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儿童阅读课程化:用文学点亮儿童的母语课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19 21:19: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儿童阅读课程化:用文学点亮儿童的母语课堂
  儿童阅读课程化,让文学点亮了母语的课堂,让儿童在文学的滋养下,在母语的浸润中成长。儿童阅读课程化,让无数的小学语文教师成长为儿童阅读的点灯人,成为真正的母语教师,成为真正的教育者,找到自己的职业尊严,体验到成长的喜悦。

  
亲近母语研究院   徐冬梅

亲近母语研究和实验是从对小学语文教育的反思开始的。长期以来,每周七八节语文课,就是教小学语文教材,每篇课文要教学两三课时。小学语文教材教学几乎成了小学语文课程的全部。课程评价、语文考试也是为了检测儿童对教材的掌握情况。同时,母语教育完全被下降为“语言训练”,学生大量的时间花在了做各种各样的练习和检测上,看拼音写词语、组词造句、解词释义、改错别字、改病句……
这样的语文教学根本不可能让儿童提高母语素养。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母语教育体系让儿童对母语学习完全丧失兴趣,让语文教师感受不到作为一个母语教师的尊严和成就感。要打破这样的母语教育体系,一方面需要扭转应试教育的影响,更重要的,要全面反思和重新建构儿童母语教育的基础理论。
儿童母语教育基础理论建构的核心是“发现儿童”,是确立儿童本位的母语教育观。儿童是独特文化的拥有者。每一个健康的儿童都有一颗具有吸收力的心灵。全世界各民族的儿童大都在十四五个月开始说话,三岁左右具备基本的生活口语能力。这个事实告诉我们,每一个儿童都是天生的语言学习者。母语教育必须和儿童的天性合作,唤醒和激发儿童母语学习的潜能。
小学的母语教育是在儿童掌握最基本口语后,实施的有计划母语学习的初始阶段。儿童母语学习必须是有意义的精神活动,而绝不能变成毫无意义的字词句篇的工具化的训练。因此小学母语教育的首要任务应该是为儿童提供更丰富、更优秀、更和儿童的深层心理结构对接的阅读材料和母语学习环境。其次,儿童的语言发展一定是在言语实践中完成的。也就是说,儿童必须在听说读写过程中学会听说读写。而阅读是母语学习的核心环节,是最重要的言语实践活动。再次,儿童母语学习的过程也是他们精神成长的过程,是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文学素养、传统文化素养、生命智慧共同成长的过程。
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我们认为,只从课堂教学着手,只研究微观问题,是不能从根本上促进和推进小学语文教学和母语教育改革的。从2001年开始,针对小学语文教育的一系列弊端,亲近母语大力倡导和推进儿童阅读,将童谣、童诗、图画书等儿童文学引入小学语文教学体系,同时积极探索儿童吟诵古典诗词、进行传统文化体验等,通过举办中国儿童阅读论坛、种子教师研习营等师资培训活动,向老师们传播儿童文学和儿童阅读、儿童母语教育的理念,努力培育有文学素养、儿童教育素养的种子教师。
经过十年的探索,亲近母语研究院逐渐构建了完整的儿童阅读解决方案,包括儿童阅读课程方案、儿童阅读种子教师培养方案和书香校园建设方案等。其核心是一套系统的儿童阅读课程方案,并在近百所实验学校开展了实验和探索,收到了显著的实验效果。

