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日,由《诗刊》杂志社主办的首届“子曰”诗人奖(诗词奖)和2013年度诗歌奖(新诗)两项大奖在中国现代文学馆颁出。吴小如以《吴小如诗词选》(刊载于《诗刊》“子曰”增刊2013年第四期)获得年度子曰诗人奖,雷平阳以《诗无邪》(刊载于《诗刊》2013年1月上半月刊)获得年度诗歌奖。另外,获得“子曰”青年诗人奖的是刘如姬、詹晓勇。获得年度青年诗歌奖是离离、沈浩波。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廖奔、何建明出席颁奖仪式。
据介绍,《诗刊》年度奖是为继承和发展中华诗词文化、推进诗词和新诗的进步而设立的。在原来的年度奖基础上,《诗刊》社和“中房联合”合作下力气重新打造年度诗歌奖,并根据当下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写作者对传统诗词创作的喜欢,侧重着力打造了——年度“子曰”诗人奖,重点推出年度优秀诗词作品,引导和鼓励诗词创作。其中,“子曰”诗人奖设立年度奖一名,获奖者将获得奖金30万元,并由诗刊社编辑、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诗词集一本,组织个人诗词创作研讨会一次。为鼓励青年人进行诗词创作,“子曰”诗词奖还特设了两位年度青年诗人奖。“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在重点打造“子曰”诗人奖的同时,《诗刊》同时设立年度诗歌奖(新诗),获奖者将获得奖金10万元,并由诗刊社编辑、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诗集一本,组织个人诗歌创作研讨会一次。并设立年度青年诗歌奖两名。2013《诗刊》年度“子曰”诗人奖终评委由诗人、诗词专家刘征、郑伯农、霍松林、李文朝、周兴俊、了凡、江岚7人组成。2013《诗刊》年度诗歌奖终评委由诗人、诗歌评论家高洪波、吴思敬、林莽、陈超、刘立云、张清华、娜夜7人组成。
一、首届“子曰”诗人奖
1、“子曰”诗人奖·年度大奖 吴小如
获得年度“子曰”诗人奖的吴小如已经93岁高龄,是历史学家、古典文学专家、教育家,此次获奖的诗词刊发于《诗刊》的“子曰”增刊。由于身体原因,吴小如没有能够来到现场。在颁奖仪式举行之前,《诗刊》常务副主编商震将奖金和证书送到吴小如家中。图为吴小如提供的近照。
授奖词:
吴小如先生乃国学名家,学问精深,温厚儒雅,声誉卓著。他的诗词作品,历尽沧桑而愈见深邃,洞悉世事而愈见旷达。深刻地表现了饱经风雨的知识分子的人生感悟,展示了一位当代文人刚正不阿的风骨和节操。他的作品《吴小如诗词选》,于平淡中见真醇,于随意中见匠心。其咏物赠人,独出胸臆,自然质朴;其述怀感古,情思高远,蕴藉深沉。他的诗词,感发于心,情动于衷;言之有物,韵味无穷,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鉴于此,评委会决定,授予吴小如先生《诗刊》首届年度“子曰”年度诗人奖。
获奖感言:
尊敬的主席、各位嘉宾、各位诗友,首先要向大家表示歉意,因我已经是九十三岁的老人,又有病在身,实在无法亲自参加今天的颁奖盛典,希望各位予以谅解。
大家知道,我只是一个教书匠,不是诗人。当我听说获得2013年子曰年度诗人奖时,我在高兴的同时,更多的是感到惭愧。这不是谦虚,而是实话。因为我相信,有很多人,包括在座的一些朋友在内,他们的诗比我写得更好。也许是评委先生们考虑到我年纪大了,权当给我个安慰奖吧。我在这里谢谢他们的好意。
我在一个地方说过,我一生有三种业余爱好,即学唱京戏、学写毛笔字和学做旧体诗。既属业余爱好,当然谈不上精通。不过就我个人而言,学做旧体诗,不但可以用来抒情述志,对我做好本职工作也很有帮助。我在大学是教中国古典文学的。我教了一辈子中国文学史,诗歌、散文、小说、戏曲都要讲。但我自己最感兴趣、体会心得比较多的还是诗词。我一直认为,要想把古代诗文讲出个所以然来,必须掌握写作古诗文的实践经验,否则终不免隔靴搔痒。北大有两位名教授,一位是林庚先生,另一位是吴组缃先生。林先生讲诗,吴先生讲小说,都十分精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本人是诗人和小说家。他们两位是我的老师辈,是我学习的楷模。“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我自己觉得,学做旧体诗词,对我课上讲解诗词和撰写诗词赏析的文章,大有好处。
