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628|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孝南区中小学教师原创教育写作文稿目录=2013。3。19。本站约稿/请实名上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3-19 07:18: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教师之友网约稿
http://xnjyw.5d6d.net/thread-61043-1-1.html

一、孝感一中第五届科技节活动的全程实录资料:
1、活动方案;
2、活动安排表;
3、科技小论文写作竞赛方案;
4、“数独 游戏”竞赛方案;
5、“水火箭”制作发射竞赛方案;
6、趣味化学实验竞赛方案;
7、叶脉书签制作活动方案;
8、上列五项活动的新闻报道;
9、获奖名单;
10、题为《主题定位准备,活动特色突出》的总结文章
☆建议上传栏目:《教师之友网——跨科观察》专栏

二、2012年12月朋兴学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文稿
殷金安、叶婧、罗杜娥、殷秀华、罗运喜、洪阳、娄志辉、晏光辉、杨金云、陈燕、罗胜红、施玮、张明、李艳萍、彭艳华、汪艳红、袁双林、余琴、沈登峰、张文彬、肖艳、胡丽老师文稿。
☆建议上传栏目:《教师之友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顾问》专栏

三、2012年11月22日朱湖学区作文教学研讨交流会:
朱湖中心小学饶文杰老师文稿并建议配附10篇左右学生习作。
☆建议上传栏目:《教师之友网——帅作文特展区》专栏

四、2012年12月7日,书院学区后湖小学与陡岗学区文锦中心小学教学联谊活动:
冯志辉、池顺舟、徐亚平、夏志锋等老师教案及教学反思文稿。
☆建议上传栏目:《教师之友网——小学语文教研组在线》专栏

五、广场学区星火小学“课内比教学”活动小结文稿:
☆建议由孙慧老师上传《教师之友网——小学语文教研组在线》专栏

六、书院学区《书院教坛》内报精选原创文稿:
☆建议由王琼珍同志精选上传《教师之友网——本站注册会员原创作品专区》

七、新华学区科学实验教学研讨会总结文稿:
☆建议上传:《教师之友网——跨科观察》专栏

八、车站学区四、五年级英语抽考试卷:
☆建议上传:《教师之友网——晏培莉初中英语名师工作室》专栏

九、车站学区车站中心小学一二年级写字比赛方案
☆建议上传:《教师之友网——书法教师联谊沙龙》专栏,如能配附获奖名单和10幅左右学生作品照片更佳

十、车站学区郑阁小学教师教学设计文稿:
张彩霞《司马光》,段庆军《海底世界》

建议上传:《教师之友网——小学语文教研组在线》专栏和《孝南区艺术教育研究会会员交流专区》


十一、车站学区范家淌小学教师教学设计文稿:
刘静琴《口语交际》、王敏芳《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段艺芬《what are you doing? LETS TALK》,鲁黎《乌鸦喝水》、秦丹《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反思文稿。
☆建议按内容分类上传:《教师之友网》对应栏目

十二、孝南区第二实验小学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校区联考组考方案
☆建议上传:《教师之友网——中小学校长网刊》专栏

十三、孝南区第二实验小学德育处李习文讲座文稿
《校园安全案例分析及应对措施》
☆建议上传:《教师之友网——中小学校长网刊》专栏

十四、孝南区实验小学第四届校园开放日活动方案
☆建议上传:《教师之友网——中小学校长网刊》专栏

十五、孝南区三里棚学校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课内比教学”工作总结
☆建议上传:《教师之友网——中小学校长网刊》专栏

十六、孝南区直机关幼儿园创市级示范园工作汇报材料
☆建议精选具学术价值的文稿上传:《教师之友网——学前教育动态》专栏

十七、孝感特校2012年10月15日上午《文本结构与写作技法感知——孝感特校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专题活动》
☆建议张静老师上传:《教师之友网》“教育大视野”专栏

十八、孝感特校2012年11月9日上午《古诗词鉴赏——孝感特校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专题活动
☆建议邱亚玲老上传《教师之友网》“语文教研组在线”专栏

十九、孝感特校参加省网络教研活动方案
☆建议上传:《教师之友网》“中小学校长网刊”专栏

二十、车站中学《“课内比教学”工作简报》
☆建议从已印发的十余期《简报》中精选文稿上传《教师之友网》“教学艺术研究”专栏

二十一、《车站中学“校级公开课”操作办法》文本
☆建议上传:《教师之友网》“教学艺术研究”专栏

二十二、杨店学区桃花驿小学刘喜鸿老师美术课教案湘教版美术教材三年级下册第7课《线的秘密》
☆建议上传:《教师之友网》“孝南区艺术教育研究会会员交流”专区

二十三、杨店学区桃花驿小学罗映红教学设计《美丽的小路》
☆建议上传:《教师之友网》“教学艺术研究”专栏
2#
 楼主| 发表于 2013-3-19 07:19:37 | 只看该作者
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教师之友网》诚意约稿(之二)
http://xnjyw.5d6d.net/thread-57350-1-1.html

