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朱永新:2014年,中国教育有哪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2-1 09:55: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4年,中国教育有哪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2013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发表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不仅文字多达723个字,而且是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次三中全会中,最全面、最系统、最深入的一次关于教育的表述,对立德树人、推进教育公平,对深化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从改革的方向到改革的重点、突破口等,阐述得非常清晰。蓝图已经描绘,方向已经明晰,号令已经下达。在2014年,中国教育将给我们带来新的惊喜。那么,新的一年里,我们可以期待和关注哪些问题呢?

一、立德树人,有无新的举措?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其实,《决定》中的立德树人就简洁概括了这一要求,并为接下来的教育领域改革指出了根本方向。

        从国内看,我们正处于社会快速转型的时代,从国际看,我们正迎接着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的洗礼。这样的洪流中,想要探寻和把握方向,并不容易。因此我们也能看见,这些年我们的教育重分数而轻技能,很少关注人的生命本身、人格的健全成长,更少关注如何有效建立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体系,如何真正建设我们的共同精神家园。这样的情形下,我们的教育能不能把孩子培育成为美好的人?能不能带领我们走向美好未来?这些问题,令每个关心教育的人忧心忡忡。

这一次的《决定》中,立德树人四字如同灯塔,指引着接下去前进的大方向。想要真正解决这个问题,则需要全面布局、立体深入。首先要重新规划、调整我们的德育课程体系,要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用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立立人己达达人为核心的中国文化根本精神,润泽孩子的心灵,要用以积极心理学、实用健康学为基础的《生命教育》和以法制教育与习惯养成为基础的《公民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与公民素质。当然,另一方面也需要规范教师的职业道德,并辅以切实有效的学习机制,帮助教师发展专业,不断成长。教育部近日发布《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教师收礼、有偿补课、体罚学生、骚扰学生等不端行为将受到相应处分。新办法的出台,就是其中一件值得关注的事情。

二、教育公平,有无大的进展?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的目标,并且提出了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等具体政策目标。

        教育公平是整个社会公平的基础。公平就像空气,如果真正公平,每天空气质量为,人民可能并不会如何察觉,一旦不公平,就会成为雾霾,任何人都能感受到。教育公平的问题解决了,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就会提高,社会的公平正义就能够得到基本的保障。促进教育公平,首先要缩小城乡教育差别,尤其是学校之间的差别,取消重点校、实验校的特权,在义务教育阶段内,所有的公办学校都该按照一个基本标准来建设。不仅是学校的建筑,更重要的教学基本设施,如计算机、图书、实验室、运动场等应该与城市的学校同一标准。

        在推进教育公平的过程中,难度最大的事情是义务教育阶段校长和教师的流动、轮岗。真正能够让城市学校、优质学校的校长、教师能够沉下去,让好教师真正能够下到基层,下到薄弱学校,是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最有效的手段。这是一件涉及到学校文化传统,关系到学校、教师、学生、校长、父母等各方面切身利益,甚至于社会稳定息息相关的问题。如果因地制宜,灵活多样,扎实有效地推进校长与教师的交流,能够让农村和薄弱学校有更多好校长好老师,必将从本质上提升教育公平,必定会取得推动教育公平的突破性进展。这也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情。

三、民间财智,能否受到重视?

        据统计,目前全国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已达14万所,在校生人数3911万。民办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教育资源的供给,提供了多元多样的选择,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教育活力。

        但从总体来说,我国民办教育规模小、质量差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真正的民间资本并没有进入教育领域。民办学校的法人属性、税费优惠、产权归属等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不仅民间的资本没有进入教育,民间的智慧也很少进入教育领域,许多知识精英在教育之外。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要引入市场的机制和第三方力量变革教育,为新一轮的教育改革提供了高屋建瓴的新思路。虽然教育领域不同于经济领域,不能完全由市场说了算,但可以肯定的是,教育改革如果没有民间力量的进入,如果没有市场力量的配置,就会缺乏活力与张力。

        长期以来,教育改革已经明显滞后于经济改革。甚至有人说,教育是计划经济的最后堡垒,市场力量根本没有进入教育。此言虽然偏激,却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我们的教育远离民间、远离市场,是显而易见的事实。这也是我们的教育经常面临诟病、遭受批评的一个原因。所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启迪,就是应该让民间资本更多地进入教育,应该让草根教改更深地进入课堂,应该让社会力量更好地进入评价。我们期待,在2014年,能够出台更好的政策,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教育,尤其是非义务教育领域,能够吸引更多的企业、机构和个人参与投资管理;鼓励作家、书画家等社会精英走向学校。

四、慕课浪潮,能否席卷大学?