从我1944年开始学做旧体诗词算起,已经七十年过去了,虽然没有什么成绩可言,但对如何写诗多少有些体会。我有一组专门谈如何写作旧体诗的文章,借此机会,我诚恳地希望各位诗友给予批评指正。
最后,衷心祝愿《诗刊》和她的增刊越办越好,子曰诗社越办越兴旺!谢谢大家。
2、“子曰”诗人奖·青年诗人奖 刘如姬
刘如姬(左)
授奖词:
刘如姬的诗词,视角独特,感觉细腻,如曲径探幽,意趣盎然;语言干净,不事雕琢,如清水芙蓉,自然清新。她的作品《刘如姬诗词选》,关注日常生活,善于从时事新闻、人间世相中捕捉诗意,选取典型事件、场境,无论沉重或轻松,宏大或细微,都剪裁得当,独具匠心,富有女性特有的悲悯情怀,动人心弦。她的诗词,技巧日益纯熟,婉转隽永;表达举重若轻,言近旨远。鉴于此,评委会决定,特授予刘如姬女士《诗刊》首届年度“子曰”青年诗人奖。
获奖感言:
尊敬的各位前辈、尊敬的各位领导、诗友们,大家好!
“诗海无涯,诗心有翼”,乘着诗词的翅膀,我从两千里之外的福建永安,来到了这里。非常荣幸能够获得“子曰”青年诗人奖,由衷地感谢诗刊社对旧体诗词的重视并设立了这个奖项,感谢各位评委的青眼,让我在这个快马加鞭的马年获得这样一个大大的惊喜。这也是对我十年诗词生涯最好的肯定和鼓励。
“但得诗书为我友,好抛烦恼到他乡。”此时此刻,我心中唯有“感谢”二字:感谢诗词,丰富了我的世界,给我平凡的生活带来别样的精彩;感谢诗词,温暖了我的心灵,陪伴和激励着我在人生之路上奋然前行;感谢诗词,回馈给我太多太多,这次又让我获得了含金量很高的“子曰”青年诗人奖。而这所有的“感谢”都将化成在诗词之路上继续探索前行的动力,今后我将继续坚守诗词这方净土,存赤子之心,写性灵之诗,去凝聚正能量为传统文化、诗词文化的复兴、为实现“中国梦”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最后,欢迎大家到我的家乡——“绿色的森林城市”福建永安,这里山清明水秀,空气清新,保证没有雾霾。谢谢大家。
3、“子曰”诗人奖·青年诗人奖 詹骁勇
詹骁勇(中)
授奖词:
詹骁勇先生的诗词不尚奇而自有奇趣,不崇古而饶有古意。语言清丽,音节和婉,意境悠远。他的作品《詹骁勇诗选》,寄情山水,于自然之中,探寻人生的哲理;咏怀田园,于静美之中,呈现乡村的韵味。他的诗,生活气息浓郁,感受亲切朴挚,表述别开生面,淡雅澄澈,气韵生动,在继承传统与书写现实之间,做出了富有成效的努力。鉴于此,评委会决定,特授予詹骁勇先生《诗刊》首届年度“子曰”青年诗人奖。
获奖感言:
各位诗翁、诗长、诗友!很荣幸有这个机会与大家一起分享我读诗、学诗的快乐!首先我要说的是,能得到《诗刊》社颁发的“子曰”青年诗人奖,我感到非常高兴,高兴的是终于有人阅读并欣赏我的作品了。
热爱诗词的人多,写诗的人少。因为流行这样的言论,好诗已被唐人做完,所以虽然喜欢旧体诗的大有人在,但很少有人相信自己能够写出超过唐人的作品。如同人们满足于一遍遍地弹奏经典名曲,很少有人意识到,我们可以写出自己的曲子。
好诗真的被唐人做完了吗?显然不是!比如说,《千家诗》中宋人的佳作也不少,一点不输唐人。仅就某些题材的作品而言,如咏史诗至晚唐成熟,宋代又别开生面,元明清三代,佳作频传,大家辈出。如果我们只读唐代的咏史诗,肯定会错过许多精彩的篇章。
今日诗坛,可谓百花齐放。但让人担心是在校的学生们,依旧在接受好诗在唐代已被做完,好词在宋代已被做完的观点。即使特有天赋的人,也不敢开笔尝试;即使偶尔尝试,也难遇知音,还可能被冠以不务正业的帽子。我以前写诗,也是地下工作,后来之所以拿出来,主要是因为自己在大学里教诗词写作,不能不做些示范。大家都知道,老师的范文要比教材上的范文更有指导作用。因为诗词课,我结识了不少爱写诗词的学生,结识了诗词界的前辈耆老、文人雅士。因为诗词,我很幸运,我更愿意将此幸运带回去,带到课堂上,影响更多热爱写诗的青年才俊。谢谢大家!
