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92|回复: 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之友网]管季超陪您走近美术教育家陈卫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1-30 07:18: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陈卫和,广州美院美术教育研究室副主任,广东省高校美术与设计教育专业委秘书长
2#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0 07:20:36 | 只看该作者
学生动手制作过程中为何出现冷场(附陈卫和老师点评)
作者:范晓锋   
市级论文 入选广州市有效教学案例比赛一等奖

一、案例背景
这是岭南版美术第6册《夏日的凉风》一课,是我在片里上的一节公开课。

二、案例描述
【片段一】:
我在引导学生完成对扇子的自主观察和欣赏后,激起学生对扇子和制作扇子的极大兴趣。这是圆满完成这堂教学的好兆头。
然后,学生根据我的引导,有条不紊地制作起来,似乎一切正常,我就去各小组巡回指导学生的制作,只待他们25分钟后完成作品,再作讲评,按照《美术教学参考》的思路完成课程。
学生A开始提问题:“扇子的手柄最好的长度是多少?”
学生B突然发问,说:“我不想做圆扇了,做折扇怎么样?”
学生C问道:“这样做扇子漂亮么?”
我一个一个地耐心回答,来回走动不停,感觉很累。

【片段二】:
在制作中学生显得非常活跃,但是在制作的过程中,他们的疑问也越来越多。问题也越来越多,逐渐举手的人也越来越多,我忙着来回奔走,又累又难起到效果,最后发现他们许多人问的基本是相同的问题。
大致是:
“我的胶水还没干,要等多久?”
“我的色彩为什么不鲜艳?”
“我的比他们的难看!要改一改什么地方,就会好看些?”
我不得不选择打断他们的制作,叫他们暂时放下手中的事情,然后开始回答他们提出的一些问题,或共同遇到的技术上的难题。大概只有一部分学生放下手中的东西听我阐述,但另外一部分同学继续制作,不闻不问。但是讲完之后,那部分不听的同学又提出一些相同相类似的问题。
对于一长段时间的制作过程,学生的兴趣开始减退,注意力开始转移,开始出现无关课堂的讲话声,课堂莫名其妙地失去控制,我感觉到这堂课的有效性正在消失,出现了冷场。

三、课后反思
美术课堂应该是学生快乐学习的场所,是学生表现自我表达思想的舞台。我虽然准备很充分,整堂课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课堂的激趣部分完成非常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对“设计与创作”部分把握失当,导致冷场。通过与诸位美术老师讨论交流,还有同其他学科,例如科学的老师交流,发现其实这种冷场很容易发生在美术课堂中的创作阶段和科学课堂中的试验部分。那么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解决问题?
我觉得应该有三个方面。一方面,要在课堂引入阶段,有充足的准备,激发学生最大的兴趣与潜能,这点我基本做到了;二方面,制作这个部分,占时较长,学生容易产生动摇等情绪,兴趣减低,注意力减退,学生疑问越多,越发心神不宁,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使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始终保持一定的兴趣与动力来完成创作?三方面,引入部分时间有限,无法解决所有创作技术问题,而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新的问题层出不穷,我们该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我尝试着向许多老师讨教,并随后又反复实施这节课教学,尝试解决冷场问题。下面分开讨论这件事情的具体解决方法,并请大家指正。
一、引入阶段,不仅要激发学生兴趣,也要解决基本的技术(创作的技能技巧)问题。
激趣部分没有做好,就会使学生们最初的积极性消失,从而可能导致整堂课乏味,所以做好课前准备是必不可少的。例如,我在《夏日的凉风》这一课中,用了许多种美丽的扇子实物挂在黑板周围,营造一种氛围;同时也让学生收集各种扇子,让他们展示和交流等等。这样做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创作热情。
我自己特别在课外认认真真地做了各种各样的扇子,这样自己就更能够了解各种制作扇子的方法,了解工具的使用技巧,预测学生会遇到的难题和特别要注意的方面。后来我采用了让学生自己先讨论交流经验,然后根据他们所说老师再作补充,讲一些应该特别注意的方面,这样有效地解决了许多问题。
二、有效控制创作过程节奏,将长时间的创作过程分成一个个小小竞赛,连续不断地为学生提升动力激发兴趣,不打断学生的创作。
我们当明白部分学生的心理持久性并不长,很容易失去兴趣。一是他们年纪小,长时间创作,容易产生疲倦;二是在长时间创作中很容易被周围事物干扰,导致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上去;三是在创作中学生容易出现争执,出现不合作显现,降低了学生创作兴趣和合作精神。
我发现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将长时间的创作过程分成几段进行竞赛。例如我稍后在另一个班级开展《夏日的凉风》教学时是这样分段的。依照扇子的制作,将创作过程分成“剪外形”、“装饰扇面”、“组装”三个简单比赛:
1、“剪外形”比赛。看谁能够剪出最有创意又漂亮的扇子形状,但是要注意,一定要能够作为扇子的形状,不能太古怪而失去扇子的本质。同时让学生剪一个扇柄。这段大约5分钟,包括评论时间。
2、“给扇子穿上漂亮的花衣裳”比赛。学生通过绘画和粘贴等多种手段,为扇面做装饰,教师在比赛前强调绘画和粘贴应该注意的问题。大约15分钟。
3、“组装”比赛。学生将准备好的扇面、扇柄、扇坠用木乳胶粘贴组合起来成一把完整的扇子。这部分大概费时5分钟。
在设计与制作过程中有一个个比赛,学生无暇旁顾,全部精力都用到竞赛与创作中来了。强烈的竞争意识被激发出来,兴趣一直高昂。当然竞赛时教师应当准备适当的礼品,我为学生准备了各种各样的小小扇子卡片作为礼品。
三、在每个小小竞赛时间交叉的时候,巧妙解决学生遇见的技术难题。
因为有了比赛,所以在每一个比赛开始或结束时我都能够比较好地解决学生们遇见的问题,主要通过制作出优秀学生作品的学生介绍讲解他们的作品(一般不超过2分钟),让其他学生了解正确的技能技巧。其次我补充在巡堂指导中发现的问题。能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进行修改。
总结:我尝试在不同课程中进行分段竞赛教学,发现这是一个不错的教学方法,只要举措得当,就能很好地解决冷场等问题。感谢为我提供帮助的老师和朋友们,我的教学经验又一次得到丰富。



【案例点评】
校本教研  美术有道
陈卫和(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研究室)

