三日,在烟灯山》,也即本书中《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一文的前身。
  读完这篇散文,我有几分讶异,更有几分震动。讶异的是,这个清纯如护士、矜怜如邻家女的小女子竟有如此别致的表达。震动的是,文中贯穿了通常的所谓小女人散文所不具备的大视野、大胸怀。外表小鸟依人的周芳书写着充满了人文情怀普世价值的“现代”散文。
  烟灯山,是孝感的一座公墓。作为这座城市里的异乡人,她没有亲人朋友躺在烟灯山。“可是,谁能说,那里没有一个灵魂与我血脉相通呢?在尘世,我只是被逝者远离的暂居者,替一个灵魂存在,替他洞悉生命里细小的悲欢。总有一天,我也会放弃暂居证。”这段话中,我读出了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的现代意味、人类共通情怀。丧钟为死者而鸣、为你我而鸣、为人类而鸣。周芳的凭吊,不是为某一有名有姓的相识者、沾亲带故者,而是为人类。在旁人眼里,无缘无故去公墓,是怪异之举,但对周芳而言,是有缘故的,“谁能说,那里没有一个灵魂与我血脉相通呢?”周芳式的发问,是指向每一个活着的人的!
  文中写陌生老妇人的白发:“它们不像是人体的一部份,它们是一丛银针。晨风拂动它们,飘起,眩目的白光。一壶生活的白酒要怎样的烈度才能浇出那丛白!”由白发猜度丰富的人生历程和生命内涵,想象人从青春到衰老到死亡的宿命。面对生命的归宿,有人消极沉沦,有人更珍惜每一个今天。静悄悄完成了拜谒已故陌生“他者”的反常之举,返程途中更悉心地欣赏城郊的油菜花、桃花、杏花,她们把自己完全打开,是何等热烈、执着而又真实、自然,更是伟大壮丽的人生启示。作者随后去了超市,买菜做饭,慰劳自己。“杏花村里,大大的‘酒’在村口挑着,杜牧向我举起酒杯:干杯,朋友!”----这才是真正的从容淡定!真正坦然的享受人生!
  举杯,沽酒,与何人?这本题为《沽酒与何人》的散文集,贯穿的正是从这篇散文中透露出的周芳式的人生发问、人生思考。
  从《四月三日,在烟灯山》,到《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正文大致相同,但题目和体式有变。以唐人名句为篇名,辅之以揭示其现代性思考的副标题。正文以带有标题名句的全诗开头,品诗悟诗,借诗发挥,重心不在对诗的单纯赏析和学理性阐发,而是现代性理悟,一个21世纪的小女人的大理悟。
  刚打开这本集子,我曾疑惑作者为何要给这些纯粹的地道的现代散文戴上一具具“古诗赏析”的帽子,以为是语文教师的惯性思维使然。读了后记才得知,全书乃作者在2010年生病住院动手术之后所作。病中与唐诗相伴,唐诗帮助她战胜病魔,唐诗使她身心更康健。她“捂住刀口,捂住追回的记忆,捂住了公元618年到907年。” 因此《沽酒与何人》是诗意唐朝的现代解读。
  从本书第一卷可出看出周芳散文的风格和成就。这是一组以故乡、亲情为主题的散文,从唐人的故乡到今人的故乡,从贺知章、王绩、韦应物说到米兰.昆德拉、叶赛宁,从张籍说到自己的父亲,从白居易说到自己的母亲,构思奇崛,联想丰富,情深意长,令人回味。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到故乡即胜利》,这样写自己的故乡情:
  故乡,我一直珍藏你的犬吠、鸡鸣,它们是你永远的门铃。
  故乡,我一直保存你的一缕风,从五月麦田里吹来。夜深人静时,我就用它吹一吹落进眼睛和心上的尘埃。
  故乡,当我提着一颗四处漏风的心回到你面前,请记得叫我的乳名。
  作者认同把最后的肉体灵魂安全交还故乡的贺知章,宁愿和贺知章老人一同回家,一同遇见那声残忍的问候:“客从何处来”。
  1992年,在香港举办“最受欢迎的唐诗评选”中,《游子吟》名列榜首。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摁的不是马桶》一文中,作者写了一位住在儿子家的老母亲,因儿子成天忙碌难打照面,她成天独居空房只得按抽水马桶听响声解闷的故事,感慨人生的一种尴尬:生计当前,我们马不停蹄,急走狂奔,我们将父母留在身后,让他们一个人玩水,一个人竭尽全力,抵制一种叫孤独的力量。相信很多在职场官场打拼,在交际场游乐场沉溺的读者读到这里,都会心生愧疚。
  “一棵树唯一的遗憾就是错过了李贺。”《园中莫种树,种树四时愁——一棵树的遗憾》一文,回忆童年与父亲种树的情景,由树及人:“每一张时光的胶片上,最清晰的不是流云,不是雾霭,是房前屋后的树。它们不会走开,始终留在原地,像大地上默默伫立的守护神,忠诚地记录着沧海与桑田。待我们蓦然回首,才发现那些新枝与落叶,是一个人一段历史在这世间的另一种刻度。” 这里有着对人生的深刻体悟。而“没有树的是现代人”的议论更是对现代文明的一种反思。
  这一卷,既有“故乡,这坛老酒,他越饮越渴,越渴越饮!”的凡人感慨,更有“归,抑或不得归,人性的纠结千年不变,尽管各个时代的价值取向各有千秋,也不过是往括号里填写各种名目罢了”的文化解读。无论刀耕火种的农业文明,还是数字化生存的信息文明,无论土木结构的乡宅村居,还是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亲情、邻里情、故乡情、家园感如袅袅绕绕的炊烟挥之不去。
  周芳的散文,浓密、紧致,节省,注重思想内涵的提炼、诗意的营造和语言的打磨,具备成为一个风格别致、水准上乘的散文家的必备要素。她现在需要的是勇敢的迈向文坛的自信,当然,也需要更多的扶持和关注。


