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丑小鸭》教学叙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3 17:40: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丑小鸭》教学叙事



安徽繁昌县第三中学 赵华

在上课前一个学生问道:老师,我觉得丑小鸭一直在逃避啊,并没有书上说的始终不屈地奋斗。(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七年级下册阅读提示中这样说:“作者笔下的这只丑小鸭,处处挤,受嘲笑,受打击。但他并没有绝望,也没沦,而是始终不屈地奋斗,终于变成了一只高贵的天鹅。这一切缘于他心中那一份恒梦想。你我都能成为一只天鹅,你会成功的……”)

细读本文,的确不禁要问:作品是在讲一只丑小鸭如何经过“不屈地奋斗”最终成为天鹅的故事吗?

《丑小鸭》这篇童话作品的主人公事实上是一只美丽的天鹅,只因他生在鸭场里,出生时个头和别的小鸭比“实在太大”,显得与众不同,就被鸭子和其他动物认为长得“丑陋”。于是“处处挨啄、被排挤、被讪笑”、“成了全体鸡鸭的嘲笑对象”,直到最后被赶出门。丑小鸭在野鸭、大雁、母鸡、雄猫、猎狗等看来同样“丑陋”,因而还是受鄙视。受尽了“不幸和苦难”。即使如此,他还是希望到水里游一游,看到一群漂亮的天鹅,他本能地感到莫名的兴奋,有一种飞向他们的渴望。他飞到水里,向这些高贵的鸟儿游去,这时他才从水中的倒影中发现,自己原来是一只天鹅!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着重叙述和描写的是丑小鸭因为“丑陋”受到动物们的排挤、嘲笑,以及这种排挤、嘲笑所带给他的悲哀、沮丧、难过和自卑。面对“打击”,丑小鸭所做的只是沉默、忍受和逃避,如:“只要别的鸭儿准许他跟他们生活在一起”,他就很满意了。看不出什么“奋斗”的愿望和行动。这难怪让人怀疑阅读提示中所说的话。阅读提示或许仅仅是依据某种思维定势所作出推论,那就是:在恶劣的环境中或者是在逆境中,“丑小鸭”唯有通过“艰苦的奋斗”才可能变成美丽、高贵的“天鹅”。

而事实是“丑小鸭”本身就是一只天鹅。

那么,作者在《丑小鸭》这个作品作者到底想要表达什呢? 我及时调整了教学方案。并将这个问题交给了学生。

我的第一个问题从: “丑小鸭丑吗?”开始。(括号中是教师和学生的总结。)

1.“丑小鸭丑吗?”

学生说:“当然丑,书中有很明确的描写。”学生说:“老师,他本来就是一只天鹅。只是和那些鸡鸭长的不同而已,不同能算丑吗?

2.“丑小鸭遭到哪些打击和歧视?在这些打击面前,丑小鸭报着什么样的态度?

(打击:挨啄、排挤、讪笑,女佣踢他、差点被猎人打死,受严冬折磨……态度:沉默、忍受、逃避)

3.为什么会受到这样的待遇?

( 因为长的“丑”,因为“与众不同”。)

4.我们知道哪些“与众不同”的人吗?

(文森特·梵高、贝多芬、普希金……历史上有很多这样“与众不同”的人,看看他们生活的经历就可以知道他们是多么的“与众不同”。可是,往往却是这样的人为社会创造出了不可估量的财富。他们的学说、他们的作品,甚至他们的言行都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也许外表他们是不美的、丑陋的,可是又有谁会说他们不美呢?)

5.讨论安徒生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联系当时的背景,作者当时写的许多作品受到不公正的批评。安徒生曾在日记里写道:“写这故事多少可以使我的心情好转一点。”这就是《丑小鸭》。安徒生是在用这个作品安慰和鼓励自己。坚信,他的才华最终会得到世人的认可。就像我们常说的那样: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假如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与众不同”,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呢?
(这样的情况,在现实生中是经常会出现的。特别是一些天才人物,比如刚才提到的梵高就是个典型,当他们还没有被发现之前,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相反却被看做是“丑”甚至是“邪恶”,遭到社会的歧视和人们的冷遇。我们是不是也要重蹈人们的覆辙呢?)
假如“我”是“与众不同”的人,又该怎样面对那些嘲笑、讥讽和打击呢?
(在生存的环境中,许多“与众不同”的人命运多舛。而经过苦难活下来的,经过时间考验的,便像“丑小鸭”那样最终现出“天鹅”的本来面貌,光芒四射。或许只有经历了这样的磨难,他们才更加有魅力。)

对于上面几个问题的讨论,可想而知当时的课堂是多么的“热闹非凡”。相对平时的教学那可真是一团糟。可是我却有了前所未有的体会和收获:我的学生是“与众不同”的。

很多时候都会有学生提出与教材中不同的观点,很多时候我会说,就按书上说的做。

可是我的内心却又有总某种东西蠢蠢欲动着。其实这是每一堂都有的思绪,那就是希望有学生能有不同的观点提出来。这至少意味着他们在思考,他们在运用所学过的、经历过的东西思考。而他们思考的过程就是培养思维能力的过程,就是知识储备的过程,就是为他们将来的价值体现提供可能的过程,就是长大的过程。

我常想:一定要将他们圈在一定的圈内吗?就像孙悟空给唐僧划的那个圈一样?难道就只有那个圈是安全的?      
事实上,那个圈并不安全。


2011-11-1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2 18:05 , Processed in 0.06471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