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师们,学生怕你不是好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7 22:36: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老师们,学生怕你不是好事!
雷夫·艾斯奎斯




  如果你是一位学生家长,但凡听说过一些关于雷夫·艾斯奎斯老师的故事,第一反应往往是:这么好的老师,为什么我的孩子没有遇到?!
  雷夫拿过“全美最佳教师奖”,他所著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引进中国后引发了不小的轰动,不久前,雷夫还亲临上海,和本地的中小学老师们就中国的教育问题切磋讨论。
  听雷夫谈他的执教经历和感想便会知道,教育难题无国界。
  除了身处重点学校的老师,很多中国教师或许对地区生源无能为力。招进来的学生并不是最好的,老师该如何作为?雷夫的班级里,常年有不少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但雷夫说:“聪明不是那么重要,品格远比学习成绩重要,正派得体远比考试得高分重要,人们总是巴不得孩子在几个星期的时间内就无所不知,我不赶时间,我不在乎每周末的考试,我更关注的是一个孩子十年后能用得着的素质。”他致力于为孩子打造愿景,让孩子有自己的理想。他教过的不少穷学生,后来都走进了哈佛、耶鲁等美国名校。
  每个班都有所谓“好学生”和“差学生”,哪种学生更需要老师“使劲”?中国老师往往选择好学生或者关注差生,而雷夫的答案很不同。他把学生分成三种,“孩子一”是所谓的“好学生”,“孩子三”对应的是让老师头痛的“坏学生”,而“孩子二”即普通学生——雷夫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这群学生的身上!“让‘孩子二’来影响班级,就会形成良好的班风,安静,和谐。对于所谓‘孩子三’,老师的任何办法都不会奏效,我们只有为他们创造更有趣的课程,让他们产生兴趣,才能改变他们。”……
  有人认为,雷夫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找到了教育的门径。而雷夫对更多教师和家长的告诫是:教育,本没有捷径,需要的是辛勤付出。 ——编者
  
  雷夫·艾斯奎斯 Rafe Esquith
  1981年毕业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现为美国洛杉矶市的五年级教师。霍巴特小学是美国第二大小学,高达九成的学生家庭贫困,且多出自非英语系的移民家庭。从教20多年,雷夫在他的第56号教室里,独创阅读、数学等基础课程,深受孩子们喜欢。在他的教导下,学生们在全国标准化测试中取得高居全美标准化测试前5%;他的著作《第56号教室的奇迹》成为美国最热门的教育畅销书之一。
  
别让孩子被“害怕”控制着
  我们班的孩子很沉静,而且文明﹑有礼到一个难以置信的程度。这里就像是块绿洲,但它少了某个东西。讽刺的是,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什么,而是因为它缺乏了——害怕。
  某天,有些家长求我们惩处任教于本校的一名教师,部分家长甚至要求开除他。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三年级生艾力克斯的书包很乱。实际上,比“乱”还可怕——十足像个塞满纸张﹑文件夹以及糖果的核爆灾区。艾力克斯的老师原可以利用他的书包进行机会教育,但他却对着艾力克斯大吼大叫,还把书包里的东西全都倒在桌上给同学看。接着,他叫学生去他车上拿照相机,把桌上的一片狼藉拍下来,还对艾力克斯说,他会在家长返校夜向所有来宾展示这张照片,让大家知道他有多邋遢。最后,这位老师还做了一件事情:他对全班同学说,大家如果有垃圾要丢,不要丢到垃圾桶,直接丢到艾力克斯桌上就好了。
  现在,艾力克斯的父母就在我的办公室,激动地要我通报主管当局。这个案例凸显了一个更大的问题:很多教师为了维持教室秩序,什么事都做得出来。近年来,大人对待孩童的做法,多半出自于“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心态。我了解这些,因为我是过来人,我也曾一脚踏进相同的陷阱。真相很简单:这年头,大多数的教室都被一种东西控制着,那就是“害怕”。
  老师们害怕:怕丢脸﹑怕不受爱戴﹑怕说话没人听﹑怕场面失控。学生们更害怕:怕挨骂﹑怕被羞辱﹑怕在同学面前出丑﹑怕成绩不好﹑怕面对父母的盛怒。除了老师和学生,所有教育界人士也活在这个阴影之下。这是个教室管理的问题。
  如果一个班级闹哄哄的,就什么事都做不成,也没有所谓学习可言,而孩子们的读﹑写﹑算数都不会进步。他们的批判性思维无法提升,品格无从建立,也无法培养良好公民应具备的道德观。
  早年,我也曾计划在开学第一天给孩子来点下马威,让他们清楚我才是老大。有些同事也采取相同的做法。看到其他班级吵闹失控,我们愚蠢地恭贺彼此的教室有多安静﹑孩子们多守秩序﹑每日课程的进行多么顺利。
  我必须痛苦地承认这个事实:班上很多孩子之所以守规矩,是因为他们害怕,当然也有不少孩子喜欢他们的班级,或是学到了各种美好事物。但我要得更多。我们花了那么多时间提高阅读和数学分数,我们催促孩子们跑得更快﹑跳得更高,难道不也应该帮他们变成更好的人吗?
  实际上,在那之后的这么多年来,我发现只要改善班风,各种寻常的挑战就能迎刃而解。打造无恐惧教室并非易事,可能得花上好几年的时间,但这么做是值得的。为了在不诉诸恐惧手段的前提下让孩子们循规蹈矩,并使全班维持优异的学习表现,我做了下列4件事。
  
