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8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之友网》2008年注册会员吕月琴老师的课程意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3-17 15:48: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篇文章是2006年第4期《少儿美术》杂志的第一篇文章,主要从课程意识方面向教师们传递了一个信息,并提出研究的思路。本文是针对江苏常熟实验小学吕月琴老师的教学设计《奔腾的骏马》展开的。
美术教师的课程意识
——由吕月琴老师的教学设计《奔腾的骏马》谈起
                         李力加

《少儿美术》2006年第2期(P1617),发表的江苏苏州市常熟实验小学吕月琴老师的“策马扬鞭、驰骋原野——《奔腾的骏马》教学设计”,是一篇非常有指导和借鉴学习意义的好案例。
    本课题选自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艺术》,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十二生肖》课题三。
作为综合艺术课程中的人文主题,这一课题具有丰富的文化性与人文性。综合艺术课程是2001年国家新课程改革中建立在原有的单科美术、音乐课程基础上新的课程。课程以国际上发达国家的艺术教育理念为借鉴,以我国丰富的艺术文化资源为基础,以人文主题统领下的学生艺术学科能力发展为根本,课程涵盖了美术、音乐、戏剧、舞蹈等四个学科技术领域,还关联着影视、科学、语文等学科领域方面的知识与文化信息,旨在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根据自己不同的特点发展各自不同的艺术能力。这是真正以人为本、以学生个性发展和特点提升的艺术教育课程。
吕月琴老师作为一个美术学科背景出身的综合艺术课程教师,她以自己不断的学习、调整、完善的心态面对新课程的挑战,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已经成为一名优秀的艺术(美术)教师。几年来,她的不同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曾多次被我国教育科学研究方面的专家视为艺术教育教学的范本,在高等学校里的教育学研究生、普通本科生和美术教育专业本科生、研究生,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学生等学习中作为专题进行剖析。
面向21世纪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少儿美术教育今天,作为一个传递、研究少儿美术教育平台的《少儿美术》杂志,以先进的引领性刊发优秀美术教师的教学案例和教学研究,努力推进我国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实在是功不可没的大好事。
一、人文主题统领下的广泛整合
1、在吕月琴老师的案例中,最有价值的设计是“教学思路”图表。课题“奔腾的骏马”从艺术与文化、艺术与情感、艺术与生活三个方面入手,通过“对话和讨论”这样的教学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对马主题的生活和体验在课堂活动里被唤起,再经过对人文主题传达的不同艺术学科的知识与技能的了解、表现、把握,从而达到在美术学习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生变化。这一设计体现了新课程三维目标一体化的教育核心本质。
2、课题关联的学科领域涉及到自然、美术、音乐、戏剧、舞蹈、活动等方面,使人文主题的主线在不同的领域里拓展,达到对不同学生不同兴趣和不同艺术能力的发展,充分体现了综合课程的整合优势。教学设计启发了不同教师对这一教学思路进行自主拓展的空间。
3、教学目标按照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两大方向进行引导性发展。学生在学习中通过感知与体验、表现与创造、反思与评价三个统一的层面,提升各自不同方向的艺术能力。学生在感受马的文化、表现马的艺术、反思马的精神等系列性整合的教学活动中,促进了人文素养的积累和提高。
4、活动设计是以一种多项选择的方式展开。教学设计关注学生眼睛的欣赏和耳朵的听赏这两大生理器官的调动统合,使学生的本质力量得以发展,朝着“有音乐感的耳朵、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1这样的本质力量发展的目标去培养。绘画与手工、表演与舞蹈这两方面的学科表现活动都是在学生耳朵、眼睛等生理器官的感受变化发展的前提下,使学生具体的学科表现更加具有艺术性。上述的系列活动中,学生通过对马的人文主题感悟,既了解历史与文化,又学习和巩固了多学科的知识。
