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吴非:过多听课于事无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3-8 13:14: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过多听课于事无补  
  
     问一位老师近期忙什么,他说:“忙听课,也忙‘被听课’。”问他累不累?他说:“‘被听课’多少有些累,听别人的课,更累。”原来学校规定每人每周要听4到6节课,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他说:“校领导看到老师们在忙,就放心了。”
    我替这位老师算了一下,他每天不是被听就是听别人的课。自己教两个班,十多节课,“被听”四五节,再听别人四五节课,课后再交流个几十分钟(遇上个碎嘴子,会聊到午餐或晚餐时间),这就没有什么时间和学生在一起,更没有时间去读书了。我觉得过多的听课交流未必有什么好处,教师需要有独立阅读和思考的时间。
    校长们是希望教师通过这样的交流以提高业务素养(或曰应试能力),可是这样忙于“听与被听”,教师用什么时间去阅读思考呢?如果教师没有时间阅读与思考,就不可能成为一名有智慧的教师。
    还有些学校搞“推磨听课”,四五十岁的中年教师,每天也忙于“推磨”。我开始莫名其妙,据说是取其“轮转”义,轮流开课,不让磨子停下来。我觉得这种说法是对教学工作的不敬,这不是把教师当作驴子么?每星期听课,目的是什么?教师平均教龄十年以上了,底子打得不错,为什么不让他们有静心思考的时间?观察几节课也可以了,要求青年教师常年去听老教师的课,这种“培养”方法未必有好处。
    我对一位老师说:我不敢随便去听别人的课,并非不想观摩,并非不爱学习。不管如何,课堂里坐进陌生人,会干扰学生的学习;听完了还要说上几句,无非从自己的角度、以自己的认识去评价他人优劣,更不妥;更加上大家工作很忙,不大愿意受干扰。——他的教学很正常,他的学生认可他的教学,而你不一定熟悉他的班级,你也未必了解他最近的教学情况,凭什么要去“督”,要去“导”?你以为你是谁?你真的以为自己有资格指导别人?自己工作量轻,却总去干扰青年教师,很不妥当。有时,青年教师反映不堪干扰,个别领导却说“促进一下也是有好处的”,——那为什么校长们的工作不愿让教师去“促进一下”呢?有些校长终年游手好闲,玩遍全国,甚至周游世界,行止安排秘而不宣,却要派人把青年教师的每节课及一举一动都盯牢。一些学校矛盾多,工作效率低,青年教师缺乏教学激情,也和这种不体恤教师的做法有关。
    我不主张过多安排检查性质的听课,至于青年教师主动邀我去听他们的课,我则欣然而往。他们会说:“我最近作了一些尝试,但不是很有把握,您能来听听么?”或者说:“我最近没感觉,有点摸不到头绪,想请你帮帮我。”我便很有兴趣。当然,我也提醒过一些教师:要逐步建立自己的教学自信,听课太多,终日徘徊游移,也有可能丧失基本判断,对专业发展未必有什么好处。我在一些学校发现:读书多,爱思考的教师比只听课会模仿的教师发展得好。听课听多了,习得一些技艺,不过能成为“匠”而已;多读多思,举一反三,学科教学“变小了”,人站得高,境界就出来了。名师的课为什么那样设计,出于什么样的考虑,课上遇到生成性问题如何解决,如此等等,都是教师世界观教学观的自然反映,这些是要通过思考才能领悟的;一味地听,如舍本逐末,得其皮毛。青年教师的成长,不在于他听了多少课,而在于他会不会“听”。
    我经常观察工匠的活动,他们整天不停地劳作,砌砖的,整天砌砖;泥墙的,整天泥墙。他们辛苦几个月或是一年,按照工头的吩咐动作,不但没有办法改变一幢大楼的设计,也不能改动任何一个细节,这是纯粹的机械体力劳动,几乎不需要动脑筋。我也在作坊观察匠人的工作,他们按照一定的模式和程序劳动,只要产品的规格不变,他们的动作也不会变。过多地听课也有点像手工业师徒传统,一些青年教师学习名家,频繁听课,研究课例,亦步亦趋,最后画虎类犬,也许就是过多听课造成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1 17:21 , Processed in 0.07302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