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58|回复: 2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真人图书馆”变形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4-21 11:25: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真人图书馆”变形记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何谦 童丽丽




2012年4月22日,福建省福州市colaloft 荒岛图书馆举办了“真人读书会”活动。 (林朝阳/CFP/图]

  "作为一场世界范围的知识传承与文明交流的回归式尝试,“真人图书馆”在中国遭遇了水土不服。在思维壁垒、功利主义和商业诱惑的干扰下,它成为某种意义上与现实妥协的产物。"

  一项返璞归真的阅读潮流——“真人图书馆”正在全球兴起,2012年它进入中国并迅速遍及十多个城市。

  这是一项知识传承与文明交流的回归式尝试,诞生于新世纪初一群丹麦年轻人美好的愿望——让不同文明、不同国度和不同宗教的人坐下来好好说话,以消解人类愈演愈烈的暴力和偏见。在一场音乐节中,75本“真人书”首次走向观众,拉开这场精神实验的帷幕——从“读书”到“阅人”。

  此后,印第安人、艾滋病患者、脱衣舞女郎、断指者甚至“匈牙利右翼极端分子”,都相继走上“书架”,供公众“借阅”。

  这股潮流由欧洲出发,由美洲、澳洲和日韩进入中国。在这个为世界首创了造纸术与印刷术的国度,实验者们试图秉承“真人图书馆”的创办主旨,然而却遭遇了复杂的现实。

  中国的“理想书单”

  作为舶来品,“真人图书馆”在中国的登陆点之一是香港。2011年8月,两家NGO(非政府组织)将其付诸实践。这一年,由“自由行”和“双非孕妇”等引发的陆港矛盾正在升温。

  一个旨在“打破谩骂文化”和“建立相互尊重”的“真人图书馆”应运而生。在活动日,“双非”人士、新移民、少数族裔、变性人、外籍佣工等40本“真人书”席地而坐,由路人“取阅”——可以让“书”讲述自身的经历,也可以由读者与之进行探讨和辩论。

  2012年1月,来自成都的“读者”韩潋被这一幕深深吸引。这个充满个性的姑娘正在计划一场与众不同的长途旅行,这给了她启发,“像一颗种子,传播平等、文明,消除观念沟壑”。

  3个月后,她牛刀小试,在成都模仿进行了三场“真人图书馆”,挤满现场的年轻人让她思考:或许还能惠及更多的同龄人。随后,她辞去了工作。

  2012年5月,南京师范大学收到了一位昔日学子的来信——韩潋想给母校带来些“新东西”。显然,这里没有人听说过“真人图书馆”,但校方仍表示欢迎。“我被这个有想法、有理想的年轻人感动了。”南师大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张建平对媒体说。

  2012年9月15日,南师大“真人图书馆”开馆了。11位风格迥异、经历独特的“真人书”吸引了二百多名读者,“真人书”包括魔术师、网络写手、旷课去非洲做义工的大学生以及换乘25辆车去乌鲁木齐的独行客等——他们各自拥有用阿拉伯数字标注的“借阅号”。

  活动结束后,一个读者给组织者发来短信——“我梦想从事一份能够改变更多人的工作……在我看来,一个关心大我的人才是一个完整的人。”

  事实上,韩潋并不是唯一的行动者。在2012年的中国,北京、香港、广州、济南、长春、上海、长沙、重庆、哈尔滨等地都涌现了各自的“真人图书馆”,它们分布在高校图书馆、书店、咖啡厅甚至公园的草地上。

  这些中国式“真人图书馆”共同的理论基础来自两位学者——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王子舟教授和他的学生吴汉华,他们的学术研究在2011年4月被杂志捕捉并作为新生活方式推介,从而正式开启这个概念的中国之旅。

  但在王子舟看来,中国有其具体的现实和土壤。“一个成熟的中国‘真人图书馆’应该是使读者读懂‘一个底层民众可以回归正常生活’。”他说,“例如,北漂、农民工、癌症患者、老传统手艺人、访民,以及推着残疾母亲千里徒步的草根儿子,就应该进入理想书单。”

  讲座、成功学和相亲会

  山东大学“九零后”女生陈诗羽就是这样的践行者。2012年11月,她和朋友邱隽思的“I think(我想)真人图书馆”有着一条并不短的书单:新公益青年、脆骨症患者、同性恋、花甲背包客、白天法律顾问夜晚酒吧驻场的“骚锐”(网络用语,闷骚且尖锐)以及照顾“工读学生”与“麻风病人孩子”的社工。

  活动同样取得不俗的效应,但在陈诗羽看来,“真人图书馆”不可能永远靠新奇有趣来维持与公众的蜜月期。她曾先行做过市场调查,她希望了解:“真人图书馆”在中国会否水土不服。

  但事实让陈诗羽有些沮丧。例如,关于潜在读者群是否愿意阅读“偏见受害者”的问题,陈诗羽得到的答案是:不喜欢,不想,没有兴趣。

  “大多数人对别人遭遇的苦难无动于衷,”当陈诗羽问及被调查者“你的偏见是什么”时,“很多人都不知道,很多人认为自己没有偏见。”

  陈诗羽尝试找寻过警察、自闭症孩子的爸爸或者服务“性工作者”的社工来做“真人书”,无一例外遭到对方拒绝。“环境还太保守,没有人能够接受。”她说。

  在经历多种“碰壁”后,她们发现“做这个事情,最难把握就是方向,你又想遵守,又要妥协,只能折中处理”。至今,她仍在继续努力使居委会主任、政协委员等跨越阶层、更具公共关怀的“真人书”成为可能。

  纵使“真人图书馆”的创立宗旨之一就是消灭偏见,但陈诗羽们还是无时无刻不感到这个“敌人”的强大。在北京,某次“真人图书馆”活动请来一位勤勉敬业的城管,但这本“书”一落座,就陷入了围攻——大家预先认为他是那种“踢翻老农杂货摊”的人。最后活动尴尬收场。

  除了意识壁垒,功利化也是“真人图书馆”正在面临的陷阱。

  广州“梵行真人图书馆”的创办人李嘉鑫发现很多地方的“真人图书馆”里,考研专家、创业达人、企业家成了座上客,大肆宣讲“成功学”。

  “这些恰恰将最有价值的东西给扔掉了。”北大教授王子舟为此感到担忧。他一直在高校,也目睹很多在中国校园中试水的“真人图书馆”落入误区——变成一场庸俗无奇的“讲座”。最常见的是,某位小有名气或有传奇经历的“讲师”面对一群慕名而来的听众滔滔不绝。