5、评价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这是现代教育教学方法发展的必然。无论是什么样的学科活动,都以评价为先导,以评价带动和变化教学方法,以评价活动贯穿教学设计。
有了整合的教学设计思路,教师就能够在驾御每个具体的教学环节时,自由选择适合不同类型学生的教学活动,再组合成新的内容与方法。而多样的教学活动,又丰富了教学方式,既促进学生的进步,又推动美术教师的学习与思考,更使课程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教学的多样可能
这一教学设计安排了四个方面的整合性教学活动,分别以自然、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综合活动等学科形式展开。这四个方面的活动既可以单独进行,又可以相互穿插组合,还可以按照单元式课程形式,连续上46课时,全面解决和推进小学生的人文文化素养与多种艺术能力的整合发展。
1、活动一,这是吕月琴老师拓展教材内容的发展之作。其目的在于,通过引发学生的旧有生活经验和已知的或未知的自然学科知识,感受马、体验马。这是一种拟人化的、亲和性的教学设计。学生的探究兴趣能够非常快的调动起来,学习的欲望得以有施展的平台。
2、活动二,是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梳理出我国艺术文化中马主题的脉络,引导学生在马主题美术作品的欣赏、感受、体验、尝试性表现、主动性创作等几个环节进行探究。学科表现上突出了雕塑工艺,而绘画作品是以欣赏为主,这样可以避免普通三年级上学期的78岁学生绘画表现上的视觉转型。从这一点讲,吕老师对学生的研究是比较深入的。
3、活动三,这是以综合艺术形式展开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肢体运动知觉等感觉器官,在多样性的综合活动里得到身心的愉悦。这个系列活动,以教材提供的内容为基础,又自主整合在一个大的活动之中,使学生能够对不同的艺术学科表现有基本的接触和了解,同时可以发展学生的不同智能。这样的设计体现了多元智能教育理论。
4、活动四,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模式,但又有了自己的新意。表演、美术、语文、对话交流等活动形式在这一时段可以得到比较充分的展示。教学拓展又能够使学生在上述活动的基础上将“奔腾的骏马”这一人文主题升华。
三、美术教师的课程意识
1、课程与课程意识
课程,传统的概念上是以“跑道”为比喻的,意思为教学要按照规定好的线路“跑道”奔跑,让学生在学习中达到预定的目标。这一概念和意义其出发点是非常好的。但是,教育工作者在经过了长时间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并不能够完全按照教师事先规定的路线与方向奔跑的,其中,总会有学生偏离出教师所规定好的跑道,因为,学生是变化的、教师本身也是变化的、教材也是在变化的。
后现代课程观所倡导的课程,强调关联性、复杂性、过程性、对话性、开放性,在课程设计上已经在超越传统教育理念的藩篱,向着新的课程设计思想发展。设计最主要的方法是艺术(美术)教师根据国家教材的单元主题和具体的课题,创设一个文化情境,利用事先设计好的问题来“重新组织课程”。
在吕月琴老师的这一教学设计中就有着“走近马儿——与马儿牵手”、“走近马儿——与马儿共赏”、“倾听马儿——与马儿共舞”、“表现马儿——与马儿同乐”等不同的文化情境。
这样的思路是,具有美术、和音乐背景的教师,或者是全科的包班教师和代课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原来的文化底子和视野,提前设计出“文化问题”,将同一个人文主题用各自不同的方式演绎出来。这就是新课程所提倡的“用”教材理念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而且,对课题的发挥是在教师与学生、与家长、与生活资源和社会教育资源共同的对话、互动、生成中完成的。
课程是根据艺术教育目标,为指导学生的艺术学习活动,有计划的编制艺术教育内容的一个整体的计划,是为学生人文素养与艺术能力整合发展而设计的教育蓝图。
作为一个美术教师,建立起课程意识,这是时代发展对美术教师的要求。有了课程意识的美术教师,在面对每个不同的教学课题时,并不是照着葫芦画瓢,也不是按照规定的跑道去奔跑,而是,以整合的教育思维提出教学设计思路,又特别关注所面对的不同学生群体,研究每个教学的细小现象。
