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落日与城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22 16:54: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落日与城墙
[选自诗集《门厅》(北岳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给朱朱
宋琳
在自己的土地上漫游多么不同,
不必为了知识而考古。你和我
走在城墙下,东郊,一间凉亭,
几只鸟,分享了这个重逢的下午。
轩窗外的塔,怀抱箜篌[〔箜篌(kōng hóu)〕古代弦乐器。]的女人,
秦淮河的泊船隐入六朝的浮华。
从九十九间半房的一个窗口,
太阳的火焰苍白地驰过。
微雨,行人,我注视泥泞的街,
自行车流上空燕子婉转的口技,
雾的红马,踏着屋顶的蓝瓦,
我沉吟用紫金命名了一座山的人。
湖,倒影波动的形态难以描述,
诗歌一样赤裸,接近于零。
对面的事物互为镜子,交谈的饮者,
伸手触摸的是滚烫的山河。
我用全部的感官呼吸二月,
我品尝南京就像品尝一枚橘子。
回来,风吹衣裳,在日暮的城墙下,
快步走向一树新雨的梅花。
欣赏指要
读完这首诗不难想到,标题中的“城墙”是指南京的明城墙;诗里提及的秦淮河、九十九间半房、紫金山、湖(玄武湖)都是南京的名胜,还有“六朝”与南京的历史有关。此外,诗中一些句子也涉及与南京相关的典故,比如“自行车流上空燕子婉转的口技”中的“燕子”,就令人想起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即在南京秦淮河畔。了解这些,有助于我们读懂这首诗中所勾画的一幅幅古今交错的图景。
诗的开始说“在自己的土地上漫游多么不同,∕不必为了知识而考古”,这似乎别有深意,为下文中不断涌现的古今景物做了铺垫。想一想,既然“不必为了知识而考古”,那么诗人是抱着什么样的想法和态度而“考古”的?他是不是有一种“归家”的感觉?诗的最后一节有一句“我品尝南京就像品尝一枚橘子”,怎样理解其中的情感意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12:46 , Processed in 0.06635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