一、《孝南高中课例研究制度》文本
☆建议上传:《教师之友网——教学艺术研究》专栏
二、杨少安文《学习“探究教学理论与实践”材料的体会——以“数字时代与地理信息技术”为例》
☆建议上传:《教师之友网——跨科观察》专栏
三、余培新文《高中英语探究教学心得》
☆建议上传:《教师之友网——晏培莉初中英语名师工作室在线》专栏
四、李永丰文《浅谈高中数学复习课中“问题探究”教学模式》
☆建议上传:《教师之友网——数学思想与数学文化》专栏
五、刘俊友文《我的探究教学理论学习体会》
☆建议上传:《教师之友网——教学艺术研究》专栏
六、李贤文、刘俊友文《探究教学理论与实践》学习体会
☆建议上传:《教师之友网——教学艺术研究》或数学专栏
七、刘敬阶文《打造高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
☆建议上传:《教师之友网——跨科观察》专栏
八、田家庆文《新课改下关于物理教学的思考》
☆建议上传:《教师之友网——跨科观察》专栏
九、孝南高中晏文哲、高新红、杨少安、匡琳、蒋海霞、周芹、沈虹、黄启安、彭浩、吴雷、程勇强、姚文斌、胡银桥、乔志利、周立波、邱桂华、冷五一、黄强锋、武艳阳、黄润平、冷辉、鲍小龙、田安平、邓丹、李忠华、喻华国、刘凡、夏惠萍、杨柳、向露、杨秀丽、王茂、黄启安、余波、汤志英、梁蓓、张发明、黄亚军、张文德、彭文静、刘长征、刘耀明、邓海峡、彭文静、李文俊、陈凯、陈翠红、陈婷、杨平、冯杰、胡银桥、祝道才等老师的教研文章管季超一一拜读,受益匪浅!另有由学校语文组组织的课例研究活动案例也甚好!
可不可以请孝南高中的同志们看到后,按本站栏目内容分类上传呢?
十、卧龙学区中心小学饶爱军《圆的认识》教案
卧龙学区黄花明德小学宓太兵《数学广角——烙饼问题》教案
卧龙学区长湖学校程镜薇《周长》教案
☆建议上传:《教师之友网——数学思想与数学文化》专栏
十一、请卧龙学区熊丽霞、徐云华、饶云琴、刘艳、晏志华老师上传已有电子稿,但读者面不会超过30人的教学交流文稿。
十二、看过不下50个“课题研究”成果集子,对孝感一中一个关于“培养青年教师”的课题和孝南高中关于“校本研究制度建设”的课题印象深刻。
如果能在《教师之友网——中小学教科研课题研究成果推广专区》完整地呈现这两个课题,相信会对所有学校的“课题研究”都有参考价值。
“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求真进步,不是为了弄个牌子,弄几个奖证,工作总结中有一项可以说说。
一所学校的办学高度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生活方式,一个单位的学术声誉取决于其成员群体的价值观和文化氛围。

3#
 楼主| 发表于 2013-3-19 07:21:42 | 只看该作者
=让好的教学教研经验传播得更远更快,不好么???


2008年元旦之前,我从不上网。
到2008年3月10日,我会开机关机看网了。于是请一位武汉的书法家朋友帮我操作,开通了以服务本区语文/艺术课教师为初衷的http://xnjyw.5d6d.net/thread-20665-1-1.html《教师之友网》。
此前,印赠各学区/校100期八开小报http://xnjyw.5d6d.net/thread-21110-1-1.html《小学语文教师之友》。
编报比较麻烦,网传则方便得多。

今天花了整半天时间看了些资料。
这些资料印数有限。有的可能不到10份,我也是今天才看到。

上楼《约稿》中列出的,是以我个人眼光来看,有传播价值的一部分。

既然我觉得这些文字有业务交流/成果推介的价值,就发此《约稿》帖,诚意一约。不催不请,将选择权交给受邀者。

需要说明的是:
1,这些文字全有电子稿,不会多添各单位麻烦;
2,约稿是个人行为,不代表任何官方评价,无稿费,无奖证;
4,注册/传帖必须实名,以示自负文责;


=不用实名注册,不会‘放行’!
==管季超邮箱:xnjyw123@163.com ,您不乐意注册,本站可为您代传。
=本站谢绝抄袭拼凑之作,谢绝低劣帖文!!



4#
 楼主| 发表于 2013-3-19 07:24:51 | 只看该作者
5#
 楼主| 发表于 2013-3-24 01:42:08 | 只看该作者
6#
 楼主| 发表于 2013-4-3 13:23:07 | 只看该作者
7#
 楼主| 发表于 2013-4-11 20:25:56 | 只看该作者
8#
 楼主| 发表于 2013-5-21 20:34:44 | 只看该作者
(孝感)安陆市实验小学举行首屇班级空间评比
[作者] 张少华 [来源]安陆市实验小学[发布时间] 2012-06-15


