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当下的语文教育在浪费孩子的生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16 02:05: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当下的语文教育在浪费孩子的生命

唐晓敏

    几年前,还是在北京工作的时候,就知道广州有两位语文教师,吴泓和陈琴,语文教学上很有成就。以后,在重庆的一个语文教育的会上,见到了吴泓,后来与他也有联系。陈琴,只是在网上看一些她的消息。觉得她做得也非常好。她的学生,只是小学生,读的书,背诵的诗文,量非常大。
    陈琴的博客上有一篇文章,盘点她的学生二年上学期在课堂上反复诵读过且能背诵的篇目,就包括了:
诗经中的《关雎》、《葛覃》、《卷耳》、《樛木》、《桃夭》、《兔罝》、《芣苢》、《汝坟》、《麟之趾》、《鹊巢》、《采蘩》、《草虫》、《采蘋》、《甘棠》、《羔羊》、《淇奥》、《黍离》、《鸤鸠》、《七月》、《南山有台》、《蓼萧》、《白驹》、《节南山》、《绵蛮》、《文王》、《烈文》、《玄鸟》、《行露》。
    《唐诗三百首》中的《山居秋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芙蓉楼送辛渐》、《走马川行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寄左省杜拾遗》、《梦游天姥吟留别》、《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行•并序》、《长恨歌》、《独不见》、《鹿柴》、《竹里馆》、《送别》、《相思》、《杂诗》、《送崔九》、《终南望馀雪》、《怨情》、《八阵图》、《送灵澈》、《弹琴》、《送上人》、《秋夜寄丘员外》、《听筝》、《新嫁娘》、《行宫》、《问刘十九》、《何满子》、《登乐游原》、《寻隐者不遇》、《渡汉江》、《春怨》、《哥舒歌》、《长干行(其一)•崔颢》、《长干行(其二)崔颢》、《玉阶怨》、《塞下曲(其一)卢纶》、《塞下曲(其二)》、《塞下曲(其三)》、《塞下曲(其四)》、《江南曲》、《戏为六绝句(其二)杜甫》
     宋诗词:《正气歌》、《临江仙•忆昔午桥桥上饮》、《念奴娇•赤壁怀古》、《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临江仙•忆昔西池池上饮》、《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当代人的诗:《水调歌头•游泳》、《我爱你  中国》。
    古代散文:《小石潭记》、《伤仲永》、《愚公移山》、《蜀鄙二僧》、《扁鹊见蔡桓公》、《北人食菱》、《山海经•南山经》、《孟母三迁》、《大观楼长联》、《滕王阁序》以及《千字文》、《大学》
     陈琴指导她的学生,从二年级开始读《老子》,她在博客上写道:“第一周,我们诵读了《老子》前十章,有的孩子却主动预习到了第二十章。到第二周,我们按计划应该是读到第二十章,但孩子们主动读到了第二十五章。让我惊讶的是,这本书基本上全班都喜欢读。”
    陈琴的学生,是非常幸运的。这些孩子的成长,吸收了丰富的精神营养。这给他们一生的发展,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什么是语文的基础?通常认为,字、词、句、章,以及所谓语、修、逻、文是基础。特别是认为,字词是基础。但字词并不是基础。字词是文章的“砖瓦”。砖瓦只是建筑物的材料。所谓基础,是支撑起人生大厦的地基。唯有经典,唯有诗书,才是基础。
    可惜的是,目前大多数的学校,学生的语文学习,仍然在学着那些质量很差的课文。
    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举北师大小学语文课文为例,谈到这一点。如课文《家》,全文是:“我有一个幸福的家。/爸爸爱我,/妈妈爱我,/我也爱爸爸、妈妈。/在温暖的家中/我快乐地长大。” 以及《我家住在大海边》:“天蓝蓝,海蓝蓝,/我家住在大海边。/海边有个月亮湾,/湾里有条打鱼船。/船上有个老爷爷,/他的故事说不完。还有《元宵节》:“窗外月儿圆又圆,/全家欢聚吃汤圆。/正月十五元宵节,/家家户户庆团圆。”
    这种淡乎寡味的课文,这种编写此类课文的思维,也不是今天才有的。上个世纪前期起,学校语文教育的白话文课文,就已经是这样。这些课文,通俗是通俗了,但没有什么内涵。对孩子精神成长没有什么意义。而实际上,孩子也并不喜欢。前段时间,媒体上有赞扬民国时期的白话文课文。对此,孙绍振就不认同。他讲:有一个语文老师来信,说是有“专家”认为民国时期的语文課本,如何有水平。孙绍振说:“我小时候是念过这个课本的,总的印象是,一点味道也没有,白开水,几乎全是废话。有些还是傻话。如第一課,我至今还背得上:‘学生入校,先生曰:来此何事?学生曰:来此读书。先生曰:“善,人不读书不能成人。’”还有一篇课文,是:“喜鹊叫,客人到,妈妈去买面,面上一块肉,客人吃了点点头。”孙绍振评价说:“全是些弱智的昏话。”
那时的白话课文是如此。现在的“我有一个幸福的家。/爸爸爱我,/妈妈爱我,/我也爱爸爸、妈妈”也是一样。古代的孩子,以及民国时期在私塾学习的孩子,6、7岁始至少是读《三字经》、《千字文》的,有的孩子已经在读《论语》、《诗经》他们的精神生命得到这些经典的充实。陈琴的二年级上学期的学生,也阅读并背诵了《诗经》中的几十篇。可当下小学语文教材的白话课文,还只是“爸爸爱我,/妈妈爱我,/我也爱爸爸、妈妈”,这种内容,远远低于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这些课文,这种语文课,实际上是在浪费孩子的生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2 04:11 , Processed in 0.42158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