在课程意识建立基础上的美术教学,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变化。
第一,整合出的学习内容(主题)具有真实性(生活性)与复杂性(趣味性)、综合性,在“奔腾的骏马”这一教学设计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第二,学生学习方法上的引导性、支撑性、研究性、迁移性大大加强,关注学生的“学”,成为美术教师始终需要坚持的教学研究方向;
第三,(艺术)美术课程教育现象学的研究成为支持美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关注教学现象,关注教学细节,发现教学中的问题,都成为美术教师教学成功的研究主题。
2、教育现象学研究与美术教师专业成长
我们面对的每个学生,都有着每个人原初的生活体验,而且还有被某种文化包裹的原初生活体验。艺术课程的教学如果局限于具体的学科表现时,往往会产生一个封闭的文化圈,会妨碍美术教师唤起学生原初的生活体验,这样,就使艺术教学走向了单一的技能化,压抑了学生的发展。
在开放的艺术教学环境中,人容易描述原初的生活体验。美术教师要增加自己对学校中、班级中习以为常的儿童体验的敏感性,去掉自己的麻木不仁和视而不见。当一个美术教师建立起这样的课程意识,他的教学就能够生发出多样的、变化的、发展的态势,这个教师就能够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提升自己,使学生受益。
    加拿大著名教育家范梅南先生曾经指出:“有些人可能学了所有的儿童发展理论,掌握了所有的课程方法,并熟悉所有的教学法,可是……这位教师可能仍然是位贫乏的老师,不是一位好老师。”
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教学工作看起来容易,但实际上又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教学本身具有很强的临场应变性和价值引领性,教学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美术教师个人的体验和认知,以及美术教师与学生的教育关系。
建立起课程艺术的美术教师,自然就能够具备相应的教学机智。教学机智需要美术老师具有临场的应变能力和开放的教学心态,因为教学机智是即刻的、具体情境的、偶发的、随机应变的和机智果断的。具有教育教学机智的美术教师都有一种细腻的准则感,能很好地把握好教育控制与启发的度,能够掌握课堂学习氛围的平衡感。
教育的机智是以一种道德的直觉力为特征,是以一种教师的价值取向为标准的文化引领:具备教育机智的美术教师似乎在瞬间就能感知到该怎样做才是对这个学生是合适的、好的。学习借鉴优秀美术教师的教学经验,最本质的就是在以课程意识建立为基础的整合思维作用下,探询出这些优秀美术教师是如何应对复杂的美术教学情境的,是如何以变化的、动态的、随机的引导,使全体学生朝着既定的学习目标各自发展的。这才是艺术(美术)教育最终的发展方向,为了人的全面成长奠定综合的人文文化素养与基本的艺术能力。



1 [1] 卡·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25


[教学设计]奔腾的骏马

作者:江苏省常熟市实验小学  吕月琴
教学背景:
几十万年前,人与马尚无关联,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的生产水平大为提高,先民们用一根套马杆拢住了奔腾不羁的野马,从此沟通了人与马的关系。人类历史的发展骑上了快马,马成为人类的千年知己。马,以其特有的坚韧与忠良牵系着沙场与英雄,它沉默而笃定地定格在历史的视野里。人类于马的体态、习性中发现了种种美感以及被人格化了的精神与美德。当人们将对马的感受化作笔墨形诸于纸绢时,便出现了人马画;当人们以各种材质雕塑出马的艺术形体时,便有了马形器物或附着于器物上的马形纹饰;当人们对马的嘶鸣、马的脾性激动时,便诞生了乐曲《赛马》、《马刀舞会》以及各种有关马的舞蹈、诗句。马是人类永恒的艺术主题之一。
本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围绕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充分地让学生感受马的文化、马的艺术以及领略马的精神。
教学目标:
