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杨再隋:在武汉市汉阳区钟家村小学学校文化展示会上的讲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30 10:30: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化的力量
——在武汉市汉阳区钟家村小学学校文化展示会上的讲话

华中师范大学    杨再隋
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生产劳动、科学实验中创造出来的文明成果。包括物质形态的文明成果和非物质形态的文明成果。学校文化是整个文化体系中的一部分,是学校全部教育活动的总和。包括办学理念、学校特色、学校制度、课程设置、课外活动以及师生关系乃至校园环境等等。
学校文化不是孤立的文化现象。从纵向上它接纳历史文化的传承;从横向上它又受地域文化的影响。知识是文化的一部分,把知识等同于文化是狭隘的文化观。科学、道德、艺术是文化的三根支柱。科学求真,道德扬善,艺术审美,是真善美的统一。我国古代教育是讲“智、仁、勇”,西方哲学讲“认识力、意志力、审美力”,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对真善美的诠释。在新的时代下,学校文化的特征是什么?
第一,学校文化是一种交互式的文化。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道出了人的本质。人是社会关系中的人,我们都生活在一定的关系之中。在家庭、在社区、在学校,亲情之间,友情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会结成这样那样的关系,彼此悄无声息而又深刻的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和思想。在相处交往中实现精神的交汇,心灵的共鸣和对生命意义的追寻。相互倾听着流淌在心田里的那些细微而又甜蜜的声音,共同分享着、欣赏着在交往中彼此心里酸与甜、苦与乐。
第二,学校文化也是一种情境式的文化。师生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他们都生活在一定的情境中,目所视、耳所闻、手所触无不受到学校环境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的每一面墙壁,每一扇窗户,每一级楼梯都在影响着过往的师生。教师的举止言谈、穿着打扮也必然影响着学生,甚至那些飘浮在走廊上空,弥漫在教室里的那些无声无色的信息都深深地浸润着师生的肌肤和灵魂。无声无息地影响着人们,人们又不知不觉地被影响着,特定的环境产生特别的力量,感染着、影响着每一个师生。
第三,学校文化又是一种体验式的文化。学校文化不以抽象说教施教于人,也不以硬性灌输,强加于人。几乎可以这样说,除了学科课程文化以外,学校的其他方面的文化现象大都不需要学校师生刻意地深入思考,而更需要个体的新的体验和感悟。有人说头脑可以制造确定性的知识,但只有当我们用心去体验时,才能真正进入我们生命的殿堂。在学校,学生不仅需要学到知识,也需要启迪,需要去倾听,去分辨肉眼看到的现象背后事物的本质。学校文化正是用无形的力量唤醒学生内心的体验,从而唤醒沉睡的灵性,激活疲惫的悟性,激发生命的活力。
当然,学校文化归根结底是一种育人文化。文化,文化,是能融化人、感染人、熏陶人、影响人、激励人的文化,是能促进学生精神成长的文化。读式文化正是引导师生以读为手段,去认识社会、领悟人生、认识自我、健全自我的文化。读式文化是一种理解文化。人际之间需要理解,人和自然、社会需要沟通,唯其如此,才能协调,才能和谐。不仅如此,读式文化还是一种知意文化,是彼此赏识,互相欣赏的文化,是心灵沟通的文化,是彼此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文化。读式文化必将发展成为增长智慧、培养健全人格的文化。人是靠思想站立起来的,读式文化就是培养学生实现中国梦的文化。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读式文化在汉阳土地上,在钟子期的故乡破土而出,成为一种颇具个性的文化现象,既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当下,人们习惯于在舒舒服服的惰性思维和惯性思维下生活着,试图寻求某种潜在的安全感。此情此景,我们呼唤学校文化,呼唤新鲜活泼、富有魅力、具有人性美的学校文化。
“读式文化”作为学校的文化,其特点在于紧扣学校生活中师生的一项主要活动,即“读”。读有字之书,也读无字之书,读课本,也读自然、读社会、读他人、读自己,使“读”成为师生认识外部物质世界和认识内心精神世界的工具和途径。这些年来,钟小几代人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读式文化”已积淀为钟家村小学的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教师操守,一种教育理想。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读式文化”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吸纳新思想,补充新养分,使之与时俱进,不断完善。
第一,     增加“读式文化”的人文含量。
    德国学者雅思贝尔斯说:“当古代文化被遗忘之时,整个社会表现出来的就是野蛮,犹如一件东西脱离了根本,它就会毫无方向的飘荡。”这里我们不谈文化的传承,而是要讲重视文化的价值,要强化、固化、深化文化的人文含量。许多当代的教育家都认为教育的本质首先是个体的精神成长。教育过程首先是精神成长的过程。雅思贝尔斯说:“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的知识和认识的堆积。”当然,儿童的灵魂不是我们所能塑造的。因为儿童的精神成长取决于多种条件和他自身身心的特点。作为“读式文化”来讲,不要把这种文化简单归结为获取知识的手段,而应增加人文的含量,让读式文化人格化,引导学生作为读式文化的主体主动地去和书中的人物对话,和作者交流。我们读者和书本的关系、和生活的关系,是我和你的关系,而不是我和他的关系。读者和书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一起欢笑,一起流泪,一起忧愁,一起分享快乐和幸福。古代有一个人读到张良在博望坡袭击秦始皇的撵车时没有得手,此人读到这里,拍案而起,大声喊道:“惜乎!击中不中!”然后掩卷沉思,泪流满面。读要读出情,读出内心的激情,读者不是旁观者,不是隔岸观火,而是要身临其境,用沉浸式的、体验式的读和主人翁交朋友。现在学生光知道皮皮鲁、鲁西西、马小跳这是远远不够的,他们心中没有榜样,没有偶像。这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许多民族英雄、革命烈士的伟大形象永载史册,永垂不朽,值得后世景仰。在少年儿童的精神世界里是需要有榜样的。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读式文化要发掘、树立榜样,要让英雄模范的形象,活在孩子们心中。
