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别具特色的编辑学专著 ——读许华伟《〈大秦帝国〉编辑手记》 王幅明 作为一名图书编辑,最大的梦想莫过于编辑一部能够产生巨大社会影响,具有文化传承价值,启迪人生,在出版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好书。不少人终生只停留在梦想阶段,本书作者许华伟是一个幸运者,他将梦想变成了现实。 《大秦帝国》是一部可遇不可求的大书。至少有两点可以说明:其一,像孙皓晖先生这样下如此大的苦工夫,甘愿用二十年的时间研究、辨析、创作,来完成一部著作,且为保证创作时间,辞去大学教职,做一个不拿分文报酬,全靠稿费为生的自由写作者,在当代中国少之又少;其二,以新的历史观,以中国文明史的高度进行创作,再现了两千三百年前战国及秦帝国时代一百六十余年间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风貌及风土人情,成功塑造了秦始皇、商鞅等一大批在中国统一大业中立下丰功伟绩的英雄群像,引发读者对中国文明史和民族精神的深远思考。这样的书,还没有出现过。从这个意义而言,河南文艺出版社和许华伟都可以称为幸运者。
《大秦帝国》全套图书出版后两年多来的社会影响及发行业绩,印证了它的巨大成功。评论家孟繁华说:“我觉得这的确是力透纸背,才华横溢的一部大书。它以宏大的历史意识,要为历史溯本清源。我现在想象,现在有红学、有儒学,以后很可能有秦学。”孟先生的预见不是空穴来风,学者李衍柱先生已经写出了《走向新世纪文艺复兴的绿色信号——孙皓晖〈大秦帝国〉论稿》专著,即将出版,可否视为“秦学”的发端?
一部大书的成功出版是一个系统工程。作者是最重要的一端,没有作者的劳动,出版就会成为无源之水。但一部好的作品因为没有遇到知音而被埋没的事件不乏其例。从某种意义上说,《大秦帝国》能在河南文艺出版社并由许华伟担任责编是一种缘分,也可视为《大秦帝国》的幸运。“幸运”一词并非夸张。《大秦帝国》多年来一直是河南文艺出版社的一号工程,为它服务的是一个团队。这个团队齐心协力,始终都把它当做精品图书来打造。同时它又是中原出版传媒集团的品牌。能享受如此待遇的图书,可谓凤毛麟角。《大秦帝国》的另一个幸运,是由许华伟担任责任编辑。许华伟为此付出的心血和劳动得到了作者的高度认可。孙皓晖先生在《大秦帝国》跋语的一段话,可作最好的说明:
尤其要说的,是责任编辑许华伟先生。
多年来,我之所以能够与河南文艺出版社并中原出版传媒集团保持紧密良好的合作关系,多赖许华伟之 功。人言,责任编辑是出版社与作者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信哉斯言!华伟年轻坦诚,信守约定,朝气蓬勃 且极具专业素养与职业精神,人与之交,如饮醇酒,如踏土地,厚重坦荡火热坚实,信任感不期而生,弥 久愈坚。
使我多有感喟者,是华伟所身体力行的那种当下编辑已经很少具有的独特的专业理念与实干精神。
以专业理念而言,华伟尊重作品,尊重作者,更尊重作品内容所体现的价值原则,始终本着“可改可不 改者一律不改”的理念,从不对作品作无端删削与扭转,辄有改动,必征求作者意见。此点,对于一个极 具鉴赏力与笔下功夫的责任编辑,实属难能可贵。
以实干精神而言,华伟不事空谈,极富负重苦做之心志。《大秦帝国》出版周期长,编辑工作量超大。 期间,无论是座谈会议还是应急材料,抑或紧急编辑事务,华伟都是兢兢业业不舍昼夜,甚至拉上出版 社的年轻人一起加班。本次全套推出,十一卷五百万字全部重新编辑重新装帧,而时间只有短短三四个 月。要在2008年3月底前各道程序工序全部走完,以在4月份的第十八届全国书博会上全面推出,实在是一件繁重的任务。面对艰难,华伟意气风发地笑称,要开始一次“编辑大战”。之后,华伟与美编刘运来等同事立即投入此战,周末亦极少休息。每每从电话中听到华伟在编辑室关于种种细节勘定的急迫声音,我都不期然生出一种感慨——如此自觉负重的职业精神与任事意志,何其可贵也!
能得到作者如此嘉许的编者,在当今出版界,不会太多吧!而摆在我们面前的许华伟的编辑学专著《〈大秦帝国〉编辑手记》,则是另一个说明。这是一部别具特色的编辑学专著。特色之一,它写出了一部历史文学巨著的编辑出版营销历程。这种个案性质的编辑学著作,很少看到,因而显得弥足珍贵,可使出版界同仁们借鉴。特色之二,它写出了一个优秀编辑的成长历程。它并没有写一个编辑应该如何做,但它通过五个章节的内容所表达的,已经生动地告诉了我们,一个优秀的编辑应该具有的职业精神和知识结构。
作为华伟创造性劳动的见证者,我向这部专著的出版表示由衷的祝贺!同时,我也希望这种专著的出版,只是华伟出版生涯的一个新起点。他还年轻,正当盛年,我们有理由如此期待。
(原载《中国图书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