    “欢迎大家光临二(9)班的班级空间, 这里是师生交流的平台, 这里是孩子们放飞理想的舞台, 我们用空间记录班级成长的足迹, 我们用空间展示孩子们的风采。班级空间是孩子们生命的加油站,班级空间是我们共同进步的见证。”2012年6月14日下午,在安陆市实验小学的两个网络教室分别举行了1-3、4-6年级共七十二个班级空间的评比活动。每班的班主任围绕“发挥班级空间作用,搭建展示交流平台”这一主题介绍了本班的班级空间内容。参加展示的班级空间中收集了学生的成长档案,介绍了学习的方法,展示了学生的风采,记录了学生的童言稚语、老师的谆谆教导、家长的殷切希望,同学之间的相互鼓励,分享了优美动听的音乐,探讨了班级空间制作的方法……内容丰富,各具特色。
    如姚萍老师的二(11)班空间《老师寄语》里有她亲切地指导、温馨地提醒;宋继霞老师的班级空间《雨荷作文集》里收录了同学们精心发表的习作,《班级自主管理》里不仅明确了每个学生的管理任务,交流了学生在自主管理中的经验,更展示了学生在自主管理中的风采;王小华老师的六(8)班空间《好书推荐》给学生们提供了益于身心、促进阅读的好书推荐书目;《在线制作》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相册》里留下了孩子们参加各种活动的精彩瞬间;吴娟老师的一(6)班空间《作品秀》里,她针对一年级学生不会打字的特点,精心拍摄下学生的每一次优秀作业,以图片的形式形象地展示着学生的成果;谭幸福老师的六(6)班空间的《家校联谊站》里有老师、家长、学生之间真诚地互动交流,《金色的童年,成长的足迹》里详细地记录了每一个同学成长的点点滴滴;《天使的梦》把本班学生的空间与以前所带班级的新浪博客链接,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不断学习、交流;李桂林老师的四(6)班空间《音乐盒》收录了孩子们喜欢的歌曲;任云霞老师的二(5)班空间的《音画欣赏》里收藏了精美典雅的音画作品,让人赏心悦目……
    班级空间依托学校网站,把班级空间与学生个人空间进行链接,有效地构建了学校——班级——个人三维一体的网络空间,切实地实现了学校、老师、家长、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为教育教学营造了良性信息环境,使其成为老师、学生、家长交流、学习的平台,学生自我展示、自我管理、多项交流的舞台。
    本次的班级空间评比,提高了老师们对班级空间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促使了老师之间地交流,为学校网站的不断完善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展示空间 交流学习



空间首页形象生动


班级介绍图文并茂


学生相册彰显个性


成长档案见证成长快乐


师生、家长互动热闹、温馨
9#
 楼主| 发表于 2013-5-25 16:55:23 | 只看该作者
爱研究是教师发展的必备品质

樊志瑾(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党委书记、特级教师)



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经这样说过:“如果我们不想使天天上课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么你就应当走上从事一些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今天我们需要当个爱研究的好老师,这是我们的学生,我们的课堂,我们的事业向我们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提升自己的必由之路。因为,不研究的教师只能成为教学的传声筒,不研究的教师没有自己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不研究的教师只能平平庸庸当个教书匠,培养不出智慧的学生,也享受不到幸福快乐的教育人生。

当个爱研究的老师,研究的课题在哪儿?我以为:根在哪儿,研究的课题就在哪儿。曾经一度“研究”似乎是中小学老师遥不可及的事情,没动力,没时间,没精力,更多的人是不知从哪儿下手研究什么。近年来,这种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每次去参加省特级教师、高级教师以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评选工作,看到这些优秀的老师一份份厚重的研究成果,顿生感悟是:我们的根在哪儿,研究的课题就在哪儿。作为一线的老师我们的根在学生、在课堂、在学校,用发现的眼睛在学生、在课堂、在学校寻找研究的课题,以教书育人为前提,以提升自我为动力,在学习思考中、在热点难点中寻找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会发现研究的课题如此丰富,研究的空间如此广阔。做研究非一朝一夕之事,它需要我们花费很多时间很多精力;做研究更非功名利禄之事,它或许不像一堂公开课,让你声名远扬,它更不像一次精彩的表演,让你光彩耀人。它需要我们有淡泊名利的品行,更需要有潜心育人之情,求真务实之风,宁静研究之志。

当个爱研究的老师,研究的智慧在哪儿?我以为,心在哪儿,研究的智慧就在哪儿。曾经读过一个故事:有三人在黄昏结伴散步,分别是昆虫学家、商人和教师。散步途中,昆虫学家突然停住脚步,仔细聆听。另外两人很奇怪,你在听什么?昆虫学家很兴奋:我听到蟋蟀的叫声,那是一只特极品的蟋蟀,并兴致盎然地描述这种蟋蟀的特征。可商人和教师一脸茫然。他们继续前行。这时,从昆虫学家口袋里掉了几枚硬币,他没有发现。商人却发现了,他故意放慢脚步,落在后面,悄悄地把硬币捡起来放进了自己的口袋。三人继续前行,经过一间破草屋,教师突然停下来,竖起耳朵,他听到了琅琅读书声。他正想给另外两人谈自己的感受,但发现他们已经走远,对茅草屋的读书声浑然不觉。为什么只有昆虫学家听到了蟋蟀声,商人捡到了钱,老师听到了读书声?职业的差异只是表面现象,根子是他们的心思摆在不同的位置上。由此我们是否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心在哪儿,智慧就在哪儿。我们这些做老师的人,是对学生、对教书最敏感的人。把我们的心放在学生的生命上,放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智慧;把我们的心放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就会产生让课堂灵动,让师生互动,让思维插上翅膀的智慧。把我们的心放在教育教学研究的天地里,就会产生出由自在王国奔向自由王国的教育创新的智慧。