  一次,一场本来应该讲述公益旅行的活动,“读者”却反复问起考公务员与司法考试的诀窍;请来残疾人做“真人书”,但是聊着聊着话题却转向了“励志” 创业指南。

  “是这个社会的接受度和包容度不够,还是我们自己内心不够开放?”参与过现场的“读者”杨晓青感到难堪。

  而另一次国内某大学图书馆开展真人图书馆活动,提供的“真人书”是有读书治学经验的专家学者、有留学考研经验的志愿者等,声称是“依据学生读者需求”。

  “和上课有区别吗?”一位去过的学生反问。

  “我们习惯了灌输式交流,讲座文化因此绵延不绝。”王子舟说。

  “读人不是听其讲述奋斗史,而是了解人生其他的可能性。”另一位“真人图书馆”志愿者曾艳说。

  功利化带来的结果是庸俗化。在北京、佛山等城市,一些“真人图书馆”变相成了“单身青年相亲会”。“读者”思妍难掩失落,“一切只是噱头和卖点。”

  商业化:助力还是背离

  现在国内最大规模的“真人图书馆”是依托于乐创益社区授权的各地“荒岛图书馆”。这得益于他们作为社会企业运营的其他项目对“真人图书”予以资金补贴。

  “我们不排斥商业合作,”负责人Keledoll说,“即便如此,困境依旧存在。”

  相比欧洲部长委员会或议会的资金支持以及公共图书馆的场地与组织依托,中国民间主办者们面临资金、场地和官方资源支持的多方限制。

  韩潋的“真人图书馆”实践,除了自己的存款,朋友家人及其他公益赞助外,“全是自己往里倒贴钱”。

  迫于现实压力的行动者们,或与大学图书馆合作,或在商业店铺赞助下尝试。同时,不少主办者直接采取商业运营的方式,“真人图书馆”成为聚拢资本、拉动实体店消费最直接的“生意经”。

  “真人图书馆交换的是信息,而非金钱、关系和资本,”世界“真人图书馆”创办人鲁尼·艾伯格说,“如果不是公益免费的,真人图书馆就没有意义。”

  而值得欣慰的是,中国公立图书馆正意识到这一点并尝试改变。2012年4月,重庆图书馆在“世界读书日”进行了一场“真人图书馆”活动,开创了中国公共图书馆参与此领域的先例。组织方邀请了刑侦专家、法医、美食节目主持人等特殊行业的人当“图书”。一个孩子甚至提出“想读一读警察”。

  现在,中国“真人图书馆”的民间创办人们又开始了更进一步的试探——联系欧洲总部,希望纳入这项潮流的全球体系。

  “其实真人图书馆的概念很简单,只是源于一个理想:为了解决冲突,消除偏见,就回到人本身——坐下来,谈一谈”。世界“真人图书馆”创始人鲁尼·艾伯格对南方周末如是说。这个39岁的丹麦人已经在近70个国家和地区帮助建立“真人图书馆”。

  “消解偏见和阻隔,让缺少话语权的群体发声,是图书馆更应该为真人搭建的平等交流通道,”澳大利亚“真人图书馆”推行者罗伯特说,“这将是世界未来交融之旅最重要的资本。”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人物为化名)

  "链接:真人图书馆

  最早起源于丹麦哥本哈根5位年轻人创立的“停止暴力组织”,意为“借”一个活生生的人与你交谈,宗旨是反暴力、鼓励对话、消除偏见。

  在国外,殡葬经理、女权主义者、脱衣舞女郎、艾滋病患者都曾进入过“书单”,他们都是志愿者,与读者面对面探讨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环境或信仰,进而消弭文明间的冲突。"

