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路径思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28 02:47: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路径思维之一:形象思维路径作者:日光海岸
    引言:本文理论性比较强,但的确是好文章。赋形思维是空间性的思维思维状态,而不是时间性、逻辑性和程序化的写作思维状态,缺乏方向感和操作性。写作路径思维是赋形思维的具体操作模型,包括逻辑性的思维路径和形象化的思维路径。前者包括因果分析、构成分析、过程分析和程度分析,即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后者就是相似思维,艺术思维、形象思维。下文详述形象思维。
他相似与自相似:形象思维路径思维操作模型
马正平
    因果、构成、历时、程度这四种类型的分析与综合,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其特点是针对某个事物性质或数量的特征、差异性的“辨别、分析、判断”。但是,在人们的认识过程中,有时面对的认识对象不是判断其性质的差异性,而是观察、分析、综合其相似性、规律性,对实物之间的相似性、规律性的认识,逻辑思维是无能为力的,只有依靠相似思维的思维操作来进行。由于相似思维不是对逻辑关系的思考、判断,而是在两个或几个事物的形象上来洞察其性质的相似性,因此相似思维就是“寓于形象的思维”。所以,相似思维也就是人们所说的“艺术思维”、“形象思维”。
    相似思维的操作技术模型包括相似分析与相似综合两种。
    一、什么是相似分析与综合
    所谓“相似分析”,就是从一个具有某种性质特点的事物身上联想到与它的性质、特点相似的另一个事物或一类事物。所谓“相似综合”,就是在形式上具有差异性的两个或几个事物中发现了它们的内在性质具有相似性特征。
    与逻辑思维的分析与综合不同的地方是,逻辑思维的分析与综合可以相对独立,分析和综合不一定紧密相连。而相似思维,则是一个分析与综合紧密相连的思维过程。相似思维最后总是体现为相似特征的综合。因此,也可以说,相似思维主要是相似综合。或者说,相似思维是一种综合出两个或几个事物相似性质特征的思维活动。
    二、相似分析与相似综合在写作中的功能与用途
    相似分析思维的目的在于看出对象事物的各自个体特征,从而认识这个事物的完整特征,而相似性综合思维的目的在于从纷繁的事物中看出共性、规律、原理。这两种相似思维在写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观察、立意的过程中,运用相似分析可以认识众多的大体相似的人物、事物、现象中的个性差异,从而深知、真知这个“典型”的丰富特征内涵,即黑格尔所说的“这一个”。而运用相似综合的思维操作,则可以确立出高妙的主题、立意来。
    三、相似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操作模型
    相似思维从大的层次上分类,可以分为“他相似思维”和“自相似思维”两大类型。所谓“他相似思维”是指在两个独立的具有外在差异性的事物上面洞察到其内在性质的相似的思维过程。
    他相似思维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身上发现性质的相似性,其实,相似分析和综合还可以运用到对某种认识对象内部特征的认识上。这种相似分析和相似综合,就是所谓“自相似分析和综合”。
    所谓“自相似思维”是指从一个事物的局部特征洞察到这个事物的整体特征的思维活动过程;或者从一个个体事物身上洞察到这个个体事物所属的类的事物整体性质特征的思维过程。简言之,自相似分析和综合就是从事物的局部洞察事物的整体性质的相似性的思维过程。“他相似”即人们一般所说的“相似”,而“自相似”则既指“全息思维”,又指混沌学的“分形思维”。应该说,自相似思维是一种更为高级的思维方法和艺术。
    从次一级的层次上,这两种相似思维还可以分成各种具体的操作模型、思维方法。“他相似思维”可以分成“异类他相似”和“同类他相似”。
    1.异类他相似分析与综合所谓“异类他相似分析”就是从两种不同类型的事物身上发现相似性质的思维过程。或者说是从两种不同事物、认识对象中,洞察出概括出相似性的性质、性格、哲理、原理来的思维过程。异类他相似思维有三种具体的情形:
    (1)物性与人性的相似分析与综合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作家就从白杨和抗日军民身上看到相似、共通的精神、性格——齐心协力、团结向上、伟岸昂扬。在这方面,杨朔的散文写作是一个高手。电影中的寓义蒙太奇也是这种相似综合的思维模型。(2)古代人事与当代人事性质的分析与综合历史小说、历史剧、历史影视和某些历史著作、故事的写作的立意就用的是这种异类他相似思维。(3)人的此事与人的彼事性质的分析与综合某些讽刺性文章的写作的立意的产生就是如此。