1 用信任取代恐惧
  多数教室以害怕为基础,我们的教室却以信任为基础。孩子们欣然接受。然而口说无凭,我必须让孩子们了解我所说的并非单纯的言教,而是言出必行的身教。
  我在开学的第一天和学生们分享了这个例子:多数人都有玩信任练习的经验,有人向后倒,由一名同学接住。这种接人游戏就算连续玩过100遍,只要有一次朋友开玩笑故意不接住你,你们之间的信任就永远破裂了。不管他怎么道歉,承诺再也不让你摔倒,你就是无法不带一丝怀疑地向后倒了。
  学生在开学第一天学到破裂的信任是无法修补的,除此之外其他的事情都可以补救。没写家庭作业吗?只要告诉我,我会接受你搞砸的事实。你打破东西了?这种事是难免的,我们可以好好处理。然而,要是你破坏了我对你的信任,规则也将随之改变。我们之间大致上会维持一定的关系,但这个关系绝对不会和从前一样。当然,孩子们如果不小心破坏信任,也应该有赢回信任的机会,但这要花很长的时间。拥有我的信任让孩子们感到自豪,他们不想失去这份信任。他们几乎不会有这种想法,我也日日反求诸己,维持向他们要求这份信任的资格。
  我有问必答。你提出的问题以前有没有人问过不重要,我是否觉得疲累也不重要。我必须让孩子们看见我热切希望他们理解,就算他们听不懂,我也不以为意。在一次访问中,学生艾伦告诉记者:“我去年问老师一个问题,结果她火冒三丈地对我说:‘我不是已经讲过了?你根本没在听!’可是我有听呀!就是听不懂嘛!雷夫老师会讲解500遍,一直到我听懂为止。”
  为人父母﹑师长的我们总是对孩子们发火,往往也气得很有理由。然而,遇到学生不懂的时候,绝对不该感到沮丧。我们应该用积极的态度与耐心来面对问题,打造出立即﹑持久而且凌驾于恐惧之上的信任。
  
2 为孩子挺起可靠的肩膀
  随时为孩子们挺起可靠的肩膀,是建立信任的最佳方式。我们不需要对孩子们长篇大论地谈我们多么负责任,而是要让他们自己把信任放在我们的肩上。这是老生常谈,但无可讳言,身教确实重于言教。
  我认识一位广受敬重的老师,她曾在开学第一天告诉全班学生,会在一年结束时带他们出去旅行。她几乎每天都以取消参加旅行的资格来威胁行为失当的学生,许多学生甚至为了确保参加资格而做了额外的付出。一年结束前的最后一个礼拜,这位老师竟然宣布,由于她将搬离此地,旅行必须取消。我真希望她能在学校多留一阵,听听学生们对她的不满。这种背叛不只把她在一整年为孩子们做过的所有好事都毁了,更让孩子们对校方和成人大失所望。我们不能怪孩子们这么想。大人应该不惜一切代价,避免孩子对他的信任破灭。
  如果我告诉孩子们在周五会有一项特别的美术活动,就该说到做到,即使必须在凌晨4点钟跑到24小时营业的大卖场购买额外的木料和画笔,也在所不惜!
  额外的好处是:一旦建立信任,如果发生所承诺的活动必须延后的特殊情况,孩子们反而特别能谅解。
  
