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金瓶梅》绘本作者:《金瓶梅》是中国最伟大的小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28 00:16: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金瓶梅》绘本作者:《金瓶梅》是中国最伟大的小说
2014年01月26日
来源:时代周报






戴敦邦:我有一个原则就是不画删节版。我是全本,不是删节本。作为完整的艺术,就不能肢解它。上面审查没有表态,也不说错,也不说不错,已经审稿将近五年了。



戴敦邦
1938年生,著名画家,号民间艺人,江苏镇江丹徒人,1956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师范学校,任《中国少年报》、《儿童时代》美术编辑,1976年入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后担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擅人物,工写兼长,多以古典题材及古装人物入画,主要作品有:《水浒人物一百零八图》、《戴敦邦水浒人物谱》、《红楼梦人物百图》、《戴敦邦新绘红楼梦》、《戴敦邦古典文学名著画集》等;连环画代表作品有:《一支驳壳枪》、《水上交通站》、《大泽烈火》、《蔡文姬》等。
本报记者李怀宇发自上海
戴敦邦先生自称“民间艺人”。小时候生活在上海相对贫困的地方,接触的都是贩夫走卒,家里来往的客人也无特别有文化的人,都是为了生活而奔波的底层人。戴敦邦自认绘画上喜欢陈老莲、任伯年两家。“我还喜欢民间流传的美术。反正是比较传统的,甚至说比较俗气的东西,这跟出身有关系,跟我受的教育、生活的环境有关系。我小时候家里没有什么课外读物,只有到学校才有书。”
偶像是“三毛之父”
读初中时,戴敦邦偏科太厉害了,数学几乎零分,没有办法念高中,后来考进上海艺术师范,其间学校被撤销,并入上海第一师范学校。在校期间,戴敦邦作为小学美术老师的培养对象,接受了美术教育。
1956年毕业后,戴敦邦任《中国少年报》美术编缉,1957年任中国福利会《儿童时代》美术编辑。他回忆:“我的任务就是当美术编辑,儿童刊物什么事情都要做。校对、印刷、拿稿子、送稿子、给作者送稿费,还设计版面。”业余的时间就画连环画,“当时画其他画种几乎没钱的,连环画、插图、为报纸和出版社画画等有稿费收入。解放初期会画画的人几乎不是画漫画就是画连环画,因为需要量大,政府要宣传国防、政策、运动,我们年轻人也不懂什么,有一点收入就往这条路上跑了。”
“三毛之父”张乐平是戴敦邦从小就崇拜的偶像。戴敦邦临摹过一段时间张乐平的作品,因为工作的关系,两人曾经有过接触。“张乐平先生的画非常好,我们当时也是看三毛。因为他也是底层出来的,也没有什么学历,观察社会,提炼出三毛这个艺术形象。我们这种刚刚从学校来到社会的年轻人,有意同他多亲近一点。”戴敦邦说,“张乐平年轻的时候受他母亲的熏陶,他母亲剪纸、窗花、图案的手艺特别好。所以,张乐平有一项绝活,剪纸很好。他原来也不是在社会地位上很有威信的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大批成功的画家都是这样的,并不是什么美术高等学府出来的,像丁聪、叶浅予,从现实生活中找题材,塑造出来形象,而且这些作品在社会引起普遍的共鸣,然后成为画坛上很有地位的人。”
画底层小市民的生活
当年戴敦邦在连环画中自得其乐。他说:“当时画中国画没钱,画油画也没什么钱,要自己掏钱买画布、颜料。我们画连环画,铅笔、毛笔,包括画纸都是出版社印好了方块,就在这里面画。我们又是业余的,更不可能画大的东西,当然都是画连环画。”但他觉得画连环画对自己的成长影响很大:“连环画的艺术实践多,一个故事给你,你就要像电视剧导演一样,怎么分镜头,怎么调动绘画手段,那是锻炼人的。但是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像一幅国画就能打动读者。它必须把故事画出来,人物塑造方面,不如单一幅画那样,一般来说能把这个故事讲清楚了,人家都理解。它对作者提供了创作上大量的实践。但是连环画不能解决绘画的所有问题。”
真正使戴敦邦在艺术上成熟的是画中国的古典名著。他觉得自己画现代题材不大行,更喜欢画一些底层小市民,当他画起《水浒传》,感觉跟兴趣非常吻合,以后画《金瓶梅》,更感得心应手。“古代我没生活过,但跟现代的底层生活好像是非常吻合的,所以我比较有把握,兴趣自然而然产生了。我基本上放弃画现代的东西,都是画古人。”戴敦邦说,“四大名著我都蛮喜欢,但是,因为我生活在底层,《水浒传》里面描写的东西有比较多的共鸣。像武大郎,好像就在我们生活中看到一样,所以画起来比较有共鸣。另外,民间的说书、戏曲比较多,对我来说可以吸收很多的养料。《红楼梦》是比较高端的文学作品,对我们理解起来还是比较困难。《三国演义》就比较难一点了,都是上层的军事、外交上的勾心斗角,但是像关羽张飞这种形象也受民间很多人喜爱。《西游记》更是这样。不是每个人都看过四本小说的,但是它们派生出来的戏曲、评书、年画特别多,都家喻户晓,所以对我们也比较有影响,但是全部去读,自己兴趣也不大。”
戴敦邦觉得绘画需要有一点天分,但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勤奋。“有人天分高了不勤奋,反而不行。有的人天分差一点,勤奋还可以补足天分,反而能够成才。”几年前因为画画用力过勤,他的右眼几近失明。近来,他致力于画《道德经》。“我五大名著画完了。现在也没办法,眼睛有问题了,自己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我怎么理解《道德经》,就画成什么样。 ”
“有时看中国的艺术发展史不进反退”
《水浒传》特别精彩的人物是少数
时代周报:中央台拍摄的电视剧《水浒传》,一百零八将是你画的,给公众的印象很深。
戴敦邦:我没有什么名,我有什么名?那是电视剧、传媒的功劳,不是我的功劳,其他人画了也是这样。当时是朋友介绍中央台来找我,中央台跟我说:我们钱很少的。我比较喜欢《水浒传》,我说:钱给不给无所谓,我来画。我画了各种版本,中央台画了一套,中央台以前白描的我也画过。
时代周报:有作家说,《水浒传》的精彩之处就在于刻画了一百零八将,每个人的性格都不一样。你的看法如何?
戴敦邦:总体是每个人物刻画得很到位,但是不能说一百零八个一点都不类同。因为我画的过程当中还有不少是凑数的。它最精彩的这几个人物:鲁智深、林冲、宋江、武松。有的是凑天罡地煞之类。但总体来说,主要的人物都是刻画得很好,特别精彩的只是少数。
时代周报:你比较喜欢哪几个人?

