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语文试卷命题的研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8 19:08: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于语文试卷命题的研究

               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

作为小学语文学业评价的重要手段,语文考试不仅承担着检测小学生所学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的重任,而且还对日常的语文教学起着导向作用。因此,研究小学语文考试命题的演变过程及其发展趋势,不仅有利于提升小学语文考试的命题质量,而且对改革小学语文教学起到正确的导向,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伴随着基础教育的发展和语文课程改革,小学语文考试命题的指导思想也不断发生变化。《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把语文学业评价视为语文教学有机组成部分,倡导对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和发展功能。评价考试理念的变化符合国际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体现了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也反映出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进步,同时开拓了语文教学考试命题实践研究的新领域。

最近我仔细研读了近年来各类刊物上发表的以及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的2009年江苏、浙江、广东、安徽、上海等省市大量的三至六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发现自2001年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的小学语文试卷命题从价值取向、板块组成到具体的题型设计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一、课改以后试卷的变化

1、试卷命题更加体现人文关怀。 一些试卷改变了以往那种板着面孔说话的姿态,撰写的题干充满人情味。如“写出你所熟悉的名人名言”、“写出你最喜欢的古诗词名”、“写出你最喜欢的名人故事”等等。一些试卷卷首和卷尾添加了充满期待,饱含激励的话语,比如一份试卷卷首寄语:“同学们,经过学期的学习,你一定收获不少吧!下面的试题给你创造一次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仔细审题,认真答卷,你一定能施展自己的才华,祝你成功。”卷末写道:“祝贺你全部做完了!亲爱的同学,不要带着遗憾走了考场,请仔细检查一遍。”这些温馨的话语可以让学生在紧张严肃的考试过程中感受人文关爱。基础知识、阅读和作文考查的试题更富有文化色彩,比如在试题中设计一些插图,让试题图文并茂,将抽象的试题情感化,让学生感觉试题生动、有趣。如在试题中增添学生喜爱的小动物、小图案、卡通人物等;也可以改变一下字体,增加一些颜色,使卷面生动活泼。阅读理解的试题则注重考查学生的人文感悟,有人对2006年、2009年两年全国各地小学语文毕业试题的数据统计,37份各地小学语文毕业试题中,有26个地区的试题中设计了考查人文感悟的题型。

2、试卷命题力求体现语文素养的综合考查。一些试卷过去跳出了以往侧重于语文知识和能力考查的限制,命题范围不仅限于语文知识和读、写能力的考查,还增加了口语交际能力的和综合性学习能力的考查。比如上海某区三至五年级考查试题中都设计了听力考查的试题,占分3-7分不等。还如2009年江苏省潥阳市小学语文毕业试题中的口语交际试题:仔细听读《难忘的八个字》这篇短文,完成练习:([1])“难忘的八个字”是哪八个字?(2)“耳语测试”是这样进行的:孩子们依次走到教室的门边,用右手捂着右边耳朵,然_____,再由孩子们把话复述出来。(3)、你觉得伦纳德老师是个怎样的人?这组题目让学生以听读的方式回答问题,与实际生活中听别人说话、交流沟通的情景具有很强的相似性,体现了互动的交际过程,能够很好地考查学生的倾听和理解能力。

我们还统计了2006年30个地市的毕业考试试题,有19个地区增加了综合实践考查的内容。2009年7个地市的毕业考试试题,有5个地区增加了综合实践考查的内容。所占比例分别为63.3%和71.4%,呈上升态势。例如2009年某市小学语文毕业会考试卷中综合性学习的试题是:根据提供的材料完成下列题目(1)用文字概括世界能源的发展趋势。(2)读此表后你有哪些感受?(3)以“节约能源”为内容拟一条公益广告词。(构思新颖,语言生动)


石油

天然气

核电

太阳能

水电

其他

1993年

40%

27%

23%

7%

2%

1%

2030年(预计)

35%

20%


  

试题以人们关注的能源问题作为考查内容,既考查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也考查了学生语文之外的学科知识。这样的题目不但可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还能引导学生养成关心社会,注意从生活中搜集积累材料的习惯,学生将终生受益无穷。

3、试卷题型日趋开放多元。

试卷题型设计更加灵活多样,突破了语文课本内容的限制,一些试题改变了大一统的答题标准,紧密联系学生课外学习生活,命题的范围扩大了,考试题型呈现出灵活多样的特点。比如以下题型:

     ·这学期我们在教材中学习了四首古诗,其中  首是送别诗。你能从课外阅读中选一首送别诗默写下来吗?

