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奋发向上的精气神哪儿去了? 儿童文学亟须走出误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21 13:36: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奋发向上的精气神哪儿去了? 儿童文学亟须走出误区
2013-06-13
来源:[url=http://epaper.gmw.cn/]光明网-《光明日报》[/url] 


  我国童书出版日渐繁荣,各种类童书系列纷纷涌现。但其中也存在鱼龙混杂之状,不乏盲目跟风和粗制滥造之作。在希望出版社日前举办的“希望原创带动西部儿童文学繁荣”首届论坛暨青年作家汪玥含作品研讨会上,围绕这位年轻作家的作品和中国儿童文学创作中存在的误区,与会专家展开了讨论。
读者在翻看儿童书籍 (光明日报记者 李苑摄)
  误区一:只见故事,不见人物
  不久前,一篇题为《文学人物画廊就要关闭了》的文章引起了文学评论家束沛德的关注。文中提出,现在每年出版的几千部中、长篇小说中,很难留下有血肉的人物形象。“多年来,我们的儿童文学作品中产生过一些经典的人物形象,无论是20世纪80年代的皮皮鲁,还是后来的大头儿子、贾里、贾梅、马小跳等,都很生动活泼,深受小读者们喜爱,并一直留存到了今天。但在现在的作品中,只见故事、不见人物的现象也十分明显。儿童文学中充满了各种有趣的故事,但忽略了好故事应该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束沛德说。
  北京大学教授、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也提出:人物是小说之本。“沈从文先生曾传授经验:贴着人物写。这是我们所有从事小说写作的人应该记取的,我们可以把心思用在主题上、用在反映时代风貌上,或者其他任何方面,但这些往往是不可靠的。因为我们的认知能力有限,因为时尚可能将我们迷乱,因为若干陈旧、僵化的观念给我们误导,这让我们常常写出歪曲、走样的文字。”
  如何避免这些问题呢?曹文轩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写一个人物,就贴着他写,写活他。
  以汪玥含的《狂想家黄想想》为例,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作家金波分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女生太复杂’这章。当小男孩黄想想发现女同学的某些不真诚时,他很痛苦,也因此慢慢地变得成熟,变得更加乐观、豁达,展现出男孩子精神世界的成熟过程和他们精神生活上的追求。”书中生动、清晰塑造出一个好学向上、喜爱文学、酷爱狂想、慢条斯理、好强却胆怯的小男孩黄想想,让人印象深刻。
  误区二:校园文学走进“班级文学”窄胡同
  也有专家提出:儿童文学在写校园生活时,越写越窄,校园文学快变成班级文学了。
  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作家张之路说,很多儿童文学对正直、正义、诚实等品质、价值判断,以及命运等方面挖掘得不够,没有给小读者思考的机会。“当我阅读这些和校园有关的小说时,不禁想到‘班级小说’的概念。学生可以不走出教室和班级,但是故事的思想深度和内涵应该不仅仅局限于班级和教室。”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作家金波也认为,“校园文学是社会的一个缩影,但如果越写越窄,只写到一个班级,作品就不够厚重了。”他认为,儿童文学虽然写的是校园、儿童,但是作者要胸怀社会,要把社会生活当中的那些要思考的问题融汇到作品当中。
  误区三:死亡描写太多
  文学评论家刘绪源发出警告,现在儿童文学里死亡的成分太多了,必须警惕。“我发现写作死亡是一个很大的诱惑,仿佛有了死亡,整个作品就真实了、深刻了、强烈了。”刘绪源举例说,儿童小说《小鹿波波》里,小鹿的母亲被车碾死了,小鹿被好心的司机救回来后,司机当晚出车祸死了,后来小主人也死了,小鹿波波被抓去杀掉了,整本书的死亡、抑郁气息太浓厚。
  现在很多儿童文学作家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但魔幻现实主义诞生在战争时代的南美洲,背景是兵荒马乱,那时人们对死亡的感觉,跟现在不同,模仿其实并无道理。”刘绪源说。与会专家多认为,给儿童写死亡是很危险的事情,因为儿童太单纯,面对死亡的恐怖时没有“解药”,所以儿童文学中对死亡的描写必须谨慎。
  束沛德建议,最近一个时期,“中国梦”成为热门话题。少年儿童是祖国的希望与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荣梦想的重任落在他们身上,儿童文学中应该充满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气、神,作品基调应当昂扬、明朗、温暖、快乐。 (光明日报记者李 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13:50 , Processed in 0.123196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