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谈谈孩子的英语与语文学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21 10:25: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谈谈孩子的英语与语文学习作者:李岑讲读原版书

语文和英文,是互相关联的。一般说来,语文能力强的孩子,学英文的能力也很强。很多中国同学,英语久学不成。于是,有的人说:“这是因为教师在英语课上,讲的中文太多了。一篇短小的课文,从词汇、短语、语法,再到句子意思,居然讲了整整一堂课,学生都按照翻译的方法学英文,所以学不好。”
这句话,讲的太笼统,遗漏的前提太多。比如说,我们首先要搞清楚,教师所讲的小课文,是原汁原味的英语选段,还是经过简化改写的英语?其二,教师虽然在课上只讲一篇短文,但学生在课下有没有自己接触大量英语?其三,教师的翻译,有没有真正帮孩子领略英文的美感。
如果教师讲解了一篇原汁原味的英语选段,那么,用掉一整堂课的时间,就不算浪费。如果学生在课上学习一篇课文,配合回家自己开展原版书阅读,那么学生的英语照样很出色。如果教师在讲英文名家名作的时候,能够用同样优美的中文,带孩子领略英文之美,那么,孩子不但会喜欢英语,连语文写作的功力,也都能提高了一大截。英语教学的价值,不仅在于教孩子驾驭一门外语看世界,还在于启发孩子的中文写作能力,从英语世界,借来语文写作的灵感。
在这里,我想说一说翻译。翻译的前提,乃是深入理解外文原著。而中国学生欠缺的,就是深入理解英语原文的能力。很多中国学生去美国读私立高中,阅读美国自然科学教材,非常轻松,但阅读西方人文书籍,就感到困难重重。这就是因为在国内,英文细读训练没有跟上。
翻译的基础,是理解。思想欠火候的中文译者,不可能翻译国外大思想家的原著。这是因为,翻译的前提,是深入理解外文原著。很多时候,只有和作者站在同一个高度,才能理解外国作者为什么要在这个语境,写出这个句子。
一边阅读美妙的英文,一边在笔下流淌出美妙的中文,这意味着,此人既能理解英文,亦擅长语文作文。我很想把姚克先生,介绍给孩子们认识一下。姚克先生,文字漂亮,曾和鲁迅(18811936)有忘年之交。同学们都知道,鲁迅的文章,不大好懂。中学生曾经流传一句话:“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
姚克曾经把一部分鲁迅作品,翻译成英文。今天,我们暂不欣赏姚克的英文,我们看看姚克的语文写作。要知道,语文和英文,这两门学科是互相关联的。
姚克翻译美国戏剧家Miller的《推销员之死》,剧本第一幕,英文是:“A melody is heard, played upon a flute. It’s small and fine, telling of grass and trees and the horizon.”姚克的中文,是这么写的:“横笛吹来幽雅的曲子,诉说着芳草、佳树和天涯。”
剧本收尾一句,英文是:“Only the music of the flute is left on the darkening stage as over the house the hard towers of the apartment buildings rise into sharp focus.”姚克的中文,是这么写的:“渐暗的舞台上只剩下横笛的余韵,但见房子的上空,笔削的公寓高楼耸峙得更崄巇。”
同学们的语文作文,若能写出这样的句子,语文老师一定爱不释手,大概会把你的作文印发给全年级。语文和英语,互相并不排斥,而是水乳交融的关系。翻译是艺术创作的过程。但很可惜,许许多多同学,英语从小学三年级,补习到大学二年级,连一次真正的翻译艺术,都没有品鉴过。如今虽然文化大发展,但翻译佳作,却好似一件珍品宝贝,不易求得。把国内学生英语欠佳,归咎于课堂翻译太多,这让我想起一则笑话。大人给小孩讲长征故事:“红军几天不吃干粮!”孩子说:“那他们一定是曲奇吃多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09:53 , Processed in 0.08962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