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缅怀恩师袁微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1-25 14:31: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缅怀恩师袁微子
            
                                                                                               袁浩
  每谈起作文教学,我便想起敬爱的袁老——袁微子先生,想起当年我献给他的诗句:“因文识夫子,早在梦寻中;华章盈新意,笑语漾春风。舐犊情切切,弄潮兴冲冲……”我的思绪便被牵回与他结识的遥远岁月——
             
(一)
  1980年6月,在辽宁大连,我第一次见到袁老。那年,作为江苏省教师代表,我与庄杏珍、李吉林、王秀和等4人前去出席全国小学语文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年会,袁老在大会上当选为副理事长。当人们研究教学言必称“斯基”,文必引“西论”的时候,他却在发言中慷慨陈词:我们需要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理念,先进经验,我们更要研究我们自己的成果,今天,我们有叶圣陶!我们有斯霞!语音不高,掷地有声,精神矍铄,谦和儒雅,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1983年11月1日,在南京,我第一次接待了袁老。那次,他来宁考察、指导语文教学,而我工作的北京东路小学是他工作行程中的第一站。那天,在北小,他听了两位老师的说话课和我《培养观察能力,改变作文教学》的汇报。听后他做了重要讲话,他说:“你们不把作文训练局限于如何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不把它看作是单纯的写作技术,而是提高到培养人的高度来考虑,这个境界很高。”“正在逐步摆脱几百年科举制八股文考试那套旧式教育的束缚。”他那慈祥的目光从宽润的前额和高耸的眉峰下望着我,热情灼人,溢着鼓励和期待,令我久久难忘。
1984年3月,在湖北武汉,8月,在四川成都,我两度随同市教研室蒯福棣主任参加“全国中等师范通用课本”《小学语文教材教法》的编写、研讨会议,每次十余日,每天都与袁老近距离接触,向他汇报请教,聆听他教诲指导,陪同他为当地教师作学术报告。会后返程,与他同乘江轮,自重庆顺流而下,一路上听他说工作、道学习、话成长、谈往事趣事。听他报告,与他闲聊都是一种难得的享受,平和亲切,妙语连珠,意味深长。
1985年10月,在浙江建德,一座幽静的山庄宾馆里,参加袁老主持的国家科研项目子项目“小学语文教学与儿童认识发展”课题成果通稿会。最记得,在映着夕照金辉的山间小路上,边散步边听他谈如何看待“新”的观念。他说,既要反对抱残守缺,拒绝吸收外国一切新的思想观念和方法,也要防止盲目的照搬照抄。他说,“新”并不表现在形式上掠取几个新名词概念,而应该是反映在内容上是否提出了新问题、新见解。
90年代的第一个春天,在北京的袁老住所,我最后一次见到袁老。那次,我是应邀出席教育部师范司召开的“师范教学大纲、教材讨论会”,在抵达北京的第一个晚上,我专程前去看望他。那时,袁老重病在身不能外出,也谢绝采访。他夫人知我是南京来的教师时,破例开门迎客。袁老见到了我分外高兴,邀我到他卧室坐下,告诉我他的身体状况后,便急切地问起南京老朋友近况,问学校作文教学新举措,问《小学生语文学习》,谈他对当下语文教学的看法……他说的最多的是“语文教学”“儿童认识发展”和“南京的作文教改”。他夫人在客厅里听到他渐说渐高的声音,便一再提醒他要遵医嘱,少说话。他却敷衍答道:“我没说,全听袁浩说呢。”又放低声音,说起他对南京小语教改、对《小学语文学习》的建议,让我回宁转告。清瘦白皙的脸上泛着我熟悉的春风常在的笑容,带有浙江乡音的普通话里分明是一片赤子之心在跳荡。我心头一热,说,“袁老,您多保重,您的话我记住了,我们南京的教师、孩子们都会记住的”。可怎么也没想到,这时,坚韧、乐观的袁老与“长辞”二字已只有一步之遥。(二)
南京的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永远不会忘记,多年来,袁老对南京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关注和肯定。
1988年,在南京小学教学探索十年回眸反思的时候,他撰文总结,充分肯定了南京的改革历程,高度评价了我们的实践经验。他说:“小学作文教学必须改革,改革的关键何在?人们在深思,在探索。在浩浩荡荡的寻路者的研究群体里,南京市的小语教研工作者也在走着自己的路。始发轫者是南京市的北京东路小学,以后扩展到了全市15个区、县。到现在他们已经探索了十年。这十年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他们认真分析了小徐作文教学的现状,认为作文教学之所以停滞不前,主要弊端在于过于侧重讲求作文形式,于是提出改革的第一个主题是‘从培养观察能力入手,改革作文教学’”;
“第二阶段,从叶老的一个题词 得到启发”“他们开始提出了‘有所为而作’,并以此作为改革之路”;