当个爱研究的老师,研究的成果在何处显现出来?我以为,实在哪儿,研究的成果就在哪儿。从教三十多年,我以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德育为研究范畴,以课题为研究载体,在学校这块研究的沃土上耕耘。八十年代初在对中学德育的系统性层次性的研究中,构建了我校“三校三课”立体教育体系,研究成果在中国教育报推介;九十年代初,从活动性课程的面对研究德育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我所主持的省级课题“中学德育活动课程研究”获得了省一等奖。进入新世纪,为实现“人文性、生态型、数字化”办学目标,我以生态型德育研究为突破。主持省级重点资助课题《中学生态型德育的实践研究》,培养了一批研究的青年教师,也让学生们在我们的研究中分享教育的幸福。我们一线的老师做研究要重在实践,在行动中研究,并用研究去指导行为,让自己逐渐走向理性和成熟。从我校有成就的老师成长的规律去看,他们都有爱研究的品质,他们不仅积极参加学校大型课题的研究,而且都热衷于自己的微型课题的研究。从“九五”至“十一五”期间,我们结合德育工作,开展了《中学德育活动性课程研究》、《中学生态型德育的实践研究》、《中学党组织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研究》、《新课程背景下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等研究都取得了累累硕果。研究的过程不仅让我们享受成功的喜悦,也促进了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了师生的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实践证明,我们要做真实的研究,实实在在的思考问题,脚踏实地地采集案例,用自己的大脑进行独立思考,从事务实的有益的研究必定能在研究中收获希望,成长为一个幸福的好老师。


相关链接如下:
http://www.rdzx.net/TopicDetail.asp?TopicID=5279¬etype=4&currID=73&page=1&recindex=9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11-7 12:28:21 | 只看该作者
原文地址:20位特级教师告诉我们什么?
——关于教育写作与教师专业发展的调查与分析


作者:无锡刘海

2011年5月,我们以“教育写作与教师专业发展”为调查主题,设计了相关调查项目的问卷,向全省50位特级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陆续收到回复的问卷共20份,全部为有效问卷。在这些回复问卷的人员中,小学教师10人,占比50%;中学教师8人,占比40%;职业学校教师2人,占比10%。以学科和专业来分,语文5人,占比25%;数学3人,占比15%;历史2人,占比10%;地理2人,占比10%;教育科学5人,占比25%;化学、机电、美学各1人,分别占比5%。其中男性16人,女性4人。通过对他们问卷的统计与分析,我们对这些知名特级教师的教育反思与写作情况有了一定了解。他们平均著述128.5万字,人均论(编)著2.45部,人均论文125篇。当然这之中也不平衡,最多的论(编)著达到18本,论文达到300多篇。最少的没有著作,论文也只有十多篇。通过对这些特级教师的问卷调查,我们对教育写作与教师专业成长的相关性有了新的认识和发现。

  一、教育写作在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众多因素中,居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支点和独特路径。

  我们根据傅建明《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与方法》、余文森《校本研究九大要点》等学者著作中经常提及的教师专业成长的方法与路径为要素进行相关性调查,这些要素包括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教育写作、校本教研、学习培训、关键事件、磨课赛课等8项,外加一个“其他因素”,共9个调查项,请被访问者从这些因素中选出对自己专业成长最重要的3个因素,并以重要性为标准进行排列,同时简要说明理由。

  结果显示,“自我反思”在影响教师专业成长若干因素中居于首要地位。来自一线成功教师的感受与学界专家的认识取得了惊人的一致。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教师们则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谈到了反思的意义。薛丽君认为,自我反思能够让我澄清模糊认识,不断理性前行。②冯卫东说,我几乎每一天都处于反思之中,在进行着“内对话”,这让我不断收获理性,获得智慧的生长点。戴林东说,反思是创新的基石,没有反思就没有思想的进步。

  “专家引领”与“教育写作”在影响专业成长的诸要素中处于并列第二的重要地位。这样的结果与不少人既有的认识似乎不太一致。实施课改以来,一线教师对专家的信任经历了从迷信到怀疑的过程。经历了课改初期对专家报告的新鲜与好奇感阶段之后,一线教师对有些专家的报告再也不那么有兴趣了。有些基层的教师甚至这样调侃:听了专家报告,“会场激动,途中躁动,回到学校无法行动”。于是,有些学校开始推崇校本教研、同伴互助等所谓草根化、接地气的方法与路径。但这次调查的结果似乎颠覆了人们的原有观念——有些人津津乐道的同伴互助、磨课赛课在诸因素中居然分列于倒数一、二位。这样的结果为我们始料未及,也非常值得我们深思。

  另一个让我们颇感意外的是,“教育写作”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居然与“专家引领”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薛丽君还形象地将这两者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相提并论,并进行比较:“专家引领”是乘电梯,而“教育写作”是爬楼梯。她形象地指出了这两种因素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不同影响,但都可以达到目标。调查中,教师们普遍认为,教育写作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是综合性的,它不仅是校本研究和教育反思的成果体现,同时,更是进行教育反思的平台和工具。运用好这一平台和工具,可以促进自身走向专业发展的快车道。

法国思想家埃德加·莫兰说过,很多事情并非二元对立的,而是一个相互影响的圆环。诚如斯言,调查之中,不少教师指出,自我反思、教育写作、校本教研、学习培训……这些因素有的并不能截然分开,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它们相互联系,甚至相互影响着。

  二、教师第一次发表教育文章成为专业成长的关键事件,不仅鼓舞着教师的专业成长,还在一定程度上指引着他们的人生发展方向。

  行动研究的学者斯滕豪斯曾多次指出“公开发表”的意义,他甚至认为,未发表的研究对他人几乎没有用处。原因之一是“未公开发表的研究得不到公众批评的滋养”。管建刚老师对“公开发表”的意义也有自己的看法:“如果没有发表带给人的刺激,恐怕会有很多人在第一阶段就坚持不下来,被淘汰,被淹没。”在公开发表当中,第一次发表意义更加重要,那么,这些特级教师对此持有怎样的看法呢?

