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国小学作文训练序列探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3-12 15:23: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国小学作文训练序列探索
吴立岗
目前我们使用的小学语文部编教材,可以说是解放后最好的一套教材。它的特点是以阅读训练作为主线,将教材分为四类课文(讲读课文、半独立阅读课文、独立阅读课文、习作例文),它把阅读分成若干个重点训练项目,使教学既有重点,又适当反复,呈现"螺旋式"递进。这样的编排能充分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培养他们的独立阅读能力,但是这套教材训练的要求比较笼统,伸缩性较大,序列不够清楚,练习次数又比较少。因此,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小学作文教学的研究开始活跃起来。大家都把作文教学的规律和作文训练的序列作为研究的课题,纷纷编出各自的作文教材来弥补部编教材的不足。这种研究已经出现百花齐放,争奇斗妍的局面。通过研究和实验已经自成体系。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的作文教学流派主要有下述四个:

  一、作文分步训练
  过去有不少同志认为小学作文应该分三步训练,即一年级进行口语训练(基本形式是看图说话),二年级进行写话训练(基本形式是看图写话),三-六年级进行命题作文。可是山东省烟台市的马昌斌、马兆铭等同志认为,这"第三步"训练横跨三、四、五、六四个年级,阶段性不明确,也体现不出三年级训练的特殊性。三年级是由一、二年级说话、写话训练向高年级作文训练过渡的年级,以段的训练为主,应单独作为一个训练阶段,可以叫做"片断训练"(或叫"过渡训练")这样,"三步走"就成为"四步走"了。
  烟台市的同志认为发展思维和发展语言相结合,既是小学阅读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小学作文训练的中心环节。按其过程来说,可分为四步走,即说话训练、写话训练、片断训练、篇章训练,这就是作文训练的阶段。各个阶段有各个不相同的发展思维和发展语言的具体任务。例如一、二年级,学生思维的发展还处于感性认识阶段,通过看图和观察,培养学生捕捉事物现象的能力。这个阶段的语言发展,重点是说一句完整的话或几句连贯的话,切不可提出过高的要求。到了三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就进入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着重培养学生分析联想能力;而语言方面则以段的训练为重点。四、五、六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进入理性认识阶段,着重培养发现事物本质和特点的能力;而语言训练则以篇章结构为重点,发展思维和发展语言相结合,按其渠道来说,主要有三条:观察、阅读、写作。观察侧重于发展思维,做到"言之有物",阅读侧重于发展语言,做到"言之有序",作文是两者的综合运用,即"有物"和"有序"的有机结合。这样,他们对于小学作文训练序列的设想可概括成"一个中心两条线"。一个中心是:发展思维与发展语言相结合。两条线是:一条纵线--四步走(前边所讲的四步走),一条横线--观察、阅读、作文三结合。这两条线围绕一个中心穿插结合,交识成网,形成一个作文训练"流程图"。根据上述设想,从一九七九年起,烟台市的同志用六年时间在全市范围进行大面积的实验,既订出了各年级作文训练计划,编写了教材,又进行了理论的总结,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二、作文素描训练
  上海市的吴立岗、贾志敏等同志认为,小学作文"四步训练"相对"三步训练"来说是个进步。可是经过三年级的片断训练,立即让四年级学生独立地写命题作文,值得商榷。因为四年级开始进行简短记叙文的篇章训练,而要学生掌握简短记叙文的基本结构,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中心明确,还必须由老师"扶着"走一段路。也就是说,四年级(至少是上学期)也应该单独作为一个训练阶段,可取名为"半独立的篇章训练"。因此,比较科学的说,小学作文应该分成五步走,即一年级,口语训练、二年级写话训练,三年级片断训练,四年级半独立的篇章训练,五、六年级独立的命题作文训练。其中三年级和四年级是两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不可等闲视之。
  经过调查,上海的同志发现三、四年级学生作文的主要毛病是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原因何在呢?一是学生不会观察,不会想象,即形象思维能力十分薄弱;二是他们的生活知识和常用词汇十分贫乏。据此,他们借鉴美术教学的经验而创造了一种适合于三、四年级的作文教学形式--素描。所谓素描,乃是以观察实物、实景作为途径,以片断和简单的篇章作为形式,将描写和叙述结合起来(即运用"白描"的手法)反映周围生活的记叙文训练。什么叫素描训练呢?请看一个以观察实景为途径的素描课例。
  "叮铃铃--"上课了。这是一堂三年级的作文课。只见一位女教师走上讲台,亲切地对同学说:"今天,我们继续进行'动作素描'。我当'演员','演出'的内容是寻找钢笔准备点名。请你们仔细地观察我的每一个动作和神态,然后把这个动作片断写下来"。接着,教师两次逼真地表演了自己设计的动作。
  "我的'表演'都看清楚了吗?"