儿童诵读:日有所诵,每天诵读诗性文本让儿童感受母语的韵律

每年,超过150万的孩子在教师和父母的带领下,使用《日有所诵》进行每天的诵读。这不仅是一个数字,也是一种现象。
儿童的诵读,必须是“有我”的诵读。这个“我”是指儿童自己。在亲近母语理念下,儿童不是承载“四书五经”的容器,儿童诵读也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儿童参与母语实践、享受母语滋养、体会语言和生命节律互动的精神活动。
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我们编选了适合儿童的,有节奏、有意韵、具有文学之美和自然之美的诗性文本,让儿童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激发语言潜能,提升语言素养和母语能力。童谣童诗、浅易的五言诗、晨读对韵,泰戈尔《飞鸟集》、七言诗、纪伯伦《沙与沫》、中国现代诗歌、外国诗歌、宋词、外国散文、中外现代散文、中国古代散文,沿着这样的序列,缓坡而上,让孩子们在日有所诵中开启天赋之门。
我们的诵读从童谣开始: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口缸,缸里有个盆儿,盆里有个碗儿,碗里有个勺儿,勺里有块肉,我吃了,你馋了,这个故事讲完了。
                            —《日有所诵·1年级》
在孩子们刚刚接触语言符号之初,童谣儿歌会让孩子倍感亲切、温暖和安全。在贴近孩子心灵的童谣儿歌里,他能够读到自己、看见自己、听见自己。他会感觉恍如回到母亲的怀抱,自在地游戏其中、浸润其中,享受其中。
童诗与孩子们六年的诵读过程一路相伴:
进城怎么走法?
(加拿大)丹尼斯·李
左脚提起,右脚放下。右脚提起,左脚放下。进城就是这么个走法。
——《日有所诵·3年级》
从童谣童诗开始,顺着一道缓坡,慢慢前行。
孩子们在《晨读对韵》里感受母语独特的韵律和节奏。在泰戈尔、纪伯伦的诗歌里,探寻朦胧和哲思之美。
最好的东西不是独来的,他伴了所有的东西同来。
这样的诵读,让师生丢开唯一的、明晰的标准答案,走向多义,走向无限,走向更加广阔的心灵空间。
除了现代优秀诗文,轻浅的古诗,《老子》《论语》等传统经典片段,宋词元曲,以及古代寓言和散文,也在我们的择选之列。但是编选时,从儿童心性出发,我们选择的一定是音韵和谐灵动、形象鲜明美好、境界明朗开阔的经典诗文。
我们建议各实验学校每天早晨用1015分钟的时间开展日有所诵,让孩子用耳朵吸纳,用嘴巴呼出;以富有音乐性的诗性文本让孩子在语言里游戏,在声音里舞蹈。因为《日有所诵》文本经典,符合儿童,而且教学操作方便,已经成为中国使用最为广泛、影响最大的一套诵读教材。