  在调查问卷中,我们设计了这样的调查项:你的第一篇公开发表的文章题目是什么?发表在哪年哪月的何种报刊上?结果显示,95%的调查者都能够准确记住自己第一篇公开发表的文章题目以及时间和刊载媒体,好多人至今还对首次发表后的兴奋情景记忆犹新。只有5%的调查者不记得发表的报刊和具体的时间,但还是能够记得当时文章的内容,原因是后来改教其他学科了。调查者中距离第一次发表文章的时间最长的已近四十年(王栋生1974年4月发表第一篇文章),最短的也是十年八年。为什么岁月的流逝没能冲刷掉人们心中记忆的痕迹反而历久弥新?对此,有人说得很俏皮,因为“这是我的第一次”。

  其实,真正令这些教师终生难忘的原因在于:这是他们专业成长中的“关键事件”。研究表明,“关键事件”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的作用是巨大的。这里的“关键事件”是指教师专业成长中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能够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起到提供动力、促进飞跃和指引方向等重要作用的事件。有学者研究认为,“关键事件”包括成功型的、失败型的、启迪型的等。文章的第一次发表无疑属于成功型的关键事件。好多教师回忆,第一次发表后获得的成功和喜悦的积极情绪曾经较长时间伴随着他们的生活与工作,成为一种激发他们继续前行的动力。沈茂德说,由此,自信心和研究意识大增,……也由此促使我“教后思”“行中想”这样一些研究习惯的形成。戴林东说,“从此,我觉得我还行,还能做点事。”

  说第一次发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事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这是一次人生的重要拔节,是“职业生涯的里程碑”。按照生涯发展的理论,一个人完整的职业生涯要经历入职期到成长期,再迈入成熟期、创造期和衰退期。但也有学者认为,多数教师并没有所谓的创造期,他们在成熟期后就进入职业发展的高原期。高原期的教师会出现激情不再、职业倦怠、原地踏步等职业特征。教师难以走出高原形成高峰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找不到有效的发展支撑。这次调查发现,进行教育科研和写作就是教师走出高原形成新的职业高峰的有效路径。如果以此为契机,他们将会告别过去,重拾激情,再次出发,走进职业发展的新境界。周如俊老师说,自己教书十多年,没有想到写作,也没有认识到写作的重要性,慢慢地觉得自己进入高原期了,于是,开始阅读与写作。戴林东发表了他的第一篇文章《抓住集体就餐良机,培养学生文明行为》。现在在他看来,这篇稿子也就是当时学生管理的一点感想而已,但“至今还记得稿子发表之后的难以抑制的喜悦和兴奋”,“那篇稿子的发表,成为我专业成长路上的重要里程碑”。

  与这个第一次发表的关键事件相关的还有好多有趣的故事。冯卫东说,当时在南通师专读三年级,梦见自己的文章发表了,过了没几天,他的第一篇文章《景情水乳融 领人入佳境——〈小石潭记〉的一段前导文字赏析》,果然刊载在《语文教学之友》1984年第9期。发表之后,他兴奋得一夜没睡着,拿了10元稿费,都买糖分给班上的同学们了。这次发表,“似乎对我后来的生命走向有一定的内在规定性”。因为这次发表,他获得了一种成功体验,这种发表带来的成就感和喜悦感成为他职业生涯发展的动力,于是他沿着这条路不畏艰难,勇往直前,从而走向职业成功。

  三、教师教育写作的动机各种各样,其开始并不都是为了专业成长,但一旦坚持下去,不仅促进了专业成长,而且走上了幸福的人生之路。

  教师为什么要进行教育科研与写作?最常见的看法是为了专业发展。调查表明,的确有人从一开始就是为专业成长而走上这条路的,但更多人走上教育写作这条路的初衷并没有这么清晰和“高尚”。

  有的确实是因为工作的需要。祝禧说,自己走上工作岗位十年间并没有发表过一篇论文,也不觉得写作有多么重要,也从来没有想到写作。后来,从教学岗位逐步走上了学校管理岗位,角色的变化对自己有了新的要求:自己不仅要教好书,还要经常给教师一些“引领”。比如,要给教师开会、作讲座,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开始有意识地从已经有的教育经验中寻找话题,找到能叙事的实践故事,并把它们写下来。当自己的文章变成铅字时,成功与幸福感油然而生,也就成了一发不可收的动力”。

  有的是为了追求一种成就感。比如,顾广林老师在大学毕业十周年的同学聚会上看到多位同学都有了成就:有的走上了学校管理的岗位,有的进机关当上了公务员,还有的做生意发了财。此时此刻,他这个还在乡下偏僻学校教书的普通教师自尊心受到了打击,于是他暗下决心,就在现有的教育工作岗位上做出点成就来。从此,他开始摸索教育科研和写作之路。长期的努力终于结出了果实:他的第一篇文章是1999年6月发表的,当时他正从医院看病回来,在学校传达室里看到编辑部寄来的《中小学数学》上有自己发表的文章,他非常兴奋,一遍又一遍地阅读,“此时似乎不要吃药病也好了”。

