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72|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农师前来报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5-4 13:20: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槐荫学苑]风气日下,望能在此坛修身.
2#
发表于 2008-5-4 14:12:40 | 只看该作者

欢迎应城网友/农师/

/槐坛/是大众自由发言的平台,在表达各类人士诉求时很方便// 本站只服务于教育研究和教师专业提升,坚守学术性和高品位//本站更期待教师队伍中的精英人士和志向高远的青年//我在应城的师友有;楮远安,刘应宁,万里.李汉超,胡苇,,,,,,,自古蒲阳多俊杰



http://xnjyw.5d6d.com/thread-34102-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34102-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34102-1-1.html
3#
 楼主| 发表于 2008-5-4 17:01:12 | 只看该作者
李汉超是我现在的领导,楮远安老师的字是我仰慕的,在应城实验初中上班的时候,曾与楮老有过接触,

我就是想来学习学习.
4#
发表于 2008-5-4 17:24:39 | 只看该作者
欢迎.....
5#
发表于 2008-6-8 16:04:03 | 只看该作者
胡苇是我师范时候的学妹!
6#
发表于 2008-6-8 16:16:58 | 只看该作者

胡苇的文风很独特,我喜欢

买过她的一本集子,看过能看到的所有‘胡’文
7#
发表于 2009-4-13 17:58:21 | 只看该作者

[农师]近作

关于应城、京山的“李白”辩论战(原创)
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开发,隐形的旅游文化资源也越来越受关注。应城、京山两地网友就围绕旅游文化资源,展开了一场
“李白”辩论战

一、争论不休

3月25日,应城网论坛上题为《京山汤堰村严重侵权》的贴子引发一场辩论战。该贴全文引用了3月24日《湖北日报》7版“湖北旅游名村寻访”中《沐泉一眼赛神仙——京山县汤堰村》的介绍,指出介绍文字中“唐代大诗人李白慕名泡浸了汤堰温泉后,写下一首传颂千古的温泉诗:‘神龙殁幽静,汤池流大川,地底炼朱火,沙旁放素烟。沸珠跃明月,皎镜含空天,濯濯气靖此,晞发弄潺潺。’”一段属冒用应城汤池温泉文化资源。应城网友跟贴指出,李白一诗名为《安州应城汤作》,应是李白游览应城汤池温泉后所作,并纷纷要求政府提出交涉。
4月1日,今日京山论坛网友将该事转贴至“时事京山”,认为应城引用李白一诗才属张冠李戴。京山网友“赤脚河”跟贴留言认为,应城“最大的根据是晋代人盛弘之写的《荆州记》,却不敢引用盛弘之有关此温泉的全文,省略了关键的‘新阳县’三个字。”“盛写作此书的晋代,京山正是名新阳县。李白在300年后看到此书,游览了新阳县温泉汤堰,写了此诗。”
此后,两地网友在论坛上就此事展开辩论。应城网友认为,从李白一诗的题目《安州应城汤作》就可以看出,李诗写的是应城汤池。京山网友则认为,李白一诗的根据是晋人盛弘的《荆州记》,《荆州记》所记载的温泉在古新阳县,京山就是古新阳县治。
二、真相难辩