3 纪律必须合乎逻辑
  老师必须维持教室里的秩序,但千万别忘记纪律的基本真理:老师可以严格,但不公平的老师会被学生看不起。惩罚必须和罪行相称,然而现实往往并非如此。只要孩子们看见你赏罚不公,你就失去人心了。
  这些年来,我从孩子们那儿听到最不公平、最不合逻辑的处罚通常是这样的:因为某个孩子在教室里捣蛋,所以老师就决定下午全班都不准打棒球。孩子们默默接受了处罚,但私底下却恨死了。大家心想:肯尼抢了银行,为什么蹲监狱的是我?再举另一个经典的例子:约翰没写数学作业,给他的惩罚是下午不准上美术课,或是下课时间不准离开座位。请问这两者有什么关联?
  在第56号教室,我尽可能让课堂生动、有趣,这么一来,对不当行为最严厉的惩罚就是不准参加发生不当行为时所进行的活动。如果有个孩子在做实验时出现不当行为,我会告诉他:“杰森,因为你使用实验器材的方式不恰当,请你站到旁边去。你可以看大家做实验,但不准参加。你明天还有做实验的机会。”如果某个孩子打棒球的时候很没运动精神,我会罚他坐冷板凳。这样的惩罚是合乎逻辑的,当孩子学会用正确的方式打球时,我一定会让他重返球场。
  
4 你就是榜样
  绝对不要忘了:孩子们一直看着你,他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之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别想愚弄小孩,他们很聪明,一定会识破的。
  如果你要孩子们信任你,就必须持续努力,付出关怀。有些学生会挖苦、嘲笑以前教过他们的某个老师,用最不信任的话来讨论她。某个老师上课老是迟到,根本没发觉已失去人心了。经常性的迟到等于表示孩子们对她而言一点也不重要,那孩子们又为什么要听她讲课?她上课的时候,孩子们面带微笑地点着头,心里却想着:“去你的”。某个老师会在孩子们做自然作业时“偷偷”上网购物,以为大家不知道她在做些什么。她大错特错了。
  一天下来,老师有数千个可以树立榜样的机会,其中有些机会是特别难得的。年轻时我不懂“对小事发火,重要议题就得不到处理”的道理。身为榜样的我们,应该向学生传达好的构想,而不是当个专制的暴君。年轻时的我曾经扮演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独裁者”,现在我明白,以那样的角色教导孩子到头来只是白忙一场。
  
  我在上课的头一天就把“六阶段”教给学生,但不期望他们立即应用在自身行为上。“六阶段”需要终其一生的努力。这六个阶段描绘出美丽的路线图,而学生们的热烈回响,总令我惊异不己。 ——雷夫·艾斯奎斯
  
寻找“第六阶段”:让孩子拥有美丽的成长路线图 第1阶段:我不想惹麻烦
  从踏进校门的那一刻起,大多数的孩子就开始接受第一阶段的思考训练,一切行为几乎都以“不惹麻烦”为原则。为人父母、为人师长的我们,总是用“不乖就要你们好看”或是“等你爸回来,你就倒大楣了”之类话不断强化孩子的想法。
  但是,这样教小孩对吗?和许多资深教师一样,我很不好意思地回想早年的种种愚行。现在,我会在上课的第一天就开始和孩子们建立伙伴关系。我会先请孩子们信任我,同时承诺对他们的信任,接着要他们把第一阶段的思维抛在脑后。如果首要动机受到如此严重的错误引导,他们的一生将毫无作为,而我也绝对不会再犯灌输第一阶段思维的错误。
  
第2阶段:我想要奖赏
  孩子们终于开始因为“不惹麻烦”以外的理由做出决定了,但老师往往会犯下“第二阶段思维”的错误。
  “贿赂行为”常见于全国各地的教室。我曾到中学参观过,看到教室里的老师用第二阶段思维鼓励学生完成作业。其中一位历史老师还让授课的各班比赛,看哪个班的作业完成得最好。胜出的班级在学期末将得到奖品。显然这位老师已经忘了“历史知识”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品。我和作业完成得最好的班级聊过以后发现,尽管他们在完成方面和交作业方面做得很好,对历史的了解却极为有限。
  家长在鼓励第二阶段思维时也得提高警觉。小孩做家事就给零用钱固然很好,毕竟资本主义就是这么运作的——用工作赚取报酬。但用礼物或金钱换取孩子良好行为的做法就很危险了。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行为得宜是应该的,不需要给予奖赏。
  