  "都看清楚了"。
  一问一答之后,教室里立即响起了一片沙沙的写字声。不到二十分钟,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表示自己已经写完。教师指定几位同学朗读了各自的作文。对同一过程,有的善于观察,有的富于想象。写法各异,琳琅满目。试举两例说明:
  1、一阵清脆的铃声响过以后,语文教师缓步走上讲台。她打开点名册,一张一张地翻阅着,终于找到了她所需要的那一页。现在可以点名了,可是一摸胸前的口袋。钢笔不翼而飞。咦,怎么搞的?老师把上衣和裤袋里的东西全部掏出来,仍然不见钢笔的影踪。她莫名其妙地搔搔后脑勺,凝神思索起来……"对了,一定在讲义夹里!"她提着讲义夹,轻轻地抖动一下。"拍"的一声,一支"英雄"金笔滑到讲台上。老师的双眉舒展开了,轻轻地叹了一口气。她捏住钢笔,先看看点名册,又看看全班学生,然后开始点名。
  2、语文课开始了,老师不紧不慢地走到讲台前,用亲切的目光环视了全班同学,然后打开点名册,仔细地翻阅着,找到了写着"十一月二十二日"的那一页。她习惯地用手到胸前去掏钢笔,可是真糟糕:钢笔不见了。看着讲台上,没有;掏遍了所有的口袋,仍然没有。老师用手轻轻地拍打着脑袋。"办事一向很仔细的语文老师今天怎么做出丢三拉四的事情?"我注视她的一举一动,焦急着心好象要从嘴里跳出来……忽然老师的眼睛一亮,她把讲义夹轻轻地一抖,一支绿色的钢笔"拍"的一下掉在讲台上。老师拿起钢笔,微微地笑了一笑,仿佛对我们说:"真对不起,由于我的粗心,浪费了你们两分钟"
  素描训练,具有下述优点:
  第一,素描的内容可以由简到繁地进行设计。三年级搞片断素描,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片断的各种基本结构以及相应的写作技能。四年级搞叙事素描,又可以使学生掌握简短记叙文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情节)和基本结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学会正确的确定和表现中心思想。因此,素描可以为高年级进行独立的命题作文训练打下扎实的基础。
  第二,素描以静物、动物、自然景物、房间陈设以及师生日常生活片断的演示作为内容,可以帮助儿童逐步积累生活知识和常用词语。这些内容又反映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把它们引进课堂,可以创设诱人的情境,使儿童有话想说,有情想抒,并且受到思想教育。因此,素描不仅帮助儿童解决文字表达的问题,同时也帮助他们认识世界和提高思想觉悟。
  第三,观察作文的形式很多(如参观访问记、观察日记等),而素描可以在教室里或校园里进行,简单易行,便于教学。而且它的内容比较单一,易于逐步发展儿童的观察、想象、抽象思维和语言表达等能力。
  第四,素描可以当堂作文,当堂评讲。既使学生受到独立写作、独立修改的训练,又可以减轻师生的负担。因此,它有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学生的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
  从一九七九年起素描教学先在上海部分学校试验,后来很快推广到浙江、江苏、广东,现在全国各地有不少学校采用素描方法进行作文训练。

  三、作文分格训练
  小学作文分格训练是从常青同志的中学作文分格教学中移植过来的一种作文训练的方法。分格训练所谓的"格"则是单一的基本训练单位,具体地说是把说话、写话、片断训练到篇章训练,从写人记事到写景状物,从审题立意、选材组材到开头结尾,从培养观察能力到发展语言、思维能力,把众多的作文难点分解成一个一个具体训练的基本单位——"格"。
  例如,把一年级的说话训练分成两大格若干小格。两大格:第一大格,说一句完整的话;第二大格,说几句连贯的话。把"说一句完整的话"又分成五个小格:即第一格:敢说;第二格:说顺;第三格:说实;第四格:说活;第五格:说准。也就是把某一年级的作文教学要求分解成若干个具体小要求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为命题作文综合训练准备好"预制件"。对每一格训练都提出了要求,说明了道理。例如一年级说话训练,第一格敢说,这是说话训练开始时的要求。旨在鼓励小学生大胆地、轻松地、无所顾虑地说话,消除学生在大众面前说话的畏惧心理,以逐步培养他们的说话习惯;第二格说顺,等到学生喜欢讲话以后,就要逐步引导他们把话讲通顺了,讲通顺一般有两个要求,第一个要求是要把话讲得流利连贯,要符合一定的口语规则,这时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第二个要求是每一句话都要讲得完整,不要讲没头没脑的话。教师要针对这个阶段的要求给予指导;把话说"实"就是要把话说得具体,要言之有物,不要说得太空洞,太抽象;把话说"活"就是把话说得娓娓动听,引人入胜;把话说"准",就是在讲得通顺、具体的基础上,还努力要求把话讲得贴切准确,没有差错,正确表达出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