  来源:南方周末
2#
 楼主| 发表于 2013-4-21 11:26:47 | 只看该作者
我在房地产行业的这十多年

一茶一坐

  十五年前,因为想投奔大上海,我决定考研,在众多的专业中我挑选了一个当时偏门的专业华东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房地产研究方向。那时候在我们那个内陆城市房地产是啥玩意我一无所知,为的就是要跳进这个大上海。
  97年入学后便逢金融危机,学校里的讲座天天是讨论金融危机,我们自嘲幸亏来了场危机,否则这些教授没得可说了。那时候我们一上房地产金融的教授说你们一定要去上海陆家嘴的竹园看看,哪里的办公楼空置的壮观程度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果然十年以后哪里已经成为上海房价最高的区域之一了。那时候我们热烈地讨论着房地产发展成为经济支柱产业的重要性,它的产业链长可以带动众多相关产业的发展,它将带动巨大的刚性需求。关于如何成为支柱产业,那时最时髦的说法是用市场经济这个看不见的手,偶尔也会听到保障房、福利房,但都被讥笑为太保守。
  2000年我毕业,与中国的房地产行业一起进入发展阶段。每年我们都会为楼盘的创新价格而惊呼,每年都有专家在说拐点拐点。有一年,我和中南集团的老板一起吃饭,这老板说我看房价不会跌,你看我们周边这些有钱人,钱往哪里投?除了买房,又能干什么?这句话一语点破了中国房地产任督二脉,这以后的房价犹如坐上火箭直冲云霄,让那些拐点专家成为笑谈。
  2002年开始,全国开始实施土地招拍挂,以前只要是土地所有方和开发商协商好价格就可出让,当时叫“土地协议价”。但是也存在腐败,就是原有国有的厂在这个过程中,土地价格被低估,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证土地转让过程中的公开公正”从2002年开始土地一律收为国有,通过招拍挂的方式出让。我当时负责公司的拿地工作,财务测算是我主要的工作,我的天,这项政策出台后,就根据合理的利润率水平测算出来的房价就要在目前的基础上增加至少50%,我赶紧把自己的小房子换成大一点的房子,也告诉身边每个人赶紧买房。我们公司那个行政小秘书至今还感谢我。但是我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政策的出台不仅让房价象脱缰的马,它更让权力成为了洪水猛兽。
  前几个月,我收到我的教授寄来的一本书,是他最近的新作关于保障用房的。从十年前我们高唱房地产成为支柱产业,我们无限憧憬“市场经济这只无形的手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今天我们又开始大谈“保障性用房”,为什么学者总是跟着政策在走,为什么十年前我们在热烈歌颂房地产的长产业链的同时,没有学者和专家结合政治体制的现状来思考其发展可以带来的后果,没有不同的声音在讨论在产权不清的情况下,发展一个靠产权界定来明确价值的商品的危害性。而作为学者我们为什么只会做政策的鼓吹手?我不能责怪我的教授,他今年已经八十岁了,作为一个八十岁的老人,他还笔耕不辍,我很是敬佩,应该说他还是与时俱进的。
  我翻开他的书,唯一感兴趣的是他的自序。他谈到他的父母,其父勤劳、精明、善于经营,他们家的收成总比别人家高出20%,母亲勤俭节约,还是织布能手。靠着母亲的嫁妆和私房钱,以及平时的省吃俭用的积累款,购买了第1亩地,后来通过前所买进地的收成和织布积攒的钱,逢低买进,15年中,父母买进了3亩多地。但既不出租、也无雇工、男耕女织属于典型的劳动农民。但是1950年土改,他们被划成地主,父亲遭批斗,母亲投河自杀。读到这里,我想教授应该深刻感受到土地所有制的保护对一个个体来说是多么重要。但是接下来教授纠结在土改不应该定他们家为地主而应是中农,他应此受牵连,后来有幸的是师大的党委到家乡去调查,才定性他为农民的儿子。我还是不能责备教授,那是他的时代知识的局限性所致,可是为什么三十年过去了,这个局限性并没有改变?
  我断断续续在听新浪哈佛公开课——Michael J. Sandel的《公正课》,我第一次知道哲学课是可以这么生动、而发人思考的来上的,我记得大学里“辨证唯物主义哲学”这节课,我总是逃课的,那时老师就只会说“第一大标题,下面第一小标题……”他说到在西方哲学体系里,最早的也是遵循丛林法则,功利主义盛行,一切都是用价值去衡量,只讲那个价值计算下来的结果,而不去管那个过程,这像极了我们现在的社会。而有趣的是我们今天讲的公正,恰恰来自于功利主义。功能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哲学家们认识到作为人通过教育、培养是能够享受到更高一层面的精神境界,只是我们作为人类与动物界的不同。因此我们不能仅仅跟从与丛林法则。我忽然意识到其实公正是仅对于人类而言的,而动物界不需要公正,他们依靠的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我也忽然意识到十年前当我们和教授们讨论房地产拉动经济,我们热烈推崇完全市场化、商品化,作为学者我们完全忽略了公正性的思考,我们忽略了在一个没有产权保护的政策环境下,这样一个围绕着产权界定价值的商品,会给整个社会带来的结果。作为政策制定者,他们有他们的政治利益,可是作为学者为什么我们一次次的成为政策的鼓吹手?我知道现在大学里到处是那种做鼓吹手的“砖家”。但以我对教授的认识,他是个为人正直,严谨治学的学者,他不能走出政策的左右,完全是来自知识框架的残缺。
  那残缺的是什么?让我们看看我们课程名称就知道了,我们学习的专业叫“政治经济学”,我的教授也是属于中国经济界南方系中重要的学者之一,而哈佛是“政治哲学”。缺少哲学思考的大学教育,是我们今天高等教育的症结。也是我们今天哪怕你是心怀善良、正值的学者也走不出政策的左右。至于为什么我们只有政治经济学而没有政治哲学,我就不再论述了。
  作为我的教授,他因为知识格局已经旧了,他的那个历史应该可以翻过了。但是作为新的一代,我们有着更多的渠道去吸取新的知识,去修补我们的知识结构。最后借用白岩松的一句话“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时候,人们才能感受到物质的价值,那么反推,在精神极度匮乏的是后,精神才更有价值”。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5a213801019oaw.html
3#
 楼主| 发表于 2013-4-21 15:00:00 | 只看该作者
Living Library,真人图书馆,最早的活动其实源于丹麦哥本哈根5位年轻人创立的“停止暴力组织”。2000年7月,该组织受到丹麦罗斯基德音乐节邀请,举办了一次活动,叫做“真人图书馆”,即现场出借75本真人书与观众互动。其宗旨就是反暴力、鼓励对话、消除偏见,在观众之间建立一种友谊。




发展经过曾看到一则消息,在瑞典南方地区马尔默图书馆,就有一个真人图书馆,可以让读者“借”一个活生生的人与你交谈,这个人能比一本书给你提供更多的见识。某个周末,该图书馆就将1名伊斯兰教长、1名记者、1名穆斯林妇女和1名吉普赛人在内的9人组成一个团体,供大众“租借”,人们可在图书馆的户外咖啡馆与真人书进行45分钟的谈话。
这差不多是在2005年。也就是从那时开始,真人图书馆这一全新的概念在欧洲流行开来,当年就有丹麦、匈牙利、芬兰、冰岛、葡萄牙等欧洲国家举办了十多次真人图书馆活动,同样是这一年,图书馆行业也开始涉及此项活动。之后,真人图书馆活动渐渐波及到美国、加拿大、日本、巴西、墨西哥、泰国……我们中国,则是在2009年3月18日,由上海交通大学首次尝试。翌年,洛阳的某个英语沙龙也模仿着做起来,而台湾世新大学图书馆则将教师作为真人图书纳入了馆藏。




发展优势真人图书馆有别于图书的优势在于它提供的真人书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这种服务通常你在其他地方无法得到。资料显示,国外的真人书有球迷、女消防员、殡葬经理、女权主义者、治疗康复师、流浪汉、艾滋病患者、警察、素食者、男女同性恋、政客、脱衣舞女郎、新闻记者、外来移民、残疾人等各阶层的人选,他们都是志愿者。当然要招募到一本好的真人书非常困难,首先他们是免费被借阅的,其次每个人都要有能力将自己的人生经验、隐性活态资源与他人分享。


另外,真人书和读者之间还要建立一种良好的沟通和理解关系,经常会面对面地探讨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环境或者信仰,这些话题都是读者之前从没有接触过的。从某种程度上说,真人图书馆的使命不仅是让读者获取一些自己好奇的知识,还是为了消除不同群体之间的歧视,增强人们的安全感,这也是我们阅读纸质图书所不太可能获得的最直接的感受。




真人感受与她的交流很愉快,可能大家都是女性工作狂,所以共同话题特别多。同组其他读者很多都是大学生,对于现在选择工作狂这个话题,我倒是十分诧异。结合到自己过往工作狂的日子,聊的事情都给大家很多启发,没有冷场。
1、工作狂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被动的很常见,譬如进了四大或是那些加班成习的公司,你不是工作狂也不行,主动则是愿意为工作去多做、多思考、与自身生活相结合的过日子。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自愿是前提。譬如被动工作狂,如果薪金能满足,那也无妨。
2、大学生结合自身的性格和追求,去选择合适的行业或工作。有的行业,加班是必然的,那如果自己是个闲适的人,则尽量避开,很多时候我们会把一个人的“安逸”贬为和“懒惰”同等,其实每个人的追求不同,只要认真对待生活对待工作,那么一天工作6小时和16小时,都值得尊重。
3、工作和恋爱一样,难免会有怨言。但在埋怨过后还能幸福地相处,和工作、和伴侣,都是值得我们继续下去的理由。但如果一天到晚都不满工作环境、不满工作内容,工作上的所有事情都不满,那么及时的放手,对自己是有好处的。恋爱同理。千万不要用莫须有的理由把自己捆绑,例如做完这个项目再走。所谓的“责任心”更多时候是害人害己。
4、相处良好的同事,可以为加班的工作添加色彩。年轻人多的公司,工作气氛充满活力,若同事多数成家立业,那么工作之外大家相处娱乐的时间也相对较少。两种公司,其实已经标注了所谓忙碌和悠闲,能累积年轻员工的公司,一般都是工作狂集中地,而30岁以上员工集中的公司,加班点数相对会较少。面试时不妨观察一下公司的年龄层,考虑一下是否符合自己当前的工作期望和生活安排。