戴敦邦:鲁智深。他是一个没太高文化的人,又是底层的低级军官,在民间打抱不平。我觉得他虽然文化不高,但智商很高。他打死了镇关西,要有时间走,就说:你不要装死。结果他这样就跑掉了。后来他很多东西都表现得很好,救林冲到一定程度,他说:我不能送你了,要到沧州了,估计这两个鸟人不会再害你了,我不能陪你了。在这些地方,他表现得非常有智商,所以后来他能修成正果。他一方面信佛,一方面仍然大方地喝酒吃肉,真正地懂得佛是怎么信的,不拘泥于什么。他真正是有佛的胸怀。包括他对宋江的态度,也不是盲从。招安的时候,他是坚决反对的,这就是大智大勇。他说:不行,招安了还是死路一条。像李逵这样的人,一个是鲁莽,一个就是对宋江盲目崇拜,这都充分体现了我们古代劳动人民的愚昧,李逵就是愚昧。鲁智深一点都不愚昧的。一样是很粗鲁的人,他不愚昧,什么人都不盲从。
武松同鲁智深比,他的性格上多少有一些狭隘。鲁智深胸怀要宽广。武松还有一点,鸳鸯楼上杀人太多了,杀西门庆、潘金莲还是有道理,到鸳鸯楼,连丫鬟、下人都杀了。而且他对施恩在快活林这个事情,也比较盲从了,施恩跟蒋门神都是一样的嘛,人家给他小恩小惠,他就帮人去打架了。鲁智深就不会了。人家评价都说李逵好,我说不对的,我认为鲁智深是水浒第一条好汉、真正的英雄。



