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像作家那样写高考作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7 22:42: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像作家那样写高考作文
何  郁

(本文发表于光明日报社《考试》杂志2013年第2期,后面所附学生例文发表于第4期)

一.让形象在作文中发声

我一直在想,文学创作与高考作文有什么关系,想来想去,发觉也不过就是若真能把高考作文写得更文学一些,也就是使自己的高考作文更具有文学特点和韵味,也许就是上乘作文了。事实也证明,富有文学特点的高考作文往往也能在阅卷现场赢得人们的喝彩。2004年全国卷是一篇关于“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的话题作文,河南一位考生写了一篇小说,颇具文学特点,赢得了满分。该文最后一段写道:

到了月底,一家人包了桌酒席祝贺老刘六十大寿并光荣退休。老刘让儿女们先去,说自己随后就到。大家来到酒店,没事又说起老刘的发型,都说自己的设计最合理,最美观,最大方。说着说着,老刘来了,头上戴着一顶帽子。全家人都感到纳闷。老刘说:“退休一个月,你们给我变了三次发型,都想指挥我的脑袋,都想按你们的世界观改造我的脑袋。我觉得这不行,我的脑袋还是我说了算。”说完,老刘摘掉帽子,人们发现,竟然是一个和尚头!老刘说:“现在我的头是一张白纸,以后等头发长长了,留什么发型,我自己自主!”大伙一片哑然。

这篇小说通过写一个退休的领导理头发的故事,巧妙地诠释了“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的题旨。老刘退休后,老伴发现他还留着以前在位时的发型,觉得不妥,担心别人会误会老刘留恋着位子呢,就要老刘改发型。老刘接受了建议,改成了一个大背头,看上去像一个老教授。儿子儿媳回家后,一看,觉得不妥,要求老刘改成了新潮发型。女儿回家后觉得也不妥,又让老刘改成了简洁明快的平头。这才引出最后一段老刘要自己做主留发型的尾声。故事是很巧妙的,诠释主题也是很自然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文章刻画了一个既能听取他人意见更能坚持自己主张的老领导形象。正是因为这个人物形象,为这篇文章赢得了一个好分数。这就是文学创作用之于高考作文的优势和特点。

那么文学创作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呢?

文学是用形象说话的。在文学作品中,人们通常是看不见作者的,只能看见作者闪闪烁烁的身影,身影看得分明的,就是自传体文学了,也就是郁达夫所说的“自叙传”。在大多数情况下,作者是隐藏得很深的,需要细究才能考辨出作者的蛛丝马迹。几乎可以这么说,在任何一种文学体裁中,文学都是在用形象说话。在诗歌里,形象被称作“意象”。在散文里,形象很可能是一段风景,一件事,一个人物,甚至是一个物件,作者一方面要注意形象化,另一方面,也可以直接站出来说话,但要画龙点睛,适可而止;但议论性的散文,比如学术随笔除外。

近些年,米兰·昆德拉的出现是一个特例,也是一个异数。米兰·昆德拉的小说,被人们称之为“政治文化小说”,在他的作品中,作者常常直接站出来大发议论,有时是对政治、道德、哲学、文化提出尖锐的批评。有的评论家说作者是借小说这种载体来表达自己对哲学文化的思考。因此,他的小说充斥着大量的议论。女作家陈染说,“昆德拉是一个貌似写故事的大家,其实他是一个用思想贯穿作品的作家,故事只是他的幌子。”诚哉斯言!

至于说到人物形象的刻画,恩格斯曾经说过的一段话仍然可以看作是至理名言。恩格斯在给玛?哈克奈斯的信中,针对《城市姑娘》的不足,写道:

“如果我要提出什么批评的话,那就是,您的小说也许还不是充分的现实主义的。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您的人物,就他们本身而言,是够典型的;但是环绕着这些人物并促使他们行动的环境,也许就不是那样典型了。”

在给敏?考茨基的信中,恩格斯又写道:

“对于这两种环境(指《旧和新》中描写的盐场和维也纳社交界)里的人物,我认为您都用您平素的鲜明的个性描写手法给刻画出来了;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正如老黑格尔所说的,是一个‘这个’,而且应当是如此。”