社会影响“真人图书馆”常常会引起民众心底深处的共鸣。曾有位40多岁的父亲带着7岁儿子来到图书馆,借阅一本暴力书籍,担任书本的分享者提到酒后暴力问题,谈到许多酗酒者一喝起来就无法自制,最后衍伸出各种家庭暴力。
“真人图书馆”已有超过10年历史,创办人艾柏格跑遍全世界努力“打书”,除了创始国丹麦外,还在瑞典、芬兰、挪威、冰岛、意大利、荷兰、比利时、葡萄牙、西班牙、德国、匈牙利、塞浦路斯、澳洲、日本、罗马尼亚、美国、香港等地举办,未来可预期将有更多国家开展这项活动



各国情况丹麦
真人图书馆在丹麦借阅率最高的“畅销书”,是一位前任脱衣舞娘罗沙,许多民众对这个行业好奇,有不少女性借阅想了解工作内容,还有人不客气的直接问她为何要成为性工作者,罗沙总是心平气和的回答“我只是去跳舞,那于钱有关,与性无关,脱衣让我赚到钱,但不从事性行为是原则。”已从脱衣舞娘退休的罗沙,现在是个铁路局员工,她义务担任反歧视志工,还穿上“借阅我”的T恤帮忙宣传“真人图书馆”。
瑞典
在瑞典,存在着以拾荒为生的年轻人,这个人还有一份正职工作,一边读大学,一边义务教导自闭症小孩。这位名叫约翰的年轻男子,在图书馆分类中属于特殊类别“垃圾掏客”。约翰并非缺钱,而是不满资本主义大量制造与抛弃,造成资源浪费,于是在垃圾堆中找寻可用品,从身上套的衣服、脚上穿的鞋子、代步用的自行车、装书用的背包,全都在垃圾堆中寻得。但他也有困扰,因为法律规定“尚未清理的垃圾算私人资产”,因此常与住户或商家产生冲突。



中国
2009年3月18日,上海交通大学首次尝试真人图书馆。
2012年3月17日,成都首家“真人图书馆”正式开放,6本真人书被阅读。
2012年9月15日,南京师范大学“真人图书馆”开馆。
2012年11月1日,大连民族学院“真人图书馆”启动。
2012年11月1日,山东青岛首家'真人图书馆"启动。
2012年11月20日,江苏扬州大学首家“真人图书馆”启动
2012年11月4日,山东济南首家“真人图书馆”启动
2012年12月30日,山东潍坊首家“真人图书馆”启动
2013年1月21日,福建省晋江首家“真人图书馆”启动
2013年3月15日,河北省邯郸市首家“真人图书馆”启动
2013年4月18日,湖北省武汉大学“首次真人图书馆”举办
土耳其
2007年8月,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比尔基大学(Bilgi University)举办的真人图书馆活动中,真人图书的年龄范围跨度相当大,从23岁到68岁都有。
4#
 楼主| 发表于 2013-4-21 15:02:42 | 只看该作者
南师大“真人图书馆”开馆 自由借人“读”经历


8

“真人图书”袁珊珊讲述自己在非洲做义工的经历
6

“真人图书馆”活动现场,“真人图书”与读者交流
5

活动发起人韩潋、王薇艳
4

“真人图书”杜亚明与读者分享自己的经历
3

读者观看“真人图书”
    来源:龙虎网
  【龙虎网报道】(记者李百良通讯员王秀良)今天下午(9月15日),南京师范大学“真人图书馆”开馆,这个图书馆里的图书都是活生生的人,他们以自己的个人经历为主要内容,与读者分享,讲述自己的故事。今天到场的11位“真人图书”有跨界研究、拿下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机硕士三学位,数学、历史博士双学位的南京大学高数老师吴朝阳;用13天,搭了25辆顺风车,走了3700多公里,从南京到乌鲁木齐,没花一分钱的南师大校友胡蓓蕾;高考状元、防艾义工、募集百万慈善赞助建立基金会的南京大学生侯印国;国学奶爸,图书银行创始人,助念网发起人,南京师范大学校友杜亚明;“旷课”去非洲做义工,克服种种困难,经历各种异国趣事的南京师范大学学生袁珊珊等……
  真人图书馆是对传统图书馆模式的一种创新,把书的概念衍生到人,即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一本书。传统的图书馆以提供纸质借阅服务为主,而真人图书馆则倡导一种通过“面对面”地交流来完成对图书的阅读,通过对话,读者可以更加直接地体验“书籍”的情感和经历,更能深刻体会到“书籍”包含的深刻内涵。
  真人图书馆活动由南京师范大学校友韩潋、王薇艳发起,南师大图书馆主办,今后南师大图书馆将不定期举办此类活动,为同学带来更多鲜活的体验交流。另外,9月23日,韩潋、王薇艳的“真人图书馆”将走进无锡的江南大学,10月28日,图书馆还将走进浙江大学。
  来源:龙虎网编辑:于倩
5#
 楼主| 发表于 2013-4-21 15:03:24 | 只看该作者
6#
 楼主| 发表于 2013-4-21 15:03:59 | 只看该作者
走,到没书的图书馆看“书”去


实习生 高珮莙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3月27日   09 版)


