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作为生物的社会》语言技法例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12 21:47: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生动形象  幽默风趣
——《作为生物的社会》语言技法例谈
   
      林承雄
本文已发表于《语文报》高中版(高二年级)(人教新课标版)2013年第39期
2013年10月15日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 CN14-0703/(F)
《作为生物的社会》是一篇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科普文,读来妙趣横生,丝毫没有枯燥晦涩的感觉。它是怎样做到解说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呢?本文试举例扼要解说。
一、形象的比喻,使解说生动有趣。比如,为了解说昆虫的行为具有非人性、非世俗、非生物的这一特点,作者将它们比作是“制作精巧、魔魔道道”的小机器,比喻形象。又如,“工蜂在营建蜂窠的时候,看上去就象胚细胞在构成一片发育中的组织”,突出说明工蜂严明的组织纪律性;“群蜂一时来回骚动,就象细胞液里游动的颗粒”这一新颖的比喻,写出了蜂群高度发达的自组织意识。
二、生动的拟人,使解说形象鲜明。比如,“它们象受了惊一样作出反应,它们开始骚动、激奋,然后就象艺术家一样开始工作”这几句,作者赋予白蚁人格化的形象,描摹它们的心理反应、情绪变化、工作热情,字里行间洋溢着对昆虫所具有的独特“智慧”的敬畏之情。又如,“从这个子实体……,一个个独往独来,雄心勃勃”这几句,写出了粘菌细胞蓬勃的生命活力,情感鲜明。
三、新奇的夸张,使解说鲜活动人。比如,“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这一句用夸张的语言说明蚂蚁的社会行为太接近人类了——恐怕离看电视也不远了吧!这样的夸张,想象新奇,让读者觉得新鲜。又如,“我们总要一边探索,一边互相呼唤,……,一有发现就大叫起来”,这几句以夸张的笔法,将人类的行为“原始化”,暗中与动物行为混同,意在说明两者之间的某些相似性。
四、嘲讽的描述,使解说幽默诙谐。比如,“它不过是一段长着腿的神经节而已”这一句,以“轻蔑”的口气评论一只“独行的蚂蚁”,强调它们个体智慧的微不足道。“但这似乎还是瞎猫撞着死老鼠的事”,这一句以鄙夷的口吻,突出对数量有限的几只蚂蚁一起行动时的智慧的不屑。又如,“蚂蚁的确太象人了,这真够让人为难”这一句讽刺人类的自大心理,渺小的蚂蚁的很多行为与我们相似,我们却不愿意或不敢承认这一事实,真是有些为难。还有,文中作者把人类的行为看做是“生物化”的,把生物的行为看成是拟人化的,这些都形成了一种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此外,作者有意地“降格自贬”,以较低姿态来谈论生物的社会行为,体现出一种自嘲式的幽默。
五、多样的比照,使解说具体清晰。本文是一篇论述生物社会行为的科普文,作者将一些群居性生物的行为与人类进行比照,描述了它们在集体行动中所表现出的高度组织性,提出了“多个单独的动物合并成一个生物的现象”这一观点,对传统生物学过分强调个体行为和动物本能的观点进行了反思,同时也对人类盲目自大、不能充分认识自身生存危机的现实提出委婉的警示。文中写蚂蚁的社会行为,诸如“培植真菌,喂养蚜虫”,“迷惑敌人,捕捉奴隶”,“使用童工”,“交换信息”等,指出它们的这些行为和人类毫无二致,说明了生物的社会行为与人类的社会行为具有极大的共性。又如,解说单个独立个体的生物行为与庞大的群体生物行为在智慧、力量上显示出极大的差异,通过对比,突出说明了生物群体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和协调性的特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21:25 , Processed in 0.07700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