  丁有宽同志曾根据小学一百三十多篇课文,归纳出构成一般记叙文的三十个"格",他称为"三十法",这三十法分别是:叙事四法(按时间顺序叙事、按地点转换叙事、按事件经过叙事、按事件经过结合时间顺序、地点转换交错叙事);状物三法,写人八法,开头五法、结尾四法、篇章结构六法。他以"三十法"为线索,订出一个读写结合的规则。这个读写规则,按照先练叙事、状物、后写人;先从记叙一件简单的事表现人到记叙较复杂的一件事表现人;从记叙一件事表现人到记叙几件事表现人;从明意扣题开篇、结尾点题结篇,到其他较复杂的开篇、结篇,这样的顺序来编排,在教学时,逐个教,逐个练,循环反复,螺旋上升。
  东北农垦总局的同志曾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原大纲)对作文教学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编写了各年级的作文分格训练教材,其中《语言表达分格训练》上册。供一年级使用,下册供二年级使用,《记叙文基本技能分格训练》供三年级使用,《观察描写分格训练》供四年级使用,《记叙文综合训练》供五年级使用,五册教材共包括三百二十五个格。

  四、读写结合,先放后收的作文训练
  北京景山学校刘曼华等同志认为集中识字促进小学生作文提早起步。近几年来,该校的同志着重研究了集中识字教学中对所学汉字的灵活认读,灵活运用问题,加强了阅读训练,使二年级学生识二千二百至二千四百个汉字,掌握六千个常用词语,读完一、二年级共一百八十篇课文和大量课外读物,此外,还通过抄书、造句、听写句子与段落,看图写话、写片断、写日记等练习,使绝大多数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能在教师辅导下写出三四百字的短文。这样,就为三年级学生的作文打下比较好的基础。
  那么从三年级起作文训练该如何进行?景山学校的同志并不主张从局部到整体的分步训练或者分格训练,而是主张"先放后收",从整体到局部进行训练。他们认为三年级是作文的启蒙阶段。在这个阶段,一是要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解决一个"作文难"的问题,二是要充分发展学生连贯语言的能力,让他们把文章写"开",把笔头写"顺",三是引导学生写真情实感,不抄袭,不假编,不瞎套、不硬挤,一开步就把路子走正。因此,应该运用"放胆文"的形式进行训练,即让学生放开胆子去写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三年级是鼓励学生把文章写开,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到四、五年级就要教会他们对文章"剪裁"解决"怎么写"的问题。具体地说,四年级是掌握规律、严格作文训练的阶段,应教会学生如何写人、叙事、状物。五年级是运用规律,提高作文水平阶段,应该使学生写出夹叙、夹议、夹抒情的富有儿童情趣的作文。
  此外,北京的王有声、江苏南通的李吉林、湖北的张开勤、辽宁的夏廷林、广西的马作文、天津的陈文彰、南京的袁浩、陕西的查振坤等同志,他们的研究成果,对各地也有不小的影响。
  从纵向看,大家继续对作文训练的序列进行研究。一方面研究作文能力结构各个组成部分自身的系统;另一方面,又研究这些组成部分相互之间所构成的系统,以便将各个训练体系综合成一个总的训练体系,科学地研究小学各年级作文训练要求、重点和方式方法。从横向看,科学地确定小学各年级与各科教学之间的科际联系,努力使小学生的作文成为加深理解各学科教学内容,发展儿童创造能力的手段,可以预料,在今后的二、三年里,我国的小学作文教学研究将会出现一个更加令人振奋的新局面。

2#
 楼主| 发表于 2014-3-12 15:29:04 | 只看该作者
近二十年来我国小学作文教学的改革综述
郭根

   自1978年以来,我国的小学作文教学改革风起云涌,从训练文体到训练内容,从训练序列到训练方法,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的实践与探索,在广泛实践与探索的基础上,已形成了一批具有特色的作文教学流派,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以下几种:
    一、作文序列训练
   为了克服作文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作文教学应该按照一定的序列进行,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是,究竟怎样的序列才算合理,才算科学,各人的看法和体会不一样。