    如果2012年地球真的会毁灭,你有什么一定要完成的心愿?减肥,结婚,环游世界,写一部科幻小说,养一只小狗,谈一场不想太多的恋爱,把所有自己爱过的男孩儿叫到一起吃顿饭,还是躺在开满油菜花的田里,看太阳升起月亮落下?
    今年年初,一场名为“模拟世界末日”的真人书友会上,十几位读者在星辰海真人图书馆内围坐,写下并朗诵了上述的“末日心愿清单”,还在现场聆听了两位“真人书”讲述灾难来临时的逃生技巧。
    2011年12月24日,星辰海真人图书馆在北京五道口东升大厦一间装饰温馨的小屋子里正式开业。此前,依托于大学、书店、图书馆等平台的“真人书”阅读活动,已经在广州、上海、武汉、成都等地相继开展,但以实体店的形式长期对外开放,北京的星辰海还是第一家。
    来星辰海真人图书馆“看书”,要先在豆瓣网上报名,第一次来“借阅”真人书要带一本自己最喜爱并且亲手批注过的书来“验明正身”,之后每次活动则需按照图书馆的要求出示门票:水果、零食点心、与主题相关的玩偶、黑胶唱片等。
    说出你的故事
    真人图书馆中没有纸质书,而是收集了形形色色的、有着特殊经历或者新鲜体验的人作为真人书。星辰海真人图书馆的“藏书”被大致分为真人故事书和真人教科书两种,读者通过面对面交谈的方式来“借阅”真人书,倾听真人书讲述故事,还可以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提出问题。有时候,会有二三十个人同时“阅读”一本真人书,就像是一场小型的演讲,这被称作“真人书友会”。
    除了集体借阅式的真人书友会,在这家真人图书馆中,定期开展的活动还有戴着红领巾的小学生式演讲、真人时间拍卖会、影院夜话会、“文艺女”和“逻辑男”相亲会等。这些活动通常被安排在周末,由一两名真人书作为“主讲书”或“教科书”来引导话题,读者之间也可以进行交流互动。
    去年3月,23岁的IT青年“肥肥鱼”被一张泸沽湖的照片和一句话打动:青春就是埋下小小的梦想,然后拔腿实现它。于是,“肥肥鱼”真的辞掉工作拔腿就走,怀里揣着所有的积蓄2000块钱,和一把心爱的吉他,开始了流浪。将近一年里,从四川到云南,再到厦门,靠着给客栈打工、躲着城管四处卖唱、卖自己拍摄的明信片和好心人的帮助,他走遍了自己梦想中的南方。在真人图书馆里,“肥肥鱼”是一本贴着“流浪歌手”和“穷游达人”标签的真人书。
    在真人书友会上,“肥肥鱼”为读者们讲述自己的旅行故事:在鼓浪屿为标价两亿元的老宅子拍过照,也在内厝沃吃过4块钱一碗的馄饨和10块钱40只鸡翅尖的卤味叉烧;在丽江卖唱3个小时赚到过700多块;在泸沽湖边教孩子们唱罗大佑的《童年》,唱到“水彩蜡笔和万花筒,画不出天边那一道彩虹”那句,孩子们唱得开心,却不知道什么是水彩蜡笔和万花筒。
    作为真人图书馆人气最高的“畅销书”之一,“肥肥鱼”还在这里办过自己的明信片展览,给读者传授弹奏吉他和拍摄照片的技巧,弹唱自己写的歌为活动暖场。书友会结束后,总还有读者感到意犹未尽,在闭馆之前向他单独“借阅”。
    在一次偶然参加的真人书友会上,作为读者的纪冬妮在聆听别人的故事时感触颇深,忍不住把正在主讲的真人书赶下来,坐到台前讲起了自己的故事:经历过婚变,在随后极端低谷的半年里,学习了德语等多种语言;做过服装生意,在亏本得实在做不下去时果断放弃,把囤积的衣服一股脑儿地送给了朋友……那天之后,她被真人图书馆正式“收编”,成了一本馆藏的真人书。今年3月8日,她作为主讲的真人书,跟一群女孩儿、4个男生促膝交谈,畅谈一切闺蜜之间的话题,度过了一个独特的女生节。
    书店打工达人东南、家庭主妇华姐、举行图书馆婚礼的苏林和飞羽,都是馆藏的真人书。就连真人图书馆的馆主李星凝本人,也是馆藏的一本真人书,她负责讲述她和同伴们创办图书馆的故事,书名叫《建设者之书》。
    真人图书馆的建设开始于4年前,李星凝在豆瓣网上发表日志,讲述自己做图书管理员的童年梦想。这个在当时叫做“星之书”的想法,很快得到众多网友的支持。
    李星凝辞去建筑设计师工作开始创业,她遭遇了各种质疑和不理解,同伴是支持她走下去的理由。他们是一群通过“豆瓣”聚集起来的年轻人。图书馆里的手绘涂鸦墙,是他们十几个人熬了好几个通宵刷出来的,大家在高高的梯子上爬上爬下,衣服、裤子甚至鞋子都染变色了。有次她在豆瓣小站上说图书馆需要一些装饰,第二天就发现有人在门口放了4盆花。参加过活动的朋友送来他们喜欢的书和亲笔写的“情书”,不断带越来越多朋友来,还自发帮真人图书馆散发宣传名片。
    可以打酱油,也可以借寂寞
    来这里“看书”的读者以20岁左右的年轻人为主,多数是在校大学生和小白领。这些人当中有4年前就开始在网上关注馆长李星凝的“铁杆粉丝”,有慕名而来的豆瓣网友或新浪博友,也有不少是跟随朋友一起来看看热闹、“打打酱油”的旁观者。
    与传统的图书馆相比,真人图书馆的优势在于读者不再是单方面的受众,而是可以跟“书”进行最直观的交流。
    “普通的图书只是大概的介绍,它不会知道你的兴趣点在哪里,真人书就可以了解到你最关注的地方,着重介绍,让阅读更有针对性。”因为觉得“新鲜”而跟着朋友来借阅真人书的郭志年说。
    另一位读者师海亮则最喜欢“技能交换”这一活动,因为“没有很强的目的性”,只是选择自己喜欢或感兴趣的东西去学习,还可以随时提问,“面对面地去了解未知的东西”。
    23岁的李蹊大学毕业后来北京工作半年了,虽然工作忙碌,但性格内向、有点多愁善感的他,跟同事、室友找不到共同话题。真人图书馆给了他认识新朋友、与别人交流的平台。“哥借的不是书,是寂寞。”他半开玩笑地说。
    “现在人们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很远,隔阂很大,很多真人书和读者的倾诉欲都特别强,可是在工作和生活中,没有人愿意花时间去听他们讲。”大三学生小Q就是因为梦想开一家像《海边的卡夫卡》里那样温暖、美好的书店而加入这个队伍中,成为真人图书馆馆员。
    为了让小店“活下去”,眼下的真人图书馆还招募会员,收取入会费和年费。但是,在26岁的银行职员武彦楠看来,这种做法让看似公益的真人图书馆“变了味儿”,从刚开业时免费到现在的收钱,之间的心理落差也让武彦楠有点接受不了,“我想去看看书,但要收费的话,还是算了吧。”
    对此,李星凝表示,免费的分享活动还是会一直做下去,因为“做这件事不是为了赚钱”。
    在跨年书友会上,李星凝教大家绘制过去一年的生命曲线图,所有人都敞开心扉讲述自己曲线图的起承转合和过去一年的起落故事。“人生最大的快乐在于分享。有钱人可以博施济众,我没什么钱,但还能在这里分享一些温暖的故事。”“肥肥鱼”这样说。
    “每个人都是一颗星,在茫茫宇宙中独闪耀。”这是“星辰海”这个名字的由来。李星凝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每个人都可以读别人或者被别人读。与以名人撑台的沙龙、讲座不同,李星凝希望真人图书馆可以成为一个属于普通人的平台,“建造一个帮助脚踏实地的实践家接近各自理想的美好平台,最好美得惊天动地,温暖得一塌糊涂。”
<INPUT style="DISPLAY: none" value=0 type=checkbox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7#
 楼主| 发表于 2013-4-21 15:04:59 | 只看该作者
成都打造首家“真人图书馆”:免费借阅他人人生(图)http://book.sina.com.cn  2012年03月22日