1、通过感受马的体态特征、生活习性,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品味有关马的系列艺术作品,了解中国马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深刻地领会象征着自然力量的马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弘扬祖国文化传统以及热爱自然生命的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尝试运用不同的歌曲、舞蹈、绘画、成语等表达自己对马与人的关系,马的精神及其形、神的感受。(过程与方法
3、欣赏乐曲《赛马》、《马刀舞会》,体会乐曲的旋律与情绪特点,并能用打击乐器伴奏或随着音乐创编舞蹈动作;欣赏有关马的视觉艺术作品,充分感受不同材质、不同表现手法的不同特点,了解马的造型特征,激发强烈的创作欲望,走进马的世界。(知识与技法
教学思路:
教学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收集有关马的图片、画册、音像等相关资料。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以及有关马的相关资料。
3、作画纸、废旧材料、彩色纸、胶水、乐器、黏土。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一:亲近马儿—与马儿牵手。涉及学科自然学科。
较差的视觉 马的视面可达330—360度,所见到的主要是模糊的平面影象,缺乏立体,对静态物的视觉很差,对运动的事物有过激行为。
发达的听觉 马的听觉发达,这是马在进化中逃避天敌、得以生存的重要本能。
敏锐的嗅觉 马的嗅觉非常敏锐,群牧马或野生马可以靠嗅觉寻觅几里以外的水源、寻找同伴、避开蒙受、辨别有毒牧草。
深刻的记忆 马的记忆很好,马识路、认人的记忆能力是惊人的,即使离开数月,甚至数年,仍能返回原产地(返巢行为)
特殊的睡眠 马能在站立下睡眠并得到良好的休息。公马和骟马主要是战立状态睡眠,母马和幼驹常卧倒睡眠。
信息的传递 马的嘶叫是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不同的嘶叫可表达需要、群求、愤怒、烦躁和痛苦。
通过观察马的体态特征,模仿马的奔跑嘶鸣,了解马的生理行为,让学生对自然界中的马有了真切的感受,激发了学生亲近马儿,与马儿牵手的学习欲望。
活动二:走进马儿—与马儿共赏。涉及学科美术学科
利用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和教师的多媒体课件,欣赏有关马的绘画作品、雕塑作品、其它工艺。大致了解各个朝代或时期的人马画的艺术特点(如晋马奔放,唐马肥壮,宋马雅致,元马昂扬,明马静穆,清马毕肖,现代的马又风格多样);初步感受雕塑马的造型特征和艺术特点,如“马踏飞燕”。雕塑作品中的马主要表现的是马的战斗性,从霍去病之墓马踏匈奴,到唐太宗的昭陵六骏,从汉陶马到唐三彩马,表现的都是马的英姿飒爽及马在战斗中威武雄壮的神态;再点典欣赏一下马的其它工艺、习俗,了解马器的使用性与观赏性。通过马文化艺术的欣赏,初步使学生了解了中国马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深刻感受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人和马的密切关系,领会象征着自然力量的马的精神。
活动三:倾听马儿—与马儿共舞。涉及学科音乐、舞蹈、戏剧学科。
通过听赏二胡曲《赛马》、乐曲《马刀舞曲》,感受中外音乐中的马碲声声、马儿嘶鸣、群马奔腾、马刀相碰的激动场面,充分感受乐曲所表现的骏马形象,和音乐这种听赏艺术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又通过欣赏有关“马”的舞蹈录像,模拟马碲声,用跑马步即兴创编舞蹈,表演“我是草原小牧民”等活动,再一次感受跃马奔腾驰骋北疆之时的欢快、自豪情感。
活动四:表现马儿—与马儿同乐。涉及学科活动


通过马舞表演、马语接龙、马画创作、马形捏塑等系列活动,采用各种艺术形式表现心中的马儿形象,赞美马儿的脾性、神灵,深一层地感受马与人类的亲密关系,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各种艺术表现力。
学习评价: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礼记•学记》
孩子的眼睛,孩子的手,表现了孩子的所看、所想、所做。评价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枢纽,及时的学习评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情趣,满足学生愉悦的成就感;而且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更能提供审美评价的机会,从而产生新的学习动力。
教学拓展:
1、有机会可以与父母一起骑上马背,与马儿零距离的接触。