主题阅读:全阅读,用开阔的文学文本全面构建儿童的精神世界
针对小学语文教材短小轻薄,适合儿童的文学文本严重不足的情况,我们研发了系统的文学读本,试图打开儿童的阅读视野。
我们以儿童的精神发展为“经”构建读本的整体框架。从儿童的精神发展和生命体验出发,从“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主题开拓出去,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我们安排了若干主题,按照儿童成长的阶梯,选择适宜的文本来陪伴儿童的精神成长。例如“亲情”主题,每一个年级都有单元,选择风格不同的文本来体现不同阶段儿童对亲人的感情。从一年级直接表达对“妈妈的爱”,到二年级下册的“家”,到三年级的“我的傻瓜妈妈”,到五年级的“外婆,你好吗”,六年级“母亲的诗”,儿童体验亲情的角度和深度是不一样的。
“自我”、“朋友”我们也是在每个年级都设置了单元来让儿童阅读和体会,因为自我的认同、发现以及伙伴和朋友是儿童生活中的重要主题。但各个年级选择的文本,表达的角度都是不同的。可以说,在这套教材里,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都力求选择适宜的文本来体现。上学、森林、四季、童年游戏、老师、猫和狗、书、体育、土地和河流,甚至文革、战争、幸福、自由和权利也都进入了儿童文学阅读的内容。但你让孩子们去阅读这些文本,你就可以感觉到,我们不可以低估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同时我们应该相信经典的文学文本的力量。
我们以文学体裁的阅读为“纬”构建读本的文学教育体系。在规划整套书的时候,我们力图将各种儿童可以阅读的文学体裁进行展现。同时力求科学体现文学体裁和儿童阅读能力之间的关系。您如果认真研读这套教材,不难发现我们安排文学体裁的序列。
低年级儿童识字不多,且喜欢有韵律的文字,所以低年级一般安排了较多的诗歌单元,并以童谣童诗为主。随着年级的升高,诗歌单元逐渐减少。童话是贯穿始终的一种文体。但各个年级安排的童话的层次是不同的。例如低年级更多民间童话和结构简单的童话,中年级则有一些情感更丰富、情节更复杂的童话出现,而高年级则安排了《犟龟》这样的哲理童话。
动物故事、科学文艺也是每个年龄段都有的文体。但各个年级出现的单元的形式是不同的。例如科学文艺,低年级有像木木日记这样的科学观察日记,更多的是科学童话,但到了中年级却有了一些科学问答、科学小品文,科学幻想,而高年级则有科学随笔、科考笔记、《诺贝尔获奖者和儿童的对话》这样的科学说明文。
儿童故事、儿童散文、儿童小说、儿童戏剧、读书笔记、日记、书信、演讲……几乎儿童可以阅读的文学文体,我们都设置了文本来体现,即使一些实用文体,我们也试图通过选择经典的、优秀的具有一定文学性的文本向儿童做了展示。
《全阅读》每个年级为孩子们导读了四本适合儿童的文学作品,以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为主。我们最希望老师鼓励孩子们读完整本书,在大家共读一本书的基础上,再来学习这个单元。整本书的教学不一定限制在一节读书课来解决,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通过系列的读书课来和孩子们讨论这些经典的文学作品。我们也在教材中提供了系列的班级读书会的讨论话题。如果因为条件的限制,孩子们不能共读这本书,老师可以通过大声读的方式,让孩子用耳朵倾听经典。
文学读本是一种最经济的阅读材料,每个孩子拥有一册《全阅读》进行阅读和分享,就可以保证达到课标要求的最基本的阅读量,而且是保证了高品质的阅读量。我们建议实验学校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一二年级教师可以在阅读指导课上给孩子们大声朗读一个主题单元的文本后,进行简单的交流,三四年级则可让孩子们预先读完该单元文本,阅读指导课重点让孩子进行阅读分享。
亲近母语还编选了一套文学教材——《我的母语课》 。《全阅读》是一套普及的文学读本,适用范围更加广泛。《我的母语课》相对适用于阅读环境较好,有较高文学素养的教师作为文学教材使用。这些文学的阅读将成为他们生命成长中的重要养料,滋养他们,哺育他们,使他们成为精神清明,情感丰富,有独立理性,有中国根基的世界公民。


