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地址:刘东升与“数学写作”研究文集100页(2013年11月版)
作者:刘东升
刘东升与“数学写作”研究文集
2013.11
我们开展“数学写作”,然后“数学写作”引导我们
(代自序)
2011年9月,加入南通市中青年名师符永平工作室以后,考虑到自己所处的乡村初中的实际、加上研究兴趣,挑选了“学生讲题”、“学生小论文”课型研究(符老师从十年多前即开始了“再创造”十八种课型研究)。很庆幸在专业发展的关键期找到这个值得为之努力的好方向,当年底,我即把此前四、五年来在相关方向所做的一些工作进行了梳理,并成文在《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刊)等刊物发表,文章发表后得到很多热心同行的欢迎,其中一篇还被人大复印资料《初中数学教与学》全文转载。特别是我的相关文献及学生反思写作素材发给人教社章建跃教授后,章老师及时给我鼓励:
让学生写反思性小论文,实际上就是把学习的过程完整化,加强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和调节,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得到升华,获得更好的数学认知结构,同时在数学思想方法、解题策略等方面也得到系统化,效果肯定会好的.
这些事实上坚定了此后两年来我在这个方向上的努力,包括下决心新辟主题研究博客http://blog.sina.com.cn/jshalds163,并坚持着“每天都更新”的自定目标。
本集就是三年来,我在开展初中学生“数学写作”的一些“成果”,分五章,具体来说:
第一章 “数学写作”与操作要义
Ø 2012年5期《学生撰写“反思小文章”:容易做,值得做—缘于学生“讲题”活动》,教育类核心期刊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2012年8月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初中数学教与学》全文转载在第61~63页
Ø 2012年6期《“链接式”点评:“指向”孕育其中—例谈学生“反思小文章”的点评》,教育类核心期刊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2012年9月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初中数学教与学》索引在“教学理论”栏目
Ø 2013年8期 《通过数学写作来指导学生学习》,教育类核心期刊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刊
第二章 “数学写作”与教学研究
Ø 2012年4期《对时育物,有效追问—浅论初中数学课堂中的追问艺术》载教育类核心期刊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刊
Ø 2013年1~2期《“数学思想”的梳理、哲思与教学--喜读郑毓信教授《“数学思想”面面观》载教育类核心期刊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刊
Ø 2013年5期《数学教师该怎样提升现场学习力?》载教育类核心期刊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刊
Ø 201208期,《“点评者”的情怀—例谈数学教师的点评艺术》载《中学数学》
Ø 201212期,《数学教师三项基本功:举例·追问·点评》载《中学数学》
Ø 201306期,《基于“对话教学”的发展性评价》载《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
Ø 201206期,《初中课堂教学中数学欣赏的认识、实践与思考》1万字2012年9月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初中数学教与学》索引在“教学法与教学组织”栏目
Ø 201301期,《面对生成,点评指向何方—略论初中数学“对话教学”下的点评艺术》,载《教学月刊·中学教学》,2013年3月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初中数学教与学》全文转载
Ø 2013年第1~2月,《“以课本为本”:谁解其中味》,载《中小学数学》初中版,2013年4月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初中数学教与学》索引在“课程与教材”栏目
第三章 “数学写作”与课例开发
Ø 201211期,《“开放”需要“放开”,“生成”源于“对话”—二次函数复习课打磨、对话与思考》1万字 ,载《中学数学月刊》,2013年2月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初中数学教与学》全文转载在14~19页
Ø 201210期,《“通性通法”与“技巧解法”之思》载《中学数学》
Ø 201301期,《对课堂“中半段”情境设置的思考—由一次课堂表演说起》载《中学数学》
Ø 201303期,《在“核心主线”规则下预设“生成”的自由--“探索相似三角形的条件”教学设计的点评》载《中学数学》
Ø 201304期,《关注“后半段”:以“有理数复习(1)”研讨课为例—兼谈对复习课的教学思考》,载《中学数学》
第四章 “数学写作”与命题研究
Ø 2013年6月《初中生数学写作资源的再利用》载《江苏教育·中学教学》
Ø 2013年10月《“生成性资源”为背景的命题实践与思考》,载教育类核心期刊 《数学通报》
Ø 2013年02期,《例谈生成性资源的生成与利用》载《中学数学》
Ø 2013年7~8月《新题部落:有理数》载《中学生数理化》人教七年级
Ø 2013年9月《新题部落:整式加减》载《中学生数理化》人教七年级
Ø 2013年10月《新题部落:一元一次方程》载《中学生数理化》人教七年级
Ø 2013年11月《新题部落:几何初步》载《中学生数理化》人教七年级
第五章 “数学写作”精选
Ø 七年级 陈旻 《从纠错到究错》
Ø 七年级 戴雨洁 《数学也需要文字表达》
Ø 七年级 曹奕 《哪种方式更好呢》
Ø 七年级 许喆 《“双中点”问题》
Ø 八年级 李芙蓉 《三角形角平分线与高线夹角问题的探究》
Ø 八年级 吴宗泽 《谢谢您,我的老师》
Ø 八年级 樊子婧 《对折叠黄金矩形的深入探究》
Ø 九年级 吴佳幸 《数形结合好解题》
Ø 九年级 徐亚东 《无解一定就是增根问题吗》
近读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李善良博士的一篇文章,李老师认为“数学思维伴随着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就“怎样进行数学思维的教学”指出三点:
首先要有问题,有了问题,思维才能启动,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数学思维就在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以形成与发展,因此,问题又是数学思维的动力。
第二,有了问题,怎样解决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解决问题需要一系列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实际上就是研究方法。要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就必须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研究方法,否则,整日陷在题海中,靠训练与记忆,无法真正解决问题。
第三,解决问题之后,要对解决的过程进行反思、整理、升华,得到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与思想,通过反思,才能真正理解数学的本质,因此,反思是数学思维非常重要的环节。
这三个过程是有机联系的整体,也就是说,数学思维过程是一个整体连续的过程,同时,数学思维过程具有一定的方向性,相对来说,思维的过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反思升华)比简单知识结果更为重要。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只有学生主动去想,思维才开始,只有思维了,才能掌握数学。被动的练习,只能记忆,而不能解决问题;要给学生思维空间,不能限制思维发展;要让学生知识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升华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的关注。
我花了一点时间整理出来,想惠及更多的有数学写作兴趣的同行和学生。虽然本集入选的文章均已公开“值得信任”的期刊上发表(顺便向上述刊物致敬!特别是,正是相关刊物在审录文章时剔除了一切“外在”因素,才使我这样一个乡村普通教师的研究成果能在一些知名期刊上发表),但并不代表文中没有错漏和认识上的过激,寄希望研读者给我指教、批判。词不达意,凑四短句,抒发心境,以此自序。
反思写作领进门,对话教学又一支;
若问写作生动处,课堂内外讲故事。
优秀写作功在外,专业成长指向己;
数学写作走偏锋,至小无内现诗意。
刘东升 2013年11月21日星期四于李堡初中办公室
电子版PDF请下载http://yunpan.cn/QUj427wbSuYMe
或前行百度云盘http://pan.baidu.com/share/link?shareid=2874302144&uk=132582499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