这是一节小学三年级美术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教师立足于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和热爱,以及完成扇子的制作,培养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实际动手能力。基础教育的美术课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一般教师会更多关注美术课的教育作用,偏重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这样做在一般情况下不会错,只要注意调动了学生对于学习任务的兴趣,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对于三年级学生知识和技能不会成为学习活动的障碍。但是,范老师在这节课上遇到了问题:
“在制作中学生显得非常活跃,但是在制作的过程中,他们的疑问也越来越多。问题也越来越多,逐渐举手的人也越来越多,我忙着来回奔走,又累又难起到效果,最后发现他们许多人问的基本是相同的问题。”
“对于一长段时间的制作过程,学生的兴趣开始减退,注意力开始转移,开始出现无关课堂的讲话声,我的感觉到异常,课堂莫名其妙地失去控制,我感觉到这堂课的有效性正在消失,出现了冷场。”
非常难能可贵的是范老师是一个善于反思的研究型教师,他发现问题后没有忽略,而是有针对性的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他找到了三个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引入阶段,不仅要激发学生兴趣,也要解决基本的技术(制作的技能技巧)问题。
二、有效控制创作过程节奏,将长时间的创作过程分成一个个小小竞赛,连续不断地为学生提供动力激发兴趣,不打断学生的创作。
三、在每个小小竞赛时间交叉的时候,巧妙解决学生遇见的技术难题。”
对于敢于面对挑战的人,办法总是比困难多,范晓锋老师有效解决了第一节上课时出现的问题,并积累了小学设计制作的课堂教学经验。范晓锋老师的教学得失提醒我们注意小学美术教学的一个问题,“设计•应用”课型的教学不同于“造型•表现”。前者通常具有一定的功能性,制作技能必须达到物品制作的功能要求;后者对于作品的完成要求却相对自由和宽松。所以,教师在备这一类型课程时,要对学生的制作难度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并且具有预见性,把问题解决在前。为此,范老师还在课前亲自“下水”作业,熟悉所有的制作环节,有利于解决学生在制作中遇到的难题。至于老师针对学生制作注意力难以持久的心理,设计了“分段竞赛”活动方式,既不断刺激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又为及时解决学生出现的困难腾出了时间。当美术课堂中的“梗阻”被消除,教学活动就会自然流畅,美术课的教育作用才得以彰显。当一把扇子的制作将“夏日的凉风”与动手能力培养连接起来,热爱生活、学会生存的教育影响也就自然深入学生之心。教学确实是一门艺术,各种要素、每个环节必须有机组合流畅运转,才能实现教育目标,达成有效教学。
读了这篇美术课教学案例,最令人深有感触的是范老师的教学研究态度。首先,他敢于“揭疤献丑”,公开课上存在问题他一点也不回避,而是深入的思考寻找原因。其次,他乐于虚心求教,不仅与学科同行交流,甚至还与其他学科教师交流,以开放的姿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三,他勇于实践,想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就积极在各种有关的教学活动中尝试。第四,他善于总结,把《夏日的凉风》这个课堂的三个简单比赛推而广之,总结出行之有效的“分段竞赛教学”方法。我们应该看到美术教师有着得天独厚的教学研究条件,课堂教学较少受到考试的制约,担负多个平行班教学为进行反复实验提供可能,艺术教学总是能够产生非常鲜活生动的事件,为研究提供素材。新课程提倡广大教师进行校本教研,美术教师利用自己的优势,像范老师这样结合工作实际,有感而发撰写案例,照样具有研究深度。可以预见范老师的这种研究态度和方法,将促使他走上美术教学研究之路。希望有更多的美术教师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
                                                
3#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0 07:22:50 | 只看该作者
读陈卫和老师《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论》有感
作者:唐雪良
去年的暑假是我来英才学校7年来最忙的一个暑假,除了自己需要充电等一些事情外,主要是积极准备参加厦门市第二届小学课堂创新大赛,美术教案选拔胜出后主要是说课的复赛以及5分钟的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答辩,为了能使自己有个满意的成绩,在英才学校图书馆有幸借到了陈卫和老师的《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论》一书,仔细的拜读后,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受益匪浅!
陈卫和老师的教学理论让美术老师很受用,本书少了一份高深莫测,多了一份朴素实在,在讲到当今美术教育新课标精神的理论之后,都有大量的美术教学实例和相关的教学心得加以辅助说明,把这些枯燥乏味的美术新课程标准转换为有趣而实在的美术课堂教学案例, 看完之后让人一目了然,很容易接受,学有所知,学有所用!我有这种感觉,相信其他的美术老师也会有相同的感受,好的书是值得一读的!
本书中, 陈卫和老师对美术教学的新课标主要教学精神那就是:美术教师应该努力成为课堂活动的参与者,融入到学生当中去,更多的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需要和发展,促使每个孩子在原由的基础之上有所进步,并注重美术学习的人文化、个性化,不仅要教好书,更要教好人。
美术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它的社会功能也是多方面的。首先,美术有审美教育的作用。在课堂上通过欣赏,动手操作,想象,创作能力的训练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美,感受美。其次,美术对人的思想情操、意志和行动有教育的作用。人的行动总是受一定的情感支配的,美育不同于其他教育,它是通过“寓教于乐”、“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使人的心灵得以净化。美是情感、道德与知识的桥梁,美育就是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美,对人进行美化自身的教育,使人具有一个丰富而充实的灵魂,并渗透到整个内心世界与生活中去,形成一种自觉的理性力量。另外,美术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人生、认识自我、传播信息交流感情的功能。
看完陈卫和老师的书后,我一直在思考两个问题:
(结合陈卫和老师的观点我进行了一个整合)
一那就是如何结合当今美术新课程标准上好每一节美术课。
如何更好的激发少儿美术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艺术潜能,促进孩子手脑的协调能力,让学生得到全面提高和发展。我觉得在美术课堂活动中采用什么样的教法使学生自主性的学习知识和技能并积极投入创造活动中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在活动中一定要实施有利于自主创造的方法。我主要想采取以下方法:
  1.启发、诱导学生自主创作的激情:为了摆脱旧的教学模式的束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根据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活动将游戏融入美术活动之中,使游戏与美术创作紧密结合。在美术活动中我较多地运用诗歌、故事、猜谜语、做做玩玩等游戏,使学生获得愉悦,新奇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意象。
  2.共同讨论作画方法:一般美术活动均以老师出示范例、讲解范例、学生创作、评价为一个模式,让学生这一学习活动的主体参与讨论创作方法,真正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独创性与积极性。
  3.创作前的讨论:目的是以学生的角度让他们来了解操作内容,操作材料及操作方法。这种讨论主要伴随着对范例和演示活动的分析进行。
  4.创作后的讨论:目的是帮助学生将他们在创作中获得的感性经验予以整理、归纳,从而获得更新的信息。
  5.创作中的随机讨论:这种讨论富有针对性,它能完善和补充教学活动过程,能引导学生更有效的创作。如教师在巡回中发现学生构图呆板,所画图像在一条直线上。教师便随机选取二张作品(其中一张有前有后,一张为一个平面)组织学生随机讨论,哪张更好?你能让自己的图画也变地好看吗?怎样变?引导学生在后面或前面添加图象,使画面更丰满。
  总之,不同的内容和要求宜采用不同的讨论形式,使学生在自主创作的同时,有更多创造思维的机会,促使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