2、用手中的像机拍摄马儿的形象、录制马儿的嘶鸣。
3、欣赏有关马的其它文娱活动(如马术、赛马、戏马)。
课堂是有限的,课后才是学生学习的广阔天空。教师有意的课后拓展虽然了了数语,却又一次点燃了学生学习探究的火花,让学生策马扬鞭,驰骋于艺术的原野上,赏心悦目,勇往直前。
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培养:
如果说活动一“亲近马儿—与马儿牵手”,活动二“走进马儿—与马儿共赏”,活动三“倾听马儿—与马儿共舞”是提高学生艺术能力中“感知与体验”阶段。活动四“表现马儿—与马儿同乐”是提高学生艺术能力中“表现与创造”阶段。那么,本课的学习评价则是提高学生艺术能力中“反思与评价”阶段。这三个阶段,四种活动的设计,并不是独立的,拼盘式的,而是从学生的艺术通感出发,根据每位教师的特长,每课设计不同的教学切入点、侧重点,有条理,有轻重地交叉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师生互动、学科融合中立体式的感知、生态式的学习,从而使学生的听赏、欣赏、表达、表演、创作、评价等各方面的能力全面得以提高。本课不仅仅只局限于学生用书上的一些图片,而是利用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互联网上中国马文化博物馆中提供的资料等等,设计多个教学环节,让学生从视觉、听觉、体态感觉等对马的文化、马的艺术、马的精神有了全新的感受,从而使学生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在本课中得到一定的发展。


2#
 楼主| 发表于 2014-3-17 15:49:36 | 只看该作者
由邱小燕、吕月琴老师对艺术课教学的研究再深化思考
921日,我博客里提出了5个问题请两位一线教师,两名教研员领导回答,两名老师立刻答复,在此深表感谢。
邱小燕、吕月琴两位老师的回答,是她们45年来在艺术课教学中悉心研究课程与教学的思想结晶,读着她们的文本,又一次给了我向他们好好学习的机会。
为什么提出这样5个看似特别简单的问题?我的思考焦点在艺术课程与新课程改革的深化研究这一角度。
什么叫深化研究,那就是一定要梳理清晰综合艺术课程与单科美术课、音乐课的最大区别在什么地方,只有对此有了比较研究,才能使艺术课程的教学研究更深入。
再抛出一个问题,这是我放在心里近一年的问题,我早已经有答案,但还是想听大家的意见,我始终认为,有了对话就有新的闪光点。
200510月,在苏州召开全国艺术课程研讨会。当时有小学与初中的公开课观摩,其中小学艺术课,深圳的王敏老师上完课之后,就有资深研究音乐教学的老师向我发问:
“我认为,王敏老师上的就是典型的音乐课,现在是把其拉入了艺术课的范畴中,说它是艺术课,那就是艺术课了吗?我想不通,也不服气。”
“全国的音乐课我看得多了,基本上好课就是这样的,而且比这样的课还好的也大有人在。我搞不明白究竟什么样的课是艺术课?音乐课或者是美术课到底与艺术课有什么区别?它们之间的差异在那里?”
我决不追究他提出问题的本意。而且,有这样疑问的老师还多着呢。就说在今年8月的内蒙赤峰会议吧,不是有相当多的老师还是想追究什么是艺术课典型的教学方式,也可以叫做“模式”。
但是,在苏州会议上,对重庆那位男老师的课“童年像一首歌”,大家感觉上还是比较像艺术课。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思考:
今天,在中国的大地上,是不是中小学教师必须把握了美术、音乐的两门学科技能之后,才能够胜任艺术课?
这样的情况是否能够改变艺术课的教学现状呢?
相当数量的老师为什么想探究自己心中所想念的那种理想的艺术课呢?这是因为,他们无论是音乐学科背景,还是美术学科背景,他们也都看多了新课程改革后的美术课与音乐课,感觉和自己的教学差不多呀?为什么他们叫做美术、音乐课,而我这门叫做艺术课呢?有些不明白,真的搞不懂。
艺海老师的博客里有他的研究文章,我认为非常的好,希望老师们好好看看,思考一下。现在的问题是,在全国范围里,非常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的一线艺术教师不太多。如何区分艺术课与音乐课、美术课的不同,还是要从课程标准里找答案,课程目标不同,教学方式肯定就不一样。
我现在仅从一个点提示,这是我的思考:
艺术课与美术课、音乐课最大的区别在于:“充分调动多种感官体验感受艺术”。怎么样理解呢?在教学中怎么体现呢?
无论是邱小燕老师文本中举例的《闻鸡起舞》,还是吕月琴老师举例的《架起沟通的桥》,她们两位又正好是一位音乐学科背景,一位美术学科背景,在教这样的课题中,肯定就是发挥自己的强项,在40分钟要效益的追求中,也肯定是以各自擅长的音乐与美术主宰教学。
研究假设:她们的教学假如是典型的艺术课教学的话,最理想、最模式化的结果应该是怎么样的呢?
