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好与好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3-8 18:42: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学好与好学
--日期:2013-09-02 作者:钱颖一 来源:文汇报

    我去年为经管学院2012级新生讲的主题是“无用知识的有用性”。我当时说,所谓“无用”与“有用”之分,大多是短期与长期之别。这就是一种观念转变,它让我们认识到对知识“有用”和“无用”的看法要有一种新度量。类似地推理,我们也可以发现“有用知识的无用性”的可能性。有一些看上去有用的知识,只不过是在特定情况下的一时半会儿中有用,而在多数情况下,在长期来看,它们没有什么用,甚至可能有害,因为它们可能会限制你们的思维,可能会误导你们的选择。

  如果说我去年讲的是“学什么”,那么我今年讲的是“什么是学”。具体地说,我要讲“学好”与“好学”的不同。从“学好”到“好学”,这又是一个观念上的转变。

  在我看来,在大学中,“好学生”不再是“学得好”学生,至少说主要不是。在大学中,一个好学生,首先是一个“好学的”学生。请你们注意:在大学中,“好学生”的定义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学得好”的学生,而是“好学的”学生。

  “学好”与“好学”是两种不同“学”的境界:“学好”是学习中被动的接受,而“好学”则是学习中主动的探索;“学好”是今天学习的一个结果,而“好学”则是今后学习的一种习惯;“学好”只是对学习已有知识的一种度量,而“好学”则是对学习未来知识的一种态度;“学好”是为了掌握知识,而“好学”是为了探索问题;“学好”得到的是答案,而“好学”追求的是真理。

  “好学”远比“学好”更重要。你们需要的是从“学好”到“好学”的转变。

  “学好”有一套方法,比如做好预习、上好自习、死记硬背、大量做题、掌握知识点等。“好学”也有方法,也许同学们就不那么清楚了。今天在这里我与同学们分享一下我的心得。在我看来,“好学”有五个要素,我称为“五好”,分别是“好奇”、“好问”、“好读”、“好思”、“好言”。

  第一,好奇。好奇是科技创新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原始推动力。十年前,四位物理学诺贝尔奖获得者到清华理学院与清华学生座谈。当问到什么是科学发明最重要的要素时,他们没有选择基础扎实、数学好,甚至没有选择勤奋、努力,而是不约而同地说到了好奇心。连爱因斯坦这样的天才都说,“我没有特殊的才能,我只是激情般地好奇。”可见好奇在他心中的位置。所以,我认为,好学的第一要素是好奇,好学源于好奇。

  第二,好问。好奇往往导致好问,而好问是质疑既有知识,探求未知的起点。但我们面临的情况是,学生不好问,也没有动力去问。这与我们的传统教育观念有关:教育就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并不鼓励学生质疑老师。这也与我们的应试教育制度有关:获得标准答案就能取得好成绩,而提出问题不仅对获得好成绩没有帮助,而且还有害,因为它让你不相信标准答案。但是,如果我们的目标是理解自然与社会,那么敢于置疑现成答案,善于提出问题就是最重要的。重视教育是中国人与犹太人的一个共同点,但是两种重视教育的方式很不同。中国学生回到家里,家长问“你今天学到了什么新知识”,而犹太学生回到家里,家长问“你今天提出了什么好问题”。全球犹太人总数不超过两千多万,还没有北京市人口多,而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犹太人数上百。这或许与他们的好问有关。

  第三,好读。阅读的范围很广,我在这里想强调两点。一是在当今碎片化信息高度发达的时候,在微博、微信、网页等信息随时随地都可及的时候,不要忘记要读书。碎片化的信息不能代替系统化的书。二是不仅要读与专业相关的读物,也要读超越专业的读物,特别是思想性读物。好读,是获取人类文明财富的必经之路。

  第四,好思。好学的核心是好思。17世纪的数学家、哲学家笛卡尔(就是发明坐标系的那位法国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思故我在”,他把思作为人存在的根本价值。我在这里想强调的是,大学本科阶段是一个人生学习过程中的转折点:在此之前的中小学教育,是以接受知识为主;而在大学本科阶段,要变为以思考为主。爱因斯坦就是这样认为的,他说:“大学本科教育的价值,不是学习很多事实,而是训练大脑去思考。”如何思考呢?思考既不是胡思乱想,也不是人云亦云,而是要独立思考。只有独立思考,才会有创造性思考,才会有批判性思考。这也正像爱因斯坦所说:“独立思考和判断一般能力的开发应该总是被放到最重要的位置,而不是专门知识的获取。”好思应该是大学生的第一要务。

  第五,好言。“行胜于言”是清华1920届毕业生,也就是陈岱孙先生那一届,在毕业时送给学校的纪念品日晷上刻的四个字,一直被认为代表清华校风。行胜于言是针对只言不行的风气而说,至今都很重要,我不仅认同,而且实践。但是,行胜于言不是不要言。这句话不是我先说的。2006年10月,在我刚做院长两个星期后召开的学院顾问委员会上,我们的老院长朱镕基针对清华学生不善言表的问题语重心长地说:“行胜于言不是不要言。古人说立德、立功、立言,就是要言。”好言是好学的一部分,我们不能不言。言就是沟通,就是传播。言的本领,就是传播的本领。只有言,别人才能知道你的观点和想法,也只有言,才能引发与他人的争辩,而真理往往是在争辩中产生。好学离不开好言。

  好奇、好问、好读、好思、好言——这就是我所理解的好学的五个要素。具备这“五好”,就为好学打开了窗户,开辟了道路。具备这“五好”,就是我心目中好学生的特质。你们在学习征途上要经历一个转折。这个转折意味着治学观念的变化和学习方法的变化。请记住,在大学,“好学”远比“学好”更重要。请你们在大学中养成好奇、好问、好读、好思、好言的习惯,并让好学伴随你们的一生。

  (作者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本文节选自作者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3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2 21:55 , Processed in 0.18683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