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努力做一个“语文”老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3-12 14:36: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努力做一个“语文”老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cb8007b01010q70.html

我是教语文的,是一个语文老师。学生常常喊我语文老师。有人问起我教什么,我也这么说。但是,在这一次语文课程培训开始,吴忠豪老师的一篇文章《期待“教课文”朝向“教语文”的美丽转身》却如醍醐灌顶,让我清醒了许多。原来,以吴老师的分析,我真的很难称为语文老师,我不是“教语文”的,而是“教课文”的,或者说,课堂上的多半时间,我是在“教课文”。说来汗颜,教了20年书,竟然半梦半醒,以其昏昏,如何使人昭昭?其实,这又何尝不是整个语文教育的悲哀与现状?在众多语文教师中,有多少是“教语文”的老师?

但是,要实现“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变又谈何容易!语文课本给出的就是课文的内容,教参分析的是课文内容,各种教学设计也是围绕课文内容转,各种优质课也是课文的精彩演绎,即使在专家指导下不能脱此窠臼,遑论我等平庸之辈?每篇课文教什么,也就是语文课程内容,怎么“语”,怎么“文”,需要教师自己确定,自己选择,这对语文教师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因为教材、教参都没有提供合适的课程内容。同样一篇课文,老师选择的课程内容可以完全不一样。比如教《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张老师的教学重点是理解父亲奋不顾身挖掘废墟营救儿子的过程,感悟父爱的伟大,侧重在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方面;李老师的教学重点是找出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情感,重在文本阅读中语言的品味和欣赏;王老师的教学重点是学习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方法,并通过实践让学生掌握这种方法在阅读和写作中如何运用。由于语文课本提供的只是教材内容,至于这篇课文“教什么”,也就是课程内容,需要老师去设计,篇篇如此,课课如此,如何准确理解课程标准并在相应的学段予以地把握,在每一堂语文课中实施,真的很难做到。

吴忠豪老师认为,语文课堂里大量时间用于讨论教师对文本的感悟,缺少目标明晰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实践活动,其结果必然会降低语文教学的效率。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太心急,总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因为我们要在有限的科室里完成课文教学任务。课文读一遍,就让学生说说讲了什么,有什么感想,分几段几层,表现了什么思想、品质、情感……不知道?不知道老师就启发,启发不成就告诉学生。学生发言很多,却缺少有深度的思考与见解;课堂很热闹,却难以留下智慧的启迪和能力的提高;看起来课堂内容丰富、容量大、效率高,其实不然。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几乎全是教师的理解。挖掘内涵,拔高理解,无异于拔苗助长。学生可能模模糊糊理解了“这”一篇,换一篇呢?仍然不知所措,不会阅读。因为他学到的不是阅读方法,没有形成阅读的能力,缺少大量的阅读时间和实践。就如游泳,在岸上的动作无论多美优美,下到水里也还是得沉下去。学游泳要在水里实践,学开车要亲自驾车,学语文也要学得方法之后在阅读写作中运用才能成为语文能力。这其实也有教师的无奈,看看考试的题目,考察的就是课文内容的理解,那些所谓的“理解”,要不是教师的理解,学生怎么“理解”得了?怎么“理解”得到?

我想做一个“语文”老师,虽然在夹缝中,虽然在困惑中。

今后,教语文怎么教?学语文怎么学呢?我想,努力按照语文的学习规律,按照“学生领会知识或方法”到“教师指导运用”的步骤设计教学。教师清楚教什么,学生领会了以后就去实践,这才能从“知道”转化成“能力”。

怎样做一个“语文”老师呢?我想,根据学生的学段特点较为合理地选择课程内容。这还得真正研究课程标准,对照学段确定教学目标。一篇课文可以选择的语文课程内容很多,这需要教师老师自己去选择。现在我们的语文课教的内容往往太多、太散,教师解读文本时认为有价值的都要教,但都是教过,不求教会。如果每个知识点都教,再加上这篇课文字词教学要求,那么每个知识点的教学都只能是蜻蜓点水,一掠而过。语文课不应该追求教过,而是应该追求教会。学会舍弃,一课一法,一课一能,或者几课一法,几课一能,甚至一年一法一能。这样才能把这语文课学到的方法技能在实践中操练运用熟练,通过语文实践让学生终身掌握这一方法,获得一种能力。

怎样做一个“语文”老师呢?关于语文学习方法和运用能力的教学,我想,要依据认知规律进行教学设计。要教会学生一种方法一种能力,教学应该是“认识领会——实践运用——反思总结”的过程。在《鲸》这一组课文中,最重要的学习目标就是掌握“基本的说明方法”,而我在教学中侧重的却是课文内容的理解梳理,说明方法则成了学习课文的附属。再教这一组说明文,我会重新调整教学设计,首先是要让学生认识基本的说明方法有哪几种,课文中出现的句子有哪些,有什么特点,这时学生理解的还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接下来让学生阅读文本,通过实践,找出课文中运用了这种说明方法的语句,在新的语言环境中运用,逐渐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认知和理解(而不是教师告诉他们的);最后还需要反思总结,引导学生在各种不同的语境中去迁移、去运用,在另外几篇文章中实践,在实际写作中运用,这也许才能变成由“知”到“能”的一个升华。

怎样做一个“语文”老师呢?如果是课文语言的学习,我想首先是要理解、积累,然后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尝试运用。我们的语文教学花在词语理解、语言积累上的时间不可谓不多,可是又有多少能真正运用到生活中的交流与文章习作中去呢?这是因为学生学到的是“没有生命”的词汇、语言,能理解但不会使用,会背诵但不知道化用。积累正如积水,积而不用,如死水一潭,“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让积累的语言流动起来,才能充满活力与灵性。语言优美的文章,以语言的运用为目标去设计教学,力求每篇课文教学设计都尝试运用课文语言,以提高学生语言的丰富与鲜活,无论是口头语言,还是书面语言。

努力做一个“语文”老师,很难,我想天地却很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22:43 , Processed in 0.10370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