按照我的回答,就一个点解答,那就是: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在邱小燕老师的课上,是联合起来都为她的音乐强项而服务,在吕月琴老师的课上都为他的美术强项以支撑。
但美术学科背景的教师最需要注意的是,课堂上听觉的支持并不是单一的听音乐,也不是把音乐当背景,更不是以音乐当作料。这样的课在现在的单科美术中比较普遍。
再说具体一些,音乐学科背景的教师要启发学生利用视觉和触觉,帮助其听觉更好的感受艺术课主题的各种元素;而美术学科背景的教师,要启发学生在听觉与触觉中体验、发现视觉元素。
这样的教学就能够让老师们比较清晰地发现,这就是艺术课。
但注意,这只是一个方面。
我为什么要用这样一个点什么问题?因为,不少老师或公民在思考艺术课的问题是,提到眼睛马上想美术,提到耳朵立刻想音乐,这真是太狭隘。
仅这一个点思考来回答向我提出问题的老师,马上得到这样的结论:
你在观摩与评价深圳王敏老师的教学时,从这个点去分析,那就是看她在传递音乐学科表现技能的全过程中,到底运用多少视觉与触觉来帮助听觉感受艺术作品,关联的因素越大,越走向艺术,反之,就被人说成“这就是音乐课”。
这只一个点,而艺术文化传递的点一进入,那区别就更加明显了。
为什么大家对重庆那位男老师的课“童年像一首歌”,争议相对少,因为,他所选择的几首歌曲,都是为了他所进行表现的美术学科技能主题这条线。学生听歌曲,表演活动,感受童年,为了最终的美术活动——画童年。
3#
 楼主| 发表于 2014-3-17 15:50:35 | 只看该作者
首届“全国少儿美术教育学术展”——教学课例名单
优秀课例36件
姓 名
作 品 名 称
通 讯 地 址
蒋二芒
唢呐奇幻
衡阳市青少儿书画中心
李  科
我很墙
浙江省义务中学
吕月琴
沉睡地下的兵团
江苏常熟市实验小学
蔡  军
小丑的故事
广州市少年宫美术学校
李  溦
运动和我
广州市少年宫美术学校
简颖斌 张绮绫
红发廊之食长斋
广州市少年宫美术学校
简颖斌
空间的绘想
广州市少年宫美术学校
张家源
黄河水车
兰州市少年宫
韩  琦
气球变青花
甘肃天水市七彩阳光美术工作室
黄丹红
大师到我家——卧室
广州番禺杨之光美术中心
冯国健
发现美、创造美、感悟美
浙江平湖市林埭中心小学
陈怡宁
小花、小草的美学和妙用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黄海蓉
借形想象—变变变
广东厦门市73111部队机关幼儿园
徐同喜
李方屯木板年画
郑州西雨绘画艺术中心
洪  威
感受阴山岩画的神奇魅力
内蒙包头市昆仑区劳教中心
绵阳市少年宫美术部
传承羌族文化、共创美好家园
四川绵阳市少年宫
李绪洪
悠游斗拱-中华民族建筑文化符号
广东美术馆培训中心
杨  红
巨人天地
广州番禺区杨之光美术中心
何晓东
我心中的芭蕉
浙江义乌市绣湖小学
何汶东
绘画的节奏与想象
西安雁塔区好艺坊绘画工作室
尹东权
记下美好的瞬间
上海东权绘画艺术工作室
刘  颖
老北京民俗文化
北京市朝阳区外国语学校
朱永强
美无处不在
浙江平湖师范学校附小
闫  珉
我是节水小使者
北京东城区少年宫
余  荣
空间与想象
广东美术馆培训部
丁祖桂
龙虾大王
合肥市蜀山小学
李玉良
烫烙(KT)版画的探索
湖南师大附中、海口中学
 
 
海口市滨海东路48号
马  雪
烛光里的老师
湖南衡阳老马画室
 
 
衡阳市石鼓区五一路32号
罗彦军
刀刻版印草原情
内蒙塞外青少年宫美术学校
走进剪纸   世界
厦门市思明区青少年宫
冷  爽
同构图形创意联想
广东韶关市第一中学
李永永
好看的年画、漂亮的色彩
重庆徐悲鸿少儿美术馆
张  琦
拿鞋子动真格
北京市大兴区少年宫
张小明
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艺术美和形式美
西安市第五十五中学
首届“全国少儿美术教育学术展”——教学课例名单     入选课例  58件