以人为本始终是学校教育的核心理念。因此,“读式文化”要发挥用文化感染人、感动人、激励人的最大功能,给读式文化赋予生命形态,发掘读式文化人性美、人格美。
第二,     读式文化要增加智慧含量
要提倡发现性阅读、思考性阅读、批判性阅读、鉴赏性阅读,而不是停留在记忆水平上的阅读。读书要善于掌握良好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读书应该越读越聪明,而不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变成了书呆子。读同一本书,对待同一个事物,同一种现象,为什么有些人读出了所以然,而有些人则一无所获?什么原因呢?显然,我们读书的方法不同,读的领悟力不同。我想,读式文化下的读要智慧地读,要有质量的读,要越读越增长智慧。
智慧一词,本来是佛家用语。它有慧根之说,也有妙悟之论。前者是人与生俱来的禀赋,后者是以智慧去感悟人生之能力。智慧是什么?首先,智慧是一种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智慧之人是能在错综复杂、纵横交错的事物的关系和联系中分清主次,理清头绪,准确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也能在看似毫无关联的众多事物中发现隐藏着的关系和联系,还能在瞬息万变的现象中独具慧眼发现事物现象背后的本质。更为可贵的是,能在众说纷纭乃至众口一词的情况下力排众议,排除干扰,独持已见,发现并坚持真理。
智慧是一种组织得很好的知识体系。无知者常常无畏,对天对地对生命对客观真理没有敬畏感,必然莽撞和蛮横。无知者怎么会有智慧!智慧者必有广博的知识,有深厚的知识积淀,能在知识的海洋中汲取所需的养分,并能把若干看似零碎的、无关联的知识联系、置换、重组,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思维加工,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读式文化“不仅仅只是知识文化,但不轻视或排斥知识。问题是在孩子的哪个年段学习哪些知识,补充哪些知识,要尽可能考虑孩子个体的特点和接受能力。
智慧其实也是一种心智,一种心态,一种心境。所以有慧心者必然让心灵静若芷水,读书时心无旁骛。面对事物,不仅用肉眼观察,而且用心灵审视,去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有慧心者必然会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不断生成新的智慧。智慧越用越多,脑子越用越活,从而提升智慧的质量。
智慧之人一般不爱张扬,所谓大智若愚。但是一遇到关键时刻,在众人无计可施,面对僵局的时候,有智慧的人却能冷静面对,急中生智,让大家化险为夷、转危为安。但相当多的智者却是孤傲离群,甚至放浪形骸,有的行为怪僻、性格怪异,常常出言不逊,也常常不按规矩,标新立异。所以,对读式文化来讲,要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要有宽容学生错误的胸怀。许多教师不喜欢调皮的学生,但是我们想,要是孩子从小就循规蹈矩,教师说什么他就做什么,这样的学生他将来能有多大作为,能有多大创造性呢?调皮是孩子的天性,不懂事的才叫孩子,懂事了那就叫小大人。孩子们都是在克服一个又一个的错误中逐渐成长起来的。我前几天听一个江苏特级教师的课,课堂上教师专门让孩子们说自己调皮捣蛋的事,很有意思。一个孩子说他尿了床,老师说你是在画地图啊,把世界地图得太美了。因为老师有童心,教学有童趣,所以才有“童言无忌”。新的时代需要培养千千万万个智慧者,才能提高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素养。因此,要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创造最佳的教育生态环境,使智慧者都能有展示独立人格的平台和自由思想的天地。
第三,     增加“读式文化”的审美含量
文化是有品位的,有高低之分,雅俗之别。文化是讲审美的。“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美的一种诗意表达。有雅致、雅趣、雅兴、雅量、雅座、雅号,还有文雅、典雅、博雅等。“读式文化”应该是一种雅读,是雅的文化。在小学阶段,读的对象的呈现方式要符合儿童特点,是具体的、形象的、感性的。因为孩子们是用声音,用色彩来思考的。从读的内容上要有一定的指导,要具备一定的文化选择能力和文化鉴赏能力,要坚决排斥和抵制那些低俗的、暴力的、色情的读物进入孩子们的书包。由于网络世界难以控制,有的五、六年级学生钻进了网吧,所以要培养学生一定的文化批判能力,使他们能够初步判断哪些是美的,哪些是丑的,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当下,社会上逆反心理比较普遍,你越是要禁止的,它越要泛滥。除此以外,还要注意“读式文化”的呈现方式,审美的外在形式讲究平衡、对称,讲究和谐和变化。对小学生来讲,要生动活泼,新颖有变化,要让孩子们喜闻乐见。所以,要着力打开学生的生活之窗,让学生的生活世界开阔起来,和自然、社会有更广泛的联系。更重要的,还要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让他们的想象灵动起来,思维活起来。儿童的心灵世界是无比绚丽的,是充满幻想、充满梦的世界。
总之,“读式文化”的智慧含量讲的是求真,人文含量讲的是求善,审美含量讲的是求美,这就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文化的影响力、震憾力、穿透力、持久力是无与伦比的。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国家之根、民族之魂。文化是人类精神的太阳,它的本体存在是真,它的和煦、温馨是善,它的五彩缤纷是美。它光芒四射,标志着人类智慧和人格之光的无比光辉灿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2 16:51 , Processed in 0.08318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