    2.同类他相似分析和综合所谓“同类他相似分析”就是在几个不同的单个事物个性特征中洞察出概括出他们共同的性质、特征、规律、原理。作家可以在不同的人物个体中发现这些人物甚至人类的共同性格、共同精神、共同理想,创造出典型性、概括性、象征性的人物形象、作品主题来。例如,《阿Q正传》的立意就是这样的相似思维。
    自相似分析和综合,则又可分为空间性和时间性两大类型。
    3.空间自相似分析与综合所谓“空间自相似分析”,就是从事物局部与整体的相似结构、相似性质上,分析出局部和整体在相似中的不相似个性特征。例如,从全息论的观点可以看出,苹果树的树冠的形状和苹果树的叶子形状以及苹果的形状是相似的。但是,在这三种相似的形状中,差异还是存在的:苹果树的树冠的形状是分形的,立体的,不规则的,而苹果树的叶子形状以及苹果的形状却是规则的平滑的近于几何形状的。这就是相似性中的个体特征的差异性、个性化。
    所谓“空间自相似综合”则是从事物的局部和整体中看到其一致性相似性。也就是说,从一个事物的微观到宏观的层次、尺度上,看到其内在的一致性、相似性。从不同尺度的形式上看到内容、内在联系性质的一致性、共同性。俗话说“牛儿看蹄爪,娃儿看从小”的认识论,就是一种空间自相似综合的思维方法。仍以苹果树的例子来看,用全息论的观点来看,事物的局部和它的整体是对应的。那么,我们就可以从苹果的形状中猜想到苹果树的叶子和树冠的形状的相似性。又如,从平面的整体观上来看,任何树冠和根系的形状都是异常复杂的混沌的,是盘根错节的。但是如果从分形论的立体贯通的整体观的角度来看,无论是树冠还是根系,在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的尺度、层次上的分岔的形状却是相似的。这样,我们便在混沌的复杂性的外观假象之中,看到了内在的秩序性有机性的本质。这种有机性、秩序性的本质的获得,就是通过空间自相似的综合的思维技术来获得的。在文学写作中,从一个人的一个行为细节中,作家可以洞察这个人物的全部内心世界的性格特征,同样,从一个人的行为中可以看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人类的某些共同性格特征。这时作家所运用的也是空间自相似综合的思维模型和技术。
    前面我们在对尺度分析的时候讲到我们对写作行为原理的研究,其实始终运用空间性相似思维。因为,从文章的结构思维来讲,我们发现,句的结构规律和段的结构规律,段的结构规律和中间部分的结构规律,中间部分的结构规律和整篇的结构规律,在语言文本的表层上都是“渐进”与“平列”,在思维、修辞的深层上都是“重复”与“对比”,这就是文章的空间的自相似分析。而当我们认定文章写作的基本结构原理就是从思维深层的“重复”与“对比”,再到语言文本表层的“渐进”与“平列”,这运用的是空间性自相似综合的思维操作模型。尺度分析是一种分析的形式,而空间自相似分析与综合则是分析的内容的问题。
    总之,空间自相似分析与综合的本质就是从细节的信息中看出整体的信息,从而概括出抽象出整体的原理规律和本质。
    4.时间性自相似分析与综合所谓“时间性自相似分析”,就是从人物、事物的运动过程的初始环节上,看出这个运动过程的基本规律、原理、特点。这时运动过程的初始环节上生成的规律、原理、特点和这整个运动过程的基本规律、原理、特点是相似的。俗话说“人看从小”的认识论,就是运用时间自相似综合的操作技术来完成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科学家已经证明,一个儿童的心理发展的过程是对人类心理过程的全部发展史的重演。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科学家发现,一个受精卵,一个婴儿胚胎是整个个体生命过程和结构的浓缩形式。这里初始状态是全部过程的缩微,而生命过程是对一个受精卵,一个婴儿胚胎中所含生命信息的放大和重演。我们在写作分形论研究中已经发现:作为写作分形元的写作灵感、直觉,是对后来整个写作过程的情感的思维活动的高度浓缩,而写作行为过程则是对写作灵感中所包含的浓缩式的写作思维信息的放大、重演、细化而已。这是典型的时间性过程性自相似分析与综合的现象。我们进行写作灵感本质研究的思维操作模型,也就是时间性自相似分析与综合的。
    总之,时间性自相似分析与综合思维操作模型的本质,就是在瞬间看出过程,从初始环节看到全过程的信息内容以及把瞬间和过程的信息整合成一个基本的原理、规律。
    四、联想、想象的路径思维规律
    (一)什么是“联想”与“想象”
    在一些写作心理学的专著和写作学教材中,常常都有关于 “想象”、“联想”的内容。但是对“联想”和“想象”的定义和解释,都是照搬心理学话语,只能从心理学的概念到心理学的概念,缺乏现实思维的操作性。例如,在心理学中,联想是指“感知或回忆某一事物、连带想起其它事物的心理过程”。为什么会产生联想?那是因为“客观事物是相互联系着的,他们在反映中也是相互联系着,形成神经中的暂时联系。联想就是暂时联系的复活,它反映了事物的相互联系”。
    那么,这种“暂时联系”是怎样“复活”的呢?就是根据接近、类似、对比、关系的规律来进行的。至于对“想象”的解释就更“玄”了。心理学认为,想象,是指人脑对原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又分“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