恩格斯的这两段话表达了这样两层意思:

第一,现实主义的典型人物,除了要求细节真实以外,还必需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样的文学形象才有典型意义。

第二,作者笔下的每个人,必须赋予鲜明的个性色彩,必需是典型,必须是黑格尔所说的“这一个”,也就是一个独特的文学形象。

这就是说,我们刻画人物,必需要让人物富有典型性,充满个性色彩,而且人物活动的环境也必须具有典型意义。解释得通俗一些就是,所刻画的人物要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或“人生况味”,通过人物要能反映出或沉淀出一定的人生内涵和历史意义;人物必需是独特的,是独一无二的,是“这一个”,而不是你随意就能说出的似曾相识的“那一个”。还有,这个人物还必需是一个特殊环境中的人物,而不是一般环境中的人物,这个特殊环境要具有某种分析的价值和意义,要能够反映时代的某些本质特征,要能够琢磨得出“文化意义”。

恩格斯的文艺观固然是一种社会文化批评学的方法,但直到目前为止,还是经得起时间和实践检验的,我们不妨认真琢磨一下。米兰·昆德拉的创作思想我们也不妨仔细研究研究。不过,这个标准对我们初学写作或者初尝文学创作的人来说,似乎高了一些,但跳一跳能够摘取桃子的滋味不也是很美妙的吗?

二.看一个作家如何写作

下面我们重点说一说作家是如何写作的,我们来通过分析一篇具体作品说明这一点。湖南作家何立伟曾写过一篇十分经典的作品——《白色鸟》,这篇小说是何立伟先生的成名作,也是为何立伟先生赢得大名的一个作品,曾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这篇小说所描写的环境不仅特殊,而且有多重意味。最切近的环境是河滩,一个充满田园牧歌气息的河滩,一个富有诗意的河滩,我们的两个人物——一个黝黑的乡下少年,一个白皙的城里少年,就活动在这里。人物的纯朴、天然,与河滩浑然一体。这里没有纷争,没有算计,没有仇恨,没有丑恶,一切都那么本色,那么“美丽。安详。而且自由自在。”再稍远一点的环境是离河滩不远的村庄,一个经常开“斗争会”的村庄,一个下午即将开“斗争会”的村庄,这个村庄是文革时代的一个缩影、一个特写。还有一个更远一点的环境,就是外婆把白皙少年带到乡下来的意欲避开的那个城市。尽管作者对这个环境的交代只有一句话,但我们完全可以凭想象把这个环境补充出来,我们也完全可以想象出这个环境的残酷和恶劣,那里正充满着“斗争的硝烟”。由此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在这篇篇幅不长的小说里,高明的作家为我们清晰和隐晦地描绘了三重典型环境,河滩——村庄——城里,这三个环境的背后就是“文革”。这样的一个环境描写,只有何立伟的笔下才有。它是诗意的也是“准桃花源式”的,是文明与野蛮相冲突的边缘地带,是假丑恶对真善美摧残的焦点地带,是貌似的高尚和正义对人性人心践踏的黑暗地带。