   纵观近20年来我国小学作文教学的研究,人们对作文序列训练的探索不外乎以下三种:
   1.以文体为序的序列训练
   现行语文教材中的作文训练,主要是按文体为序编排的。这主要根据大纲提出的“小学以写记叙文为主,也要会写常用的应用文”的要求,着力于记叙文序列的探索。这种训练就是将记叙文分成写人、记事、写景、状物4个小类,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螺旋上升的要求安排训练的层次。例如:写人的训练大致按照“写一段人物的外貌→通过一件事写人→通过几件事写人→抓住人物的外表,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的程序进行的。这种序列训练,其优点是重点突出,符合小学生学习作文的认识规律。不足之处是现行教材在同一训练内容(如写人)的安排上,过于分散,不利于知识的迁移,同时由于过分突出记叙文的训练或对记叙文文体缺乏全面深刻的理解,使得作文教学文学化的倾向日趋严重。因此,探索新的文体序列势在必行。
   2.以语言知识为序的序列训练
   这种训练是按照人们学习语言的一般规律来构建作文训练序列的。其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作文训练三步走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张田若同志率先总结了我国解放后小学作文教学的经验,著文《作文训练三步走》,把小学作文训练概括为三步:第一步,口语训练(一年级);第二步,写话训练(二年级);第三步,作文训练(三至六年级)。与此相类似的是辽宁省锦州市教育学院的夏廷林、李俊哗提出的“三步阶段”训练序列。第一步是说话训练,设三个阶梯:先说一句完整的话;接着说几句连贯的话;最后是说一段连贯的话,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第二步写话训练,分三个层次:一是记录口语;二是借助现成的材料写话;三是自己搜集材料写话。第三步书面作文训练,分三个阶段逐项进行:第一阶段放胆练笔,启蒙开篇;第二阶段分项训练,系统提高;第三阶段综合训练,全面达标。作文训练“三步走”序列,反映了小学作文教学“由扶到放到收”和“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训练过程,强调小学作文基本功训练,较好地体现了小学作文“从整体入手,分段训练,综合提高”的训练规律。
   (2)作文训练四步走
   山东省烟台市教研室李昌斌等同志从1979年起,从农村实际出发,经过7年多时间的艰难探索,提出了“一个中心两条线”的四步训练序列。把小学作文训练分为说话、写话、写片断、命题作文四个阶段,这是纵线;横线是阅读、观察、作文三结合。这两条线紧紧围绕一个中心:发展思维和发展语言。四步程序为:第一步(一年级)从说一句完整的话到说一段意思完整的话;第二步(二年级)从记录口语到自己搜集材料写话;第三步(三年级)进行段的训练;第四步(四、五、六年级)进行篇的训练(命题作文)。
   以上两种典型的作文分步训练的优点在于:它们可以克服以往作文训练无计划、无序列的状况,对于广大农村学校来说,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但是这个训练的“序”是否真正科学,低年级的作文训练是否一定要从说话、写话开始?是否可以进行“篇”的启蒙训练呢?“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研究的成果,对这种训练序列提出了挑战。“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训练序列主张:“开始就写成篇文章,先求完整再求扩展,再求浓缩和提高。”因此,以语言知识为序列的训练,对如何根据不同类型学校、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词、句、段、篇的训练序列,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课题。
   3.以能力训练为序的序列训练
   这种训练序列大致有这样三种类型:①“观察——思维——表达”三级训练序列;②“观察积累——构思表达——修改完善——评析提高”四级训练序列;③“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表达”五级训练序列。以“能力”为序来设计作文训练内容、项目和步骤,随着教育学、心理学、文章学等学科理论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必将出现更多新的创造性成果。
   以上三种训练序列,在进行具体的作文训练时,往往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的。