整本书阅读:共读一本书,享受图画书和文字的儿童文学

图画书是图与文的合奏,优秀的图画书都具有诗和音乐的特征,是儿童早期阅读最合适的书籍。为了弥补儿童早期阅读的不足,我们建议并指导小学语文教师用讲述以及更丰富的的方法将图画书带给儿童。
随着孩子们的识字量渐渐增多,要逐渐让儿童开始独立阅读。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我们积极鼓励孩子们进行自主阅读,教师向儿童推荐各类儿童读物,一般一个学期有一两次“共读一本书”的阅读体验,这就是班级读书会。
和一般的课外阅读和自由阅读相比,班级读书会有着明显的优势:它是伙伴共读,全班共读一本书,伙伴之间可以分享阅读的乐趣和体会;它是师生共读,但教师是有一定高度的读者;它是一种深度阅读,通过分享和交流实现深度的阅读。
在选择班级读书会的阅读作品时,我们有自己的标准。那些能够打开儿童心灵,带给儿童精神上滋养和愉悦的,有助于语言积累的语言经典,同时有一定长度的具有挑战性的作品,是我们优先的选择。
现在不少教师把班级读书会理解成一节读书交流课,其实并不完整。从把阅读的书推荐给学生,到学生自主阅读,再到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交流、读后的阅读交流课,并非一节课能够完成,而可能是几节连续的阅读交流课。
氛围营造和话题设计是班级读书会成功的关键。共读氛围营造要着力于真实、集中再现作品的情境,着力于让儿童进入文学作品用语言营造的精神空间。建设一个属于该群体的话语系统,也就为成员间的交流提供了公共平台。每一个体将各自不同的背景投影于同一个文本、话题,认同与碰撞、互动与融通才能效果最大化。
作为典型的略读课程,班级读书会的话题设计应该从儿童和文本的结合点出发,寻找对话支点。话题设计一般应确定一定的主题,而不是面面俱到。岳乃红、蒋军晶、周益民等老师的班级读书会、整本书教学给大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阅读力测试:通过测试帮助儿童提升阅读能力,提高阅读素养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阅读能力是语文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也是现代人的基本素养,阅读力就是学习力。
但目前的现状是我们普遍对儿童阅读能力的内涵不够清晰,突出表现在阅读教学中目标不明,阅读内容远离儿童生活,阅读方法不够系统,儿童阅读能力普遍不高。在教育部组织的质量检测中,儿童失分最多的就是阅读这一部分内容。
我们是不是需要冷静地思考:阅读力的内涵究竟是什么?我们该如何提升孩子的阅读力?倡导和推广儿童阅读多年后,亲近母语越来越感觉到科学的阅读测试的重要性。
关于阅读能力,国际儿童评估计划(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简称PISA)这样定义:
“理解、运用和反思书面文字的能力,旨在达至个人目的、发展个人知识及潜能,并能参与社会。”
PISA对阅读能力的定义中,阅读能力被细分为“理解、运用和反思”三个不同层次的能力。同时,PISA在界定阅读能力定义时,特别注重阅读能力的实际功能,反映出明显的社会取向,它视阅读为一项社会活动。
台湾相关研究机构认为阅读能力有八项指标:辨识细节、读出主旨、先后排列、辨识因果、预测情节、进行推论、取得结论、批判思考。“江苏省建立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与指导系统”项目组则提出阅读能力的四项指标:整体感知能力、提取信息能力、形成解释能力、合理使用信息并作出评价的能力。
“亲近母语”认为,儿童阅读力应是对文本的感知、理解、运用的能力。具体说,儿童阅读力应该包括这样几项能力:提取信息能力;推断解释能力;整体感知能力;评价鉴赏能力;联结运用能力。
通过对国际两大阅读评量体系的研究,结合本土的语文教学和儿童阅读实际状况,亲近母语课题组根据儿童阅读能力的要素编制了一套符合儿童阅读水平的 《阅读力测试》丛书。测试不是目的,让孩子在有效的测试中,学会阅读,全面提升阅读力才是我们的初衷。
该丛书分一至六年级,每年级一册,每个年级分上卷和下卷。每卷有16篇阅读材料。阅读材料除了突出适合儿童阅读的文学性作品,如儿歌、童诗、童话、寓言、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儿童散文、儿童小说外,还比较多地增加了实用文体的阅读检测和指导,主要有演讲、新闻报道、议论文、说明文等不同文体,还特别在每本书的最后,设置了一些儿童生活情境中的阅读材料,例如公交路牌、药品说明书、手工制作说明等,全面考查儿童在“为了获取信息的阅读”,“为了获得文学体验的阅读”和“为了完成任务的阅读”三种阅读情境中的阅读能力,以及着力帮助儿童用阅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每一篇阅读材料围绕上述五大目标,并结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题目的编制。每份材料后有46道思考题,题型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等。
为了培养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儿童的阅读素养,丛书的编写者还利用阅读小贴士的形式随文向孩子们介绍一些基本的文体常识、文学知识,以及常见的阅读方法等。需要说明的是,这些知识和方法的介绍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
另外,为了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体现阅读“测试”功能,丛书编写者根据阅读要点在每篇阅读材料的后面设计了一个阅读阶梯夺星游戏,儿童在做完测试题后,可通过游戏的形式自己检测得了几颗星,最终给自己的阅读水平一个客观的评定。
阅读力就是学习力。儿童阅读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某个部门、某个家庭的事,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全社会的一件大事,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我们精心编写的这套书只是一个阶梯,它将在引领孩子向更高境地攀登的同时,锻炼并提升孩子的力量,让他在阅读的路途上,登得更高,看得更远。

儿童阅读课程化,让文学点亮了母语的课堂,让儿童在文学的滋养下,在母语的浸润中成长。儿童阅读课程化,让无数的小学语文教师成长为儿童阅读的点灯人,成为真正的母语教师,成为真正的教育者,找到自己的职业尊严,体验到成长的喜悦。
让我们一起,回到儿童,回到母语,回到教育本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03:27 , Processed in 0.08228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