第3阶段:我想取悦某人
  孩子们慢慢长大以后,也开始学会做些事情来取悦人。“妈,你看,这样好吗?”他们也做相同的事情来取悦老师,主要用在有魅力或受欢迎的老师身上。他们坐的时候挺直腰杆,表现出符合我们期望的行为,但他们这么做的理由全都是错的。
  年轻老师大多无法抗拒这类现象。孩子们的取悦会让你自我膨胀。看到学生们对你表现出你以为的敬意,当你叫他们跳,他们就应声跳起,这种感觉真好。
  但是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我常常这么取笑或质疑我的学生:你们是为了我才刷牙的吗?你们是为了我才系鞋带的吗?你听得出这有多可笑吗?但仍然有很多孩子整天忙于讨好老师。为父母努力的念头给孩子们带来更大的压力。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成为备感沮丧﹑厌恶工作的人,他们无法了解为什么自己对生活如此不满。不过,至少他们曾经为取悦某人而努力过。
  
第4阶段:我要遵守规则
  大多数教师在受训时学到要在上课的第一天订下规矩。毕竟,让孩子们懂规矩是必要的。
  我对规则没有异议,孩子们需要学习如何处理行为界线和期待。我曾遇过一位采取有趣方式教孩子说“谢谢你”的老师。他定的规则之一是,如果老师给学生一个东西——计算器﹑棒球或糖果,学生有三秒钟的时间对老师的善意表示感谢并说声“谢谢你”。要是做不到,礼物就会马上收回去。
  这个方法很有效,孩子们总是把“谢谢”挂在嘴边。唯一的问题是:他们对于收到的礼物没有真诚的感激,不过是遵守规则而已。
  我们不妨思考一下,如果历史课本上的人物在思维上从未超越第四阶段,那么当中有多少人要被除名。我是这么教学生的:规则固然有其必要性,然而在我们最景仰的英雄当中,有许多人之所以能成就伟业,正是因为他们不守规则。马丁·路德·金如果采用第四阶段的思考,根本无法有所作为。如果要我们的孩子达到相同的境界,就要在教导他们了解规则之余把眼光放远,不受教室墙上的班规所限。人的一生中有时并无规则可循,更重要的是,有时规则根本就是错的。
  
第5阶段:我能体贴别人
  不论对孩童或是成人,第五阶段都很难企及。帮助孩子们对周围的人产生同理心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试着想象一个由第五阶段思考者所构成的世界:我们绝对听不到有人很白痴地在公交车上对着手机胡扯个没完;开车或买电影票时不会有人突然超车或插队;不会有邻居在凌晨两点吵闹不休,扰人清梦……那样的世界多么美好呀!
  虽说没有什么事情比遇见一个达到第五阶段的孩子让我更开心的,我还是想要我的学生更上一层楼。一旦成功,它带给我的满足感,足以补偿这个疯狂的教育界给我的心痛﹑头痛,以及微薄的薪资。
  
第6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
  第六阶段不但是最难达到的,也是最难教的。就定义而言,第六阶段的行为无法教,也无法讲述,“看看我现在在做的事情,这就是你们应有的表现。”一旦你做出示范,就等于违背了第六阶段的定义。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条自相矛盾的行为准则,让教学者陷入两难的困窘。
  我用好几个方法来教第六阶段。因为不能讨论自己的行为准则,于是我试着帮孩子们从别人身上找出行为准则。许多卓越的书籍和影片都找得到达成第六阶段思维的人。
  我会播映主角为第六阶段思维者的电影给孩子们看。其中的一个角色是电影《正午》,由演技精湛的贾利·古柏饰演警长威尔·凯恩。枪手要杀凯恩,镇上每个人都要凯恩逃命去,理由各异。有人想让枪手控制小镇,以求生意兴隆。副警长要他离开,因为他觊觎凯恩的职位。凯恩的妻子魁克出于宗教理由要他躲避正面冲突。但凯恩选择留下来。因为他就是这样的人,即使被所有人遗弃,即使命在旦夕,他仍忠于自己的原则。要孩子们达到这样的境界是非常高标准的要求,但我还是这么要求他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1 15:19 , Processed in 0.13563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