        比尔·盖茨曾经预言:以后我们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质量最佳的授课内容,这些内容比任何单一的大学都强。”2013年,这一预言几近成真。

        继可汗学院之后,斯坦福大学教授塞巴斯蒂安·史朗把他的人工智能课程放在网上,吸引了190个国家和地区的16万人注册收看。包括斯坦福、普林斯顿在内的33所世界一流大学合作建立了在线免费课程。清华大学学堂在线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平台正式发布,包括北大、清华、复旦、浙大等在内的中国首个名校联盟——九校联盟(C9)有望实现学分互认。课堂教学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课堂的功能不再是知识的教授,而是评价与交流。慕课已经成为大学教育的一道新风景。据说,埃及、巴基斯坦等国家选修慕课的人数已经远远超过了中国。

        鉴于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大学已经把自己的课程上线,而各个国家的学生也已经开始通过网络学习慕课,今后大学的课程证书比文凭可能更重要。今后很可能有人选哈佛的A课程,牛津的B课程,耶鲁的C课程,麻省的D课程,北大的E课程,用人单位则可能指定其中的一些课程组合而不再看文凭。

        面对慕课的汹涌而来,面对新的教学方式的变革,我们准备好了吗?2014,也许是关键的一年。

五、减负困局,能否有效突围?

        我国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虽然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呼吁了多年,但是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局面一直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观。在全中国,最辛苦的、睡眠最少的是中小学学生,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的问题,有许多原因。第一是我们的考试文化与考试制度,完全以一张试卷定终身,一次考试决命运的做法;第二是我们的学科内容过深,大部分学生觉得数学、物理等学科太难,同时英语学习偏重语法等知识,效率太低;第三是我们的作息制度,使学生的睡眠时间太少。2013年,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减负万里行活动,《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也重拳出击,对如何走出减负困局,避免越减越重之怪现象进行了连续关注。教育部在年末有正式出台了《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向社会征求意见。

减负困局,能否有效突围?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和有关政策的出台,减负的力度自然会不断加大,但是课程标准的重新修订,学科难度的降低,以及分层教学的普遍推广,也是减负突围的题中之义。2014年,我们期待孩子们的书包更轻一些,学得更轻松一些。

六、就业难题,有无破解之道?

        2013年,我国的大学生就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一方面,毕业生规模达699万人,较2012年增加19万,创造历史新高,被冠以史上最难就业季;另一方面,计划招聘岗位数的急遽下降,同比平均降幅约为15%。毕业即失业,已经成为许多大学生尤其是没有背景的农村大学生的无奈现实,新的读书无用论,正在许多农村学生中悄然蔓延。

        大学生就业的难题,原因非常之多。除了宏观经济的原因外,这里面既有就业政策、就业指导、就业信息的不通畅和不及时,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部分单位企业的用人观念不正确等客观原因,也有部分大学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热衷追求到大城市去,到大公司去,当公务员去,到挣钱最多的地方去等主观上的原因。

        总的来说,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症结还是在于结构性矛盾:一方面是农村边远地区、微小型企业等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另外一方面是许多大学生不愿到国家需要的重点行业和偏远地区就业;一方面大学培养出的毕业生与社会需求不能更大程度匹配,另一方面许多紧缺行业、紧缺专业无法满足企业需要。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大众化教育的过渡,明年的高校毕业生会超过700万人,再次刷新纪录。在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大背景下,新毕业的学生,加上大量往年未成功就业的毕业生,一起寻找新的就业岗位,这在客观上加大了就业的难度,给本来就非常严峻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2014,如何破解就业难题,不仅是对各级政府治理能力的一次考验,也是对大学教学改革的一个挑战。

七、高中教育,能否创新变革?

        最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于义务教育的投入,学前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改革也提出了明确的方向、思路非常清晰。相对而言,高中教育感到有些迷惘,改革的方向不够清晰。在2013年末民进中央召开的一个基础教育座谈会上,有高中校长谈到自己的苦恼:做事越来越累,越来越没有乐趣。也有高中校长谈到关于教师的怪相:只进不出(没有淘汰机制)、教育分离(无人愿意做班主任)、内混外捞(学校上课不用心,外面家教很卖力)、特而不教(评上特级不教书)、优犯众怒(大家不开心)。高中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困惑与矛盾。

        我认为,2014年高中教育是否能够创新变革,除了取决于高考制度的改革外,高中教育自身的创新变革也值得期待。

        当务之急是化解高中债务问题。现在部分地区高中办学吃饭靠财政,盖房靠贷款,运转靠收费的情况比较严重,几千万甚至超过亿元债务的学校非常普遍,校长无法安心办学。目前至少有1600亿的高中债务有待化解。尽快摸清家底,帮助高中学校还清债务、轻装上阵,已经迫在眉睫。

       降低高中学科难度也是呼声强烈的问题。目前我们的高中课程标准太高太难,造成课时紧内容多负担重,必修课达到144个学分,远远超过国外50-80个学分的要求。只有降低难度,才能把大多数学生解放出来,自主学习,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学习。如此退一步才能进两步。适合中国国情的大学先修课程能否在高中推开?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的学分能否互换、学生能否互相转学?以学分制为基础的综合高中的建设能否试点运行?这些问题也是2014年我们期待看到的改革风景。

八、高考改革,能否如愿试水?

