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2年国际儿童图书节特别报道:解密童书中的儿童哲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19 04:5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2年国际儿童图书节特别报道:解密童书中的儿童哲学



 2012年04月05日  作者:朱自强   来源:中国教育报
  
  
  《哲学鸟飞罗》插图

  近年来,随着对儿童教育、儿童阅读的思考与探索持续深入,“儿童哲学”一词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人们面前。在我看来,儿童哲学这个概念有三层含义:一是成人对儿童这种生命存在进行的哲学研究,如约翰·洛克、卢梭、福禄培尔、杜威、蒙台梭利等人的儿童教育哲学;二是成人对儿童的哲学思考进行的哲学研究,如李普曼、马修斯、费鲁奇等人的学说;三是儿童自己进行的哲学思考。

  儿童是个哲学家

  意大利哲学家、心理学家皮耶罗·费鲁奇有本著作叫《孩子是个哲学家》。该书认真研究了儿童的哲学思考,尤其可贵的是,费鲁奇虔诚地表现出向儿童学习的姿态。这种姿态,对于我们正在面对儿童哲学的学术社会、教育社会极为重要。我曾听到一位哲学家说,当你说“儿童是个哲学家”的时候,千万别太认真。我也听到一位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质疑“儿童天生是个哲学家”这一说法。

  我认为,像对许多其他儿童文化一样,我们对儿童哲学这个问题不能半途而废。所谓半途而废,指的是一方面愿意面对儿童的哲学思考,另一方面又以成人本位的标准,否认儿童的哲学思考所具有的真正的哲学品质。的确,儿童不能成为著书立说的哲学家,也不能成为大学的哲学教授,但是,由于拥有天真的品质,富于好奇心和探索欲,儿童能够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哲学思考,而这些思考可以触及真正的、根本的哲学问题。

  马修斯在《童年哲学》一书中说:“我的意思并不是小孩子、或者某些小孩子作起哲学来比所有的大人都强……但是,孩子的哲学所拥有的清新、迫切、自然天成,既值得我们为他喝彩,又有助领略成人哲学或哲学本身的特质或意蕴。”他还在《哲学与幼童》一书里举了一个很生动的事例:“伊恩(6岁)感到懊恼的是他父母朋友的三个孩子霸占了电视;他们不让他看他喜欢的电视节目。‘妈妈’,他用沮丧的口气问道:‘为什么三个人的自私比一个人的自私好?’”

  马修斯的这个例子让我联想到哈佛大学哲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在哲学课上所举的一个例子。一辆电车刹车失灵,如果直行,尽头有五个工人在工作,如果拐到另一个岔道,尽头只有一个工人在工作。桑德尔教授问道,如果是你,会怎么做?结果多数学生选择了把电车开向岔道。6岁的伊恩和哲学教授桑德尔提出的问题,都与功利主义哲学相关。在桑德尔教授的课堂上,那些大学生所思考的问题,未必比伊恩的思考更切中功利主义哲学的要害、更有论辩力。

  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智慧之路》里说:“哲学思想永远只能根源于自由的创造,并且每个人都必须自己完成他的哲学创造。我们可以从孩子们提出的各类问题中,意外地发现人类在哲学方面所具有的内在禀赋。我们常能从孩子的言谈中,听到触及哲学奥秘的话来……”雅斯贝尔斯举了好几个例子,其中一个是:“一个孩子以惊异的语气脱口喊道,‘我一直试图把自己想象为另外一个人,但是我仍然是我自己。’这个孩子已经触到确定性的普遍本源之一。他通过关注‘自我’而意识到‘存在’。他被他自己的那个‘我’所具有的神秘性弄迷惑了,而这种神秘性唯有通过‘自我’才能被领悟,于是,他面对这个‘终极实在’而茫然不知所措。”

  可以肯定地说,儿童拥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哲学思考。这种儿童哲学有着与成人哲学家论述的哲学不同的存在形态,但是问题的指向都是哲学。





2#
 楼主| 发表于 2014-4-19 04:59:46 | 只看该作者
童书里的儿童哲学
  哲学存在于人的生活之中。表现人的生活的文学自然也会表现哲学问题,甚至会先于哲学研究来表现哲学问题。童书(儿童文学)也不例外,因为它揭示着儿童的心灵世界,所以必然蕴含着丰富的儿童哲学。

  涉及哲学内容的文学类童书大体有三类。一类是用文学(包括图画书)的形式直接面向儿童来谈哲学问题的童书,如奥斯卡·伯瑞尼弗撰文、德普雷绘画的《我与世界面对面》,就标示为“哲学启蒙绘本”,目前,引进的这类绘本较多;另一类是故事里蕴含哲学问题的童书,这类童书里的哲学问题未必是由儿童表现出来的,如马修斯在《哲学与幼童》里谈到的《大熊,不对了》、《绿野仙踪》、《许多个月亮》;还有一类,是直接表现儿童哲学思考行为的童书,下面我要谈的就是这类童书。