两个少年也只有何立伟的笔下才有,他们完全不同于鲁迅《社戏》中的偷吃罗汉豆的少年。在鲁迅先生的笔下,“双喜、迅哥儿”们总是想方设法争脱成人的管束,在大自然里放飞他们的性灵。他们勇敢、聪明、机智、调皮、纯朴可爱,他们好奇、文明、胆小、沉静、饱读诗书。他们看戏是形式,寻求“解放”才是目的。鲁迅先生更多的是表现城里人对乡下生活的一种向往,表达了作者对曾经拥有过的那一片“乐土”和“乐事”的深切怀念,对农家小朋友美好情谊的由衷眷恋之情,侧重的是描写一个城里少年在乡下所经历的快乐和解放。《白色鸟》则不同,它不是要重点描写城里少年在乡下的经历感受,它的用意不在此,因此它笔下的一黑一白两个少年,才表现出独特的美学特征。他们同鲁迅先生笔下的少年有一些共性,比如他们也勇敢、纯朴可爱,也文明、蛮有学问等等,但他们没有《社戏》中的少年那样狡黠,那样顽皮,那样心事重重。在《社戏》中,乡下少年不仅胆大,而且总是善意地嘲笑城里人,嘲笑城里人的少不更事,嘲笑他们的胆小。他们是那样的诡谲,又是那样的憨厚,他们是那样的天真,又是那样的“工于算计”,他们是那样的“对抗”,又是那样的友好。他们真是一群单纯而又丰富的少年啊!《白色鸟》则不同。这两个少年似乎更单纯,更透明,更与世无争,对比《社戏》中的少年,他们要简单得多。他们歇憩就歇憩,扯霸王草就扯霸王草,划水比赛就划水比赛,他们仿佛就是两个没有任何想法的小人儿。应该说,何立伟是写出了两个独特的少年形象,这两个少年近乎自然、原生态,他们淳朴,毫无机心,甚至有点不谙世事,但同时又是两个富有诗意的少年形象,这正是老黑格尔所说的“这一个”。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完全可以看出,作家写小说是以刻画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为主的,他们力争写出笔下人物的个性特点,并使之成为一个独特的文学形象。那么,我们平时写人物,是不是也应该这样呢?也力争写出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来,或许这样,我们的高考作文就又上了一个台阶了。

三.几条重要的写作经验

1、刻画人物离不开具体的环境,这个环境既指自然环境,也指社会环境,甚至还可以是幻想的某种环境,比如《西游记》里边的神怪环境,《聊斋志异》里边的人鬼环境,《哈利·波特》里边的人异环境。可是我们同学平时写作文,总是忘记了写环境,既没有交代社会环境,也没有写自然环境,这样所描写的人和事就“悬浮”在空中了,不接地气,不真实。

2、无论是什么环境,这个环境必须是自己创造出来的,它一定会打上“自我”的鲜明的烙印,它只能是“我”笔下的环境。《社戏》《故乡》带有鲜明的江南水乡绍兴的特点,《呼兰河传》《生死场》带有鲜明的黑土地农村的特点,《红高粱》《蛙》带有鲜明的山东高密的特点,《商州》《秦腔》带有鲜明的陕西商洛的特点。同学,你所描写的生活,其环境又有怎样的特点呢?

3、刻画人物可以有多种方法,比如《白色鸟》用对比的方法,用白描的方法,《藤野先生》用漫画的方法,用夸张的方法,也用素描和白描的方法,《荷花淀》用白描的方法,用语言、动作去描写,也用环境来烘托。如果你确定是在写作,你一定要想想,我主要运用哪种方法写作,哪种方法我用起来最得心应手。

4、在《白色鸟》中,两只白色鸟也是文学形象,而且这两只鸟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由此我们可以得知,文学形象不限于人物,在小说中是这样,在其他文学体裁中更是如此。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调皮的孩子是形象,茅屋是形象,秋风是形象,诗人本身也是形象;在《荷塘月色》中,荷塘是形象,月色是形象,荷花、荷叶都是形象,甚至池塘边的那一条小煤屑路也是形象。总之,文学总是善于运用形象来说话,而所要表达的意思,也就深藏在文学性的字里行间中。

5、文学形象可以承载作者自己的身影,作者也可以站出来说话,但作者也可以隐藏得很深,就想潜入水下的暗礁。用海明威的话说就是,文学形象其实是作者刻画的大海中露出来的冰山一角。一般来说,写散文时作者站出来说话比较多,文中那些抒情和议论的句子,总是或多或少地要暴露作者的思想和感情。比如著名画家黄永玉先生在一篇写表叔沈从文的文章里,写着写着突然就来了一句,“如果硬要在他头上加一个形容词的话,他是非常非常的‘平常’”,你看,“平常”这个词就表达了黄永玉对沈从文的看法。当然,写高考作文,如果主旨过于含蓄隐晦,也可能有明珠暗投的危险,这也是考生们必须要注意的。怎么办呢?我的建议是,用抒情句和议论句来点题,使文章主旨彰显得特别鲜明、突出。