  有的是为了克服职业发展中的高原现象。周如俊说,“2004年之前,我一心想教出好成绩,认为不会写文章照样能教好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产生了一种有劲使不上的感觉,甚至有一种事倍功半的感觉,我感到困惑和迷茫。”无聊之中,周如俊就热衷于上网。有一天,他在网上看到朱永新教授的所谓职业成功保险公司,由此受到了启发,于是尝试在网上写作一些反思、随笔、教育叙事之类的文章,渐渐地,他把有的文章拿出去居然发表了。于是,他坚持写下去,如今已“写”成了江苏省职业学校中为数不多的特级教师。

  有的就是为了评职称、拿奖金,戴林东老师就是这样的。他从教多年并没有写文章,到了评职称的年龄,他开始写作并投稿,但写了多篇累投不中,他并没有灰心丧气,也没有走花钱或者找人之类的歪门邪道,而是累败累战。终于,他的第一篇文章在1998年第4期的《职教通讯》上发表了。从此,他走上了教育写作之路。严育洪老师说得更有趣,他走向研究之路的起因是当时他所在的学校在全县的学校中发表文章为“0”,为了取得“0”的突破,学校用10倍稿费的奖金来重奖突破“0”的教师。那一年,他发表了两篇文章,获得了600多元的奖金。后来学校变卦了,修改了条例,降低了奖励的力度。他认为这是针对他的,于是负气坚持写作。到后来,他真正体会到了写作对业务的帮助,也品尝到了职业的乐趣,因此一直写到今天。

  有的是因为工作场域影响,比如高子阳老师就是这样的。当年,他师范学校毕业之后在一所农村学校工作,看到周围的不少教师在进行教育研究和写作,于是产生了这样的想法:“我也能写作并发表文章多好啊。”

  可见,尽管走上教育写作的起因和动机各不相同,有的是发自内心的需要,有的是出于外在的压力,有的是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但殊途同归,开始了教育研究与写作之后,如果选择坚持不懈,形成了习惯,产生了兴趣,就一定能品尝到职业的幸福感,收获成功。对于这些特级教师来说,教育写作不仅是一种职业生存方式,更是他们热爱生活、记录生命的方式。

四、教育写作以怎样的方式、从哪些方面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来自一线的鲜活材料揭示了教育写作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机理、特点和规律。

  教育写作如何影响教师专业发展?与其他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相比,它的独特性在哪里?调查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更多是依赖自我驱动,自主发展。如果说磨课赛课、学习培训、专家引领给教师带来的是由外而内的变化,教育写作带给教师的则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变化。这种变化虽然一时半会儿不易看见,但“每一次写作都记录着自己成长的足迹,记录着自己的教育主张乃至教育思想形成的过程”“每一次的写作都能促进自己的点滴改变”(祝禧语)。教育写作是一段教育和人生的旅程,所以,它带给人的变化是渐渐的,是不断积累、渐入胜境的过程,而不要指望一夜之间脱胎换骨,羽化成仙。她还以自己不同时期论文内容和表达方式的变化为例,证明写作给自己带来的思想和行动的深刻而不易觉察的变化。

更多人认为,“教育写作的独特性在于它的实践根基和品格。(祝禧语)”杨文娟认为,“离开实践的教育写作不是中小学教师的真写作。”魏光明说,“教育写作是写出来的,更是做出来的。”薛丽君说,“教育写作是基于教育工作的发现与思考。”她还以自己的文章《文化策划:将学校从昨天派往明天》为例,来说明教育论文的写作是来自实践推动实践的过程,“是学校理念如何进行转化与渗透,落实到学校工作方方面面的过程”。

  管建刚老师则从赛课、上课与写作的比较视角对教育写作的独特性提出见解:教育写作,是一条经济的专业成长方式。因为无论是上课还是赛课,这些机会都是需要条件的。比如,要有别人给你机会,还要有他人的协作与帮助,而教育写作则是可以自己当家做主的事情,除了自己的精力之外,不需要其他的经济上的投入。

  教育写作从哪些方面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

  调查显示,教育写作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影响教师的专业态度。所谓专业态度最核心的是对教师这个职业的价值认知。老师们普遍认为,通过写作,他们感受到这份职业的乐趣,更加热爱教师这个职业。通过教育写作带来了自身教育思想观念的变化,使自己对教师这个职业的价值和工作特点有了深刻的认识。戴林东说,“教育写作给我带来的首先是教育思想的变化。在教育写作过程中,我逐步形成了个性化的主体性的教育教学思想。其次是教育情感的变化。可以说,离开教育写作的教师情感,只能是感性化、浅表化的流动,而在教育写作基础上产生的教育情感是理智的、深厚的、持久的,是深入人心的激荡。最后是教育行为的变化。教育写作是思想的披沥、情感的体验,必然导致教育行为的更新,教育写作造就的人格修养,必然促进教师迈出有力的教育教学实践的步伐。”

  其次是影响教师的专业习性,培养他们优秀的思维品质和不断探索的精神。杨文娟说,“教育写作让我学会了观察思考。因为每一次写作都是基于真实事件的记录或者基于问题的思考,写作就需要平时善于观察,勤奋思考,渐渐地,洞察力和敏感度增强了;写作让我克服了懒惰,学会了坚持。”李建成认为,教育写作给自己带来的变化关键在习惯养成方面,因为有了写作,所以养成了自己的阅读习惯、探究习惯。沈茂德说,“写作是修炼自己的过程,性格锤炼的过程。写作可以使自己获得动力与信心。教育写作带来的是对校园生活的眷念,对朴素教育故事的关注,对教育案例的深度解剖,从而以真正的教育工作者的眼睛去看学生、看自己、看学校,才能总是满怀教育理想、满腔热情地寻觅着教育未知和教育规律。”