“到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明确了教育改革与提高民族素质培养人才总目标的关系,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视野更开阔了,思想境界更高了,就进入了第三个阶段,把提高思想认识培育素质摆到议程上来,使改革进一步深化”。
他说,“南京市的作文教改是别具特色的。理论探索来源于实践,并运用于实践,再在新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探索。这种理论密切联系实践的实事求是的精神,是南京市教育部门富有眼力的表现,是值得提倡的”。 “他们在闯出一个新天地,用心血踩出一条路来,为的是让孩子们跳跳蹦蹦,生动活泼地走进作文的新天地。”“这样的的新天地是每位小学语文教师向往的,是每位孩子们的家长向往的,是每位热爱祖国的中国人所向往的。”“在作文教学的淙淙小溪里正寄托着对未来的希望”。他明确指出,既然看准了,那就向前走去。只要研究的路子对头,有广大教师和广大教研工作者艰苦劳动,一定会不断取得成功。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在南京小学作文教学探索的历程中,袁老对我们的指导和鼓励。特别是,自1985年到1987年,南京市每年春天举行一次全市性作文教学研讨活动。袁老年年专程来宁,深入城乡小学听课座谈,参加区县和全市研讨活动,指导我们集中专题进行探索。
1985年3月,在南京市首届小学作文教学研讨会期间,袁老先后做了《关于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几个认识问题》《怎样进行小学作文教学改革》和《进一步加强说话训练》三个学术报告。在报告中,他从思想认识、教学实践和学生学习基础等方面分析了南京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良好基础;阐述了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说话和作文”“形式和内容”“读与写”“作文练习和生活实践”的关系以及“命题作文改革”等问题;指出在作文教改的具体实践中必须“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 “加强说话训练”,必须从“作文源泉、思维训练,加强与生活联系,学生自己修改文章”等方面有重点地进行改革;语文教师要加强自我锻炼。
1986年3月,南京市举办第二届小学作文教学研讨会,袁老全程参与并以《加强作文教学的理论性探索》为题做了重要讲话。他说,这次会议所讨论的三个主题——“作文教学与生活实践的关系”“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的关系”“作文教学本身各个环节的改革”,打开了作文教学改革的大门。特别值得重视的是,这次研讨会,已经基本上不是介绍经验,而是上升到理论上来进行分析。在讲话中,袁老还对南京小学作文教改怎样进一步深入探讨提出了具体建议,七条之多,中肯而明确,譬如,希望下一届研讨会进一步贯彻中央《决定》精神,使作文教改有一个总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提出研讨的主要问题,范围可以宽一点,里面具体问题的探讨要小一点,可以挖掘深一点;要开研讨性质的课,教师介绍的时候,希望能够说出研究的是什么问题,怎样进行研究的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研讨性;可以在上课之后进行小型座谈,让小学生代表畅所欲言……字字句句,言辞恳切,使广大教师深受启迪。
1987年3月,袁老在第三届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研讨会结束时,做了《为建立小学作文的新体系而进一步探索》的报告,从作文的“目的”“内容”“途径”和“方法”四个方面为小学作文教学的新体系勾画了一个初步框架。大家眼前一亮,对以下几点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作文是认识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
——指导学生作文要以内容入手;
——作文教学要重视纵向、横向的联系。
连续三年的全市性研讨,袁老连年风尘仆仆地专程赶来南京,全程参与,深入考察,悉心点拨指导。他的谦和真诚,他的博学睿智,他对小学作文教学研究的执着追求和真知灼见,他在讲课、漫谈中透发出来的那种根植于现实和理想的激情,那份对南京小学语文教育事业和南京师生的挚爱以及一位教育名家的卓然风采,使南京广大小学语文教师为之倾倒而终身铭记。
(三)
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是袁老的谆谆教导使我们在“学生”“作文”“小学作文教学”等方面逐步提高了认识,形成了共同理念。
对“学生”,袁老强调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认识发展。
袁老十分推崇斯霞老师的“爱的教育”。他说,斯霞风格是怎样形成的?我觉得表现在斯霞身上很突出的一点便是对孩子的热爱。斯霞老师是像母亲一样对待自己的学生,他告诫我们“热爱自己的学生吧,像母亲一样热爱吧!”