四川在线-天府早报

位于红星路35号创意产业园区内的真人图书馆,只有人,没有书。图片由真人图书馆提供
  2011年11月,打造真人图书馆的计划开始酝酿。
  2012年3月17日,成都首家“真人图书馆”正式开放,6本真人书被阅读。
  近日,天府早报(微博)记者对话负责人汪玮,在她看来,真人图书馆通过借阅 “他人人生”,在获得一定知识的同时,也消除对某一类人的歧视、偏见。
  未来发展
  移动“图书馆”一场2万
  真人图书馆的灵感来自北欧,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已先后建起了真人图书馆,汪玮说创建这个图书馆,开支不算多,两期做下来,大概投入了几千元,“以后每期的预算也会控制在1万元以内。”汪玮说,做这个图书馆并没有过多考虑市场化的结果,而是希望把它发展成为红星路35号母品牌下面的子品牌。
  对于成都来说,真人图书馆还是一个新奇的事物,让汪玮担心的是这种模式很容易被复制,“这也是我们之前讨论到底做不做这个图书馆的症结所在,但后来一想,做吧,大家各做各的,风格不同。”为此,公司也给图书馆制定了两条路——一条是纯公益性质的,如同现在大家看到的这样,真人书是不需要付费的,读者也是免费阅读;而另一条路,图书馆也不会排斥与商业的合作,“除了一些企业的赞助,如果有合适的商业邀约,也不会拒绝。”汪玮和她的团队有一个计划,她希望某一天,“真人图书馆”能搬到户外,成为某些大型活动的一部分,“邀请我们到现场,做一个移动的‘图书馆’。”当然,邀请方是要付费的,问及价格,汪玮直言:“应该要2万一场。”到底有没有市场呢?汪玮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什么是“真人书”?
  真人书上传个人信息和简历后,就算是“图书入库”了,但何时能被阅读,还得根据每期活动的主题而定。
  仅200多平方米的面积,却能容纳上百人同时阅读。近日,天府早报记者实地探访真人图书馆,由于不是活动日,展厅另作他用,工作人员忙着筹备即将于下月2日开幕的一场画展。但记者还是遇见了一本真人书——灵猫。21岁的灵猫目前在一家幼儿园实习,她是一本关于早教和育婴的“工具书”,“她是真人图书馆现有的240多本书里,年纪最小的一位。”一旁的汪玮说。
  这里的书,各个年龄层的都有,尤以30岁至40岁之间的为多。“收书的途径是多渠道的,从去年底开始,真人图书馆就在网络上发出了征书令。”有着“香港文化教父”之称的艺术家荣念曾是图书馆第一本“名人书”。“同时,我们也运用了一些自己身边的资源,比如朋友间的相互推荐。”汪玮说,真人书上传个人信息和简历后,就算是“图书入库”了,但何时能被阅读,还得根据每期活动的主题而定。
  本月17日,图书馆举行读书会,首批被阅的6本真人书涉及了时尚、对外汉语等多个领域,一本“心理学”硬是把一位现场读者讲哭了,“这把我们吓了一跳,当时,她正在咨询成长经历中的一些困惑。”
  如何成为“真人书”?
  一本真人书每天只被读1次,每次1小时,但即便这样,也可能与读者产生争执,这个时候,需要真人书有足够的耐心。
  真人书图书馆也有数据库处理系统。240本被收录的书被精细地分成了很多类,诸如工具书、旅游书、职场书、烹饪书等等;书中的内容包括教你如何做手工、如何玩降落伞、摩托艇……如同有声读物,但更妙的是,真人书还会结合实物现场做示范。
  成为一本真人书,条件只有一个:有耐心。“我们之前计划一本书一下午被读3次,每次半小时,一本书有烦躁的时候,同样的话重复三遍,足以让人崩溃,所以考虑到这个原因,我们做了调整,现在要求一本书每天只被读1次,每次1小时,但即便这样,也可能会与读者产生分歧甚至争执,这个时候,需要真人书有足够的耐心。”
  这样的读书会不是天天有。按照图书馆之前的设想,全年只做8场活动,但试读会和第一场的活动效果不错,汪玮决定将活动增至12场。但两场活动之后,问题出现了,“一些真人书不知道讲什么,一些读者不知道要问什么,所以我们现在采取预约制,预约的读者必须是带着问题来的。”之前有这样的情况:真人书被读者的提问难住了,而预约制也可以有效规避这样的尴尬。
  怎样读“真人书”?
  最多的时候,一本真人书有20多人同时阅读,这就如同一个小型的演讲会。
  有趣的是,读者和真人书的角色是可以互换的。汪玮说,活动前,工作人员会将展厅进行“改造”,用盒子做隔断,划分出不同的阅读区域。“每场活动分做上下半场,每个半场有3本书同时被阅读。提前预约的前10位读者是有座位的,另外加入的读者只能旁观了,活动开始15分钟后,读者不能进场,这都是图书馆的阅读规定。”原计划,一本真人书只能同时被5个人阅读,但现在最多的时候有20多人,这就如同一个小型的演讲会。
  每本真人书都配备一名志愿者服务,“给真人书递一杯水,人多的时候帮着维持现场秩序,叮嘱读者遵循阅读流程。”汪玮透露,他们的第一批客户群是接触网络较多的人,“40岁以下是我们主要的读者,工作在5年以内的年轻人以及在校的大学生也是比较多的。”
  新闻背景
  灵感来自北欧
  真人图书馆的灵感来自北欧,1993年,在丹麦生活的混血青年艾柏格,目睹朋友在一次种族纠纷中被刺成重伤,于是邀集5位同在哥本哈根的朋友成立 “停止暴力”组织,短短几年,光丹麦就超3万人署名加入。2000年,丹麦罗斯克尔德音乐节邀请该组织共同筹办活动,主题是“互相理解”,为宣扬这一主题,“停止暴力”在音乐节向观众借出了75本真人书,包括脱衣舞女郎、警察、女权主义者等,他们试图与观众对话,消除偏见。此一模式随后逐渐流传到美国、泰国、日本……
  畅销书 心理辅导书
  余宓宓
  以研究人类心灵的秘密为业,尤善释梦、催眠。各种特聘心理专家头衔多达13种,专业水准不容置疑。精通个人情绪管理,情感问题及家庭关系的咨询与辅导,以女性特有的温情柔软带领求助者体会心灵深处的爱,释放被压抑的自由和幸福。
  奢侈品书
  Vincent
  24岁时,他是某大型商场的楼层主管。25岁时,他管理着一家跨国连锁企业的终端门店。26岁时,他是某奢侈品手机的品牌主管。他追求完美的天性与奢侈品的极致要求有一种完美的融合。
  地产分析活动创意书
  包子
  她是情景剧编剧;她是报社记者;她是新媒体的运营总监。总监需要组织策划团队;需要构建公司文化体系;需要维持部门正常运作……但是总监并不总是严肃正经的。
8#
 楼主| 发表于 2013-4-21 15:05:32 | 只看该作者
如何做好“真人图书馆”?
发布时间:2012-06-29
  摘要:真人阅读并不能完全改变人的阅读状态。问题的症结在于,实体书店和图书馆在宣传真人阅读活动时,侧重分享与阅读他人的故事与专长,并没有把真人图书馆的公益精髓纳入其中。
  上海天钥桥路有个不起眼的小区,小区内有个小书吧。记者看到,书吧大约五十平米,门窗都漆了浅蓝色的油漆,看起来异常醒目。书吧里分成大小三个隔间,最里面一间放了各色书籍的是书吧的主体,中间是个饮茶室,放置了沙发和茶桌;最外一间是个回廊,有楼梯通往二楼。
  空间虽然拮据,却并不妨碍主人的热情和粉丝的兴奋。记者到访的这个下午,小书吧里挤了不少青年读者,来人都是为了参加主题为“在路上”的真人阅读活动。发起人是书吧的老板罗奇,活动主要通过“豆瓣社区”发起,被阅读的真人也是通过网站招募,读者大多也已在“豆瓣”上相识已久。被阅读的两位真人,也就是所谓的两本“旅行书”,都是在附近工作的白领。一位是上海外国语大学毕业,在法国留学期间,游览过欧洲的很多地方,另一位则去过日本韩国旅行。来阅读真人的读者,大多也是白领,也有学生。
  “阅读真人”活动以分享和交流为主,观看巴黎卢浮宫蒙娜丽莎的微笑,登埃菲尔铁塔,游塞纳河,闻普罗旺斯薰衣草的馨香,饮科尔马小镇上的咖啡,吃正宗的法国料理……和阅读纸质书籍最大的不同在于,以图片和视频讲解为主(现场投影放映)的“真人书籍”,读者通过真实的聆听和交流,可以切身地体会他们的旅行感受。记者看到,分享结束后,阅读活动似乎并没有结束,真人图书和读者的交流还在继续,他们相互还留下联系方式,相约旅行,相约下一次的“真人阅读”。
  记者了解到,真人阅读并不是这家小书吧的独创,类似活动在全国各地都曾开展。今年3月,成都兔脚真人图书馆举办真人图书活动;4月,世界读书日前后,广州荒岛图书馆举办大型真人阅读活动,“真人图书”达到四十“本”。此外,北京、重庆等地还有多个省级图书馆也展开了类似的真人阅读活动。
  “真人图书”是舶来品。十多年前,丹麦青年爱伯格等人创立了“真人图书馆”,最初是缘于公益性质的停止暴力组织,其宗旨是反暴力、鼓励对话、消除偏见,在观众之间建立一种友谊。进入中国后,它更多地成为书店、书吧和图书馆等组织机构宣传阅读、分享故事的工具。比如MeLibrary真人图书馆即认为“每个人都是一本有故事的书!”他们的宣传主旨是“把真人的故事包装成一本书”,然后出租出去,与读者分享。北京星辰海真人图书馆的宣传主旨则是“奉行尊重,独立和积极的原则,分享各种有趣有益真人故事书的互助互动平台。让同类遇见同类。”同样强调的是故事,而今年世界读书日期间,重庆图书馆新打造的真人图书馆,把人作为图书借给读者,其交流的主题也只是出借真人图书的专长或特殊经历,旨在以“借人”的方式实现读者与真人图书的阅读交流。
  真人图书阅读活动或真人图书馆能多大程度上祛除文化噱头的光圈,是一个问题。许多人怀疑真人阅读,最初的理由是对于时代没有耐心阅读的无奈。“以前没网络的时候,我们读图,如今有了网络,我们读电子书,读博客,读微博,现在好了,我们干脆连文字也不用读,直接读人。这反映了这个时代急躁没有耐心的毛病。文字阅读更值得珍惜。”网友乌奥拉这样评论。其实,真人阅读并不能完全改变人的阅读状态。问题的症结在于,实体书店和图书馆在宣传真人阅读活动时,侧重分享与阅读他人的故事与专长,并没有把真人图书馆的公益精髓纳入其中。这就导致真人阅读活动在选择真人的时候倾向于故事型和技术性,而不是鼓励对话、消除偏见,在真人图书与读者之间建立一种真正的友谊。可事实上,这或许才是真人阅读和真人图书馆的精髓所在。

