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文教学:从技术走向艺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2-6 23:12: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语文教学:从技术走向艺术
文=崔国明
   都说语文教学很难,这是因为语文教学是一项“含金量”很高的工作,它既是一项“技术活”,但更是一门“艺术活”。而且,语文教学不能仅停留于“技术”层面,更要有“艺术”的追求,要从“技术”走向“艺术”。
一、语文教学要有“技术含量”
    我们得承认,语文教学首先是一项“技术活”,有它特有的“技术含量”。通常来说,教学的技术实质上就是教学的水平,是一个将教学理念、教学思维转化为教学行为的过程。从语文教学的层面来说,其“技术含量”可以说包罗广泛,但我觉得,文本的解读、流程的设计、教学的实施,应该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技术”。
    1.文本解读的技术。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学的第一要务,是语文教师备课的基础性工作,同时也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前提。文本解读要有个三境界:一是要读准,即要按照《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说的那样“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是要读懂,即要明白课文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样来写,要从文章的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全面理解课文;三是要读透,即既要理解文章“面”上的内容,更要走进文本、走进作者,挖掘其内在的意蕴,实现与文本、与作者的双向对话,并有适当的延伸。一旦文本解读不到位,那么课堂教学永远也不可能得心应手。因此,文本解读的技术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一项技术。
    2.流程设计的技术。思路决定出路。语文教学的流程是由文本解读通向课堂教学的桥梁,它既“检阅”了教师对文本的理解,又左右着教学内容的实施。我们都知道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相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流程,所获得的教学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所以,思路需要规划,流程需要设计。语文教学流程设计的技术其实也就是教师处理教材的技术,它同样也有三个境界:其一是合理,教师要借助于自己设计的教学流程,带领学生准确理解课文的内容;其二是流畅,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之间不能脱节,起承转合要衔接自然、流畅,不拖泥带水;其三是优化,要学会比较和筛选,要围绕教学内容通盘考虑,教学要由浅入深,要选择好切入点和角度,做到纲举目张。可以这么说,完美的教学流程的设计是通向高效课堂的必由之路。
    3.教学实施的技术。课堂是实施教学的主渠道,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阵地。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实施,这里面大有学问可做,涉及的面非常广泛,相关论述也很多,但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技术”始终服务于“效果”,换一句话来说,“效果”是检验“技术”的虽不是唯一但却是相当重要的标准。从语文教学的若干环节来讲,“导入技术”“展开技术”“收束技术”应该是语文实施课堂教学的“通用技术”,而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激活学生的思维、如何带领学生习得知识、形成能力,则又是其中的“关键技术”。
    当然,语文教学的“技术”不仅于此,还有很多如“目标的制定与达成”“多媒体的运用”“教学的延伸与迁移”“教学的评价与反思”等等其他方面,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二、语文教学更要“艺术含量”
    “技术”的对岸就是“艺术”。没有教学技术,也就谈不上教学艺术;只有教学技术纯熟到技艺精湛的地步,才有可能成为令人赏心悦目的艺术。所以,面对语文教学,我们完全不必羞于谈“技术”,相反,我们还应该来狠练“技术”的基本功,努力促使语文教学由“技术”走向“艺术”,并最终将“技术活”锤炼成“艺术活”。
    语文教学要有“一节课就是一件流动的艺术品”的追求。也许我们可以这样来说,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既是“技术”也是“艺术”,跨过“技术”达到“艺术”,或许这中间只有一步以遥,但恰恰正是这一步,才彰显出了语文教学的魅力。
    语文教学的“艺术含量”主要体现在既是“技术”同时也是“艺术”的如课堂的导入、切入的角度、流程的构思、师生的对话、节奏的调控、教学的语言等方面。此外,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的展开、收束、承接等等,也都是“技术”,但也都有很高的“艺术含量”。对此,我们恐怕谁也不能否认。
    概括来说,语文教学的“艺术含量”都带有以下这些普遍的特征:
    1.要有创意。有人说,语文教学和高考作文一样,都是“戴着镣铐跳舞”,这话有一定的道理。因为语文教学既制约于文本客观存在的内容和读者(主要是教师)主观的解读,也制约于它本身的基础性和工具性,所以,语文教学要能够“半碗水里造漩涡”,跳出美妙的“舞蹈”,那就非有一点创意不可,需要我们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创造性劳动。
   2.要有美感。教学艺术是一种审美化的教学活动,语文教学更是如此,因为语文本身就很美。从教学内容来看,自然社会、天文地理,包罗万象;从教学形式来看,听说读写,课堂内外,不拘一格;从教学活动来看,海阔天空,生动活泼,异彩纷呈。所以,语文教学需要教师去挖掘美、释放美、展示美,要让语文课绚烂多彩、姹紫嫣红,从而给人以美的感染、美的熏陶。
    3.要有特色。教学有风格、有自己独特的地方,“个性化”或许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不懈追求。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的特色。”教师的教学特色总是通过教师的教学风格来显现,而特色的形成则需要有一个较为漫长的积淀过程,也需要有一个不断总结、不断提炼的过程。所以,每一个语文教师和他的课堂教学都应该是独特的“这一个”“这一节”,要散发出个人以及教学的独有的魅力。
    所以,语文教学要从技术走向艺术。就如庖丁,其一开始的“解牛”一定是一项“技术活”,但这一技术经过他的反复锤炼,当他的技术达到炉火纯青、目无全牛时,“解牛”便成了一种“艺术”,语文教学亦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4 22:18 , Processed in 0.17616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