二美术教育案例如何来写。
真实而精到的美术教育案例,不仅是美术教师个人经历的重现,而且是美术教育历史进程的记录:不仅有情境个性的实践参考价值,而且包含了共性的理论思考价值;不仅为广大一线美术教师所需,而且为从事教学研究的教研员和理论工作者所求。通过这些案例我们不但能够真切了解到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而且将认识不同气质个性和教学特色的美术教师。
陈卫和老师的书中收集了许多精彩有益的美术教学案例,让我收受颇多,那么自己该怎么来写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点去思考:
1、什么是案例
目前多数美术教师对案例的认识有些模糊,包括我也一样,而且大多数人没有写案例的实际经验。一旦准备写案例,许多教师往往与写教案、写课堂实录联系起来,甚至不知不觉就写成了教学总结。甚至于有些不是案例的文字,却以案例的名义出现在一些正式的出版物上,更是引起我们对案例认识的混乱。那么,案例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我认为,案例应该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往往包含一个或多个现实中的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它一般是教学人员和教育管理者,站在自己的角度对事物的感受和描述,涉及与这一事件有关的人是如何按照教师或管理者提出的方案,一步步向前运行和发展变化。教学案例一般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着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
(1)实际的来源
每一个案例的来源,都应该有确实的时间、地点,也就是说将案例所涉事件的发生置于一个时空框架之中,不是幻想的场景和虚构的故事。针对美术教育的案例而言,既可以发生在课内,也可以发生在课外;既可以存在于师生之间,也可以存在于师师之间或学校领导与教师之间;既可以存在于学校,也可以存在于社区。总之,应该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某个角落,这是案例可信的前提。
(2)现实的背景
每一个案例的意义,应以关注今天教师工作所面临的疑难为着眼点,所展示的事实材料应该与时代相应。可以说任何事件的发生都有其现实背景,越具有典型性的事件,其现实意义越明显,也越会受到人们的关注。案例中的管理、决策以及教学的原理,可能是稳定而经常的,但作者态度、关注重点往往表现出现实社会的影响。
(3)真实的情境
案例虽然来源于实际教学的时空范围,但是如果只是对事件、活动作大体的笼统描述,甚至于习惯对事件的整体特征作抽象化、概括化的说明,以至把案例写成自己对该教学事件的看法。案例缺乏具体描述和特殊情景,不可能给读者展示真实可感的情境,也许是平时习惯写总结和教案,现在转而写真正的记叙文,反而找不到感觉。我想这个问题的解决,只要看看别人精彩案例中呈现的真实可感的情境,自然会找到写案例的感觉。
(4)完整的情节
案例叙述一个事例,讲述一个故事,应该有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并包括一些戏剧性冲突,反映现实生活的复杂和情趣。老师往往通过案例的叙述过程,揭示事件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态度、动机、需要等等。
(5)流畅的叙述
写案例不是写诗歌散文,不追求词句文采,但要求行文流畅。哪怕是最朴实的语言,只要把事情描述清楚,给人以切身感受,这个案例就具有个人记录和公共研究价值。
2、怎样写案例
在我国目前的课程改革教师培训中,非常需要也非常缺乏高质量的案例,美术课程也不例外。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建立我国自己的案例库,以利更多的人投身和更有效地参与对学校美术教育的研究,这将需要更多一线的美术教师来动手写案例。
(1)案例的形式
案例实际上就是一篇真实事件的报道,当然应该是一篇好报道。写作案例既像写好报道那样简单,也像写好报道那样困难。案例应该是作者站在自己的角度,对真实事件的描写,其中的表现内容和表达的意思,能引起大家的思考和争论的兴趣,并且有一定的启发性。
(2)案例的结构
案例的形式是文体外在的呈现,而案例的结构是其内容的表达模式,仔细分析他们均表现出案例具有一定的结构。
1.时间结构
案例发生有特定的时间背景,案例作者可以依据时间先后来组织材料。有时出于某种考虑,也可打破时间顺序,如在案例开头先讲后来才发生的事情结果,但是必须对案例事件发生顺序和时间结构非常清楚。
2.叙述结构
对案例所描述的事件,用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叙述,事情起于何处,前因后果是什么。换句话说,案例的故事要娓娓道来。
3.说明结构
考虑到阅读案例的对象可能缺乏对事件的了解或对背景一无所知,案例作者要把有关情景讲清楚,这与叙述结构并不是同一回事。作者要把有关背景和问题尽量交待得具体些,以便于读者掌握事实。
4.情节结构
为了使案例更加活灵活现,激发人们阅读和思考的兴趣,作者可加强戏剧性,使读者置身其中。案例不应该是没有矛盾的“白开水”,总可能涉及意外的人和事,正是这种随机出现的事件和问题,使案例充满吸引力。给我们更多的体会和感悟。
正如我开始所讲,好书是值得一读的!希望我们英才的老师们都能抽出一点时间多看好书,多读好书,多品好书!做一个课改智慧型的好老师!
4#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0 07:28:33 | 只看该作者
美 术 系 列
书 号
书名
著译者
定价
10759
尹少淳 著
22.70元
12339
陈卫和 主编
21.60元
12340
杨建滨 主编
21.90元
14139
陈卫和 主编
刘清峨 著
14.10元
14335
《中小学美术教育案例丛书——雪地飞龙》
陈卫和 主编
赵紫峰 著
14.10元
15075
陈卫和 主编
魏瑞江 著
20.70元
15076
陈卫和 主编
朱国华 著
15.00元
(估价)
《美术教育:理想与现实中的徜徉》
尹少淳 著 310千字 异16开 定价:22.70元
内容简介
  本教材是在中国基础教育美术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运用中国传统的“二元易变”和“执两用中”的相结合的思维方式,辩证地研究基础美术教育中的知识观和课程构成等问题。该研究旨在帮助美术教育工作者更好地把握美术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现实和理想的关系问题,让他们在新的知识观和课程思想出现的时候,努力在现实和理想的维度中做到行为适度——既不故步自封,排斥改革和发展,又不过于理想,超越现实的可行性。适合全国中小学美术教师、美术教研员、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师和学生、社会关心艺术教育的专家、学者阅读。