二、2013年度诗歌奖
1、新诗类诗歌奖·诗歌大奖 雷平阳
雷平阳(右)
授奖词:
雷平阳的诗歌沉着坚实,有着深厚的文化源流和独特的地域特征。他的诗,有如云南土地上的植物,茂密、蓬勃,根系发达,直抵生命和大地的内部。他的诗,安放着高处的神灵,让读者敬畏;也安放无家可归的魂魄,等待读者认领。他的组诗《诗无邪》,情怀诚挚悲悯,笔力遒劲沉郁,视野开阔辽远,语言决绝锋利。他解剖人间世事,让人在痛楚中获得安慰;他直面生活,让人在绝望中拾取希望。他记录现实,追索精神的向度,为人类的生存和命运,寻找灵魂的证据。鉴于此,评委会决定,授予雷平阳《诗刊》2013年度诗歌奖。
获奖感言:
各位文学界的老师、同仁,大家好!我是一个不善于在公众空间里开口说话的人,似乎想说的话都被诗歌用光了。但今天的情况非常特殊,即使用唇语、手语、腹语或盲文,我都必须在此表达自己对《诗刊》及年度奖各位评委的真诚谢意!写诗的人那么多,为诗歌搭设的颁奖台又那么少,作为今天的幸运者,我的热血不允许我沉默!
2009年,我的诗集《云南记》出版之后,仿佛受到了云南连续几年的旱灾影响似的,我的诗歌创作也进入了令人惶惑不安的枯水期。河床在不断地升高,流水徒有方向却难以形成流速与波涛,更不可能奔赴太平洋去朝圣!二十多年的云南写作经验,给过我一望无际的汉字狂欢,也终于给我敲响了警钟:歌颂山水神灵并以其对抗轰天炸地的工业文化,我所持守的诗歌理想,是否苍白了?是否缺少了现代性的理论支撑?类似的一系列反思持续了两年多的时间,我又才开始重新提笔,作为成果之一的《诗无邪》系列作品分别发在《诗刊》2013年的第一期和第十期。它们较之于我以前的作品有了不小的变化,但也没有达到我渴望的审美标高。《诗刊》的年度奖在这个时候颁发给我,其实也就是颁给了一个枯水期或说彷徨期的诗人,我视为大事,视为鞭策,也希望自己能在之后的时光里,写出更多的不辜负此奖也不辜负在座诸位的诗篇!谢谢大家!