   就当前我国小学作文教学的实际而论,当务之急应集以上三种序列为一体,设计出一种使广大语文教师都能接受的,并便于运用的呈动态式的作文训练序列来。设计这种训练序列的基本思路似乎应该这样:作文教学的实质无非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这两大问题。
   “写什么”不外乎是让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景和物、情和理。“怎样写”涉及到写作上的各种技巧和能力,但大体上不外乎三种能力:①写作的基本能力(即审题、立意、选材、谋篇、修改等能力);②思维的基本能力(观察、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想象、联想等能力);③驾驭文体的基本能力(即掌握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及其它应用文体写作的基本规律)。如果以“写什么”为经,以“怎样写”为纬,把有关“怎样写”的三种基本能力所各自列出的若干训练项目有层次地编排起来,可望形成一个纵横交织、循环加深、循序渐进的立体化、动态化的训练序列。
   二、作文分格训练
   这是从东北农垦系统常青同志的中学作文分格教学法中移植到小学来的一种训练方法。这种训练,就是把众多的作文难点分解成一个一个具体的训练的“格”,让学生按照这些格一步一步地训练。如从写人、记事到写景、状物;从审题、立意、选材、组材到开头、结尾;从培养观察能力到发展语文思维能力等。有的分30格,有的分50格。这种训练的优点是:①可以把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把理解与表达有机结合起来;②可以使作文训练重点分散。这种训练的缺点是:①过于烦琐,而且分格训练的“序”与现行教材训练的“序”很难合拍;②过分强调读中学仿,容易束缚学生的思维。
   三、作文素描训练
   这是上海师范大学吴立岗研究员从前苏联引进的一套作文训练方法。它主要适用于小学三、四年级,以观察实物作为途径,以片段和简单的篇章作为形式,以白描的手法,把描写和叙述结合起来。这种训练的优点:①训练内容由简到繁,循序渐进,重在打好基础;②简单易行,有利于课堂教学和减轻师生的负担;③有利于帮助学生逐步积累生活的知识和常用的词汇。这种训练的缺点是:从创设情境→观察讨论→列提纲→写作,容易成为框框,不利于学生求异思维的发展,同时不易写出真情实感。
   四、读写结合五步系列训练
   广东省潮州市丁有宽同志把作文训练分为五步:第一步(一年级)侧重练好一句完整的话(具备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第二步(二年级):侧重练好九种句群;第三步(三年级):侧重练好八种构段法;第四步(四年级):侧重练好篇章;第五步(五年级):侧重综合提高,进行自学自得、自作自改的训练。
   读写结合训练,充分体现了读中学写,以写促读的思想,克服了长期存在的读写分离的弊端。读和写之间固然有着相互联系的一面,但是,读和写毕竟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对于小学生来说,读的要求要远远高于写的要求,如果把读写结合理解为狭义的“一一对应”关系,或围绕抓对应训练选编阅读教材,恐怕不利于学生读写综合能力的提高
   五、以作文为中心,先放后收的作文训练
   这是北京景山学校创立的。这种训练是在低年级集中识字,学生掌握6000个常用汉字,能够大量阅读以及造句、写片断、写日记等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的。从三年级开始进行先放后收的训练。三年级主要是让学生写“放胆文”,帮助学生解决“乐意写”和“写什么”的问题。四年级则开始教会学生正式写记人、记事、状物的作文,体现由放到收的规律。五——六年级让学生灵活运用四年级所学作文技巧,提高自己作文的能力。这种作文训练将四种教材(包括讲读课文、阅读材料、辅助材料和学生习作)和四种练习(包括课前预习、课后作业、单元练习和作文)组成了一个严密的读写训练体系。
   这种作文训练的优点是:①以读为基础,以读带动写,以写促进读,读写有机结合;②三年级的“放胆文”训练,坚持从内容入手,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学生作文有真情实感;③先放后收,循序渐进,符合学生学习作文的认识规律和心理规律。这种训练的缺点是:以作文为中心来组织整个语文教学,这不符合《大纲》提出的听、说、读、写并重的精神。
   六、情境作文训练