《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论》
陈卫和 主编 280千字 异16开 2003年6月出版 定价:22.50元
内容简介
  本书是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精神,结合实验区的教学实践,由美术课标研制组专家组织有经验的小学美术教师和教研员撰写的。本书内容包括美术课程改革背景、学习领域与教学基本取向、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学评价的发展、教学环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美术新课程与教师的个人成长等。本书充分体现新的课程理念,采用崭新的结构和体例,针对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中的问题,根据现代小学美术教师的需要,即学习者的实际需要,导入案例,创设情景,强调学习者的活动和对话。同时,致力于改变教材历来的面貌和我们阅读习惯,以新的呈现方式,尊重学习者选择和使用的权利。
  本教材可供小学美术教师新课程培训使用,也可作为各类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教材。
作者简介
陈卫和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研究室副教授,国家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美术实验教科书(湖南版)副主编。主要教研经历:曾担任湖南省小学美术教材主编、湖南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美术(试用课本)主编;策划编辑《跨世纪美术教育研究丛书》、《中小学优秀美术课教案集》、《义务教育美术教材研究》、《全国优秀美术教育论文集》;2000年主持完成教育部学校陶艺教学课题实验;2001年参加并完成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研制;2002年完成《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造型?表现”和“教材编写建议”两部分的撰写;2002年参加教育部高中国家美术课程标准研制。

《初中美术新课程教学论》
杨建滨 主编 280千字 异16开 2003年6月出版 定价:20.00元
内容简介
  本书是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精神,结合实验区的教学实践,由美术课标研制组专家组织有经验的初中美术教师和教研员撰写的。内容包括美术课程改革背景、学习领域与教学基本取向、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学评价的发展、教学环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美术新课程和教师个人成长等。本书充分体现新的课程理念,采用崭新的结构和体例,围绕初中美术新课程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根据初中美术教师的需要,即学习者的实际需要,导入案例,创设情景,强调学习者的活动和对话,切实促进教学方式及学习方式的变革。
  本教材可供初中美术教师新课程培训使用,也可作各类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教材。
作者简介
杨建滨 华中师范大学美术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北高校美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武汉青年美术家协会秘书长。长期从事美术教育与美术理论研究。获2000年教育部颁发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称号。为教育部“基础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研制与实验”项目核心组成员及子课题负责人。近年来承担多项科研项目,出版有学术专著《谁在操纵艺术》和高校专业教材《美术学科教学概论》等多部著作,主编《美术教育词典》、《美术欣赏》教材等,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论》《初中美术新课程教学论》内容选登

引论:怎样的美术教学观念和方式(节选)
  众所周知,这场史无前例的关于课程的改革向人们提出的基本命题是:必须改变我们原有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建立一种新的课程理念。通过学习和了解,我们发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程的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实际上,当我们的课程方案确定下来之后,就必然会涉及到我们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所有讲的话都是废话,所有的设想都是空想——所以,首先需要大家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要改一改,只有我们全体教师、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课程改革才是真正有意义和有价值的,才能把这个改革改到实际的位置上。在传统教学论的概念系统中,“课程”被理解为规范性的教学内容,其内容是按照学科编制的,“课程”被界定为学科或各门学科的总和,它只是被政府或学科专家所关注的事,教师往往是游离于其外,不需要多去考虑,只是把“书”教“好”就行了。而事实是:课程和教学是分不开的,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内容,规定了“教什么”;教学作为教育的手段,规定了“怎么教”,不了解和不关注不可能“教好书”。从一定意义上说,课程是带有“专制”性的,而教学则体现了更多的“灵活”性,而由于教学无不随时在反映着课程的方方面面,这就使我们在进行具体的教学的时候必须清楚课程的意义和相关取向。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地是:课程和教学是一个共同生长、相互影响、彼此融合的一个整体文化和“生态系统”,不可能把它分隔开来,而作为主体之一的教师更是不能脱离其中。现在,我们的话题逐渐明确了——当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的时候,也就是说,它由政府、专家走向教师,由学科走向学生,走向一个更为有利于人发展的新情景的时候,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便更为密切起来。落实到美术课程上,我们觉得其功能和认识应该有这样的拓展。
后述:怎样的美术教师培训和案例(节选)
  我接触到许多参加培训的美术教师,他们已经不满足于课改理念的了解,而要求掌握实施美术新课程的教学方法。也就是说,不光要解决为什么做,而且要解决怎么做。新课程特别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对此向上位进行思考,是否首先教师的教学方式应该改变,再进而培训教师的方式也应该改变。也就是说,我们的培训方式将影响到教学方式,教学方式将直接影响学习方式。
  其实我们在实验区美术教师培训中,采用的是一种类似于“案例讨论”的培训方式。即使用新教材的一节美术课作为案例,提出一些基本的问题请老师们思考,然后我们只是作为一个发言主持人,组织培训者参与讨论。在这种方式的培训中,案例发挥了新课程理念的教材作用,案例成为我们共同讨论的“话题”,由此引出来许多老师在实际教学中的思考和经验,使我们的培训贴近了实验区的现实情景,改变了“满堂灌”的宣讲模式,参加培训的美术教师踊跃参与,各种观点、做法还有新的案例和盘托出、精彩纷呈,真的使每一个参与培训的人都感到各有收获。至少我个人也体会到了与新课程培训共同成长。
  这本培训教材基本上采取与我们的教师培训相同的思路。章节开始尽量用案例导入问题情境,激活思维,制造话题,引发讨论,然后再在有关的理论问题上深入展开。在使用案例进行讨论时,我们并不是把引用的案例视为优秀典范,甚至可能是一个“牛屎”案例,但只要它能引起讨论或许是争论的效果,就达到了目的。在理论阐述的部分,我们也尽可能选择对教学有作用的内容,联系实际展开。随后我们选择一些相关的扩展性内容,作为阅读材料推荐,其意仍然是有助于扩大语境、发散思维。
国外音乐教育》、《达尔文克罗兹教育思想与教学法概要》等著作。

