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席郝平:当选背后是强大祖国2013-11-06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王芳 张烁
法国巴黎时间5日18时许,记者在联合国教科文总部主席办公室见到了刚刚当选的郝平。 记者:作为首名当选大会主席的中国人,此刻,您的心情怎么样? 郝平:中国代表当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主席,这在30年前是不可能的。甚至20年前、10年前,也都是不太可能的。而这次,是总干事、执行局、全体会员一致推举我成为大会主席,这在该组织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当选之后,我感到责任重大。大会主席是教科文组织最有权力的位置之一,在这个位子上,公平公正处理各方面关系很重要。 记者:您认为,您为什么能当选大会主席? 郝平:我能当选,背后是国家强大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提高了。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面临财政困难的情况下,中国一直密切配合并给予积极支持,是表现最积极、最好的国家之一。中国承担了很多责任和义务,尽力弥合分歧。比如,中国协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非洲国家开展扫盲教育。 记者:当选之后,您将如何履新? 郝平:我希望积极倡导“和”的理念。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是“和”,有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和实生物的思想,强调对不同思想的包容,认为和谐共处可以创造新事物。因此,所有会员的团结与合作可以有力地推动本组织实现改革目标。 作为大会主席,我希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先应大力提倡“教育第一”,推动教育公平。帮助各国社会弱势群体、妇女与儿童、边缘群体以及土著人民都能获得更多、更好的教育机会,重点支持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的教育事业。 其次,积极推动科技与创新互动,使之纳入每一个国家的发展战略,坚决反对把科学技术问题政治化,积极倡导和支持跨国的科学技术合作,用科学技术来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 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纽带和力量,我们既要尊重和保护文化多样性,又要加强文化的交流互鉴,促进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 记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目前面临财务危机等许多挑战,您将如何应对挑战? 郝平:最重要的是改革。面对当今世界的诸多挑战、会员的热切期待以及两年来的财政危机,站在十字路口的本组织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只有改革,本组织才能应对当前的挑战,才能继续发展,才能不断焕发青春。 □人物小传 郝平,1959年9月生,山东青岛人,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美国夏威夷大学历史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教授。 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2009年起,任教育部副部长、党组成员,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 主要研究成果有:《北京大学创办史实考源》、《孙中山革命与美国》、《无奈的结局——司徒雷登与中国》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简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于1946年,总部设在法国巴黎,目前拥有195个会员和8个准会员。作为联合国专门机构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宗旨是通过教育、科学和文化促进各国合作,增加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维护世界和平,是各国政府间讨论关于教育、科学和文化问题的国际组织。 该组织的主要机构有大会、执行局和秘书处。其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为该组织最高权力机构,由195个会员组成,每两年开会一次,决定该组织的政策、计划和预算。 大会主席任期两年,其职责包括组织制定与教育、科学和文化相关的国际规则和标准,监督该组织工作中执行大会决议情况,代表教科文组织出席由该组织以及与其成员国之间合作举办的重大活动。 中国是教科文组织20个创始国之一,自1972年恢复在教科文组织的活动以来,一直当选为执行局委员。2005年10月,时任教育部副部长、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章新胜当选为教科文组织执行局主席。2010年4月,中国候选人唐虔被任命为教科文组织负责教育事务的助理总干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