  这里,我用一个写实的幼儿故事,具体说明童书里反映出的儿童哲学。

  笛米特·伊求的《拉拉和我》系列故事堪称幼儿文学的经典,其中有一个故事叫《鲜奶油蛋糕》。有一天,拉拉和弟弟(“我”)看见冰箱里有一个大蛋糕。妈妈告诫他们蛋糕是请客用的,不许碰,爱玛姑妈和可瑞姑妈今天会来。妈妈说完就去买咖啡了。拉拉打开冰箱,看那个蛋糕。“我”说,不要碰它,那是给客人的!拉拉说,我根本不想碰它,我只是在想,鲜奶油蛋糕也许坏掉了,如果坏掉了,两位姑妈就会中毒。“我”不希望两位姑妈中毒,就问道,我们该怎么办?很简单,拉拉说,我们先尝一口看看。“我”当然表示赞成。拉拉尝左边,“我”尝右边。啊,真好吃。“我”说,蛋糕没有坏掉,爱玛姑妈和可瑞姑妈不会中毒。“但是,”拉拉说,“我们只能说这两边没有毒,其他的地方呢?”于是,姐弟俩尝遍了蛋糕的每一边,确信是没有毒的。“我”说,蛋糕的周围都是好的。“是的。”拉拉说,“外面这一圈是好的,但是中间也许坏掉了!”姐弟俩拿来刀子,切开蛋糕,尝了它中间的部分。当妈妈回来时,看到蛋糕,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我们不希望爱玛姑妈和可瑞姑妈中毒!”拉拉和“我”赶紧解释。你们这两个馋鬼,都给我吞下去。既然妈妈这么说,姐弟俩也就照着做。他们把整个蛋糕都吃光了,最后一起肚子痛。“你看!”拉拉对“我”说,“这个蛋糕是坏掉的吧!”

  在这个幽默的小故事中,儿童的行为背后蕴含着什么样的哲学内涵呢?整件事缘起于拉拉的一个猜测:“鲜奶油蛋糕也许坏掉了”。蛋糕到底坏没坏呢?解决这个疑问,拉拉采取的是“尝一口看看”这一做法。英国经验主义哲学的创立者约翰·洛克说,人类的知识都是从经验中来的。拉拉无师自通地掌握了经验主义哲学的实证方法。这是《鲜奶油蛋糕》的第一个哲学意涵。尝过左右两边,“我”得出结论,“蛋糕没有坏掉”。可是,拉拉又开始怀疑了(亚里士多德指出过,哲学导源于怀疑和困惑),“其他的地方呢?”在拉拉的这个怀疑里,实际上涉及的是哲学的“归纳法”这一问题。我们已经观察到的部分(蛋糕的左右两边)能否成为尚未观察到的部分(蛋糕的“其他的地方”)的例证。蛋糕的左右两边没有坏掉这一观察,能否成为用来证明蛋糕的“其他地方”也没有坏掉的依据?显然,拉拉质疑这个问题,所以她提出,要尝尝蛋糕的“其他的地方”。拉拉行为的心理动机是因为嘴馋,但她的确为自己吃遍蛋糕找到了不容置疑的哲学依据。这是这个故事的第二个哲学意涵。

  这个故事也许还有其他哲学意涵。在故事的结尾,拉拉说“这个蛋糕是坏掉的”。很多读者可能会想,蛋糕没有坏,拉拉和“我”肚子痛,是蛋糕吃多了,撑的。可是,蛋糕没有可能真的坏掉了吗?这样一想,就会发现,说拉拉和“我”肚子疼是撑的,并没有确凿的证据。那么,说拉拉和“我”肚子疼就是因为蛋糕坏掉了,就有确凿证据吗?显然也没有。看来,这个故事留下了一个悬疑。而探讨哪一种可能性都有可能进入哲学思考。

  童书里的儿童哲学隐藏在故事之中,不易被读者所察觉。恰恰是因为融入在作品的生活世界中,才更容易被儿童读者所感知和吸收,是最有效的对儿童进行哲学教育的珍贵资源。(作者系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

3#
 楼主| 发表于 2014-4-19 05:00:03 | 只看该作者
【链接】儿童哲学书
  《问个不停的加斯东》
  [法]马蒂厄·德·洛比耶、玛丽·奥比奈等著,方友忠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以喜欢提问的男孩加斯东为主线,以各种不同的图画与文字烘托出生活中的哲学问题,适合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相互交流。

  《哲学鸟飞罗》
  [法]碧姬·拉贝著 埃里克·加斯特绘 王恬译 接力出版社

  书中的主人公是6岁的菲卢和哲学鸟飞罗,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个小故事来引导讨论问题,鼓励孩子独立思考。这套童书侧重于孩子们的社会性发问,以期让孩子懂得处世做人的基本道理。

  《童话庄子(1、2)》
  哲也文 徐萃等绘 五洲传播出版社

  作者将《庄子》里一些稀奇古怪的人物和有趣的故事加以改写,让儿童能轻松地接受庄子达观、自在的哲学思想。

  《大师经典哲学绘本》
  [德]菲特著 [德]波阿提里思克绘 王星译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绘本以富有诗意的文字,色彩沉静、意境悠远的图画,讲述耐人寻味的哲学故事。这套书使人感到:哲学不枯燥,它是美妙的;哲学不遥远,它是亲切的;哲学不深奥,它在每个孩子心里。

  《你大我小》
  [法]葛黑瓜尔·索罗塔贺夫文/图 武娟译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这是一个充满哲理的故事,细腻地阐述了孩子和成人之间的关系。它用儿童的心灵和视角感受并接纳了大小、强弱的存在与发展,融汇了现实、哲理和情感,始终在与儿童进行一种亲切而独特的沟通。(吴巍 辑

  《中国教育报》2012年4月2日第11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20:09 , Processed in 0.05811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