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于坚:写作是一种秘密 诗人像地下工作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12 15:28: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于坚:写作是一种秘密 诗人像地下工作者
2014年04月12日
来源:芒果画报 作者:王畅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这个时代,写诗是一种自我牺牲。诗的气节是天然的,因为它在乎的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它不是追求当下就能以物来兑现的东西。”


这个时代,写诗是一种自我牺牲。诗的气节是天然的,因为它在乎的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它不是追求当下就能以物来兑现的东西。当代诗歌最近20年来,虽然被冷落,但是保持着很高的写作水平。
诗人于坚
2014年,于坚的《棕皮手记》再版了。
他将1996的《棕皮手记》和2001年的《棕皮手记·活页夹》合成了一本。于坚说,“现在能够再版,说明还有读者想看这本书,也许它还可以读读吧。”
在这个什么都以人民币为转移的社会里,文化活动是有钱就做,没有钱就不做。“搞文化的人没有人民币了就不知道文化该怎么搞。”但,诗不一样,诗人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比较纯洁,基本上没有受到整个社会拜金主义的影响。
于坚在诗歌盛行的80年代成名,20多年下来,伴随着他的仍然是诗。
“如果你要写诗,你选择的就是一条穷途末路。”于坚会在偶尔参加活动时,朋友介绍说他是诗人,他会听到后面有人说,“现在怎么还有这种人啊?”
我问于坚:“你听到这样的话会难过吗?”
于坚说:“不会。这个时代,写诗是一种自我牺牲。诗的气节是天然的,因为它在乎的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它不是追求当下就能以物来兑现的东西。当代诗歌最近20年来,虽然被冷落,但是保持着很高的写作水平。诗歌被揶揄,是因为人们用实用的眼光来看诗,一切事物的价值都以货币估量。长期的‘不学诗’,因此‘无以言’了,现在对诗的攻击都来自‘不学诗’者。但新诗一直在发展,在丰富,在深厚。”
曾经有一熟人劝过于坚:“你怎么能吊死在一棵树上呢?”于坚后来就不跟他来往了。于坚认为这种话是对他的侮辱,诗歌从来都不是谋生的饭碗,它是一件和出家差不多的事情。“怎么能对一个僧侣说叫他‘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那不是得罪神灵吗?”
从1980年写诗到现在,于坚从未有哪怕一刻放弃过作为诗人的喜悦。“现在有很多人去考艺术学院,因为听说画画卖了可以赚钱。但从来没有听说过有人靠写诗富起来,一个都没有!这完全是一种宗教式的选择。但也不能把这个选择说得非常悲壮,我使用‘牺牲’这个词,但这种牺牲是快乐的,喜悦的,不是痛苦的。”
没有节制,善就要被遮蔽
《芒果画报》:看您的诗歌是一个很通俗现代的风格,但是您的内心是很传统的,这二者如何统一和融合呢?
于坚:如果有人觉得我是传统的人,那也是因为我生下来就是这个样子,这个传统并不是刻意为之,有人以为穿着马甲就是传统,我不是这种传统。
我青年时代受中国古典文化影响很深,后来也读过西方的书,我觉得无论怎么现代,这些书都是用汉字印的。中国传统并不是像许多人想当然的那么容易断裂的,表面上断裂了,但是我们还在用汉语写作,甚至在用最原始的汉字写作,甲骨上的那种汉字写作。一个穿西装的人和一个穿马甲的人,他们使用的汉字都是几千年以前甲骨文上的汉字,虽然不是说全部吧,但是现在就是一个小学生认字,甲骨文他也能看懂几个的。这是中国最深刻也最了不起的传统。
《芒果画报》:那么您如何看待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节勇和”,尤其是“节”?
