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教學現場談教師評鑑
■黃文欣
每次看到有團體主張「教師評鑑」入法的新聞,心裡就很難過。因為,只要是現場老師,沒有人不明白,教育問題不是簡化到教師的身上就可以解決的。我是一名小學老師,現在就從教學現場出發,將問題一一攤開檢視,哪些因素會影響教育品質?
評鑑不是萬靈丹
一種贊成評鑑的說法是:實施教師評鑑,老師會受到此機制的影響,而成為一位專業、優秀的好老師,可達成所謂「提升教育品質」的重大目標。相信每一位老師都希望教育品質很好,但學校總是說財源有限,結果是老師要什麼沒什麼,硬體經費跟不上有創意的軟體,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我曾聽說有間學校,老師們要一個辦公桌,向學校申請了好多年都沒等到。請問,到底是誰在影響教學品質?是誰無法成就孩子的天賦?
班上代課教師一年換一個,學校難為到只要找到人就好,已無暇顧及任教科目是否符合老師專長。這種現象全台中小學普遍存在,而且愈偏鄉愈明顯。試問這樣粗糙的教育政策,如何能告訴社會大眾,教育主管機關有用心在提升教育品質?高市教育局還用研習綁考績,強迫老師進修,內容與時數都要規定。若老師專業自主的空間愈來愈小,創意就會愈來愈少,成長就會愈來愈弱,教育問題恐怕就會愈來愈多。請問,贊成評鑑的團體能了解這嚴重性嗎?
專業需要被尊重與支持
當社會事件一發生,教育單位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將此項教育議題融入課程。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應各自回歸應有定位,若讓老師全包下,會發生什麼情形?五花八門的融入課程、資料競賽、表格填報,弄得老師疲於奔命,當老師的備課時間、專業討論時間、輔導學生時間,被這些事壓縮時,如何靜下心來思考教學?這些後果有人想到了嗎?我就算想好好的規畫上課內容,也會因為雜務太多而放棄。不是不想改變,也不是沒能力改變,而是整個教育政策常讓現場教師感覺很無力。請問,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實施評鑑有用嗎?
最近我想嘗試一些和別的老師不一樣的做法,擔心家長或學校不接受。因此先跟小學三年級我的學生說明,請他們回去向家長轉達。結果得到支持的反應。教師是教學現場最專業的人,若沒有進到教室與每一個孩子共處,或參與教學過程,就說教師評鑑能提高教育品質,這都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假設。台灣教育問題,禁不起假設的考驗。
教師組織經常舉辦理多元研習以提高老師的教育專業,從勞動教育、核電教育、兒童藝術教育、食育教育、閱讀教育到SUPER教師表揚,都是以具體行動支持教師做專業成長,提升教育品質。如果實施教師評鑑,只會讓錯誤的教育政策模糊,更重要的是高教評鑑的災難明明就在眼前,為何還有人一直推著中小學教師也往這條路前行。(高雄國小教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