  22013年1月23日凌晨

2#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1 22:18:43 | 只看该作者
《沽酒与何人》作者简介

  孝感市护士学校教师,近十年来,坚持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文学创作。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文艺理论家协会会员、孝感市作协常务理事、孝感市文艺理论家协会常务理事。散文集《执手何须倾城》2012年获得第五届冰心散文奖。散文《火车站》2012年获首届孙犁文学奖。2013年4月,获孝感市文艺创作先进个人称号。
  已在《文学界》、《山东文学》、《鸭绿江》、《山花》《雨花》、《散文选刊》、《散文诗世界》、《散文诗》、《微型小说》、《意林》、《中国文学》、《诗歌报月刊》、《中国文化报》、《今晚报》、《湖北日报》、《中国语言文字报》、《河北青年报》、《新作家》、《作家与读者》等全国各类报刊杂志发表文学作品400余篇。
  散文创作以人的解放为内核,以争取女性独立地位为标志,从女性心理审美体验出发,关注女性的生存状态,审视女性心理情感和表达女性生命体验。在创作上表现出鲜明的写作特质。散文集《执手何须倾城》以独特的女性视点荣获第五届冰心散文奖。中国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红孩曾以“于无声处,大含细入,处处显露出写作者对小至个体生命,大到整个世界的痛感”高度评价《执手何须倾城》。
  文艺评论以真情真性取信读者,同时又以求新、求活、求异的开放气势悦人心目。2013年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沽酒与何人》不同于类似唐诗解读文本,不是对诗的单纯赏析和学理性阐发,面是借诗发挥,重在现代性理悟,追寻唐诗与当下的对接点。湖北大学博士生导师、著名评论家刘川鄂评介此书“贯穿了通常的所谓小女人散文所不具备的大视野、大胸怀。周芳书写着充满了人文情怀普世价值的现代散文。是一个21世纪的小女人的大理悟”。该书自2011年10月起,曾以《悦读唐诗》冠名,以专栏推出,连载近一年。
3#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2 17:30:57 | 只看该作者
系马高楼垂柳边

文/刘国琼[湖北孝昌]

