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作品》杂志社社长:文学杂志一定要“求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3-31 04:55: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品》杂志社社长:文学杂志一定要“求变”
来源:南方日报
  在文学期刊步履维艰的时候,由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办的《作品》杂志迎来了最新的改版。
  创刊于1955年的老牌文学杂志《作品》,在今年春天酝酿了一次“变革”。经过紧张有序的筹备,2014年3月号迎来全新改版。杂志的容量扩大到128页,从封面设计、内文版式、栏目设置到内容提供上,都焕然一新,引发广泛关注。《作品》杂志新任社长杨克表示:“我们会带着自己的思考,寻求属于文学杂志的广阔天地。对于文学杂志的命运,改,未必从此坦途,不改,必是陌路。我们选择办一份有文学理想和编辑光荣感的刊物。”
  据悉,《作品》杂志的改版引发了名家和大师的关注,首期创刊号中的“跨界”栏目刊发了著名汉学家、诺奖评委马悦然的中文小说,即将迎来的4月号,也将在“跨界”推出著名作家哈金的中文诗歌《诗四首》。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刘醒龙的短篇小说手稿也将在4月号的“手稿”栏目推出,以飨读者。
  新闻发布会现场,“跨界”的色彩也非常浓郁。画家美序通过十幅以《作品》杂志为灵感的沙画作品拉开序幕,歌唱家何政和本土新锐诗人高世现用音乐和诗歌为文学杂志呐喊。
  跨界 “手稿”与“民刊”做珍藏
  改版是一次全新的探索。在保持作品的高品质和纯粹性的同时,《作品》杂志打破陈规,尝试拓展文学的边界,突破文学刊物的固有版图,呈现文学表达的多样性。
  改版后的《作品》推出了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的栏目。其中的“手稿”栏目,将大篇幅发表作家的手写稿,并以复古的装帧风格和拉页的制作方式,为读者提供不一样的阅读体验。3月号青年作家李浩、4月号的茅盾文学奖得主刘醒龙的短篇小说手稿,都采用了可供读者裁剪下来装裱珍藏的独特设计。
  除此之外,《作品》还在杂志文学性上做出大胆的尝试。“文学不应只是小说家、散文家、诗人手中的活计,而是每个人与世界对话的载体。”新设的“跨界”与“博士论”这两个栏目,让文学与不同的领域实现跨越和对接,激发新的活力。“博士论并不限于文学博士之论,我们欢迎工程学博士、音乐艺术博士、法学博士、社会学博士……的文章或者关注社会民生,或立足人文历史,或穷究天文地理,只要不做八股之论。当然,我们也欢迎不具备博士学位,但真正的‘博学之士’为我们供稿。”《作品》杂志编辑王十月说。
  “跨界”栏目在3月创刊号就以汉学家、诺奖评委马悦然的中文小说,让读者了解外国作家眼中的中国文学。4月号,“跨界”栏目也将有重磅作家的作品——著名作家哈金的中文诗歌《诗四首》。“哈金一直在跨界,这和我们办刊的理念不谋而合。这次他用汉语写诗,是一次意味深长的跨界,是对母语的回归。”杨克说。
  “民间诗刊档案”栏目则是计划将国内有价值的民间诗刊一一辑录,不仅发表作品,还将图文并茂介绍刊物创办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对诗界民刊的结集呈现和记录,将成为当代诗歌史上具有价值的史料。”杨克说。
  创新 培养“文学新粤军”
  “我们会特别强调粤味,为本土作家开辟后花园。”杨克说。《作品》用好作品说话,在保证作品来源和质量的同时,专设“文学新粤军”栏目,继续秉持《作品》一直以来致力于培养本土创作生力军的优良传统,重点推介广东省内的青年作家。“我们一定要保证广东作家的作品,这个是我们的坚持。”杨克介绍说,3月号的文学新粤军推出的新人作家彤子,是广东佛山三水人。“她的作品粤味十足,大量粤方言和岭南风俗,给人异质化的阅读体验,在这岭南风味背后透露出对生死终极的关照。”杨克也预料有人会质疑广东新人作家的作品质量不高,对此杨克表示,这是一个培育的摇篮,这个栏目也代表了本土文学杂志的坚守和责任。
  除此之外,《作品》杂志还将在每期安排一篇海外华人的作品。在4月号,第十届澳门文学奖金奖、银奖诗作将在颁奖前在《作品》刊出并发表,这将是本年度的一件文学大事。说到作品的选择稿件标准,杨克告诉记者:“不要太纯粹的艺术探索,有些杂志在小众的探索上做得很好,例如《天南》杂志就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我希望《作品》能够更关注现实,我们会偏向与社会发生关系的作品。我们尊重原创性、艺术性,有创新精神。好看的作品都是我们青睐的,我希望《作品》的视野更开阔和包容。”
  ■链接

  省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吴伟鹏

  朝“百年老刊”目标前进
  《作品》从字面理解就是值得品味的心血之作,把心血之作呈现出来让大家评论。作家协会和《作品》杂志要朝百年老刊这个目标前进。
  做企业的要开百年老店,我们做刊物的,尤其我们做文学刊物,我们也要有这份执着和勇气。今年是我们《作品》近60年,到花甲之年。我们这次改版是向各界表达了我们脚步依然那么矫健。文学是人类的一种宣泄,人类生活的一种温暖,同时也是人生感悟的一种交流。所以不管社会怎么变,科技怎么发达,我们内心最踊跃的那一块必然是文学,只不过创作手段、表达方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我们写短信,转发一个链接,发表一句话都是。
  我希望《作品》杂志要奉行三件事:第一,应该是新秀的摇篮,圆梦之地。第二,是名家的舞台,成为缤纷之地。第三,有读者的回音,成为心灵升华之地。为了做好这些事,我和《作品》同仁要三到:心到,用心做自己的杂志,用自己的善良,真善美去感化,去带动整个社会的真善美;眼到,要有宽广的眼界来看待这个世界,发现这个世界,回答世界给我们提出的关于文学的种种问题;手到,要勤奋,用我们手中的笔,用我们手中的资源、元素,完成社会的关注、期望,书写它,编辑它,出版它。
  广东省作家协会专职副主席、《作品》杂志社社长杨克

  让生命发光,让作品发光
  杨克认为,文学杂志一定要“求变”。扩展文学的边界成为改变的方向,跨界便是重要的尝试。“文学杂志不应只属于小说家、散文家和诗人,应该是每个人和这个世界对话的载体和平台。出于这个想法,我们欢迎任何行业人所写的文学文章,你可以是科学家、企业家、经济学家。”
  《作品》杂志要做到有发行量,受广大读者喜爱,我觉得在现在困难重重,虽然有这些困难,但不代表我们的理想是根本实现不了的,所以我们要努力,一步一步做,做到什么是什么。当年在上海《收获》杂志发表一篇文章,就成了著名作家了。当年秦牧先生在担任《作品》杂志主编的时候就说过:“谁的作品在《作品》杂志发表,他就是作家。我们希望延续下去,做这么多努力也是希望能够做出文学杂志的品牌,让生命发光,也让这些作家的作品发光。”
  南方日报记者 钟琳
  实习生 陈颂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08:51 , Processed in 0.11810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