   情境作文训练是江苏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创立的。其核心思想是观察情景教作文,即在观察情境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写作。其操作过程大致可分为四步:①创设情境(生活再现、实物演示、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角色表现、语言描述等)→②观察情境(指导学生选取观察目标、安排观察顺序、启发学生想象等)→③审美体验(感知美的表象、领悟美的实质)→④开拓思路(启发学生拟题、拟好作文提纲、抓住重点指导)。
   情境作文训练的特色:一是创设情境,适应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二是重视情境体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这种训练可以把学生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有机统一起来,使审美教育与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有机结合起来。
   七、童话引路作文教学
   1983年秋,在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教科所佘同生主持下,童话引路教学实验在该州凤凰县箭道坪小学滕昭蓉老师的一年级班开始进行,并坚持多年,取得可喜成果。
   童话引路教学实验,是针对小学生富于幻想、喜爱童话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开展“以童话引路,发展听说读写能力”的实验,让儿童听童话、说童话、读童话、写童话,从而把儿童引上爱听、爱说、爱读、爱写之路。童话引路作文教学已成为我国小学作文教学流派之一。
   童话引路作文教学是在教给学生拼音工具和查字典识字工具的基础上进行的。其训练的形式主要有7种:①听童话,写童话;②看图画,编童话;③看实物,编童话;④联系生活实际编童话;⑤结合课文编童话;⑥按提纲编童话;⑦提供开头续编童话。
   童话引路教学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在作文教学方面更具优势:一是儿童的天性好幻想,“童话作文”能投其所好,最大限度地激发儿童的写作兴趣。二是儿童的想象力发展成为创造思维能力。三是童话语言独具特色,写童话比写一般记叙文在发展学生的语言方面更具有优势。
   这项实验也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一是“引路”的年限。有人认为引路宜到三年级为止,四年级以后不必再引此法。也有人主张引到小学毕业。从实验情况分析,“童话引路的最佳期为二、三年级。二是两种教材配合使用的问题。因为语文总课时不增加,所以就需要解决统编教材如何突出重点,精讲精练的问题,为童话引路腾出部分课时;同时还要解决两种教材如何渗透、衔接、配合等问题。三是“童话引路”教学如何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有层次的科学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实践和研讨。
   八、言语交际作文训练
   中央教科所潘自由研究员和江苏特级教师于永正等同志,针对小学作文教学领域普遍存在着的“为考而教”、“为考而学”的倾向,提出了“按言语交际需要改革作文教学”的主张,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言语交际作文训练,强调作文教学应让学生会写种种实用文章。从所学的内容来看:它包括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的记叙文,以及读书笔记、常用的应用文、说明文等。从学习的方法来看,既然学的是实用性文章,那么有效的方法似乎应该是在实际应用中来学习,即在用中学。当然,这里的“用”不同于今后实际生活中的“用”。学校作文教学中的“用”多半是假设性的“用”,即教师力图安排一种假设性情境,激发学生表达思想和抒发感情的强烈欲望,从而培养学生写作某类文章的能力。
   让作文训练与学生实际生活尽可能接近的主张,已经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同志所理解并接受,这是作文教学改革的一个良好开端。由于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有许多问题(如:如何按写实用性作文需要,确定训练的序列?如何安排课堂教学的结构?等等)有待我们去深入研究。
   如果我们对以上小学作文教学流派的风格进行理性探寻,我们将会发现:尽管他们研究的角度不同,风格也异彩缤纷,但是,他们在作文教学思想和方法上,体现了以下共性特征:
   1.强调作文教学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对作文训练的安排必须科学有序。