     ·这学期你一定读了不少名篇佳作,请介绍你从阅读中认识的一个人物,或默写一段优美的段落。

·我们学习了不少成语和寓言,如守株待兔、掩耳盗铃、买椟还珠、南辕北辙……写一个发生在你身边类似的故事。

·以下人名取自什么成语?(叶知秋      钟志诚     冯甘雨     沈力行)

这类试题与教材内容有关,但又不受课文内容的限制,试题答案呈开放、多元,可以有效地考查学生课外阅读的积累,让学生体验厚积薄发的乐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些试卷除了规定的“必答题”,还设计了“选做题”“自由发挥题”,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得到加分和奖分,以启发学生的答题兴趣。

二、试卷板块结构分析

自1980年代开始,小学语文试卷的主体部分大都是由基础知识、阅读、习作三大板块构成,这样格局基本没有大的变化。1990年以后,大部分地区试卷里逐渐开始出现书写分,分数自2分至5分不等;2000年以后,部分地区试卷中还专门设计了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听说)等试题。我们统计了江苏、广东、安徽、上海等六个地区21份三至六年级语文试卷,板块结构及所占分数如下。


平均分数

最高分

最低分

基础知识

33.26

46

20

阅读理解

26.9

40

20

作文

32.21

40

20

写字

3.1

5

0

口语或综合性学习

6.19

20

0


1、  广东某地区三至六年级试卷中设计了听力考查板块,包括“听写词语”,“听短文回

答问题”等试题,平均占分14.75,其中三年级20分,四、五年级14分,六年级11分。上海某区三至五年级试卷中也设计了“听力”考查板块,包括“听短文,判断对错”、“听写句子”等试题,平均占分5分,其中三年级7分,四、五年级4分。

2、江苏某地区五六年级试卷中设计了综合性学习考查板块,五年级试题为“完成一组有关‘说名道姓’的语文综合性学习题目”,占分6分;六年级试题为“完成一组有关‘读报与剪报’语文综合性学习题目”,占分7分。其他地区试卷中没有综合性学习板块,一些地区试卷中在基础知识板块中设计有类似于考查学生综合性学习能力的试题。

3、我们统计的6个地区的试卷,五个地区试卷有写字分。上海2个区县的写字分数最高,三至五年级均为5分;广东某地区三至六年级写字分为2分;江苏某地区试卷中三年级写字分4分,四、五六年级为3分;仅安徽某地区试卷中没有写字分。

4、统计数据中,基础知识板块所占分数明显高于阅读、习作板块。如果按地区统计,江苏省两个地区试卷中基础知识、阅读、习作三个板块的比例大致为4:2:3,重视基础知识考核倾向非常明显;上海市两个地区比例大致为2.5:3.5:4,考查重点比较明显地向读写能力考查倾斜。我们知道,小学是基础教育,必须重视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这是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各地试卷中各板块的权重充分反映出这样的倾向。但是基础的掌握最终应该是落实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方面,特别是在中高年级阶段,基础知识考核的权重高于读写能力考核权重,这是否正常,是值得研究的。

三、阅读试题命题研究

分析了大量的语文试卷,感到当下小学语文试卷命题中存在问题最多的是阅读试题。具体表现为:

1、阅读试题边际含混,命题目的不清晰。各地区试题中的阅读板块几乎都包括相当比例的偏重于基础知识考查的题目。比如阅读试题中几乎都设计有“读准多音字”,“划去不正确的字”,“在文章中加上标点”,“解释词语意思”,“填写关联词”,“用带点词语造句”等偏重于考查基础知识的题目。不少阅读试题中还夹杂有写话的题目,比如某地区四年级试卷中有两段短文阅读,一段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的理解;另一段要求“根据短文的最后一句话来推想:听了薛勤的话后,陈蕃会沉思些什么?又会怎样做?后来他可能成了一个怎样的人?”这两道题目虽然与短文阅读理解有关,但主要考查的是书面表达能力。

