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文兴:坚守“慢”写作的品质
提起白先勇,很多读者都耳熟能详;但提起他同学、同是台湾作家的王文兴,知道的人就很少了。其实,王文兴在台湾文坛的地位并不次于白先勇,他的《家变》《背海的人》都是影响极大的精品之作。王文兴之所以不为大众所知,除了他作品比较深奥之外,还与他的创作数量有关。他不是高产作家,写了好几十年了,也就写了那么两三部作品,与那些著作等身的作家们相比,的确上不得台面。那么,王文兴为什么这么低产呢?原来,他是一个对文章质量要求极严格的作家,写作以“慢”著称,他的书,是慢功出细活,是一个字一个字打磨出来的。
在电脑已经普及的今天,王文兴一直坚持手写,而且,他严格控制自己的写作字数,每天只写35个字,最多也不超过50个字。他的小说《家变》,出版后曾获《亚洲周刊》“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书不太厚,但他却写了整整7年,从28岁写到35岁才完成。《家变》完成之后,他开始创作另一部长篇小说《背海的人》,这部书用的时间更长,整整写了25年!之后又花了14年,第三部及第四部作品才即将完成。有记者问他:“你为什么写那么慢?”他回答说:“我一天写的是比较少。我是把小说当成写诗一样,不是把它当作传统的中国式的情话式小说来写。”原来,王文兴之所以写得慢,是因为对自己的作品要求很高,不想因为盲目追求数量而忽视了作品的质量。王文兴不是从一开始就慢,开始写作时,也曾两三个小时写两三千字,但后来,他意识到了过度的数量追求必然会降低作品的质量,便开始严格要求自己,严格控制写作的字数,以此来保证作品的质量:“早先我写的时候也是这个样子(指两三个小时写两三千字),后来想法就不同了,因为原先写的时候就跟写信,或者是像写日记一样,的确是一小时可以写两千多字。不过小说是一种艺术形式,艺术就跟信件不一样了,要考虑非常多。假如写信是平面的,写小说在我看来是三度空间,要顾前、顾后、顾左、顾右,四面八方都要顾的。它每一句话不是独立的,而是前前后后都要关联。文字要有诗的水准才行。”正是因为对自己近乎残酷的苛求,王文兴的文学创作才独树一帜,形成了其独有的风格,获得了广泛关注。
作家王开岭曾对“好书”下过这样的定义:“一册好书,在生产方式上,必有某种‘手工’的品质和痕迹,作者必然沉静、诚实、有定力和耐性,且意味着一个较长的工期,内嵌光阴的力量。”王文兴的书,的确与“畅销”二字无缘,但却是用王开岭所说的“手工”方式打磨出来的,是质地上乘的精品,而这一切的原因,正是由于他的“慢”写作态度。2011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瑞典诗人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也是一个写作速度极慢的作家,从1954年出版第一本诗集起,到2011年获奖止,从事诗歌创作57年,但在这57年漫长的岁月中,他所写的诗,一共只有163首,平均每年还不到3首,只可以做成薄薄的几册口袋书。当下中国文坛,急功近利的浮躁思想大行其道,很多所谓的作家们因为盲目追求数量而为文坛制造了成堆的垃圾,这就更让我们敬仰“慢”的创作态度了,他们对慢的坚守,是对读者、对艺术高度负责的精神,这样的作家,怎能不让人心生敬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