6、像作家那样去写高考作文,最主要的一点是要像作家一样敢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敢于发表真知灼见,而不是人云亦云。要做到这一点很难,可能有的作文题目本身有非常严格的限制,不允许去“发表”思想;也可能有些同学不敢随便拿这一篇决定自己命运的作文去试验;更主要的是,我觉得,有许多同学由于长时间习惯于享用嗟来之食,已经不习惯于独立思考了,已经没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了。若果真是这样,将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

优秀作文例评

生活的色彩

北京市第十七中学  张娜

    我的生活比不上杨贵妃那般富贵的金黄色,也没有林徽因那般高洁的青黄色,更不如梅艳芳那般火热的红焰色。我的生活只是令人心安的土黄色。

不像现在城市中的小孩儿,我的童年是在农村度过的。打从记事儿起,我就在土地上摸爬滚打。和对门家的男孩儿玩,经常挨欺负,慌张的逃窜中总不免摔跟头,于是手上、胳膊上、膝盖上满是擦伤,伤口中嵌满了黄色的沙粒,煞的生疼。我常常哭嚎着回家诉苦。但似乎收效甚微。一来二去,因为经常磕磕碰碰,也就变得越来越皮实,前一天摔倒结的痂又磕破了,脓血混合着沙粒,便也不会觉得那么疼了。但是,征战沙场回到家,被老妈看到这副灰眼尘脸的样,我是少不了挨“呲儿”的。日复一日,也不知道是不是小时候和黄土打的交道太多了,现在的我的肤色与其他同龄的女生相比,总是要更黄一些。

上了小学,黄土地又成了我的另一个战场。晚饭过后,是众多小孩儿开始骚动的时候,我和对门儿那家伙也不例外。嘴上还泛着油光儿,我们就开始了这一天的较量。决斗内容就是比较谁写的字儿多。那时候比较穷,哪儿舍得用白纸啊!所以我们就把黄土地当纸,笔呢就是我们在附近找那些别人不要的“半拉”砖头,再把它们敲成方便手握的小块儿。兵器准备完成,我们临面而坐,在两人中间的那块土地上歪歪扭扭地写着笔画简单的字儿。砖红色的字儿在黄色的土地上扭曲着,追赶着,就好像要摔倒了一样。那时,那条黄土路上,爬满了这样的张牙舞爪的红色小蜘蛛。

时光稍纵即逝,五年级时,可恶的“城市规划”把我们驱逐到四方,我搬进了城里。搬走后一个月,我嚷嚷着要回来看看。昔日整齐错落着的小平房已变成被凌乱堆砌的小石堆。在满地石灰堆积的地上,有几块儿黄土挣扎着冒了出来,大概是不想就这样被掩埋吧。又或许是特地为了来看看我的?看看我这个打小儿和它们打交道并血水相溶的亲人?看看我这个与他们一起学习一起奋斗的战友?无论是否如此,我都是很开心的。

转眼,已至今日,再次回去看望,那里已变成了繁华的大商场。大理石的地面卜呤卜呤地闪着光,好似一尘不染。黄土啊,那儿已经没有你的消息了。

人有悲欢离合,是注定终要离别的吧,所以也大可不必悲伤。你我不是已经给彼此留下了痕迹么?你身上披着的砖红色薄纱与我身上比别人更加浓郁的黄色皮肤就是最好的证明。更甚,我的生活也已充满了你的颜色。(指导老师:李雪菲)

点评:

这是一篇模拟考试的优秀作文,题目是《生活的色彩》。

许多同学一想到“生活的色彩”,就不免会写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赤橙黄绿青蓝紫,等等,这样写当然没问题,扣题也十分准确,但有点泛滥,也有点俗。若能重点写透一种颜色,便能出新;若是在写一种颜色里,还能渗透进生活的甜酸苦辣,融进自己的真情实感,就更优秀了!这篇作文就是如此,它融进了自己儿时的悲伤、快乐和梦想,很有散文味道。作者回望时,眼睛里是含着泪水的,最后的结尾,也是一种更成熟的坦然。文章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行文十分自然地使用了脉络句,使文章的结构层次一目了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1 18:37 , Processed in 0.07075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