   2.强调作文要紧密结合生活的实际需要,突出作文教学的实用价值,坚持把作文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
   3.强调作文教学应从内容入手,内容决定形式;读写要有机结合。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必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使他们有话可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通过阅读使学生领悟“怎样写”的方法。
   4.强调作文教学要把培养学生认识能力(特别是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特别是热爱作文和成就动机)有机结合起来。
   5.强调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作”服务,作文教学的本质就是要培养学生自能作文的能力。
   目前,我国的作文教学研究正方兴未艾,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面对21世纪的挑战,对作文教学的研究会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必要性和紧迫感。展望未来,我们可以欣慰地看到我国的小学作文研究正向着以下令人兴奋的方向发展:
   第一、从研究方法上来看,由经验性研究向科学性研究的方向发展。近几年来,许多作文教改课题的研究都是运用教育实验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所研究的课题进行科学的设计,做到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以期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作文教学新体系。
   第二、由“微观研究”向“宏观研究”的方向发展。以往对作文教学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对作文教学方法、作文课堂教学结构、作文训练序列等微观研究上。近几年的研究已涉及到“作文教学与人的发展”,“作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等宏观问题,相信在此基础上,今后的作文教学研究将会走上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第三、由“单一性”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面对改革开放的新时代,面对五彩缤纷的新生活,小学作文教学正从命题作文训练的单一性模式中解脱出来。在写作题材多元化(如:音响作文、艺术作文、科技作文、寻美作文等)、表现体例多式化:(如:活页作文、接龙作文、编集作文、实用作文、通信作文等)、训练方法多样化(如多角度作文法、游戏作文法、幻想作文法、自由作文法等)、教学功能多用化(如:快速作文、推测作文、连续观察作文、创造性作文)等方面正在开拓新训练空间,这种多样化与现代生活的快节奏、高效率、多元性相呼应,它为未来的中国小学作文教学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第四、由“封闭式”向“开放式”的方向发展。作文教学正以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向开放式的方向发展。开放式作文强调;向生活开放,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向思路开放,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向口语开放,学生从语到文,从说到写从练口到练手,从出口成章到下笔成文,体现说写并重;向学生开放,着眼学生自能作文能力的培养。
   第五、由“应试作文”向“注重实用”的方向发展。随着经济、社交、文化活动的日益频繁,“生活见闻交际作文”也应需而生。例如,经营承包,要签订合同;推销产品,要做广告、撰写总结和新报道等。这些往往凭“应试作文”教学是不能奏效的,因此,“注重实用”,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生活的实际,改革目前的作文教学,成为了当今作文教学改革的一大趋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00:25 , Processed in 0.06985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