  第三,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形成自己的专业智慧,使自己能够专业地思考和处理问题。杨文娟说,写作“使自己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智慧迈向理论智慧”。孙双金说,写作不但能怡情养性,还改变了自己的思维品质,使自己得到系统、深刻的提升。管建刚认为,不停的写作,提升了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更新了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技术,也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效能。

  第四,拓展教师的专业知识,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说过,“写作是另一种阅读。”不少教师认为,教育写作是一个不断学习阅读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认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知识不仅得到了整理,而且可以获得更新。有人认为,写作是个思维的过程,也是个认知活动,当你把经验、故事提炼成思想观点时,你的认知活动就提升了。这是知识内化的过程,也是知识生产建构的过程。对教育写作也是知识生产的问题,范梅兰早已提出过他的解释:“写作,其实就是对教育现象的一种解释,当这种解释上升到反思阶段形成具有一般性指导作用的价值取向并指导教师行动时,便成了实践性知识。”概而言之,教育写作让教师从传统的知识搬运工变成了知识的转化者、生产者,让教师从感性的实践者变为理性的思考者。

  冯卫东则用诗性的语言陈述了教育写作带给他的改变。他说,教育写作使自己模糊的思绪变成清晰的思想,用余秋雨先生的话来说,不断地表达是对灵魂的不断重组。“我觉得写作使自己走向了丰富和深刻,使自己内心世界变得较为单纯,也多姿多彩。没有写作,我就是一个凡夫俗子,有了写作,我成了一个对教育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人。教育写作是我向教育世界进行抒情和对话的极好通途。”

  教育写作为什么能够给人带来如此鲜明的变化?

  首先,教育写作不仅提供了一种反思的平台和工具,而且促使教师完成教育学意义上的反思过程。多位名家论述过教育反思对专业成长的意义。但教育学意义的反思不是生活中的让我想一想,而是包涵一个完整的过程。杜威认为,反思由五个步骤构成:(1)对自己身处其中的情境产生“困惑、混乱、怀疑”;(2)对现有的原理或情境意义及其可能后果进行“预期推测和尝试性解释”;(3)“检查、审视、分析各种可能的方法”,界定并澄清遇到的问题;(4)对各种尝试性的假设建议进行说明;(5)采取“一项行动计划”或者根据期望的结果“做出行动”。调查告诉我们,不少教师正是通过教育写作这个平台和工具,对自己教育生活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并给出符合规律的解释或结论,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并付诸自己的教育行动。如此循环推进,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教育写作就是要记录和提纯这个过程中的得失和收获,完成系统深入的教学反思过程。在这种深入反思的过程中增加专业理解,促进专业成长。

  其次,教育写作也是逼着作者进行专题化学习的过程。“写作是阅读下的蛋。”刘良华教授提出,“用写作促进有意义的阅读,不断扩张生命的视野。”很多教师在问卷中都强调阅读与写作的关系:“读书是欠债,写作是还债。”有人甚至以自己的经验为例,认为如果要写出1万字,起码要阅读4万字以上。顾广林说,“教育写作逼着我读了许多理论书籍,逼着我平时多思考教学中的问题,使我学会了发现问题。”我们认为,为了写作的阅读是一种高效的有意义的阅读,它不同于平常的休闲性阅读,是一种应用性阅读与学习,是一种带着问题寻找答案的阅读与学习,还是一种专题化的深度阅读与学习。这种学习是主动的探究性学习,不同于参加培训之类的被动学习,因而也特别有效益。

  再者,教育写作的过程也是研究的过程。而基于学生发展的教学研究是与教师的专业成长相伴相生的。郭元祥教授认为,“写作是与研究相伴而生的。”当然,研究有多种方式,在人文科学中,观察与写作就是一种研究的方式,也就是马科斯·范梅兰所说的生活体验研究。而研究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不争的事实。高子阳说,真正的教育写作就是研究,就是对教育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就是经过思考直接把优秀的教育思想整合起来用在自己的课堂上,文章就是记录自己的教育行程,研究自己的教育史。冯卫东认为,研究有多种形态,教育写作就是一种形态,它同时又是一些具体研究行为的终端,它还是对平时零零碎碎的一种研究、一种提纯。当然,有的写作不是研究,如急功近利的写作、无病呻吟的写作等就不是研究,更不是所谓的真研究。的确,研究是一个大概念,而且研究有多种形态和样式。教育写作,也是一种广义的研究,甚至是有效的行动研究。

  当然,也有人对教育写作与研究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杨文娟说,教育写作并不一定要与研究挂钩,不是从事教育写作的人都在做研究,做研究的方式也不止教育写作一种,科研成果虽然多是通过写作来实现,但也不是只有教育写作一种表达方式……教育写作也许是一种兴趣、爱好,一种表达自己的方式而已。

  五、有人认为,“名医一把刀,名师一堂课”,对教师应当提倡上好课而不是写好文章。那么特级教师们是怎样看待和对待教育写作与课堂教学的呢?

