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斗全:说文人气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4 16:23: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斗全:说文人气骨

马斗全
    宋人笔记《曲洧旧闻》,记录这样一件事,给人印象颇深,亦颇耐今人寻味:
    谢良佐,字显道。韩师朴在相位,闻其贤欲招之而不敢。乃遣其子以大状先往见之,因具道所以愿见之意。
    贵在相位,听说谢良佐是位贤士,欲招之而不敢。从“不敢”二字可知,这位谢良佐即使不是风骨凛然,也有几分严正孤傲,至少是不能轻易“招之”的。大状,又称门状、门启,始兴于唐代,繁于名纸,也更庄重些。名纸一般只书姓名、里籍、官职之类,大状则是为诣公卿宰相特地书写的名纸,除说明自己的身份外,还需写清拜见之由。卿相于状后判一“引”字,方许见。到后来应用渐广,欲见非卿相者也用大状,以示敬重。所以苏东坡与杜孟坚书有“乏人写大状,必不深罪”语。明乎此,方可知韩相国欲见谢良佐预以大状报之,并且是让儿子“先往见之”,而非手下人送达,是何等礼敬与谨慎。只此一端,即可见谢某在相国眼中的地位。
    韩相国欲见谢文士事,换在了如今,会是什么样子呢?如今文人已极少静默沉稳、孤傲狷介者,当然也就无所谓敢不敢“招之”了。今之居官位者,不要说韩师朴级别的高官,便是地区或单位领导要见谁,让秘书打个电话,莫不“招之即来”。即使电话里连个“请”字也没有,只说某长叫你来一下,被叫者也即刻屁颠屁颠地赶来了。更不知有多少人整日思谋如何接近领导、渴望领导召见,甚至有凭空捏造说自己被“招”的。网上有这样一则趣闻,出于名教授张鸣笔下,当属实。说的是北京某名校一胡姓教授,每次开会都要求先发言,发完言后,声称总理或某副总理约见自己,须先走一步。校庆时朱镕基去该校,校方安排教授与总理座谈。挨到胡某发言时,朱镕基问道:原来你就是胡xx啊,咱们这是第一次见面吧,怎么外面一直传说你是我的高参呢?这位胡教授,脸上红一块白一块,不知该掩面逃走还是硬着头皮继续发言。
    中国有气骨的文人,近世还是有的。南京大学话剧《蒋公的面子》,即据校园内流传的故事编撰。1943年蒋介石兼任该校校长,请中文系几位教授吃饭。去还是不去,给不给蒋公这个面子,几人意见颇难统一。1962年中央书记处书记康生来广州时提出要见中山大学陈寅恪,陈先生称病闭门不见。无论校方如何动员,他就是不见。如此气骨,直追古人。文人的这种孤傲或曰臭架子,是性格使然,更是本质与精神的体现。而要有这种本质与精神,先须直正无私,所谓无欲则刚。如果一世文人品质都如那位胡教授,那我们这个国家不就完了吗?所以切盼中国能多一些有气骨的文人。如果有气骨的文人真能逐渐多起来,实乃中华民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4 13:19 , Processed in 0.078647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