于坚:中国的这个传统价值观其实也是世界文明基本的价值观,虽然可能每个民族的文明中,它的价值观表现方式不一样,但是它们指向的东西都是一样的--就是人必须善。
节就是善的具体表现。没有节制,善就要被遮蔽。
中国传统价值观在文革中被颠覆。文革把中国传统视为一种罪恶,它在颠覆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同时,也在颠覆普遍的价值观。文革的颠覆,导致人们做事情没有人性的底线、节制。做事不是至于至善,而是路线正确,怎么做都可以,现在是只要拿到钱,怎么都行。
中国传统价值观是君子爱财但要取之有道,它都是讲道的。一个再怎么天不怕地不怕的人,还有着天管着他。过去,大家都很敬畏天,天实际上就是中国的神。文革把这一切都踩在脚下,圣人孔子都可以叫做孔老二。谁有权力谁就是天。
文革最可怕的是站队划线来取代传统的“仁义礼智信”,站队划线是此一时彼一时的,而“善”是永恒的。止于至善是大节,根本之节、永恒之节。不善之人只是弱肉强食的野兽。所以孔子说,仁者人也。文革却是只要所谓阶级立场正确,学生可以打老师,子女可以揭发批斗自己的父母。中国传统的价值观遭到了毁灭性的摧毁。
今天中国社会就是应该重建这些基本的价值观,“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我觉得这不是英雄就该这么做,其实传统的君子之道都是这么处事的。一个普通人可能很穷,但不会低三下四,一个人富贵起来了,也不会骄横霸道、为富不仁。
重建这些东西,其实只是回到开始。现在,一个老人在街上摔倒了,别人去扶他,这应该是一种正常现象。在传统价值观里,除了野兽以外,只要是个人,都会做这件事,这并不是高尚的道德品质,这是最起码的。孟子说过,一个孩子掉进井中,是个人都会有恻隐之心。
如果一个老人过街扶他一下,就是了不起的行为。那这个社会真是太恐怖了。在中国,把文化摧毁了,人就回到野蛮状态了。文革之后,我们是从野蛮状态重新开始的一个社会。很多事情,都要从零做起。
诗人有点像地下工作者
《芒果画报》:这么多年下来,您坚持写诗的动力是什么?
于坚:不是说我坚持,我只有写诗才有存在感。我才觉得我这个人是存在于这个世界中的。我可能也可以做别的事,但是干别的事,我觉得自己像行尸走肉一样,没感觉。我只有在写诗,我才意识到我作为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的存在。简单的说,这是我喜欢的事情,不是坚持,也不是勉强,我是真的喜欢。
《芒果画报》:您2008年说过“我写诗取悦世界”,到现在为止,您还是这样吗?
于坚:是的,诗是需要共享的。诗可以兴,兴就是同嘛,世界越是疏离而冷漠,越需要诗的和。取悦,就是诗唤起的有无相生。人总是需要有某种说法来充实他们的生命,否则生命就太空虚了,不仁,退回黑暗。
《芒果画报》:现在我们看到网络上很多人是用世界来取悦自己,您怎么看待这个时代的快乐源泉?
于坚:可能这个时代快乐的来源主要是物吧,这些固然会给你带来快乐。但是我觉得这是一种比较低级的快乐,物带来的快乐往往是一次性的。我想除了快乐,还有一种东西叫做喜悦,我觉得真正的快乐应该是一种喜悦。写诗令我感到喜悦,而不是快乐。《圣经》前面有时候会印着一句话,特大喜讯。诗也是一种喜讯。
《芒果画报》: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走到今天,社会在改变,您觉得诗歌是个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吗?

于坚:诗歌面对的读者群所不一样了。诗人肯定得面对这个时代的读者,但是,写诗的基本方面来说是没有改变的,与《诗经》的那些作者、屈原是一样的。还是赋比兴、隐喻、大音希声之类吧。这正是诗歌最强大的魅力。无论时代怎么前进,诗不会前进。任何一个诗人都得琢磨这些,每个时代的说法是一样,但“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声”是一样的,诗人从事的是一份古老的事业。
《芒果画报》:当年《他们》创刊号目录前面有首诗,每一句说的是一个诗人,你是“昆明于坚一辈子的奋斗就是想装得像个人”,三十年了,您的目标改变了吗?
于坚:写诗的时候必然与众不同,写作就是从世界中出来。但在这个时代,与众不同就像你自己的一个秘密一样。在这个时代,诗人有点像地下工作者,写作是一种秘密,使命一样的秘密,就像上帝派到人间的秘密使者一样,诗人是秘密的喜悦之人,带讯之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10:39 , Processed in 0.12570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