据资料显示,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李白寄居安陆写下《安州应城汤作》一诗,诗人在小序中说到“《荆州记》云有玉女乘车投此泉”。《荆州记》为晋代人盛弘之所著,其中记载玉女投泉的文字为:“新阳县惠泽中,有温泉,冬月,未至数里,遥望白气,浮蒸如烟,上下采映,状若绮疏。又有车轮双辕形,世传昔有玉女乘车,自投此泉,今人时见女子,姿仪光丽,往来倏忽。”笔者在网上搜索关于“安州”以及“新阳县”显示结果为“安州,唐时辖安陆、云梦、应城、应山、孝昌(今孝感)、吉阳(后并入安陆、应山)六县。安陆为安州州治所在地。”“新阳县:南朝宋置,西魏改为角陵,隋改京山,即今湖北京山县治。南齐置,并置郡,今阙,当在湖北境。南齐置,今阙,当在湖北旧德安府境。”
分析资料,记者发现南朝宋曾置新阳县,隋朝时改称京山,即今京山县治。由此可见,南朝成书的《荆州记》所记温泉,确为京山汤堰。而南齐时,也曾置新阳县,且就在湖北旧德安府境,属“安州”辖。也就是说李白于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作《安州应城汤作》时,南朝所置新阳县已更名为京山,而在安州又存在一个新阳县,李白是否把此新阳当成彼新阳,而误把位于应城的汤池温泉作为京山汤堰温泉呢?宋代文豪苏轼就曾误游赤壁战场,留下《赤壁赋》而引发一场争论,李白《安州应城汤作》是否第二个“赤壁”事件呢?应城网友也提出了类似疑问,但无从考证。
三、发展才是硬道理
就李白一诗的归属问题,应城和京山网友在辩论之余也进行了深层的思索。京山网友“gg12mm”指出,“借用仙诗何罪有?只须吾比他人强。”应城网友“他乡应城人”表达了相同的观点:“应城有汤池,京山有汤堰,客观事实存在,谁是正宗并不重要。……谁开发的收效高才是重要的。”
应城和京山两地政府也确实未就此事做口舌之争,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旅游资源开发步伐。应城汤池温泉旅游景区是由湖北汤池温泉旅游有限责任公司投资1.5亿按国家4A级景区标准建造,于2005年10月1日开始营业的。湖北汤池温泉旅游有限责任公司拟在6年内投资15亿元开展景区二期、三期扩建工程,进一步将汤池温泉打造成全国知名旅游度假景区。应城市还将国家矿山公园建设项目作为市政府2009年实事工程之一,应城国家矿山公园总体规划投资1亿元、总面积600平方公里,分为盐碱治理森林公园、膏盐矿业遗迹、汤池温泉三大园区,每年可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园区将以2个博物馆、3个水库、4条旅游路线、五大景区、30处景点的规划展开实施,建成后,将成为我省两大地质公园名片。现已通过省地质遗迹评审委员会评审。
京山县汤堰温泉度假区总体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景区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深圳客商投资1.2亿元打造京山惠亭湖风情园、北京客商投资1.7亿元打造京山缘汇山地温泉旅游区、香港客商投资6亿元开发的京山温泉国际旅游度假区,年内将先后迎客。该县规划“十一五”期间力争创建一个5A级景区(温泉国际休闲度假区)、1个4A级景区(绿林景区),2个3A级景区(空山洞、惠亭湖)。
应城网友“我是应城人”认为“汤堰、汤池,一条地下河上冒出的两朵并蒂莲。”京山网友“农民之子”提出的“联手发展,把蛋糕做大”的建议更值得思索。
早在2005年3月,湖北省旅游工作会议上“区域合作”、“资源整合”就被频频提及,是时的《长江日报》有报道指出湖北将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力度,推动旅游经济一体化。在过去的4年里,省内游“一江两山”(长江三峡、神农架、武当山)实现“一卡通”、 省外鄂渝两省市在实现“三峡无障碍旅游”中紧密协作等,都为应城、京山旅游资源整合、携手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操作范本。
应城与京山毗邻,相距不过60公里,有长荆、汉宜公路相连,武荆高速建成通车后,最快车程不过半小时,两地都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若真的能协调规划、资源整合,不管是应城汤池还是京山汤堰都能从中受益,两地网友也不会为“李白”大打口水战。
8#
发表于 2009-11-25 15:57:47 | 只看该作者
【Z】教师一天(中篇叙事打油诗)鸡鸣即起,一日开始。口先不漱,脸先不洗;  
奔向公寓,催人早起;小子咋的,夜玩手机?
再不起床,被子下地。出了男宿,又进女舍。
广播体操,即将完毕。跑步上楼,开始早习。

哪个迟到,谁又晚起?何人发烧,身体不适?  
仔细询问,调查清楚。按照学号,检查背诵。
锅先不刷,碗亦不洗。急急忙忙,检查卫生。
先去打水,再来扫地。还在喘气,铃声又起。

拿起教案,奔向教室。师生礼毕,一课即始。
先评作业,昨天做的。普遍问题,大家注意。
个别错误,单独处理。 今天学习,自读课文。
这课内容,不出考题。我们删去,来做练习。

目标检测,同步练习。选择答案,ABCD。  
回答不错,学的可以。布置作业,课后练习。  
复习巩固,课前预习。再找时间,做张卷子。  
两节课下,精疲力尽。办公桌上,丛山峻岭。

作文本子,随笔周记;古诗默写,书写练习;
考试卷子,铺天盖地。N摞作业,等你去批。  
对的打√,写上评语。还得表扬,以资鼓励。  
错的打×,误在哪里?来龙去脉,一一指出。  

分析到位,讲清道理。一丝一毫,不能马虎。  
阅完作业,再出试题。单元过关,章节测试。  
昨天月考,今日摸底。期末期中,不计其数。  
题量适中,难易有度。查查网页,翻翻题库。  

今天出完,明日印出。抓紧考完,加班阅毕。  
统计成绩,写出分析。谁的第二,哪个第一?  
张三李四,王五赵七。两次比较,名次何异?  
课上讲评,面向全体。下课以后,单独找你。  

排名后退,是何道理?知识水平,心理因素?  
思想根源,刻苦程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老师期盼,父母嘱咐!展望未来,充满荆棘。  
事关前程,怎能儿戏?张三痛哭,李四流涕。  

痛改前非,看我下次。不听音乐,不看电视。  
刮风不管,下雨不顾。一心一意,专心致志。  
多背单词,多做习题。下次月考,找回位置。  
老师听罢,始露笑意。期中考试,就看你的!  

