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室:与爱和被爱有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3-28 21:56: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室:与爱和被爱有关
□ 张华英
  “我的教室里没有课桌椅,有时还会漏雨,但对孩子们来讲,这里是让他们感到温暖和安全的地方。”3月27日,在武汉的会场上,再度访华的雷夫这样说道。雷夫创建小莎士比亚剧团,开展人格教育课程、班级经济学课程、电影课程,自费掏腰包带孩子们四处旅行……这个年收入42000美金左右的普通教师,他将大多数来自美国中部的贫穷家庭和一些亚非移民家庭的孩子们,带到了一个“温暖和安全”的地方——第56号教室。
  由此想起采访中去过的许多教室。宽敞明亮的教室里,现代化设备一应俱全,教师抛出一个个问题,台下的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抢着举手,老师点名的是“举左手”的孩子;墙壁上张贴着“红花榜”或“标兵栏”,有的孩子红花窜到了格子外面,有的孩子一个也没有;角落里错落的书架上,一排排书整齐地摆放着,打开多半还有扑鼻的墨香;被誉为“优秀班级”的地方,衡量的标准是该班“考试成绩屡居第一”“教师多次获得公开课优秀奖”;为了安全,下课不许去操场玩,只允许在走廊上看看风景……我做过12年的语文教师和班主任,当这些“熟悉的场景”一幕幕出现时,有时也忍不住泪水盈出了眼眶。
  也去过“孩子们喜欢的”教室。曲曲折折的村村通公路,通往一个个的乡村,路的尽头就连接着学校。去采访的时候,正是午餐时间。教室里三三两两的孩子们正在吃饭:白萝卜片加海带汤。他们边吃边玩,摸了摸饭盒,温热。午后的阳光照进了教室,值班的老师和他们一起吃着,孩子们很开心。我坐在一年级两个孩子身边:“好吃吗?”几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看着我:“好吃。”“吃完饭了要洗碗吗?”“我会洗碗!用水冲一冲就可以了。”“阿姨,我喜欢上学,所以也喜欢吃学校的饭。”稚气的他们,脑门儿上沁着细碎的汗珠,大口大口地就着白米饭,围在一起开心地吃着。
  这只是一间简陋的教室。学校外面就是田野,春天的油菜花开得正艳,金黄金黄,满眼的春意。紫荆树、桂花树、香樟树、松柏树,将村子尽头的学校装点得格外不一样。这所只有三五百孩子的学校,阅读室里摆满了书:有比尔·布莱森写的《万物简史》,有法布尔的《昆虫记》,也有当期的《儿童文学》、《实用文摘》;学校里还有年轻的哥哥姐姐一样的老师们,会带着这些孩子投篮、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双休放假时,孩子们愿意到学校来,打打乒乓球、跳跳绳,或者是什么也不做,就是来看看老师在不在。“我们没有什么现代化的设备,但希望通过努力,让他们喜欢待在这里。”老师朴素的话语,温暖而坚定。
  然而,就是这样的地方,让孩子们“心里充满了希望”,我想,这里便是“中国式56号教室”。
  《看见》一书中,柴静说:“人”常常被有意无意忽略,被无知和偏见遮蔽,被概念化,被模式化……人被忽略、被概念化、被模式化,在教育中同样普遍存在。
  教育改来改去都是关于“人”。但是,人不是拿来改的,也不是拿来管的,而是拿来尊重的,拿来关心的,拿来期待的。当教室充满尊重、关心和期待,教师就会拥有方法、能力、智慧,“人”将不会被忽略和概念化了。
  那么,什么样的教室是学生最喜欢的?回应孩子心灵呼唤的地方,就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教室。与奢华无关,与城市或乡村无关,与平等有关,与爱和被爱有关。
  (作者系《湖北教育》杂志社记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6 13:01 , Processed in 0.15012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