来源:文学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3-4-21 15:05:59 | 只看该作者
 真人图书在活动中会穿上印有“真人图书”(Human books)、“你的偏见是什么”(What’s your prejudice?)等文字的T恤衫。
  
  读者阅读真人图书的方式是通过交谈,因此真人图书馆经常为真人图书标注出他们最适合阅读内容的标签。真人图书的大部分生活时间可能是需要人们更多理解的,他们对于自己标示的这类话题很有人生感悟。
  
  读者在阅读真人书的过程中,可以问真人图书任何问题,读者的问题没有愚蠢或聪明之分,每一个问题都有价值。真人图书应当非常坦诚地接受读者的任何提问,真诚地与这些完全陌生的读者交谈一些非常重要、非常隐私的问题,且尽可能地回答读者的提问。真人图书需要极好的人品才能顺利地与读者交谈,他们的这种交谈是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展开的。如果出现真人图书不愿意回答的问题,他们有权利保持沉默或拒绝回答,读者不能继续追问或强迫真人图书回答。在时间上,真人图书应当能保证读者阅读时间的完整性,不能随意地离场。如果真人图书认为自己不适合借阅,他们可以随时提前结束借阅,返回真人图书馆保持待借状态。真人图书的年龄分布也应比较广泛,如2007年8月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比尔基大学(Bilgi University)举办的真人图书馆活动中,真人图书的年龄范围跨度相当大,从23岁到68岁都有。
  
