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龙四论牛肉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1-18 09:51: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古龙四论牛肉面
古龙 著 来源:中外书摘

唐矮子牛肉面
刊载于1985年5月22日《民生报》第八版。

牛肉面,可以说是台北市最大众化的一样小吃了,各式各样的卖牛肉面的店铺摊贩,遍布台北的大街小巷,风味迥异,各擅胜长,有的还自称为“独门秘方”,吃起来滋味好像也确实有点与众不同。
在百花纷呈的牛肉面中,首先说唐矮子。
到了台北后,最早吃到的牛肉面,就是唐矮子。
那时候正是三军球场即今北一女中旁的介寿公园。三军球场于1951年落成,1960年奉命拆除。的全盛期,七虎斗大鹏“七虎斗大鹏”是三军球场的招牌戏码。二者都是军方的球队,七虎属于联勤而大鹏属于空军。外,克难、国光、铁路、警光、虎风、大道,甲组的篮球队固然是精英辈出,就连乙组的追风、力力,球技也有足观处。
那时候我们有几个朋友,每当三军球场有好戏登场时,就拉着当时的篮球王子陈祖烈本名陈衎夫,国民党元老陈立夫的幼弟。1959年当选世界杯男篮锦标赛明星球员。带我们去看“蹭球各家文集误作“赠球”。”,看完球就去吃唐矮子。
那时候东门宝宫戏院邻近信义路和金山南路交口。古龙武侠处女作《苍穹神剑》的出版商“第一书报社”也在附近。对面的一块空地上,摊贩林立,紧靠着面临信义路一栋灰暗色的大楼,大楼下有走廊颇长,宽原文误作“竟”。一丈为三又三分之一米,走廊一两丈还称不上“颇长”,故依各家文集更正为宽度。也有一两丈,唐矮子的面摊,就摆在走廊里,除了牛肉面外,还卖蒸笼各家文集作“蒸饺”。、小菜、担担面、青椒各家文集作“素椒”。炸酱,每一样都很入味,牛肉面更辣得过瘾。
陈祖烈嗜辣,每次吃唐矮子,都辣得满头大汗,好像刚赛过一场球一样,非到宝宫对面去喝碗冰凉凉的绿豆汤不可。
唐矮子短小精悍,每天练习担石头各家文集误作“每天练石担石锁”。,练出了一身好肉,人又豪爽,格老子的硬是条汉子,虽然卖牛肉面,却交了不少朋友。后来陈祖烈帮他去美国开店,不知道是不是美国牛肉面的第一家?

有关牛肉面种种(之一)
刊载于1985年5月27日《民生报》第八版。

除了唐矮子之外,台北还有几家有名的牛肉面,不可不记。
一王胖子
唐矮子的伙计中,资格最老的一位,颀长瘦削,目光炯炯,长得极似当年的神射手王毅军,陈祖烈遂为他取名为“王毅军”,大家也照喊不误。可是唐矮子去美国后,传他衣钵的,却是王胖子。
王胖子人高马大,腰粗十围,长得和唐矮子大异其趣。他卖的面却是唐门真传,烫、辣、麻,川味正宗,如假包换。本来店铺开在新生南路和信义路十字路口的桥头,后来也去了美国。
二桃源街
在台北各家牛肉面中,名头最响、买卖做得最大最久、赚钱也最多的,还是桃源街的老王记。他们的牛肉面味道并没有什么特色,可是真材实料,上面快速,而且首创免费附赠酸菜,所以生意一直不错,近年来已经面团团各家文集作“面圆圆”。做富家翁了。
老王记的老板娘,至今还高坐柜台收账,一碗面一碗钱,点滴不漏。平时喜浓妆,与友辈与店伙话家常,说的无非是在美国赚屋若干,装修费用若干,听得花数十元来吃碗牛肉面的小市民们,一个个目瞪口呆各家文集作“目定口呆”。,佩服得差点就要当场跪下去。

有关牛肉面种种(之二)
刊载于1985年5月28日《民生报》第八版。

台北的牛肉面虽然以标榜川味正宗牛肉面是外省人在台湾发明的,四川本来并没有什么牛肉面。据闻当时以四川的豆瓣酱调味,因而以川味为正宗。为首,清香次之,可是原文误作“可见”,依上下文意更正之。台湾口味的牛肉面,也有它的独特之秘,口味比较清淡的人,对它反而特别偏爱。
三一品味
位于昆明街的一品牛肉面,历史颇久,狭长的门面,好像是在一个小胡同里搭起来的,煮面的炉子摆在当门处,里面七八张木桌子,已经洗得发白,后面的门户,就是主人的居处,也打扫得一尘不染,迎风一块木块,“闲人免进,非请莫入”。
店里至今未装冷气,穿堂风却吹得甚凉,价钱却是“一品”的。店里的陈设虽简陋,而且时常休假,生意却仍很好,有人往往跋涉长途,冒着碰壁的危险去吃他一碗牛肉面,区区在下就是其中之一。
除了牛肉汤牛肉面外,那里什么都不卖,可是他们卖的汤和面,的确是黄牛肉用文火炖出来的,味道清纯隽永,作料辣椒酱也是自制的精品,非但在台北别无分号,在别的地方,恐怕也很难吃得到这种独特的风味。
这种风味和风格维持了近三十年,一成未变,改变的只是房东夫妇的孩子们都长大了。老板娘在用竹筷挟牛肉到面碗里去的时候,也得先戴上副老花眼镜,看她选夹牛肉时的专注与慎重,简直就好像老派的商人在选择钻石一样,令人不禁觉得这碗面的价值分外不同。

再说牛肉面
刊载于1985年6月12日《民生报》第八版。

台北卖牛肉面的实在太多,五花八门,琳琅满目,尤其是几家特别的,更不可不说,故再说之。
有名的无名店
常到圆环指“建成圆环”,昔年为一热闹商圈,如今已凋零殆尽。一带去的人,都知道天水路那头有两家“名小吃”。一家是延平路口的卤肉饭,一家是比较靠近圆环的牛肉大王应指老店“金春发”。。
这家店在一个楼梯口下,店是横的,宽而不深,店门前有个大锅,一锅清汤,几片牛肉,杂以牛鞭牛筋,炉火常年不熄,汤清几乎可以见底,味鲜而纯。要吃牛肉汤的,堂倌取巨勺舀汤各家文集改“舀汤”作“勺”。一勺,取解腕刀割牛肉成片,配以姜丝,佐以辣椒酱酒,好吃。
这家店还卖沙茶炒牛肉,心脏肝肉肚。之外,还卖一种炒牛蛋。各家文集作“这家店还卖沙茶炒牛,心肺肝肉肚之外,还卖一种炒牛蛋”。
牛无蛋,若有,则与人之蛋是一样的蛋了。吃蛋补蛋,牛蛋据说也是男人的大补物,而且很不难吃。不吃辛辣的,可以舍沙茶用番茄炒,味道也不错。只可惜店里没冷气,吃完之后,如洗蒸气浴,刚添加的新鲜荷尔蒙,十分中也要被蒸掉三分。
若问这家店叫什么名字,大家都傻了眼,一起“呒宰羊”闽南语,即“不知道”。各家文集误作“呒牵羊”。。无名者往往反而很有名,也可以算是件很绝的事。

(摘自《笑红尘》  古龙著  时代文艺出版社2012年6月版  定价:46.00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6 20:56 , Processed in 0.10987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