《中小学美术教育案例丛书》(1-4)
陈卫和 主编 150千字 异16开 定价:14.10元/每册
内容简介
  案例教学是近些年从国外引进的一种新的教学形式。但是对于什么是案例、如何写案例、怎样用案例,不仅一线教师存在比较模糊的认识,甚至有些专家的认识也存在某些偏差。美术课标组专家陈卫和教授从丰富的新课程培训实践中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同时他也在和一线教师的广泛交流中发现了很好的案例,在他的指导下四位在教学上各有特点的优秀教师把他们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特色案例整理了出来,分别成书。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刘清峨老师撰写的案例,名为《快乐的心》;太原十九中学赵紫峰撰写的案例,名为《雪地飞龙》;由浙江的朱国华老师和天津的魏瑞江老师撰写的案例,也将于2004年上半年陆续出版。这些案例内容鲜活、文笔优美,并且具有原发性、真实性、实践性的特点,同时配合生动、贴切的图片,很有可读性。该丛书的出版不仅对于推动新课程美术教学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对于广大一线教师进行教学科研也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中小学美术教育案例丛书——老魏信箱》




《中小学美术教育案例丛书——画校长》
5#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0 07:31:32 | 只看该作者
泉州市举行普通高中新课程美术学科业务培训

  今年秋季,福建省普通高中高一年将进入新课程实验。美术课程是新课程实验必修课程,每个高中学生必须修满美术课程3个学分才能毕业。
  根据各级新课程实验文件精神要求,坚持参加新课程实验的教师“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6月24日至26日,泉州市普通高中新课程美术学科业务培训在泉州师院学术报告厅举行。邀请了国家《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研制专家核心组成员、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教研室主任陈卫和教授和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实验培训专家刘清峨老师做讲座,一百三十多名泉州市各县(区、市)美术教研员、高中学校美术教师参加培训。
  陈卫和教授对《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进行了解读,还结合泉州丰富的美术课程资源作了《走进美术文化教育》专题指导;刘清峨老师以自己实施美术新课程的成功教学案例,对美术新课程教学教法进行了精彩介绍。泉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美术教研员陈德煌根据泉州实际情况,提出了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美术教学教研指导意见。
  这次培训组织紧凑,注重实效,培训形式多样,有问卷调查、讲座报告、互动对话、实践练习、交流讨论等。通过培训学习,学员们对课程标准有了初步的了解,美术教育教学观念产生了新的转变,对美术新课程的实现有了信心和把握,这为泉州市普通高中新课程美术学科实验实施作了良好的开端。
  陈卫和教授说:泉州美术老师对新课程很有热情,加上当地得天独厚的资源和文化环境,泉州市普通高中新课程美术学科实验将会获得丰硕成果。
6#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0 07:36:20 | 只看该作者
广东省首届高校书法教育研讨会小组讨论纪要        4月11日下午,与会的近50名代表分两组进行讨论。第一组由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祁小春博士为召集人,围绕高校书法学术委员会的建设和中小学书法师资培养为重点讨论;第二组由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钟东博士为召集人,以高校书法选修课与书法教学方面为重点讨论。小组讨论开始时,陈卫和老师代表广东高校美术与设计教育专业委员会介绍了这次研讨会的背景情况,吴慧平老师就高校学术委员会的成立及其主要工作向与会代表做了汇报。之后,来自各校的老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高校书法教育开展情况:
        陈志平博士介绍了暨南大学书法本科开设“书法鉴赏”等公选课,又在中文系文艺学专业下面,开展了书法的研究生教育,最近,又成立了书法研究所,有着很好的氛围。熊绍庚教授则介绍广州大学美术系,虽然没有这个专业,但是却已经有研究生教育,并且十几年前就开始了书法公选课的教育。靳继君教授介绍了广东职业技术学院的书法教育,首先开设的是书法公共课,后来则在美术院开设了专业即书法与设计,后来也成立了书法研究所。方孝坤老师介绍了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书法教育的情况。黄建华老师介绍了广东农工商业技术学院公共课的书法教育,他们在教学上有不少的经验。陈燕老师介绍了广州中医药大学的一些构想。戴学映老师则介绍了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书法专业学生培训,以及同学校书法老师的培训工作,他们还有意在五年内将全河源的书法老师培训一轮。其他学校的老师,比如承办单位湛江师院的老师,也作了发言。
        大学书法课程教学方面:
        与此同时,有不少的老师就书法教学的问题进行了争辩。比如,对于小学生还说,是以写字教学为主,还是以书法教学为主?如果仅是写字教学,他们长大了,可能就不会艺术的书法。如果一开始就是书法教育,也许又会耽误写字与正字。如何处理这个问题,与会的老师有畅所欲言。有的认为写字更重要,但也不可忽略艺术教育。另外,书法教育的技术指标问题,也有老师提出来讨论。也即是,书法到底是如何衡量教育的水平?这个问题虽然来不及展开广泛交流,但是引起了大家的重视。
        书法理论和教材建设:
        除了教师、课程设计等之外,教材也是相当重要的。来自广东高教出版社的黄跃升副编审,介绍了广东高校美术与设计教育专业委员会的系列教材,其中率先推出了《书法鉴赏》一书,目前已经获得省内书法教育工作者的好评,并被一些学校选用。熊绍庚教授也把他《书法教程》一书的最新版,带来分发给与会代表,目前熊老师的教程已经由华东师大出版社三版重印了二十六次;此书由于定位在高师书法教育,所以获得全国的好评。叶耀才委员就学术委员会的刊物《书艺》的进展情况向大家做了一个简短的汇报,大家一致认为需要成立一个《书艺》编委会,搞好《书艺》,共同推进广东书法理论的发展。
        中小学书法师资培养:
        高校书法学术委员会委员张法亭先生提出了珠海市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计划及教学大纲,在肯定的同时大家纷纷提出不同意见,组里围绕中小学书法师资培养进行讨论,省教育厅周凤甫老师也对有些问题谈了一些看法。邹炯文老师说教育小孩子写字,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不可以随意,范本选择等各环节皆不可掉以轻心。
        今后工作建议与设想:
        各校在高校书法学术委员会的统一组织下联合处理课题组,向省和国家申报科研课题;首届高校书法教育研讨会,既已经开始,就应当变成年会制。省书法家协会理事郑荣明先生就如何整合资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目前高校的大多数书法工作者尤其是那些具有高学历的教师都是省书协的智囊团,因此可否考虑和书协合作,这样既能够整合资源,又能够有较为充足的活动经费。主要集中在活动的开展以及经费的筹集两个方面。暨南大学艺术学院书法研究所副所长蔡显良博士认为学术研讨会应该连续开展下去,像浙江一样,两年一次大型的,中间一次小型的,总之高校的书法教育工作者应该每年都能聚集一次,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
        (供稿:钟东 吴慧平 整理:陈卫和)
7#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0 07:37:55 | 只看该作者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之后记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尹少淳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即将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无疑,这将有助于美术教师更好地理解新美术课程标准,并有效地加以实施。现发表该书的后记,以便让教师们对课程标准的研制情况和解读的撰写工作有个基本的了解。
在国家教育部的统一布置和领导下,《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经过近一年的研制,终于在2001年7月与全国的广大美术教师见面了。回首一年的工作,真是百感交集,值得欣慰的事情很多,感到遗憾的地方也不少,的确有很多方面值得反思和总结。
新《美术课程标准》之完成,得益于国家教育部给我们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开拓创新的环境和条件,也有赖于广大美术教师对课程改革的殷殷期盼和对我们工作的热情支持。当然,更为直接的原因是我们有一个关心和热衷于美术教育事业,有着一定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的研究团队。