                                   1
    孤独的酒,实系挣扎。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那是绝望,挣扎过了。你们是八、九点钟的太阳,那是提示着希望,让无数的年轻人热闹着扑身广阔的天地去,企望大有作为。实际情况大相径庭,梦醒后是挣扎的。普通人在生死、得失、爱恨、名利与淡泊之间也是会挣扎的,是挣扎着的,我们概莫能外。
    时间这东西稳步向前,翻过一道道山丘无声无息,将我们弄得尴尬不已。在我们尝试望一望星空时,不小心都老了。在我们试着喘息一会儿时,乌龟王八已经跑到前面去了。包括我们曾经唱过的歌,演唱者都死了。我们每一步选择所收获的几乎都是苦果,因为总有更好的在彼岸。我们活在永远的遗憾中。
    活着,没有意义。扫帚到了,我们肯定会灰飞烟灭,就像此刻一只蚂蚁的生命取决于我,他们自己决定不了——我们的生命也取决于未可知的自然,病者可能一活再活,好人或许即遭天灾人祸,转瞬即逝。所以古人讲好人不长寿,坏人万万年。因为好人在减少,坏人在衍生。况且好与坏、是与非、善与恶的二分法是靠不住的。

                            2
    周芳的童年应该是快乐的,随后的成长也是几乎一帆风顺、让人心生羡慕的,这孕育出她的理想主义。七十年代人的理想主义是稀有的,即是曾经怀抱着理想的,也往往在市场的惊涛拍岸里消解。当一部分人在昏黄的路灯下握手言欢,一部分人在喧嚣的市井中交易交欢,周芳藏在城市某处的阁楼里读书、思考,执手文字。不甘堕落、不甘沉沦、不甘平庸成为她精神的特质,生活选择之一种。这种理想主义的种子注定在现实面前充满焦虑、紧张、纠结、执着乃至冒险的成分。周芳式勤奋的跋涉者,行走的愈远愈不见当初出发地的憧憬,那是会寂寥的,孤独的,困惑的,疏离的。当所有的努力指向徒劳,这种理想主义沉淀为感伤主义。

                              3
    何以回到故乡即是胜利?因为故乡中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仅仅是生产分配的关系、经济动物的关系,而是在祖祖辈辈长相厮守中所建立起来的依赖和关怀。也正因为此,人与人、人与天地、人与这土地上事事物物的关系便一直保持着和谐与平衡。就在这和谐与平衡中,不仅人有了尊严,即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各种花草树木都有了尊严,也各自尊重彼此的尊严。这是周芳记忆中最深切温暖的色彩与图景,是她执着于文字的如黄永玉言“永不枯竭的故乡思维”。随着从乡下进城市的步履,这色彩与图景被功利主义、物欲主义冲刷得支离破碎、遍体鳞伤。皮鞋锃亮而冰冷,草鞋的童话再也拾不回了。永恒的失败已经铸就。故乡之可追忆,之要寄信,之要“近”,之要“相见”,乃在于“打错电话的父亲”,乃在于“携来土特产的母亲”,乃在于儿时之味道,儿时的游戏,儿时的环境天地。这些美好的自然之物事,在城市里呈现就显得怪异可怖,让人无法接受。我和邻里的相安无事与所有城市人一样都因为母亲之串门问候而紧张不安,乡下的正常成为城市的不正常,母亲的正常成为我的不正常。我们已经不关心邻人是谁了,因为“远亲不如近邻”已经淡化烟花,远亲已消解,兄弟姐妹都可能消匿。在独生子女政策这一人类奇葩之下,兄弟姐妹关系都消灭了,何况是邻里关系呢?这样一看,贺知章一声你从哪里来、找谁的沧桑问候竟然有些喜剧色彩。毕竟人事已非,故乡犹在。而如今呢,“故乡已沦陷”,我已无能为力。

                               4
    城市化、工业化、物欲化滚涌而来。生命的焦虑无处不在。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愈来愈深,像冰一样冷漠。当现实无力改变,幻想对每个人而言都是奢侈的。每个人都会寻找自己的呼吸之孔。一次病中醒来,周芳发现了唐诗。她执着于“古”。古,距今远矣,距时尚远矣,是时间的概念,更是心里的尺度。爱好唐诗的人,不肯随波逐流,不相信时间可以改变永恒的美。他们固执的坚守着,心里充满悲愁,也可能充满快乐。