  在真人图书的招募过程中,所有的真人图书必须填写一份申请单,递交申请单后,真人图书招募组会对他们进行面试。澳大利亚真人图书馆的组织者说,他们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对真人图书的定位是具有战略性的。“在真人图书被借阅之前,我们特别告诫真人图书不得进行讲道或者偷换目的宣扬自己,真人图书只能讲自己的故事和回答读者的问题。”
  
  读者阅读真人图书除了获取一些知识外,还可以消除自身的某些偏见。每一个人都会对某些事物或某些人存在某种程度的偏见,要消除我们对这些事情的偏见,我们就需要花费一些时间来和我们有偏见的人群沟通,真人图书馆就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沟通方式。但真人图书馆并没有要求读者一定要具有某方面的偏见,只要读者想从这里来获取有用的经验,想让自己能更加包容其他群体,都可以来免费借阅真人图书。在真人图书的阅读过程中,理解最关键。真人图书馆的使命就是为了增加不同群体间的沟通与理解,消除他们之间的歧视,增加人们的安全感。
  
  读者借阅真人图书的手续非常简便,他们只需来到真人图书馆,走近图书馆员,索要一张真人图书馆的卡片,在这张卡片上填写详细的个人基本信息,随后就能借阅真人图书。这张卡片将记录读者所有的真人图书借阅记录,可以证明持有此卡片的读者参加过真人图书馆。真人图书的阅读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一个人单独阅读,也可以是一个家庭一起分享书,还可以是一群人集体阅读。在真人图书的阅读地点上,一般以真人图书馆馆舍范围为限,不能走出真人图书馆划定的范围之外。读者不能将真人图书转借给别人。
  
  真人图书的借阅期限一般为30-45分钟,如果需要续借,可以向图书馆员提出请求。读者一次只能借阅一本真人图书,归还后才能借阅第二本。读者可以与他们所借的真人图书开展非正式的交流,从这些真人图书中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和经验,比如真人图书的年龄、性取向和文化背景等。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4-21 15:06:56 | 只看该作者
“真人图书馆” 免费“读人”尝试(图)
2012年08月24日

来源:每日新报   刘超群






“真人图书馆”活动现场
“真人图书馆”的“借阅证”
  近日,南京师范大学毕业生韩潋希望通过间隔年旅行的方式,到全国12所城市的大学里推广“真人图书馆”活动。她把第一站选在了自己的母校南京师范大学,至今她已找到11“本”可供读者阅读的“真人图书”,准备让学弟学妹们大饱眼福。
  2012年,“真人图书馆”概念开始在以大学生为主的青年一代中酝酿发酵并迅速扩散,山东、广州、上海、北京、成都、香港等地都先后举办了规模不一的“真人图书馆”活动。
  尽管形式和内容会有个体化差异,有时还偏离了原汁原味的初衷,甚至难免带有象牙塔般的理想主义色彩,但这种免费“读人”的新型图书馆正在朝着一种飞速扩散的趋势发展。
  正如韩潋所说,做一次“真人图书馆”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能让“真人图书馆”持续运行起来。
  “我想用一年的时间,到全国不同城市的大学图书馆里,开一次‘真人图书馆’活动,推广‘真人图书馆’的概念,分享‘真人图书馆’的理念,帮助所在的高校建立自己的‘真人图书馆’。”南京师范大学毕业生韩潋如此表示自己做“移动真人图书馆”的想法。
  彼时,她把第一站选在了母校南京师范大学。
  在校期间,韩潋是一个对书十分着迷的人,去香港做交换生时,她喜欢上了香港的各种独立书店。回到南京后,她开了一个书店,因为喜欢书,所以她也结识了各种各样志同道合的人,“接触了好多写书的人,也开始发现这些人比书更有趣。”毕业后,她的书店也关门了,可她对读书和读人的那份热爱并没有改变。
  回到家乡成都工作一段时间后,韩潋发现那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趁着年轻该做点疯狂的事情”,她选择辞职旅行,做自己想做的事。
  “真人图书馆”(Living Library),最早的活动源于丹麦哥本哈根5位年轻人创立的“停止暴力组织”。2000年7月,该组织受到丹麦罗斯基德音乐节邀请,举办了一次活动,名曰“真人图书馆”,现场出借75本“真人书”与观众互动。其宗旨就是反暴力、鼓励对话、消除偏见,在观众之间建立一种友谊。
  2005年,“真人图书馆”这一全新的概念在欧洲流行开来,当年就有丹麦、匈牙利、芬兰、冰岛、葡萄牙等欧洲国家举办了十多次“真人图书馆”活动。同年,图书馆行业也开始涉及此项活动。之后,“真人图书馆”活动渐渐波及美国、加拿大、日本、巴西、墨西哥、泰国……2009年3月18日,上海交通大学首次尝试。
  也是在这一年,韩潋开始接触“真人图书馆”,“‘真人图书馆’不同于普通的图书馆,是一种将人借给读者的活动。我们的图书馆中并不藏书,而是准备了各式会走动的真人来供你‘借阅’。阅读的方式是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而书名则是‘真人图书’们最想与你分享的某段经历或想法。”韩潋觉得,不读书只“读人”是“真人图书馆”最大的特色。
  “真人图书”都是有故事的人
  在所有的准备工作中,“真人图书”是最关键的一环。第一站韩潋已经收集了11本“真人图书”,有一个人是搭25辆车回乌鲁木齐的独行客;有一个人是去非洲做义工的公益女青年;也有粉丝超过十万的人人网“最南京”站长,还有2年拍了50部微电影的网络写手。“他们都是有不平凡经历的平凡人,属于‘草根明星’。他们有的是在网络上很名气,有的还是在校学生,他们的经历都可以写成书。在我们的图书馆里,不仅可以和他们交流,听他们讲故事,也能直接向他们提问,互动交流。”在韩潋的心目中,“真人图书”必须是有故事并且有经历的人。
  虽然韩潋要做的是“移动真人图书馆”,但每到一个城市,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活动场地是她必须考虑的。“考虑到能接受这个概念的大多是年轻人,我就把大学作为主要的场地。”为此,她给南师大的校长写了封信,“南师大图书馆馆长亲自给我打电话表示支持,并且肯定了这种有理想的活动,还为此专门制作了网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4 17:18 , Processed in 0.12227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