国家美术课程标准研制项目组的组成人员是:
尹少淳 研制课题组负责人、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钱初熹 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系副教授。美术学博士
王大根 上海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
明知凡 上海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美术系副教授
陈卫和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副教授
米海峰 山东省教学研究室中学美术高级教师
侯 令 北京市崇文区教育局美术特级教师。国家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
陈通顺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美术教育》主编
奚传绩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姚今迈 北京教育学院美术系教授
欧京海 人民美术出版社教材编辑室主任、副编审
刘冬辉 人民教育出版社艺术室主任、编辑
黄丽雅 华南师范大学美术系主任、教授
杨建滨 华中师范大学美术系副教授
李维昆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副社长、编审、美术学博士
卢辅圣 上海书画出版社社长、编审
黄宗贤 四川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教授、美术学博士 
陈寿鹏 上海市著瓜弄小学美术特级教师
王 竹 湖北省武汉市教学研究室美术特级教师
周 卫 上海书画出版社教材室主任、副编审
李小夫 湖南省郴州市第二中学美术特级教师
此外,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艺术处章瑞安处长和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李绵珊教授也始终关心《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多次参加讨论,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指导意见。
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全体成员围绕着推动美术课程改革这样一个崇高的目的保持着高度的团结和协作精神,在人格和个性上相互尊重和包容,在知识和经验上相互补充和完善,这种有机互动性使得整体力量远远大于由每个个体的简单组合所产生的力量。同时,课题组的每一个成员又基于自己对问题的独特认识,坦率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大家经常性地就一些问题进行热烈的讨论甚至激烈的争论。正是这种负贡仟的态度和科学求实的精神使得《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在不平坦的道路上顺利地推进。没有这么一“种合作的精神和负责的态度,完成这惮一项艰难的工作是难以想像的。因为我们面临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基础教育课程最深刻的一次改革,在这场改革面前我们谁也没有经验。
我们都有自己的教育背景,它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我们习惯于将教育现象放在我们的教育背景前来观看和考察,协调者我们认同和接受,不协调者我们否认和拒绝。但是我们所看重的教育背景并非永远是合理的,我们应该学会用一种新的教育的参照系统来看待教育的现象和教育的发展,这样我们才会发现我们的基础教育的确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地方。所谓基础教育改革就是要革除不合理的地方,增加合理性,使之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所以,研制《美术课程标准》之初,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要调整和改变我们自己的教育观。课程观。教师观、学生观。只有首先自己改变了观念,才可能谈得上研制一一个体现新观念的《美术课程标准》。而改变观念则意味着首先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所幸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是一个学科的孤立行为,而是学科群的整体行为,这给了我们一个良好的学习机会和环境。在学习和建立新观念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来自教育部领导和有着先进教育观念的其他学者们的很大帮助。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我们对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根本观念的认识。以往基础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端大部肇因于没有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我们才会改变以往过分强调以学科为中心组织知识和知识繁。难、偏、旧的状况,而努力从学生的发展和需要来选择和组织知识;我们才会改变以往过分强调书本知识的状况,而努力将学生的学习建立在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才会改变以往单纯注重接受性学习、机械训练和死记硬背的状况,而努力加强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我们才会改变以往注重评价的选拔和甄别功能的状况,而注重评价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作用。
正是将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根本观念应用于美术学科,使我们对美术课程的性质、价值、理念、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问题产生了全新的认识,并为探索新的课程资源和建构新的教材开辟了新的思路。如果要对这次美术课程改革作简单的描述的话,我们以为这样一种描述应该是简明和适宜的:
在美术学科中,选择对学生发展有用的。感兴趣的,能够学会的知识与技能,并将它们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增强愉快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综合学习,努力形成学生的基本美术素养,让他们学会学习,并形成有益于社会和个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美术课程的改革不是少数专家、学者的上作,而是全体美术教师的共同事业,新的《美术课程标准》的实施更是有赖于广大一线美术教师卓有成效的工作。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工作,所以他们也面临着转变观念的问题。正确地理解《美术课程标准》是转变观念的有效途径之一,更是有效实施《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前提。出于这一认识,我们组织了《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的几位同志编写了这本《解读》。具体分工是
尹少淳主编并撰写问题1至23;
陈卫和撰写问题24、问题29至31、问题72至83;
米海峰撰写问题25、问题33至35;
侯令撰写问题26、问题36至37、问题51至53;
钱初高撰写问题27至28、问题38至41、问题54至55。问题64至71;
胡知凡撰写问题42至50;
王大根撰写问题56至63。
我们紧扣《美术课程标准》的精神与特点,有针对性地拟出了83个问题,并对其做了较为清晰而明确的回答。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既涉及了较为宏观和抽象的理论性问题,也涉及了较为微观和具体的操作性问题。采取这样一种方法来撰写《解读》,是基于我们对结构与功能关系的思考。我们认为在这样一种相互关系中,应该遵循功能优先的原则,而结构只能服务于功能。正是考虑特殊的功能,我们才选择了问答和对话这种结构和文体。
采用问答的方式,能使每一个问题更为明确和突出,容易使教师在非常短的时间里迅速抓住问题的要点和关键。应该说,这种方式是比较适合美术教师的阅读习惯的。同时,这种以问题为中心的对话方式,实际上也虚拟了问答双方的存在并构建了一种交流的平台,给教师一种情景感和亲切感。这,不正是我们这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吗?
由于时间的原因,也由于我们理解方面的原因,一本《解读》尚不足以将此次美术课程改革的精神全面而准确地解释清楚,挂一漏万和讹误的现象在所难免,所以还希望教师们结合其他文件的学习,以求自己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刻。当然,更重要的还是要在自己的实践和探索中努力去体验、感受和思考。毕竟,实践才能出真知。
2004-09-17  
下载:
8#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0 07:39:38 | 只看该作者
关于举办广东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的通知