                               5
    然而中年人,大多还裹在形而下的物欲里。处于焦虑之中,对世间发生的许多事情视而不见,麻木不仁。周芳有所不甘,还清醒着观。她有她的良知,她有她的担当。作为一个底层小女子于家国人生怀抱着匹夫之责。这种品质在当代中国愈见稀有,也就愈难能可贵。当许多人逃离变革的祖国,把子女送到异域他乡的时候,她在坚守故园凋谢的草木、惨白的院墙、没落的晚霞。故园之念成为她最后的寄托,是理想国。很多时候,她是在这理想国里收获喜悦、回味幸福、眺望未来。故园之思是向后看,即是向前看,原是同一条路,隔着千山万水,可能是不归之路,也可能是柳暗花明。

                               6
    “五月,我目睹一场杀戮”。阁楼里的周芳偶尔会走近窗前,看看窗外的那几棵树,“记得故乡老房子前面那一株杨树”。她会看见广场上卖栀子花的妇人,邮局认真寄信的七旬老翁,月光下被风折腾来折腾去的一只空酒瓶。周芳是悲悯的,她怀着人间的大爱,将目光投向那些弱小的生命,微末的事情。于这弱小与微末里溅出人性的光,自然的光。或许这也是周芳所以孤独的根子。

                                7
    我读唐诗,是日常之美。在古人的生活里凌波微步,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一首首唐诗,是窖藏千年的老酒。酒不醉人人自醉,唇不沾酒而齿颊生香,千年之远的长安与近在咫尺的白兆山都是酒仙味道。想象那杯,那壶,那樽,那陶罐,亦必唐三彩模样,倾国倾城,风华绝代。周芳在唐诗里沉醉过、惊醒过、嗟叹过。之余不甘,她要借唐朝那杯酒,浇她心中这“块垒”,现代人心中的“块垒”。那是怎样的块垒呢?论者以为宏大情怀,以为精神探险,而我要说的是普通女子的块垒,不甘于平庸,于这平庸里再造一个茧,又一个茧,放出幽明的光,终于自己在这光环里束缚住。她写自己的亲人,几乎都是直见性情,寥寥几笔即形神兼备。她笔下的父亲、母亲、女儿莫不如此。而于女性最重要的一个关系,即夫君她却极少提及,甚或搁置自己,顾左右而言他。个中曲折是旁人所不好管窥的吧?而作为女人,又如何真回避得了呢?“悔教夫婿觅封侯”,这“悔”也是纠结的吧。

                               8
     我佛慈悲,投身饲虎。囫囵中的顾准折下肋骨当火把照不亮民主法治的通途。小女子周芳投身唐诗的酒窖里,酿造一壶现代的女儿红。她不知道,大麦高粱已不是长安那时候的大麦高粱了,长江黄河的水也不是清泉石上流了,纪叟酿的老春也只怕黄泉里才有吧。一杯鸡尾酒注定是苦涩的,寂寞的。

                                9
    一再地比照,古人与今人、国人与洋人、人与自然、城市与乡村、古诗与现代意象、人与土地及事事物物,是周芳切入唐诗的酿造法。不比不知道,一比飞流直下三千尺。此岸与彼岸,摆渡不止。于这间距,可以是飞,小鸟一般掠过。也可以是狮虎盘踞。我不忍柔骨嫩肩、小鸟依人的周芳如狮虎盘踞的样子,我更愿意见得鸟儿飞翔之姿。四卷五十四句诗何如是四个人来玩的一局牌呢?斗地主也好,打升级也好,消遣时光总要轻松得多。

                                10
     周芳的才情、积累与见识是屈指可数的。然而过于经营的文字、叠加的意象,会妨碍文字的灵动与圆润。灵动与圆润,才是她的才情与性情所在呀。听说周芳要写小说了。小说的人生,香港董桥引西人的话说:情节要淡,情味要浓;记忆要远,念忆要近。接下来我要说,偶尔笔调太像小说还要收一收: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生活那点意思原只在这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4 22:27 , Processed in 0.10434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