他指出,要尊重学生,教学要顺应学生。他说:“学生写文章是表达自己的思想,该用什么词,就用什么词,不要规定他们用什么词”。他强调要改革作文命题,不要过于注重审题,要给学生以自主,让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思想意愿在大海里遨游。在基层学校听说话课时,他特别赞赏上课教师“有大半节课尽量让孩子说,想办法让孩子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争辩”。“孩子在说话中,这儿、那儿有毛病都可以先不管,放开手让孩子说,因为孩子用词是从不准确到准确的,而孩子用的词往往有他自己的理解。”
他相信小学生的能力。他说,“小学生在如何观察一个事物,叙述一个事物,提炼这个材料,有时候他们的想法往往会出乎教师的意料,甚至想得周到的程度会超过教师。”“我们国家少年儿童中有无数人才,只看你能不能发现,能不能及早加以培养”。
对“作文”,袁老强调,作文应当“有所为而作”。
他说,人们时刻观察事物,对事物间的关系和发展,有所发现,有所认识,有所创造,彼此相告,传递信息,交流经验,都要使用语言文字这个工具,所以把语言文字称之为相互交际的工具。
为什么作文?他说,作文的目的是“有所为”。这个“有所为”的“为”是“为什么”。它是为生活、为人生、为个性的全面发展。其第一层意思是,把作文、说话看作是人们交际的手段;第二层,是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从作文中提炼自己的认识,通过作文的相互切磋,求得进益,求得生活更加充实;第三层是抒发自己对理想的追求,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发挥作文的武器作用。到了这个境界,作文就成为形成个性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作文写什么?他认为,要着眼现实生活。现实生活有自然,有社会,有人类自己的两个文明建设。作文的材料,作文的内容来自一切所见所闻所感的现实生活,包括一切直接见闻体验、影视图画和文字阅读材料。
对“小学作文教学”,袁老指出,作文教学改革要着重同儿童认识发展联系起来,进行规律性研究,应强调从小培养学生“有所为而作”的意识。
他说,从理论上对作文训练要有整体认识,它不仅是语言文字表达的一般练习,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到作文乃是生活的需要。任何一次作文都不是“文字游戏”,而应当是生活、实践需要的有一定目的“有所为而作”。
小学阶段处于“有所为而作”的第一、第二个层次的初级阶段,是第三层次的萌芽状态,都是雏形,还需要“加厚”“加浓”“求深”,还需要更加“扎实”。虽然都是极初步的,但都是有不可抗拒的必然发展的巨大生命力。对教师来讲,应当有意识地加以指导。
他特别提醒,教师的指导,应当适应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符合孩子的个性发展,具有小孩子的语言特征。他说,我们应像斯霞老师那样“善于捕捉儿童的思想,不露痕迹地引入教学重点;善于运用儿童的语言,循循善诱地培养读写能力;善于激励儿童的认识,锲而不舍地发展成果”。
在教学途径上,他主张听说读写的统一发展。作文训练的途径要从读到写,说和写,读和写相互促进,统一发展。他认为,从南京的实践经验看,日记训练是低中年级从写话到作文自然过渡的好形式。进入高年级以后要重视提炼中心思想的训练,思想、内容、文字三者结合起来,条理化,统一发展,成为一篇文章。
在教学方法上,他主张从内容入手。对狭义的作文训练而言,要重在目的的指引,内容的启发,途径的引导,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不拘一格地写自己的见闻感受,表达自己的意思。
袁老特别强调,小学作文练习一定要和生活实践紧密地联系起来,把作文的源泉开拓得宽一些,广一些,让学生多接触自然,多接触社会,多接触任何人的关系,人和事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深深感到语言文字这个工具是能够帮助认识自然,认识社会,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感觉到手中笔的分量。
袁老对“学生”“作文”“小学作文教学”的论述,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儿童认识发展和儿童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的客观规律,揭示了小学作文教学的真谛,凸显了理性的魅力,闪耀着时代的光辉。
从袁老一次次报告、讲话、点评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学生的作文是在用语言文字表达他们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感受。在这过程中,既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也锻炼了他们的认识能力。如果我们自觉地把作文教学和培养时代需要的人才这个总目标联系起来,着眼于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认识能力统一地得到发展,在实践中使作文教学与生活实践密切联系,和阅读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注意发挥学生各自的创造性,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就可以做到既练文,又育人。
正是从这样的认识出发,二三十年来,南京市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探索,步步深入。
敬爱的袁老已经离开我们二十多年了,我仍觉得他慈祥亲切的声音萦绕在耳边,如同他写给我的一首诗一样,令我难忘——
(黄鹤楼边相聚旬日论文甚欢,袁浩以诗见赠,辞意恳挚,返京车中原韵作答兼寄金陵旧雨)黄鹤何时返?悠悠云海中;楼头思旷远,江尾浴春风。忍辱教童子,遮颜任俯冲;依稀六合夜,闲坐说长空。
他的银发与笑容,他的舐犊深情、道德文章,将永远是照引我在作文新天地里辛勤耕耘和探索前行的明亮晨曦。
(袁浩,《七彩语文·教师论坛》杂志主编,江苏省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2 23:29 , Processed in 0.06805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