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个台湾作家的情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22 10:44: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个台湾作家的情怀

  台湾作家桂文亚
    刘会元

  我们一家,无不对台湾《民生报》儿童组主任、中国海峡两岸儿童文学研究会理事长、台湾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桂文亚怀着深深的敬意和感激之情,因为她的进入,给我们这个家庭带来了生机,带来了活力,更带来了走出困窘的勇气。
    一九九二年,我正处于文学创作艰难的起步时期。我有一篇构思和立意都还可以的散文稿子,经湖南邵阳市文联樊家信润色后,飞向了台湾这位陌生的老师。没有想到,不到一个月,我收到她的回信,并将稿子留用了。这一意外的惊喜,给我心灵带来了很大的震动,进一步树立了从事文学创作的信心。
    自从我那篇少儿散文《鸡妈妈和她的孩子》在她主编的美国《世界日报》儿童版发表以后,创作热情大涨的我,时常把一些不够成熟的作品给她寄去。无疑,每次都是退稿。但是,她从未要其他编辑代办。退稿时,每次都非常中肯地提出意见,都客客气气地鼓励我。我当时甚至有这样一种感受:希望退稿。这并不是我惺惺作态,而是心灵的真实感受。一个中师生的实力是很有限的,通过退稿,可以直接得到她的帮助,可以增长知识,便于快速成长。我在信中称她是我的函授老师,桂文亚默认了。两年以后,我的少儿散文终于有了一些突破。
    文学上的指点固然容易些,我的系列散文《造句》、《作文》、《放假》……相继发表了。但是,人生的指点与帮助一个家庭走出困窘,确实是一个令人头痛的事。更何况,我们之间,唯一的联系方法,无非是谈稿子时各自随便捎上一二句话。没想到,就在这一二句话背后,透露出一个作家高尚的情怀,让我和我的家庭渡过了那段艰难曲折多灾多难的岁月。
    一九九四年,一个天外带来的灾难落到了我的头上:我那已有三个孩子的弟弟车祸身亡了。面对柔弱的弟媳,面对年幼的侄儿侄女,面对悲痛得死去活来的老母亲,我背上了感情的十字架。我搁笔了,分担了一些很重的农活,以慰抚自己的母亲。对于我,搁笔,这是人生多大的损失;搁笔这个沉重的字眼,带着一个酷爱文学的血滴。
    惟有真诚能慰抚伤痛,唯有岁月能看出一个人的情怀。就在我搁笔一年零六个月时,我收到桂文亚寄给我的一个大包裹。里面是装帧很别致的书,也有探寻我不寄稿子的缘由。我的情绪出现了转机,走出了悲哀笼罩的阴影。
    一个月以后,一个特别的包裹又送到了我的桌上。除了几本书籍和杂志,同时还捎来了三百元钱。“将三百元钱以你的名义转给你弟媳,这样或许我会好受些。”“学会面对与接受。”“冬天来了,围炉读书或许不错,一笑。”“心宽笔健”等等。她的书信勤一些了,没有必要写信,便寄几张报纸。我只觉得我的泪珠儿在眼眶里滚动。绵绵的话语说得多么动情入理,真挚而温馨。这一行行文字,是诗,是画,是一座经受人生劫难之后慰藉心灵世界的理想乐园。没有矫揉造作,没有虚情假意。这样的文字,不仅要有颇高的文学修养,更需要崇高的思想情操啊。
    我的反映家庭破而未碎的少儿散文《当“爸爸”》问世了,反映无父母子两代人的隔膜的散文《豆子地里的故事》也问世了。弟媳,这个柔弱的女性,或许也读出了台湾作家桂文亚的情怀,发自肺腑地要支撑这个家。一九九九年六月,我顺利地加入了湖南省作家协会。
    如今,我的足迹已留在了北京的《儿童文学》、法国的《欧洲时报》上,上海《少年文艺》也不断推出我的诗歌。看着这些收获,虽然显得浅薄和渺小,但也有点掩饰不住的喜悦。喜悦过后,我又陷入了沉思,默默地,默默地想起台湾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桂文亚……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1年11月22日第七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12:01 , Processed in 0.06626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