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三汊中心小学书法教育经验介绍[李茂芳提供完整文本]
创写字育人特色 走内涵发展道路
——农村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尝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三汊镇中心小学根据上级要求和学校发展现状,不断调整工作思路,为寻求农村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突破口,确立了“创写字育人特色,走内涵发展道路”的办学思路,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学校在开创书法育人特色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2010年春季,学校被授予国家级和省级“书画教育先进单位”;还被教育部考试中心授牌为“硬笔书法培训基地”和“硬笔书法等级考试考点”,成为湖北省唯一一所农村考点;2012年秋季,学校被评为“湖北省书法教育名校”;书法教师黄海华被授予国家级“书法教育模范教师”称号;学校有八位教师获得了书法等级测试五级证书,一名教师获得了书法等级测试九级(顶级)证书;这些好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脚踏实地的实践,总结起来来,三汊镇中心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具体做法是:
一、创设平台 开起书风
①专门布置一个书画活动室,为所有爱好书画的师生创设平台,大兴学书练画的风气,学校依托书画活动室,组织师生开展书画培训,通过培养书画尖子带动其他人。②借助书画名家为写字教育添光增彩,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以传统文化精粹熏陶人。几年来先后有不少书家为学校题词,如省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廖敬彥就曾为学校题词:“孝感名胜聚瑞气,三汊小学起书风”;③以书画活动室为平台,定期举办师生优秀作品展,展出师生的书画作品,全力营造书画教育浓厚氛围,着重突出学校“文墨味”;④将师生的优秀书画作品装裱起来,悬挂在书画活动室,永久保存、长期展示,激励师生参与学练书画的兴趣。俗话说得好:“腹有诗书气自华”、“字好一半文!”当一个学生字写好之后,会得到其他人赞许,树立起相当大的自信心,从而带动其它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真正实现“墨香溢校园,书艺育英才!”的目的。
二、文化润校创办特色。 ①按照“文化润校”的思路,在校门口、墙壁上、楼房顶矗立起“一训三风”(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教育名人(陶行知、魏书生等)名言标语牌,并且形成系列,让广大师生耳濡目染,从营造校园文化入手突出写字教育特色。②按照“家庭化”布置的思路,指导各班从班训、卫生角、图书角、学习园地、作业展示栏、黑板报、日常评分栏、班级展示牌等八个方面做起,精心布置教室,各班围绕某一主题,突出展示各班书法教育成果,从创建班级文化开始突出写字教育特色。③按照“特色发展”的思路,以“四园”(即:家园,花园、乐园、学园)为目标,全力打造和谐校园:全部更换了健康课桌凳,新换了无尘白板,修建了六座书画名家、教育家和科学家雕塑,新修了花坛,栽植了苗木,逐步绿化美化校园,经过不断的校园文化建设,让全体师生置身于干净、舒适、充满书卷气的校园环境,从营造环境方面突出写字育人特色。
三、探索前进,内涵发展
在开展书画教育实验过程中,学校始终以写字课为主渠道,不断探索教学新模式,深入推进学校内涵发展:①从2006年起,学校把每天中午第一节课设为写字课,并规定练字时间为20分钟;②以李茂芳、周金付、徐志军、石磊等骨干教师为主,探索“立足实际、兴趣引领、专家指导、以身示范、师生共练、小结提高”的书法课教学模式,努力向写字课要质量;③每年选派这些骨干教师参加书法教师专业培训,坚持开展书法课研讨活动,通过不断提高书画教师综合执教能力,促进学校写字育人质量。④学校还提出了几项保障举措:给师生订购字帖,要求教师和学生一样,每天交写字作业,对写字作业的考评与当月的绩效工资挂钩;订阅《书法报》,让《书法报·硬笔书法》进课堂,成为师生学书练画的载体。⑤每年组织全体师生参加大型书画竞赛,并对获奖者给予重奖,通过比赛出成绩,通过比赛促提高。
学校在写字育人创特色方面得到了高等级认定,育人渠道更宽,知名度更高,社会影响更深远。以上好成绩的取得,贵在持之以恒。今后,孝南区三汊镇中心小学仍将按照“创写字育人特色,走内涵发展道路”的办学思路,脚踏实地,继续坚持探索与实践,为开创农村学校教育新局面努力奋进!
孝南区三汊镇中心小学 李茂芳
2013年元月11日
==管季超把市书协副主席请来为与会者作示范指导,三汊黄海华校长趁机会蒙了一件嵌着‘三’‘汊’的联语书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