附:
广东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广东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文本,以先进文化为导向,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展现当代大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面向全体大学生,立足于提高审美修养和人文素养,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展示我省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丰硕成果,营造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体现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特质。

二、活动主题与内容
    本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主题是:我和祖国。各项活动的内容应围绕主题,热情歌颂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反映当代大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表现大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抱负和历史使命感,展示大学生高雅健康的审美追求。艺术展演活动要做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具有创新性,体现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和学生特点。

三、活动项目和形式
    艺术展演活动的项目分为艺术表演、艺术作品、高校校长书画摄影作品和高校艺术教育论文报告会四类:
    艺术表演类包括:声乐、器乐、舞蹈、戏剧;
    艺术作品类包括:绘画、书法(篆刻)、摄影、工艺设计、雕塑(陶艺)、DV作品;
    高校校长书画摄影作品包括:书法(篆刻)、绘画、摄影作品;
    艺术教育论文报告会另文通知。

四、参加对象和分组
    (一)艺术表演类和艺术作品类的参加对象为全日制高校的本科生、专科生以及在读研究生。参加对象分为甲、乙两组,甲组为普通高校非艺术类专业学生,乙组为艺术院校、师范院校艺术专业、普通高校艺术专业的学生。
    (二)高校校长书画摄影作品展的参加对象为各高校党政校级领导干部。
    (三)高校艺术教育论文报告会的参加对象为全国普通高校(含高等职业院校)教师,有关教研和科研单位的教科研人员,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人员以及其他有关人员。

五、艺术表演节目和艺术作品的要求
    (一)艺术表演类
    1.声乐
    大合唱:含指挥、伴奏不超过42人,时间不超过6分钟;小合唱:含伴奏不超过15人,时间不超过5分钟;重唱:含伴奏不超过5人,时间不超过5分钟(不得伴舞);独唱:可有伴奏1人,时间不超过5分钟(不得伴舞)。
    2.器乐(包括管弦乐、管乐、弦乐、民乐等)
    合奏:含指挥不超过65人,时间不超过8分钟;小合奏:含指挥不超过11人,时间不超过6分钟;重奏:不超过4人,时间不超过5分钟;独奏:时间不超过5分钟。
    3.舞蹈
    群舞:不超过36人,时间不超过6分钟;三人舞、双人舞、独舞:时间不超过5分钟。
    4.戏剧
    短剧、歌舞剧、小品等均不超过8人,时间不超过12分钟。

    (二)艺术作品类
    1.绘画:国画、油画、版画、水彩/水粉画(丙烯画),尺寸均不超过对开。
    2.书法、篆刻:尺寸不超过四尺宣纸。
    3.摄影:独照、组照(每组不超过4幅)均可,尺寸均为14吋。
    4.工艺设计:含平面设计和立体设计,平面尺寸不超过对开,空间大小不超过0.5立方米。
    5.雕塑、陶艺:空间大小不超过0.5立方米。
    6.DV作品:播放时间不超过12分钟。

六、报送节目和作品的要求
    1.艺术表演类每个节目的演出者必须是同一学校学生,同一学校乙组(专业组)学生不得参加甲组(普通组)演出。
    2.艺术表演节目和艺术作品,各高校在自行评选的基础上按以下要求报送组委会:
    艺术表演:专科院校报送各类别表演形式(声乐、器乐、舞蹈、戏剧)节目(类别不限)不超过4个;本科院校全日制在校学生人数1万人以下的报送节目不超过5个;全日制在校学生人数1万人以上的报送节目不超过6个。
    艺术作品:专科院校报送作品(类别不限)不超过6件(幅);本科院校全日制在校学生人数1万人以下的报送作品(类别不限)不超过10件(幅);全日制在校学生人数1万人以上的本科院校报送作品(类别不限)不超过15件(幅)。
    3.报送的艺术表演节目和艺术作品中,甲组(普通组)不少于80%,乙组(专业组)不超过20%。
    4.报送的节目中,独唱、独奏和独舞节目不超过10%,甲组(普通组)必须有一个大合唱节目,其他节目形式不限。
    5.艺术表演节目用DVD光盘上报,声乐、器乐、舞蹈、戏剧等不同项目的节目须按项目分别制作光盘。在光盘的外包装上需注明演出单位、所在组别、节目名称和形式。光盘内容中不得出现报送学校的名称。
    6.艺术作品不要装裱.艺术作品需注明作者姓名、所在院校、联系电话、作品的名称和品种、尺寸大小(横×竖×深)、创作时间;请贴在作品背面,也可附另纸注明(书法作品不允许在作品正面落款)。版画作品按惯例需在画面四周留出空白并署名。
    7.艺术作品原则上不退还作者。组委会对获奖节目和作品有权在相关活动和资料中使用(包括出版光盘、编辑画册或用于展览、宣传等),不支付作者稿酬,参加单位和作者享有署名权。
    8.艺术表演类节目报送地址:广州市东风东路723号高教大厦   广东省教育厅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联系人:杨 健;邮  编:510080,联系电话:020-37628026;传真:020-37626352。
    艺术作品类作品、校长书画摄影作品报送地址:广州市昌岗东路257号,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研究室,联系人:陈卫和,邮编:510260,联系电话:020-84017803,传真:020-84017803。
    艺术表演类和艺术作品类的报送表格另文下发。

七、校长书画摄影作品的要求
    书法、篆刻作品的尺寸均不超过四尺宣纸,摄影作品包括独照和组照(每组不超过4幅,需标明顺序号),尺寸均为14吋。凡经过暗房特技处理、电脑制作,改变原像面貌的作品,请在作品背面注明。作品的名称以及创作者的姓名、单位、职务、联系电话等请在作品背面注明,创作说明可附另纸。
    作品由各高校统一报送,各高校校级领导书画摄影作品报送总数不限,人均报送作品数量不超过2幅(组)。
    作品不要装裱(糊)和卷寄。其他要求同上“六、报送节目和作品的要求”中的第7、8条。