2、新诗类诗歌奖·青年诗人奖 离离
离离(中)
授奖词
离离的诗歌,对日常生活的临摹和呈现中,真实、自然、亲切,于不经意处暗藏情感的河流;她善于在日常习见的细节之中,捕捉平凡深处自有的诗意,挖掘生命个体共有的情感内核,具有丰富的人性内涵和很强的心灵撞击力量。她的组诗《与父书》,语言朴实、节制而富有张力,叙述从容不迫,情感委婉动人,出色地表现了对生命、爱、痛苦与死亡的深切体悟。她巧妙地找到世俗生活与诗意的有效结合点,从而使个人的情感具有了普遍性,引人共鸣。鉴于此,评委会决定,决定授予离离《诗刊》2013年度青年诗歌奖。
获奖感言: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很高兴能在春天来到北京,而且是因为诗歌。
2013年,我有幸参加了第29届青春诗会,出版了《离歌》,并得到中国作协的重点文艺作品扶持,每一次都让我深感意外,心怀感激。但更让我意外的是,《诗刊》的老师和评委能把“年度青年诗歌奖”这么重分量的一个奖项评给我,为我的2013年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大年三十下午4点多,当朋友发信息告诉我获奖的时候,我以为他在开玩笑,因为我从来都没想过自己会得这个奖,但我还是忍不住去网上看。当时,家里就我和妈妈两个人,我们正在吃饭,我拿着电脑的手有些颤抖,妈妈的声音也是,她不停地问,在哪里?在哪里?感谢妈妈,让我可以分享父亲去世后她的每一个孤独的春节,感谢她,能和我分享今年春节的这份最大的荣誉和喜悦!
感谢我的父亲,在他离开的这些年,一直都在和我说话。感谢那些堆在他坟头的土,土下面的草,草丛里的虫子。我知道,它们和父亲一起都会给我带来好运。
感谢很多人,疏远的,离散的,亲人和朋友!感谢花朵、流年和未知,感谢这个美好的世界!感谢我看见这个世界的眼睛!感谢把爱和美传递的时光!感谢那些代表我内心颤动的词语!
感谢我生活的小城。我闲的时候喜欢站在广场边上看人。有的经过时,看我一眼,有的没有。但我都看他们。男人和女人都看,小孩和老人也看。有时候很想找个说话的人,或者聆听者。伯恩哈德曾经说,每当我们身边有一个人,一个可以与其无所不谈的人,我们才会坚持活下去,否则不行。找了那么久,才发现诗歌就是我身边的那个人,所以,我一直都会努力好好写下去,好好活下去,和诗歌在一起。
再次感谢诗刊的各位老师,感谢尊敬的各位评委!感谢为了诗歌相聚在这里的每一位诗人和朋友!感谢诗歌!
3、新诗类诗歌奖·青年诗人奖 沈浩波
沈浩波
授奖词:
沈浩波近年来的诗歌,以其批判的力度和胆量周旋崎岖却被迫沉默的世界,用克制中隐含冲动的悲悯宽慰被磨损的灵魂,张弛有度,收放自如,嬉笑怒骂,一针见血。美学原则的开拓、生命体验的延展和时代的担当齐头并进,诗的境界深沉阔大。《秋风十八章》如一幅森罗万象、形色逼人的秋风图,规训之下的野性、辱没过后的尊严、伤痕当中的热血,在利落直拙的语言中磷火一般倔强闪烁,对存在的追察和现实的拷问探幽入微、直指人心。鉴于此,评委会决定,决定授予沈浩波《诗刊》2013年度青年诗歌奖。
获奖感言:
2013年,我在《诗刊》发表了组诗《秋风十八章》,非常高兴,这组诗给我带来了这样的荣誉。
生活在北京已经快二十年了,我热爱北京的秋天,其中深藏着壮阔、绚丽和荒凉。越来越冷的空气和越来越硬的土地比春暖花开更接近我心中的诗歌,也更能和我的内心相呼应。我热爱冷峻中的热情,肃杀中的情怀。
事实上,我总是很难写好离我太近的事物,也总难写好特别想写的事物,用情过深,反而进退失据。十几年来,我一直想写一组北京的秋天,每年都会发心起念,中间也曾若干次动笔,但总是难以完成。
难以完成,因为关于秋天,有太高的标高在前——杜甫的《秋兴八首》。一落笔,就不由自主地想起老杜的这组诗,想以自己笔下的秋天向前贤致敬,这个念头一起,压力陡增。
我终究无法写出杜甫笔下的那种思鹜八极、魂牵梦萦、家国山河、人生兴废!诗歌最终还是要靠诗人用心灵活出来,我还远远没有活到。因此《秋风十八章》,我也不敢说能以此向老杜致敬,心有不甘,留待未来。
正因为有这样的情结,我私心里,很珍爱这组诗,因这组诗而获奖,也更能鼓舞起我的勇气,终有一日,我能真向老杜致一次敬。
最后,谢谢《诗刊》,谢谢各位评委,祝贺雷平阳获得年度大奖。
(图、文:黄尚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