2#
 楼主| 发表于 2014-1-28 00:17:04 | 只看该作者

戴敦邦:我有一个原则就是不画删节版。我是全本,不是删节本。作为完整的艺术,就不能肢解它。上面审查没有表态,也不说错,也不说不错,已经审稿将近五年了。


我画《金瓶梅》全本,不是删节本
时代周报:你为什么要画《金瓶梅》全本?
戴敦邦:《金瓶梅》我看得比较晚,我画了《水浒传》以后就开始注意《金瓶梅》。因为大家知道《金瓶梅》跟《水浒传》的关系,是西门庆跟潘金莲的故事。另外,它的生活就是市井底层的人物生活,虽然西门庆有些官场的事情,但更多还是底层。我全部画了一遍《金瓶梅》,但现在不能出。我和刘心武合作的《戴敦邦绘刘心武评金瓶梅人物谱》,只是几十个图而已。我后来画到250个图。但是我有一个原则就是不画删节版。我是全本,不是删节本。作为完整的艺术,就不能肢解它。上面审查没有表态,也不说错,也不说不错,已经审稿将近五年了。
时代周报:你对《金瓶梅》的小说原著如何评价?
戴敦邦:我认为这是中国最伟大的小说。大家现在都肯定的四大名著,但是我觉得四大名著同它比,它是最伟大的。中国的小说以前是写帝王将相、仙人神道,《金瓶梅》完全写到人。这是以前没有的,或者没有像它这样完整的。而且写的是底层的平常生活,底层人作为小说的主人公来写。《红楼梦》的整个小说的结构,我认为是学《金瓶梅》。当然它在《金瓶梅》的基础上把一家底层的破落户或者暴发户,换成了一个比较有修养的士绅大家。《金瓶梅》里面的人都是没有修养的,就像我们这些人,文化也不高。但曹雪芹的文化就比较高一点,没有《金瓶梅》,我也不敢想《红楼梦》会写成什么样子。《红楼梦》里面的有些人物,我可以说社会历史里面不可能有具体非常像这样的人。但《金瓶梅》里面的人,在生活中确确实实有。比如贾宝玉这个形象,生活里不可能有这样的男人,林黛玉也不可能有。《金瓶梅》不是,它的艺术形象就跟社会一样,我认为伟大在这个地方。而且我看了《金瓶梅》就理解了中国社会。现在不理解各种社会现象,看了《金瓶梅》:哦,就是这么回事。几百年前人家把现在的事情都写在里面了,现在有多少西门庆啊?潘金莲也多。我们现代社会上的现象,《金瓶梅》都写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怎么交换,人性的丑陋等都写了。所以我说它伟大。说句不好听的话,现在的作家写不出的。《金瓶梅》写的是宋代,但是生活经历就是明代。正因为伟大,我才要画它的全本。
时代周报:上海画家刘旦宅先生也画《红楼梦》。你画的《红楼梦》和他画的《红楼梦》有什么区别?
戴敦邦:他书卷气比我高,比较高雅。曹雪芹从诗词、意境方面写得比较高雅。这方面他比我画得好多了,所以我也向他学习。那么,我的好处是画的数量比他多。我知道要走老刘这条路不行,他已经走了,而且他这方面造诣比我高。所以,我还是用世俗的观点,把这些人从虚无缥缈的艺术形象画到生活里面,我就把小姐、丫鬟都画成一些平平凡凡的人。我在细节描写也没有画得非常高雅,画的是现实生活当中的一些动作、背景。老刘比我画得高雅,但是我画得比较通俗。我们两家是不一样的,当然我在他身上学到不少东西。他画其他古典的东西也是比较高雅的,往高古上面去追求。我画再高古的东西,都把它拉到民间世俗上面去。
越高层的人越不要求自己守信
时代周报:你画《三国演义》的形象为什么没有像《水浒传》、《金瓶梅》、《红楼梦》这么多?
戴敦邦:帝王将相的这种气派,政治上怎么勾心斗角,我把握不住。我画三国,主要把关羽画出来。我对其他人都很难把握,像诸葛亮比较难把握,刘备、曹操也难把握,这些人性格上都比较难把握。因为对我们这种底层的人很难去找出这种感觉,这种人物都是帝王将相,而且都是呼风唤雨的人。我的关羽画,也是民间的讲义气这种。佛教、道教、儒教都崇拜关羽的。像其他神像,佛教有的,道教就没有,道教有的,佛教就没有。唯一的就是关公,三个教都把他作为一个供奉的神。他讲信誉,中国人比较强调诚义,关公就是典型的为了自己的义,为了自己的诚信,什么都可以放弃,所以跟中国人的性格是比较吻合的,特别是底层的人信奉这些。我觉得越高层的人越不要求自己守信,我们底层的老百姓特别要守信用。那么,上层的人也希望底层的人多接受这些。
时代周报:《西游记》呢?
戴敦邦:《西游记》我也画,但是从体会上来说不如一个《水浒传》、《红楼梦》、《金瓶梅》,那些我的切身体会更多一点。我也画了不少《西游记》,但是我总感觉像画神话小说一样,所以没有太多地刻画人物、理解人物,就不像其他小说那么多,体会也不可能像《水浒传》、《红楼梦》那么深,相对来说我画得也比较少一点。