姓 名
作 品 名 称
通 讯 地 址
桑桂荣
花布——贴画
大庆市七彩少儿美术培训基地   
龙玲莉
美丽的“粽子”
湖南麻阳锦江小学
黄福生
姓名印章的表现形式
广东汕头经济特区林百欣中学
牟建庆
我的同学
上海市静安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郭玲
拥有愿望的布老虎
北京大兴区少年宫
吴媛
傩  文化
南昌市少年宫
任小红
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
陕西师范大学附中
熊瑛
漂亮的瓶子
武汉市武昌区保安街小学
曾武
装饰生活、艺术人生—面具的设计与制作
成都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
李玲
趣味怪脸
湖北武昌实验小学
苏昕、杜海洪
与文化对话、与大家同行—木绵红了
广州市越秀区少年宫
罗开源
漫画人物动态的表现
广州西关培英中学
刘平
与陕西历史对话
西安市童画画室
温雯
卵石动物造型
深圳市福田区荔园小学(北校区)
付袆
画在盘子上的祝福
北京市东城区少年宫
周圆
地域的永恒魅力—地域风貌与建筑联系
浙江宁波、奉化中学
黄海蓉
我的妈妈
厦门73111部队机关幼儿园
张家源
小挂饰
兰州市少年宫
李爱辉
融入自然的亲子艺术游戏
西安乐画少儿艺术教育
纪凤琴
中国龙
北京市海淀区清河第四小学
马国强
走进砖雕艺术
浙江、平湖市广陈中心小学
郑贤晖
美丽的西关砖雕
广州市荔湾区詹天佑小学
洪威
泥塑——怪面人挂饰
包头市昆区劳技电教中心
张卉
线的秘密
兰州市少年宫
曾国荣
画春
郑州金水生涯艺术培训中心
曾国荣
感受生活、体会亲情
郑州市黄河路84号付5号院
梁进宝
迷人的线描
甘肃白银市特殊教育学校
朱成芳
海绵压印“版画”
安徽合肥市少年宫经典艺术中心
邵敏
水墨画——福娃
 
白娟
理解汉字、个性签名
兰州市少年宫
黄文铜
绚丽多彩的广彩艺术
 
闫云泉
秀丽的江南——意象水彩画
宁波市第十五中学
何小东
画画我的老师
浙江义乌市绣湖小学
潘晓岚
雷州石狗
广东湛江市艺术培训中心
张婷婷
心中的妈妈
山东淄博少儿美术中心
苏昕、黎雪翚、刘丹莹
漆彩人生——少儿美术漆艺课
广州市越秀区少年宫
何冠醒
仿草席编织的纸条编织
广州肇庆市第五中学
董晋
兵马俑维和部队
山东淄博少儿美术中心
李智敏
剪贴纸版画与简易动画
广州市少年宫美术学校
杨燕华
典雅优美的古希腊雕塑
广东佛山市华英学校
张青
剪纸服饰秀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刘铁汉
连环画创作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王建友
春的祝福
浙江宁海县潘天寿小学教育集团(潘天寿校区)
李兆斌
自然形态的研究和设计
广州市少年宫
杨丹
吃火锅啦
四川绵阳市少年宫
赵伦
走进抽象艺术
广州市第十六中学
应伟建
水墨之舞
浙江宁海县潘天寿小学教育集团(潘天寿校区)
吕月琴
水彩的面具
江苏常熟市实验小学
王志敏
水墨欢歌草原恋
内蒙塞外青少年宫美术学校(赤峰市)
曲涛
梯田如歌
南昌市少年宫
陈晓艳
时钟的联想
内蒙塞外青少年宫美术学校
周滨
对纤维材料的认识和创作实践
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伍佩仪
木棉树下
广州市越秀区云山小学
潘静文
佛山剪纸艺术
广东佛山市同济小学
李雪梦
认识国画
咸阳艺海书画学校
谢蓉
图瓦版画
安康市江北初中
黄勇
藏族民居写生
四川阿坝自治州外语学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01:01 , Processed in 0.14667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