据我们对四个地区12份试卷作具体的分析统计,阅读板块试题平均占分23分,其中考查基础知识的题目占7.9分,写话题目占2.9分,真正考查阅读理解的题目仅12.2分。有一份试卷阅读试题20分,其中考查基础知识的题目占了11分,还有一份试卷阅读试题30分,而考查基础知识的题目竟然占了23分。

请看某一地区短文阅读试题:1、根据第①节中的拼音写词语。2、为下列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3、在第③节的括号中加上合适的关联词语;4、联系上下文,圈出第②节括号中合适的字、词;5、联系上下文,将第②节“   ” 处补充完整。(要求能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6、简答:文章第②节中这样写道:他只用两分钟就治好了这头“疯”象,联系文章内容说说为什么疯象上加引号?7、请概括第②节节意。全部七道题目总计18分,其中直接考查阅读能力的题目只有第7题,仅3分。

2、很多地区阅读试题中编制有发表自己主观感受的题目,这类题目取向很值得研究。比如有一个地区阅读短文《童年的馒头》,内容是学校发了三个馒头,孩子在回家路上忍不住把馒头都吃了,结果邻居家孩子把馒头都带回家了,母亲在邻居家母亲说自己孩子也把馒头一个不拉地带回家了。短文后有这样一道题目:“你欣赏文中母亲的做法吗?请联系你的生活实例谈一下”。其实这道题目主要不是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而更偏重于考查学生的表达能力,还包括学生的道德判断和生活经历。现在各地区阅读题中经常设计有“谈启示”、“谈感想”一类的题目,比如“读了短文,你想对文章的某人说几句话”之类。学生根据文本可以解读出各种个性化的感悟,这类题目的主观性很强,其答案呈多元化和开放性。从语文课程目标看这类题目设计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从评价阅读能力的角度审视,这类题目的合理性应该受到质疑。因为学生的答题很难区分阅读能力的高低,只能从表达水平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作出评价。语文试卷中可以设计这类题目,但作为阅读试题似乎错位了,放在习作试题可能更加合适。比如,上面《童年的馒头》这道题目,就是很典型的考查学生表达能力的题目,作为小作文甚至大作文的题目都有相当的合理性。只不过这类题目有写议论文之嫌,作为小学作文试题是否合适可以讨论。

3、当前语文教学用时最多的阅读教学,差不多占了70%以上,但是阅读考核的权重在基础知识、读、写三大板块中最低,仅23.08%。特别是阅读试题中还包括数量不菲的基础知识考查和表达能力考查题目,如果剔除了这些题目,真正考核学生阅读理解的题目占分更加有限。我们统计的13份试卷中,有5张试卷(占38%)中真正考查阅读理解能力的题目不到10分(包括10分)。我们认为这是不正常的,是很值得命题者反思。

四、关于阅读试题的分类

当下语文试卷中阅读题问题多,其深层原因是由于教师命题是凭经验、凭感觉的,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对阅读理解题目编制技术缺乏必要的认识,因此编制的各年级阅读理解题目没有梯度,缺乏层次感。目前国内已有学者开始对阅读理解题目分类编制进行研究。我们认为,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PISA考试中评价阅读能力的方法很有借鉴价值。

PISA考试中的阅读试题大致可以分为三类:获取信息、解释文本、反思与评价(包括形式和内容)。下面我们对这三类试题分别加以阐释。

“获取信息”是依据文本信息进行逻辑上的理解,包括字面信息的理解和隐含信息的理解。例如下面的阅读题一(1)小聂耳见妈妈闷闷不乐,知道了妈妈的心事。“妈妈的心事”是什么?文本中有现成的答案,答题时可以提取这些信息回答。

“形成解释”是整合并加工文本信息,结合自己的既有知识经验来建构意义。例如阅读题一⑶读了这篇短文,你觉得聂耳是个怎样的孩子?答题时需要学生自己提取文本中有关的信息,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整合和加工然后作回答。

“反思和评价”要求学生利用自己的已有经验对文本中表达的观点进行反思性的批判和评价,包括对内容的评价和对表达形式(结构和语言特征)的评价。例如阅读题五.⑷ 你认为“最好的安慰”指的是什么?用这个词组做题目好在哪里? 需要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反思然后对这个题目进行评价。

我们选取国内三至六年级五份试卷,试着按照这样的分类对这几份试卷中的阅读题进行解读。

阅读题一(三年级)

短文:“妈妈,我有书了”(395字)金坛

⑴“小聂耳见妈妈闷闷不乐,知道了妈妈的心事。”“妈妈的心事”是(                );⑵“妈妈看着本子,鼻子一酸,泪水禁不住流了出来。”你认为妈妈流泪的原因是什么?