       考试制度的改革是教育改革的牛鼻子。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和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的联合调查表明,78.3%的教育局长认为,影响教育发展的最大障碍就是考试招生制度。如何充分发挥考试尤其是高考的指挥棒作用?如何有效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如何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的办法?这些都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提出的改革任务。此外,如何推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如何推行职业院校分类招考和注册入学的录取改革?也是高考改革必须破解的难题。

       目前,教育部门正在紧锣密鼓制定新的高考改革方案,2014年上半年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即将正式公布。我们认为,高考改革的根本方向是让高考招生更适合于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需要,更有利于普通高中的素质教育,更能够导向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公平、自主、透明、科学、导向,是高考改革的基本原则。

       也许高考改革不会一帆风顺,不会一部到位,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即将启动的高考改革,在试水以后,应该可以扬帆鼓浪,勇往直前。

       教育是社会的缩影,教育改革是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积极稳妥地推进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不仅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要任务,也是教育自身改革的内在要求。教育改革需要勇气,需要智慧,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的配合与支持,需要劳动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的配套改革,需要我们对改革抱以热忱的关注、善意的督促与真诚的理解、齐心的行动。

       2014,我们期待着!



2#
 楼主| 发表于 2014-2-1 09:56:45 | 只看该作者
心灵的建设
                                                                                                      朱永新

亲爱的新教育同仁:

     在这个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日子里,愿屠苏美酒带去我的祝福,祝福您,亲爱的新教育同仁,健康,平安,欢喜,吉祥。

   2000年,在《我的教育理想》一书中,我描摹了我理想教育的蓝图,新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从此萌芽。14年来,我与新教育同仁每日耕耘。

   可是,直到今天,我们新教育实验的课题体系还没有研发完毕,在刚刚过去的年会上,我们才梳理出新教育的课程体系。当然,我一直觉得新教育做得还很不够。

   可是,新教育之外,很多朋友对我们赞誉多多,说我们从事了一项伟大的事业,说我们有着惊人的生命力,说我们是中国民间最大最成功的教育实验。赞叹之于,有许多人曾经对我表示不解:新教育的影响波及海内外,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你为什么还不知足?

   我想,所谓成功,特别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其实是一个误解。如果我能代表新教育共同体,我想说,新教育期待的成功,不是世俗意义的影响,而是心灵世界的美好。

   两年前我曾说过,新教育的彼岸,是一群又一群的孩子,待他们长大为一代新人,走向世界大舞台,我希望,我们能从他们身上清晰地看到:政治是有理想的,财富是有汗水的,科学是有人性的,享乐是有道德的。这也是十年前媒体把我们的事业,评价为新希望工程的原因。与致力于失学儿童重返课堂的希望工程不同,新教育工程致力于心灵的建设

   心如宇宙,其间万物流转。建设心灵,是一项无法竣工的工程,我们始终是个建设者。在新教育的工地上,我愿意日复一日地,进行我的人生的建设,肩负一个公民对这个国家的使命,履行一个新教育人,对这个世界的责任。白发只会警醒我岁月之流转,人生之短暂,使命之维艰,白发只会警醒我不要因为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而止步。所以,我,和各位同仁一样,始终在路上。

   前不久,在南通,新教育理事们济济一堂,谈到2014年新教育建设的要点,我谈了三大建设:

   新教育理论体系建设。说理论体系建设,不是好大喜功,而是希望我们能够超越形而下的经验,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上,朝向世界,在理论的探索中,把蓝图逐步绘制为地图;

   新教育基地学校建设。办学校不是我们的目的,但我们需要基地学校,践行我们的理论,检验我们的成果,创新我们的实验,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更多实验学校,提供临摹的蓝本,创造的座标;

   新教育组织能力建设。我们是一个NGO,一个非政府组织,作为一个社会企业,组织能力的好坏强弱,直接关系到我们履行社会责任能力的高低上下。

   过年,本应是报喜不报忧,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季节,与各位同仁,提出我们的问题,不是泼冷水,而是探讨我们的建设,期待新教育能有姿态良好的第二次出发。

   各位亲爱的新教育同仁,我不知道,你们是否认同这些建设的急迫性。于我,是感觉到这些建设的刻不容缓。这种紧迫感,并非来自我日益增多的白发与皱纹,而来自人们沉郁的心声,来自这些手足同胞们越来越渴切的呼吁和呐喊!
一个个新的日子如期而至,一个个新的生命正在诞生。在我们这个近14亿人口的国家里,在这片广袤又拥挤的土地上,好的教育,会让庞大的人口成为财富,差的教育,却会让庞大的人口成为包袱。
亲爱的新教育同仁,生命是无法重来的历程,而教育是涵养生命的唯一可能。我们的建设早一天完备,我们的行动多一分力量,就有可能多一个生命得到这份新的滋养。

   而我相信,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将能通过建设新教育的行动而更加完整,我们每个人的心灵,都将会通过践行新教育的行动而日益丰盈。最终,我们会在此完成人生的建设,那不是来自外界的奖赏,而是我们终将微笑着对自己轻声说一句:我没有辜负此生。

   新的一年已经到来了,让我们继续行动吧!祝福新教育,祝福大家!

                                                                                                                                          朱永新
                                                                                                                                   2014130日写于北京滴石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21:32 , Processed in 0.12555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