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中国上海少年儿童报刊发展历程初探
| 2009年09月30日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 | |
| |
上海,是中国近代新闻业和期刊出版业主要策源地之一,而中国少年儿童报刊也滥觞于此。从《小孩月报》于1875年在沪出版算起,上海少年儿童报刊已经历了一百三十多年的历程。“五四运动”后,上海少儿报刊迅速崛起,至抗战前,曾因数量激增而出现高潮,但大多“昙花一现”,寿命短促。上海少儿报刊真正的发展与繁荣是在新中国建立之后,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新中国初期的发展 上海解放后,百废待兴,千头万绪之际,人民政府对少儿报刊的出版给予了格外的关照。在对旧有的新闻出版机构进行接管和改造的过程中,先前出版的报纸和期刊基本上都停刊了,但创刊于1922年的《小朋友》却得以继续生存。如今《小朋友》已年近九旬,成为中国报刊史上迄今发行时间最长、历史最悠久的一本期刊。与此同时,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新的少儿报刊也积极筹办,应运而生。 1950年4月,在中国福利基金会(后改名为中国福利会)主席宋庆龄的直接领导下,新中国第一份综合性儿童刊物——《儿童时代》正式创刊。宋庆龄在该刊创刊号上发表《题词》:“现在,全国大陆基本上已经获得解放,太阳光已照耀到每个人身上,民主的新鲜空气,充满在每个角落,使小朋友们自由地、活泼地创造新的时代。”《儿童时代》这个刊名既是因为其读者处于儿童时代,更重要的含义是希望能伴随小朋友走向新的时代,这是这本期刊的办刊宗旨,也是新社会的要求。 1953年7月,建立不久的少年儿童出版社创办《少年文艺》,这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本儿童文学期刊,也是很长时期里中国惟一一本专业的儿童文学刊物。在当时政治热情高昂的情况下,《少年文艺》的编辑方针除强调“社会主义的”性质外,还同时强调“少年的”、“文学的”特性。这一编辑方针既体现了“五四运动”以来进步的儿童观,使刊物能站立在少年儿童的立场,也认识到文学对少年儿童心灵滋养的价值。该刊对于50年代中期中国儿童文学创作黄金时代的形成、儿童文学作为文学领域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的真正确立,作出了积极而重要的贡献。 1957年1月,《儿童文学研究》创刊,这是中国第一个儿童文学理论刊物,标志着中国儿童文学创作与理论两翼的齐头并进。该刊创刊号上“关于童话中鼠雀形象的讨论”,对儿童文学创作的公式化、概念化,乃至成为政治宣传的工具发出过预警。同年创刊的还有《上海教育》(小学版)和《上海教育》(中学版),这两本指导教学工作的杂志都重视少年儿童的课外阅读。同年创刊的《少年游艺家》,是一本向中小学生提供课外活动材料的期刊。1959年7月11日,《汉语拼音小报》创刊,这是在1958年2月11日全国人大批准公布汉语拼音方案后,由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吴玉章建议创办的,旨在帮助读者练习为汉字注音,练习说普通话,推动文字改革。此后,一直到1966年“文革”开始前,上海没有再创办新的少年儿童报刊。纵观这一时期的上海少儿报刊,都是在50年代创刊的,数量不多,品种也少。定位都突出儿童文学、突出教育和力图丰富少年儿童的课余生活。同时,与其他类别的报纸和期刊在五六十年代频繁变动、屡遭整顿相比,少儿报刊尚属稳定。 “文革”开始后,上海原有的少年儿童报刊全部停刊,当代少年儿童报刊出版史和当代儿童文学史上都留下了惨痛的空白页。1967年7月,《少年报》(“文革”时称《红小兵报》)创办。1971年,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并召开全国出版工作座谈会,作出关于“开放图书”的指示,少年儿童报刊出版逐渐恢复。此后,《儿童歌声》《中学科技》《上海少年》《看图说话》和《少年科学》陆续创刊。 新时期的繁荣 1978年,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上海少年儿童报刊开始蓬勃发展,并迎来了历史上最为繁荣的黄金期。 上世纪80年代,是上海少年儿童报刊创办最多的时期,1980年至1989年的十年间,上海新创办了近三十家少儿报刊。90年代,兴办之势依然不减。这一时期的少儿报刊,不仅数量多,而且品种丰富,顾及少年儿童日益增长的方方面面的阅读需求。综合类有《为了孩子》《小主人报》《上海教育报》《我们一百万》《小伙伴》《少女》《家庭教育报》《上海托幼》《当代学生》《学生导刊》等。其中的《小主人报》,是一张由14周岁以下的少年儿童自己担任采访、编辑的报纸,开我国少年儿童自办报纸之先河。《少女》则是新中国惟一一本以少女为读者对象的综合性刊物。科技类有《动手做》《小学科技》《上海青少年科技报》等。1984年6月1日创刊的《儿童计算机世界报》,系中国第一张指导少年儿童学习电子计算机的专业性报纸,由邓小平题写报名。该报创刊缘于那年2月,小平在上海观看由中国福利会儿童计算机活动中心培训的孩子操作计算机表演后指出:“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学习类有《中文自修》《ABC拼拼读读画报》《上海学生英文报》《英语自学》《小学生学习周报》《中学生知识报》《写字》《作文世界》等。健康类有《青春与健康》《上海优生优育》。动漫类则有《动画大王》《卡通王》和《卡通先锋》。八九十年代新创刊的少年儿童报刊中,文学类依然占据重要地位,对推动新时期中国儿童文学的繁荣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其中有茅盾题写刊名的《儿童诗》,该刊的出版预示着我国儿童诗歌乃至整个儿童文学创作将迎来全盛期;《巨人》是中国惟一的大型儿童文学杂志,有儿童文学界的《收获》之誉;《儿童文学选刊》是中国惟一的,也是最权威的儿童文学选萃性期刊,成为新时期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的缩影;《故事大王》定位于通俗儿童文学,该刊自1984年起举办“全国故事大王选拔邀请赛”,在全国影响广泛;《幼儿文学报》系中国第一份专门刊发幼儿文学的报纸;1985年5月7日创刊的《童话报》,是全国惟一的一份专门刊登童话作品的报纸,冰心为之题写报名,该报对于童话创作的复苏和振兴具有标志性意义;《儿童剧》是中国第一份研究、介绍儿童戏剧的刊物。其他新创办的文学类报刊还有《万花筒连环画报》《娃娃画报》《哈哈画报》等。 新世纪的新发展 进入新世纪后,上海少年儿童报刊呈现出不断创刊、扩大规模、持续调整的局面。 新创刊的报刊有《活力派》《中国儿童文学》、《英语突破》《海外求学》《新读写》《漫动作》《棒棒英语》《略知一二》等。上海少年儿童报刊多元化的整体格局,至此基本建立。 近八九年来,中国报刊业全面进入市场在运行轨道。面对市场选择,面对消费者,上海少年儿童报刊表现出积极扩张的姿态,通过各种整合手段进行扩容,这主要表现在组建报刊集团、加快出版频率、调整品种结构、建立全新合作机制、拓展多媒体平台以专业化和细分化适应市场需求。 2001年,上海教育报刊总社成立,下辖少年报社、上海中学生报社、家庭教育时报社、上海教育杂志社等少年儿童报刊出版机构。2003年9月,少年儿童出版社加入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以后,又随该集团转制为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8月,儿童时代社与中国福利会出版社合并,组成了集图书、期刊、报纸于一体的综合性出版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