⑶读了这篇短文,你觉得聂耳是个怎样的孩子?

阅读题二(四年级)

短文:无题(439字)(无锡惠山)

⑴概括第一、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⑵挪威青年比尔面对无赖的傲慢无礼,是怎样做的?

⑶一开始,男青年的命运是怎样的?

⑷后来,青年男子的命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⑸你从青年男子命运发生变化中得到什么启示?

阅读题三(五年级)

短文:有人送我一枝草(653) 金坛

⑴作者在文中说“欠了这位陌生人的一笔债”,这笔债指的是(    ),

⑵最后一段中的“这份能力”指的是(               )                                      

⑶与其说作者借此文赞美那枝在她情绪低落时陌生人送给她的小草,不如说作者是在赞美(    )。 A. 由小草延伸而出的生存的快乐。B. 生活中所有能使自己愉快的小事。

C. 那位当作者情绪低落时向作者伸出援手的陌生人。

⑷文中的那枝“小草”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3分)

阅读题四(六年级)

短文:放大你的优点(674) 安徽

⑴文中的青年是谁?

⑵他最初的优点是什么?

⑶他是怎样将自己的优点一点点放大的?(3)

⑷用“﹋﹋” 划出文章说明道理的句子。(2)

⑸谈谈这篇文章给你的启发:(2)

阅读题五(六年级)

短文:最好的安慰 808字 金坛

⑴ “我”在电话里向老父亲发泄的原因是什么?

  ⑵第3自然段最后一句说“我羞愧难当”,说说“我”为什么会感到羞愧难当。

  ⑶文中说“爸爸是个性格特别倔强的老人”,你觉得,从文章所写的这件事中,爸爸是个性格特别倔强的老人吗?为什么?

⑷ 你认为“最好的安慰”指的是什么?

⑸ 用“最好的安慰”做题目好在哪里?

分类统计数据表:


序号

年级

字数

提取信息

形成解释

反思评价

阅读题一

395

2

1

阅读题二

439

3

1

1

阅读题三

653

2

2

阅读题四

674

3

1

1

阅读题五

808

3

1

1

合计

13

6

3

比例

59.1%

27.3%

13.6%


目前大部分地区语文试卷中的阅读部分都选有两篇短文,一篇选自课文,一篇选自课外。以上阅读题都是依据课外短文编制的。原题中还设计有若干基础知识题目,引用时都被我们删去了。

统计数据表明,所选的课外短文字数随着年级升高增加,说明命题者在选取短文时,对篇幅控制的意识很强。然而从阅读题的分类情况看,分布不均匀:提取信息类题目有13题,占了59.1%,形成解释类题目锐减为27.3%,而反思评价类题目只有13.6%。诚然,小学生是阅读能力形成的初始阶段,从文本中正确提取信息是评价其阅读能力的主要指标。然而各个年级各类题目的比例应该是有区别的,如何比例适当是可以研究的。我们认为,以上比例调整的空间是很大的。

从试题分类比例情况分析,各年级区别不大,或者说几乎没有表现出什么差别。如果说提取信息类题目难度相对较低,反思评价类题目难度相对较大,那么四年级与六年级两套题目几乎没有层次差别,而五年级没有设计反思评价题,其难度反而低于四年级题目。当然试题的难度不能一概而论,因为短文内容有深有浅,在不同的文章里,“形成解释”类题目的难度不一定比“反思评价”类低,“提取信息”类题目难度有时也可以超过“形成解释”类题目。但是以上数据至少说明,如果命题者在设计阅读理解题目时有分类意识,那么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将会大大降低,各年级试题的层次差别或许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显现。

阅读试题的分类方法可能会有许多种,我们可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不断总结提炼,并在实践中逐步加以完善。这样才能时我们的命题更加科学,更加合理,从而能够更加正确地评价学生的阅读能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05:17 , Processed in 0.09766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