  冯朴认为,教学是教师的天职,也应当是教师的看家本领。但是,单有课堂的精彩是不够的,还要能将这种精彩进行记录和理性反思,这样既能够与人分享,也能提升自己。孙双金则赞同“名医一把刀,名师一堂课”这样的说法,其理由是:教师的主要价值是指向学生,而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交流、传承、碰撞启发、引导点拨的主要阵地。从这个角度讲,教师上好课是最重要的。教师写文章的重要性位列第二。因为教师要走向名师、教育家,必须有自己的教育思想。要有思想就要有思考、有实践、有探索、有研究,就要有自己的文章。

杨文娟认为,写作与课堂教学并不矛盾。只从事教育写作,疏忽了课堂功夫的人,不是合格的教师;只专注于课堂,而忽视了教育写作反思的人,不能成为优秀的教师。这两者必须同时合格,才能走向教育家。

  冯卫东则是从道德和伦理角度阐述了他对教师上课与写作关系的认识:能否在课堂上站成一个真善美之人,是写作的前提;如果不能,他是没有资格谈写作的。同时他又认为,没有一个名师不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不进行教育教学写作。写作是他们走向成功之境的必由之阶。

  六、教育写作写什么?怎么写?是该从问题入手还是从兴趣入手?是写他人还是写自己?怎样处理教育写作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这次的问卷我们也设计了这方面的调查项,意在了解专业发展方面取得成功的教师们在教学研究与教育写作方面的一手经验。

  教师们普遍认为,教育研究与写作,应当以自己的工作与生活为对象,而不应在自己的工作之外另辟领域。不少教师结合自己的经验指出,教师写作应当教什么写什么。高子阳教数学就写与数学相关的文章,后来改教语文,就开始语文方面的研究与写作,而且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李万龙原来教历史,就写历史教学方面的研究文章,后来改教地理,就写地理教学方面的文章。杨文娟原来做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就写作了《用情铸就人生》等一系列有关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研究类的文章,后来教思品课就写作了《小学思品课程中的资源整合》这类文章。这些经验归纳起来其实就是把工作当研究来做,干什么就研究什么。只要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充满热情和敏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就一定会有所发现。相反,如果好高骛远,老是把自己的目光投放到那些与自己工作和专业不相关的领域,不仅难出成就,而且容易影响工作,还得不到学校的理解与支持。

  当然,写自己的生活与工作,是广义的而不是狭义的。比如写自己的孩子,实际结合了自己的教育工作,也是结合了自己的生活。有多位教师用自己的观察思考和写作实践证明了这一点。所谓写自己的孩子,就是把自己的孩子作为观察对象来写,写教育孩子的故事与体会,他们这样做不仅对孩子爱得更理性、更科学,而且还能够爱得更专业。杨文娟老师不仅将自己的女儿送进了名牌大学,而且把教育子女的经验写成了《教师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一书,市场反映良好。高子阳不仅把孩子成功送进了名牌大学,而且读到了博士,他把教育孩子的经验写成多篇文章发表。现在他还在继续这样的写作,并打算结集出版,在女儿出嫁时作为特殊的礼物送给她。

  关于写什么、如何写,还有的教师从体裁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孙双金说,教师应该写教育故事、教育案例,写教育思考,写教育研究。也就是说,他不太提倡写纯理论的文章,“因为基础教育的广大教师在实践一线,他们首先是教育实践家,所以应更多地写叙事案例教育实践。当然,对于那些有相当教育素养和理论功底的教师也鼓励他们写教育的思辨,写教育的思想。”沈茂德说,教育写作还是要多写教育随笔。在教育生活中,大量的教育案例,或有启迪,或为教训,这些东西写出来,可以是有用有趣、鲜活真实的培训材料,也易被教师学习借鉴。王栋生老师在教育写作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的《不跪着教书》《致青年教师》都是教育随笔的佳作,但他并不主张教师的写作应当提倡什么。他说:“我主张自由写作。不要提倡或者限制教师写什么内容。愿意写自己的教学体验和心得,热爱文学创作,记录自己的思想录,都很好,前提是热爱。有位教师热衷于写游记,只写游记,还听说有位教师每天写菜谱,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好,只要写,愉快就行。”

  教育写作,是从问题入手还是从兴趣入手?这也是一个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问题,这次调研中还是相持不下,有的教师认为,教育写作不要规定写什么,而是应当让教师自己选择,他愿意写什么就写什么,从教师的兴趣出发,不要让写作负载太多的东西。但有的教师认为,教育写作,本身是教师的一种职务行为,应当提倡为提高工作效能而写作,为专业发展而写作,最根本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写作,正如有人说“如果发展了自己,而耽误了学生的写作,是应当反对的”。“教育写作应当有问题意识,如果说脱离实际的写作是空写作,那么,没有问题的写作就是假写作。”(顾广林语)

  有人认为,教育写作不仅应当思考写作的技术问题,还应当思考“教育是什么”“教育为了什么”这些原点的问题,也就是终极于教育的最终价值,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形成自己的教育哲学,提出自己的教学主张。

  当然,我们的调查发现还远不止这些,从中我们不仅发现了许多教育写作与专业发展的规律,还获得了不少教师们独特的写作故事。限于篇幅,无法一一陈述。

  注释:

  ①此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普教重点资助课题“学校内涵发展的路径选择与机制创新”的研究成果之一。

  ②见薛丽君的调查问卷。这次调查问卷回复的江苏省特级教师有:薛丽君、高子阳、祝禧、杨文娟、孙双金、李建成、项阳、严育洪、魏光明、管建刚、顾广林、冯卫东、沈茂德、冯朴、陆军、王栋生、李万龙、马宁、戴林东、周如俊,本文所引他们的论述均出自他们回复的问卷,恕不一一标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07:13 , Processed in 0.09911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