谈话已毕,已近中午。口干舌燥,四肢乏力。  
热点剩饭,聊以充饥。床头一歪,权作休息。  
刚入梦乡,铃声又起,抖起精神,再上班去!  
昨日开会,头发脾气。要当教师,先做傻子。  

拼命干活,莫要索取。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撑不着你,饿不死你。若不想干,可以退出。  
若干不好,我不聘你。博士难找,学士遍地!  
明天上课,观摩学习。校长也听,教师都去。  

精心准备,小心应付。制作课件,打印练习。  
幻灯电脑,现代工具。全体观摩,怎能缺一。  
上述各项,准备完毕。电话铃声,骤然响起。  
政教主任,叫你快去。有位同学,是你班的。  

一夜未归,在网吧里。找其谈话,通知父母。  
写出检查,等候处理。不知不觉,西山日暮。  
吃罢晚饭,辅导自习。学法指导,疑难解释。  
有何疑问,尽管提出。但对高考,必须有益。  

辅导完毕,正要离去。突然想起,还有一事。  
有人反映,学生小纪。最近时间,不思学习。  
跟女同学,眉来眼去。关键时期,这还了得?  
叫上小纪,到没人处。把你找来,可知何事?  

从实招来,不得回避。学生小纪,支支吾吾:  
我殊不知,老师明示。青春少年,阳光沐浴。  
情窦初开,本不为奇。但要清楚,学习目的。  
一切围绕,学习成绩。有碍升学,必须放弃。  

他日登榜,出人头地。男子丈夫,何患无妻?  
学校规章,利害得失。一条一条,分析清楚。  
小纪听罢,满面泪涕。痛改前非,回心转意。  
从今以后,专心学习。若是再犯,我是**!  

转眼放学,学生离去。喝一口水,喘一口气。  
十点过后,再查夜去。水管已关,廊灯已闭。  
夜深人静,呼噜声起。一天工作,终告结束。  
轻手轻脚,回到家里。两眼一合,已然梦里。  

不是上课,就是考试。和在醒时,并无二致。  
忽见眼前,众人攒聚。通知栏中,贴一告示:  
教师老吕,四十有七。疾病突发,撒手西去!  
明日医院,告别仪式。没有课者,务必前去。  

看罢唏嘘,悲哉老吕!辛劳一生,英年早逝。  
房小无车,更无积蓄。妻儿无靠,父母无依。  
高风亮节,名扬千里。今日一别,后会何期?!  
悲上心头,心痛如撕。蓦然惊醒,泪面如洗。  

天已微明,铃声又起。新的一天,又要开始
9#
发表于 2010-1-1 08:44:12 | 只看该作者
香烟风波('农师‘原创小说)老马好烟,宁可吃饭一生无肉,绝不可一时无烟。然而老马就某政府机关一普通办事员,每月1100大元的薪水,老婆下岗多年,现摆小摊挣点小钱,他上还有八十老母,下还有二八千金,时时处处要花钱。为此,老婆大人多次强烈要求老马戒烟,可惜用尽手段,老马的烟从两天一包反而变成一天两包,两根手指熏的漆黑,老婆大人也只好作罢,自我安慰:钱都是他挣的,家是他养的,要抽就抽吧。老马也深感愧疚,量减不下来,就把质降下来吧。于是,原来17元一包的软黄鹤楼变成10元一包的红金龙,再换成4元一包的石林。

老马算了算,自从抽上石林,按每个月30天、每天两包烟算,家里每个月可以节约几百元,倒也划算。不过,矛盾也来了。原来抽软黄鹤楼的时候,虽然比起其他同事抽的档次稍低,但还面子上还过的去;抽10元的红金龙时,就有点躲躲闪闪了;现在抽4元一包的石林,面子实在挂不住。于是,同事大刘总看到老马抽烟时,把手伸到荷包里摸索半天,掏出一根烟点燃,然后就是满屋子劣质烟草呛人的味。而且,老马抽烟,总是抽的干干净净,连烟屁股都不留,就剩下短短一截过滤嘴,两根手指越发漆黑了。大刘调侃:“老马,怎么连烟屁股都不留?”老马嘿嘿一笑:“瘾大,怕浪费了。”实则心里叫苦,怕别人从烟屁股上认出烟的牌子。