八、时间安排
    本届艺术展演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7年12月至2008年7月)为各高校开展活动阶段。
各高校成立艺术展演活动领导小组,制订本校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方案,广泛宣传发动,层层落实。以院、系为单位,发动全体学生参与,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生艺术活动,并组织艺术讲座、观看文艺演出、参加音乐会以及请专业演出团体到学校演出等活动。让每个学生至少参加一项艺术活动。各高校在院、系开展活动的基础上,举办学校艺术节,并评选学校优秀节目和作品,于2008年8月上报给省教育厅展演活动组委会。
    第二阶段(2008年9月至2008年11月)为省组委会组织集中展演活动阶段。
组委会在各校推荐优秀节目和作品的基础上,举办艺术节目会演、优秀作品展览、论文交流研讨等活动,评选出全省各类优秀节目、作品和论文。举行全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闭幕颁奖仪式,并向全国展演活动组委会办公室报送我省艺术表演节目(DVD光盘)、艺术作品、校长书画摄影作品和艺术教育论文。
    第三阶段(2008年11月至2009年2月)为组织参加全国评选和现场集中展演阶段。
    根据全国展演活动组委会评选意见组织我省入围艺术表演类节目进行加工排练和现场演出。

九、奖项及评奖要求
(一)本届艺术展演活动设立以下奖项
    1.优秀组织奖:以学校为单位设学校优秀组织奖。
    2.精神风貌奖:奖励在集中展演期间表现优秀的学校。
    3.艺术表演奖:各项目分设一、二、三等奖。
    4.艺术作品奖:各项目分设一、二、三等奖。
    5.优秀创作奖:在本届展演活动艺术表演类的原创节目中评选。
    6.指导教师奖:艺术表演节目一、二、三等奖和艺术作品一、二等奖的指导教师。
    7.校长风采奖:高校校长书法(篆刻)、绘画、摄影优秀作品的作者。
    8.优秀论文奖:设高等学校艺术教育论文一、二、三等奖。
(二)优秀组织奖评选要求
    学校优秀组织奖的评选,由各校申报,本届展演活动组委会评定。数量约占高校总数(包括艺术专业院校)的35%左右。申报学校优秀组织奖的学校,要求指导思想明确,组织工作扎实,学生参与面广,活动效果突出,并有活动实施方案和总结等书面(音像)材料。

十、组织领导
    省教育厅成立全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组委会,由厅领导及有关高校领导担任主任、副主任。组委会办公室设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负责具体组织协调工作。
    各高校成立展演活动领导小组,组织领导本校艺术展演活动。

十一、经费
    各校活动经费自行解决。现场集中展演阶段活动经费由组委会负责。

附件2:
广东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组委会名单

    主  任:李学明(省教育厅副厅长)
    副主任:唐永葆(星海音乐学院院长)
    黎  明(广州美术学院院长)
组委会委员:张幼铎(省教育厅办公室主任)
            莫宝光(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处长)
            张秋牧(省教育厅基财处处长)
            胡振敏(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
            王斌伟(省教育厅科研处处长)         
            叶梓效(省教育厅思政处处长)
组委会办公室:省教育厅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
主   任:何志强(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副处长)
成   员:杨  健(省教育厅体卫艺处主任科员)
       何  平(广东省高教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陈卫和(广东省高教学会美术与设计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联系人:杨 健电话:020—37628026  传真:020—37626352



9#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0 07:41:40 | 只看该作者
请专家“把脉”  谋学院发展
  
  6月9至10日,学校召开高等艺术教育教学及管理恳谈会,邀请天津音乐学院院长助理解鸿雁、广东星海音乐学院教务处处长雷光耀、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副院长王怀坚、广州美院教研室主任陈卫和等四位专家教授前来一起为中歌艺术学院的教学及管理“会诊把脉”,共商学院发展大计。刘卫国书记、何真校长参加了恳谈会,叶春海副校长主持会议。
  会议期间,校领导和专家们首先听取了中歌艺术学院林伟源院长关于办学的情况汇报,之后分别召开各系教师座谈会,阅览教学及管理的有关文件,深入了解学院在办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扰,一起探讨高等艺术教育教学及管理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有效途径。同时专家们还毫无保留地介绍了他们院校的经验和做法。10日上午,专家们在会上反馈了这次“会诊把脉”的意见,他们在充分肯定中歌艺术学院办学四年所取得的成绩基础上,十分坦率和诚恳地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何真校长代表学校对专家们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表示衷心感谢,他要求学校教务等部门和学院很好地研究和消化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实际,改进工作;要发扬成绩,克服困难,全面推进中歌艺术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会上,学校正式聘请解鸿雁、雷光耀、王怀坚为中歌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何真校长为三位教授颁发了聘书。

     
恳谈会会场
叶春海副校长主持恳谈会
何真校长讲话
专家为我院教学及管理会诊
刘卫国书记和与会人员分析教学情况
我校教务处处长高秀梅发言
天津音乐学院院长助理解鸿雁发言
广东星海音乐学院教务处处长雷光耀发言
广州美院教研室主任陈卫和发言
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副院长王怀坚发言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0 07:45:10 | 只看该作者
观沈迅童画有感!    文/杨福军
今天参加了沈迅的"童画童话"个人美术作品展,场面很是热闹呀!!!
省教研室周凤甫老师,广州美术学院陈卫和副教授,市教育办公室主任黄老师^^^^^^还有马乐山爷爷,哈哈,我早认识他,因为以前我在南区,他的工作室我常去.老爷爷还扮演了白雪公主,进行了剪彩仪式,本人负责放礼花.

不说别的,说说感受:
接触沈迅的画是在科技绘画上,会梳妆的椅子,太棒了.今天又见沈迅的画,童心童画童话,丰富而单纯的色彩,巧妙而简单的构图,轻松而快乐的画面内容,构成了沈迅今天画展主的精神.
走进沈迅的画展,像是步进了童画的王国一样,三只小猪-桃太郎-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灰姑娘^^^^^^^^^ 啊!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一个个美丽的故事,像一阵风,带来带去神秘的气息.

本人虽说20多点,30不到,可是心里非常喜欢这童话世界,也是一直能支持我长期带低年级班级的原动力,更是我喜欢孩子的原因之一.走在展厅,方形的作品就像是一扇扇窗户,每个窗户里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值得我们驻足长看的是故事里的情节和道具是作者精心准备的,看,乌鸦喝水,本是一个罐子和石子,可是沈迅却画了一个漂亮的大肚花瓶,里面的石子也像珍珠一样,色彩斑斓,别有一番情趣.

在剪彩仪式上(左2沈迅,中间老人是马乐山爷爷)


沈文老师在画展现场


画展一角


沈文老师在做讲座



我和沈迅


上作品,!!!一起分享!!(晚上拍的,不清晰,明天重做,还有好多作品,现传一部分)









沈迅的新书-<<童画童话>>.



呵呵,抽空和陈卫和老师合个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1 22:37 , Processed in 0.09835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