时代周报:这五部古典小说里面,你最喜欢还是《金瓶梅》?
戴敦邦:对,因为它的现实意义太大了,尤其对我们现代。它在几百年前就告诉你了,这个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是这么回事,似乎我们现在也在重复它这一套。
时代周报:物质生活不断地变化,但几百年前的人性跟今天变化好像不大?
戴敦邦:我觉得这个可以理解,人的七情六欲没有变化。有的丰富一点,有的地方制约一点,仅此而已。有的情况下某种强烈的道德观点抑制了某种欲望,有的情况下更放任某些欲望,仅此而已。大家都没有性欲,大家都没有食欲,这样变化的社会我想不可能。好事、坏事和历史上比也差不多了。
“谁都看得懂的画才是好的”
时代周报:“民间”两字大有学问,从生活里面吸取的养分有时候反而更宝贵。
戴敦邦:但是有的时候也不是每个人都认同的。草根,可以理解成是生活在广大人民里面,吸取充分的养料,像野草生生死死永不消亡。但是有的人理解成粗俗、低下。很多东西看你怎么理解,你自己的生活感悟不一样。有些人就觉得,帝王将相的东西好,我觉得像宫廷有的东西比民间的还俗气。因为有些上层人物个人的爱好,也有卑鄙的,就左右了这个社会,他有权力来变成一种全社会都公认的东西,有的时候反而把历史、文化倒退了。“文革”是最好的例子。我觉得中国的艺术发展史,有的时候不是进步了,是倒退了很多。我总觉得汉代的很多艺术品,距离拉得远点同清代比,那清代太次了。清代的绘画、艺术和汉代、唐代、宋代没法比的。时代在发展,生产力在进步,文化艺术的东西有的时候是吻合的,有的时候是不吻合的。清代的东西做得很细致,但水准不行,现代也是,老百姓富裕了,国家强大了,艺术不是上去了。
曹雪芹、罗贯中、施耐庵这些人都是在被社会歧视的情况下写出这些伟大的著作。这四大名著的作者当时不是生活窘迫,就是在迷失的情况下诞生了伟大的作品。像元代的关汉卿也是没有地位,受迫害的。但总体来讲,文学艺术在统治者的心目中也就是一些被利用的东西。所以,安心在民间还比较好。
时代周报:你说自己这一路画风是从陈老莲、任伯年传来的。陈老莲对你是什么样的影响?
戴敦邦:陈老莲对我影响很大,最开始就是他画的水浒,他的《水浒叶子》流传下来,成了不朽的艺术品。陈老莲把明代的一些底层人物的服饰、动作都画在里面了,一般人物画家比较容易把水浒人物理解成高大的英雄或者武将,陈老莲画的是一些最底下的人,所以我特别喜欢。任伯年也学陈老莲的。
时代周报:你对西方的绘画艺术接触和吸收得多吗?
戴敦邦:西方有很多东西是科学的,比方说透视学、色彩学,美术上有解剖学,就是画人体,西方是作为科学的。画山水、画人物都牵扯到透视。西方绘画的透视是很科学的,色彩学也是很科学的,用太阳光来分析事物,这是光学原理。我们中国的画要从这个学问上去学人家,为我们所用。倒不是否定我们的三点透视,但是人家是有道理的,比方我们以前中国人物画,画个方形的格子,在透视上就是后面的大,前面的小,其实应该是前面的大,后面的小。西方按照科学来说,所以,西洋画合理的东西我们可以借鉴过来。但是中国画有艺术技巧,是“六法”。现在的绘画,既不像科学,也不像“六法”。

刻画人物要深一点,一定要掌握西方的这些东西,要为我所用。我最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当一个时代处于上升的时候,在绘画上表现的是强烈的、比较写实,刻画得比较深刻。到王朝要衰落了以后就变了,从清代的帝王像来看,康雍乾,包括到嘉庆这四个皇帝的肖像画,应该说和皇帝本人很像的,到后来就越来越差了。明代也是,朱元璋、朱棣的画像都好,越到后来越画越糟糕了,全都画得不像。所谓“气韵生动”只有在扎实的形式上才能体现的,否则自己讲很生动,但是给观众一看,看不出什么东西。如果一幅画要反复地解说:立意在哪里,表现在哪里,不行。那种谁都看得懂的画,我认为是画得好。但是现在不是这样子的,越看得懂的画,人家觉得简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10:50 , Processed in 0.07664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