纸终究包不住火,百密难防一疏啊。

某日,当地门户网站论坛一帖子被网友热捧,并迅速被各大网站、报纸转载。帖子披露,某网友母亲在该政府机关做卫生,他从母亲清理出来的准备拿到废品收购站去卖的垃圾里,接连发现廉价香烟的包装盒,还附有照片为例。

老马一看此贴,大汗淋漓,心中暗暗叫苦不迭!单位原来有不成文的规定,凡是香烟、茶叶的包装盒,一律不准直接丢进门外的垃圾桶,而要丢进保密科的专用垃圾桶,统一处理的。他怕自己抽的廉价香烟被同事发现,就偷偷丢进了门外的垃圾桶,本以为没有人会发现,谁想到会出这么一档子事。

第二天,老马特意咬牙买了两包满天星,抽烟的时候,一改往日摸烟的动作,故意放在办公桌上慢慢抽出一根,悠悠地点着。但他接着就惊奇地发现,对面大刘的办公桌上,赫然就放着一包石林,只见大刘紧缩着眉头慢慢吸一口烟,马上就吐出一口呛人的烟。下午,该市电视台突然前来采访该机关,报道该机关廉洁从政的典型事例,并召开全体机关干部紧急会议,机关党委书记兼局长苟得很在会上对着摄像机镜头,大谈该机关勤俭节约的心得体会。记者一再要求拍摄一个石林香烟包装盒的特写,党委书记兼局长苟得很脑门上,渗出细细的汗珠,表示自己不抽烟,看下面哪个同志带着香烟。满机关干部都偷偷摸摸了自己口袋里的香烟,就是没有谁敢逃出来。这是,老马只见大刘慢慢站起来,高举着一包石林香烟:“拍这里吧!”摄像机镜头马上对准了大刘和那包石林香烟。苟书记兼局长用纸巾擦了擦头上的汗珠,朝着大刘露出了满意的微笑。老马,此时肠子都悔青了。

翌日,该机关勤俭节约的新闻一经电视台播出,该机关迅速被树立为效能建设先进单位。老马发现,该机关同事兜里一般装着两包烟,一包满天星、一包石林。半月后,大刘被提拔为该机关办公室主任,抽的还是满天星,老马又把香烟换成了石林,继续做他的办事员。
10#
发表于 2010-2-5 08:40:37 | 只看该作者
我的蜗居记忆
    电视剧《蜗居》热播,同事朋友见面的寒暄都是:“今天你看《蜗居》了吗?”我苦笑,轻轻地摇头,我不看《蜗居》,因为单单“蜗居”这个词,就触动心底那根脆弱而敏感的弦。

(一)尘封的老屋

    我目前人生的大半,都在农村那红瓦青脊的老屋里度过。老屋的年纪比我还长一岁,是南方农村常见的一个厅堂带左右两间房的格局。在农村,习惯性用一间房子来堆放粮食、农具等,一间作为厨房,其他两件才是卧室,我家也不例外。

    在我的记忆里,我家两间卧室是固定的,但是杂物间和厨房总是随着家庭成员的变化,而不断地变化。固定的两家卧室,一间属于父亲、另外一间属于姐姐们,用杂物间或者厨房开发出来的临时卧室则属于哥哥,而我很长时间根本没有属于的房间。家母早逝,我总是睡在父亲的脚边。记忆里,天冷时,我能感受到父亲的身体散发出的热量;天热时,身边总有蒲扇的风从父亲那边传来。每天早上醒来,经常发现自己睡到了父亲的身边,然后到父亲布满血丝的眼。
   
    后来,父亲对我说:“你以后自己睡吧!”然后,我有个一张属于自己的床,那张床原来属于哥哥,哥哥则到伯父工作的地方上学去了。床顶上,腐烂的木板黑黝黝,蛛网沾满灰尘;床边上,墙壁的石灰大多已经脱落,裸露出青青的砖;周围堆放的农具,散发出浓浓霉腐的味道。

    再后来,姐姐出嫁了,我有了一间真正意思的卧室。不但面积比原来哥哥住的那间要大,而且顶上的木板铺的很整齐,墙壁虽然石灰脱落了,但是姐姐们用报纸糊的很平整,墙上还帖子当时的电影海报。

    就在这个老屋里,我度过了童年最美好的时光。我上初中开始,老屋饱经风雨的侵蚀,外墙出现粗粗的裂痕,一到雨天,屋内就嘀嘀嗒嗒地漏雨,父亲额上的皱纹一天深比一天,两鬓早早染上银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01:05 , Processed in 0.06973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