    在许多心理学、思维学、写作学的著作中,对联想和想象的叙述和解释,给人的印象好像“联想”和“想象”纯粹是一种灵感式的心理状态或直觉的心理活动,而和一般思维过程原理和思维操作过程、技术没有什么联系,因此,“联想”和“想象”是很难培养的。结果,联想和想象思维能力无法得到真正的训练。
    在我们看来,不应该过于强化联想与想象的直觉性、灵感性层面的表面特性,而应该强调联想与想象的思维操作、过程性的内在特性。因为,所有的联想、想象都是一种高速化操作性的意识过程(而所谓无意想象,其实就是一种类似联想)。凡是一个操作过程,都应该是有某种思维操作的模型存在的,就连“类比联想”和“无意想象”,也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种思维过程行为的高度“缩微”,其中仍然存在高速瞬间的思维操作模型。所以,著名心理学家杨清先生认为:
    就是我们的大脑的两半球在条件刺激物的影响下,以我们从知觉所得来而且记忆中所保留的回忆表象为材料,通过分析与综合的加工作用,创造出未曾知觉过的未曾存在的形象的过程。
    所以,在我们看来,作为心理活动过程的“联想”和“想象”它并不是一种思维的技术(例如分析与综合),而是若干分析和综合的思维操作模型的具体运用、立体组合而已。换句话说,“联想”与“想象”都是有思维操作模型规律可寻的,是可以直接进行训练的。
    (二)联想与想象的思维操作模型
    心理学把“联想”分为“简单性联想”和“复杂性联想”两大类。“简单性联想”,就是指无意的空间性的联想,因为空间的东西才能产生无意的联想。简单联想包括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复杂性联想”就是时间的逻辑的有意的联想,因为对时间的逻辑的分析就是有意联想的过程。复杂联想就是关系联想或意义联想。包括因果联想、整分联想、种属联想、效应联想等。通过我们的研究,其中每一种联想,每一种想象都是某种思维操作模型的运用和组合。
    1.简单联想的思维操作模型
    接近联想的思维操作模型心理学中,所谓“接近联想”,就是从某一事物上想到与这一事物在空间或时间上接近的事物的心理过程。因为在空间或时间上接近的事物,在人们的经验上容易形成联系,因而容易从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从思维操作模型技术的角度来看,这种联想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空间性分析与综合或时间性分析与综合。因为,在空间上接近的两个或多个事物便构成了一种更大空间场面。在空间上进行的接近联想,既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对这个空间场面的“分解”,相当于一种“构成性分析”,又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空间性的构成性综合。因为,在联想中,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空间”,这便是将空间上相接近的两个事物看成一个更大的整体空间了,这种思维模型当然是一种空间综合的思维模型。但是,接近联想最后又从空间的整体落到了局部——另一个事物上,因此,这时思维所运用的思维操作模型就是一种构成性分析了。
    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出,联想并不是仅仅运用某种思维操作模型在思维,而是对两种思维操作模型的综合运用。而且是从综合开始再到分析结束,即“综合——分析”整合式思维操作模型。似乎所有的联想都是如此。
    类似联想的思维操作模型所谓“类似联想”就是由一事物的感知或回忆引起对和它在性质上接近或相似的事物的回忆的心理过程。从思维操作模型的角度来看,类似联想实际上运用一种相似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操作模型。因为,虽然类似联想由一事物会想到了另一事物,但是,当类似联想由一事物的感知或回忆首先想到的是那种二者都“相似的性质”时,这明显是在运用相似性综合的思维操作模式在思维的。但是,类似联想并没有因为运用了相似性综合的思维模型就把思维定格于这种二者都相似的性质上,而是落到了具有这二者都相似的性质的另一个事物上。因此,这时的类似联想就是运用相似性分析的思维操作模型在思维了。
    类似联想和接近联想和对比联想所不同的是,类似联想不仅“要想到另一个事物”,而且要想到“二者相似的性质、意义”。因此,如果目的于前者,类似联想仅仅是一种从相似综合到相似分析的思维活动,如果目的于后者时,类似联想就是一种相似综合的思维操作了。
    此外,类似联想还不仅仅指异类事物之间的联想,而且包含同类事物的个体之间的类似联想,例如从古代人的性格联想到当代人的类似性格,这时的类似联想就是在运用概括的抽象的相似性综合的思维模型在思维了,因为,他并未落到具体古代人上面,而是落在共同的民族性格上面。
    对比联想的辩证思维模型所谓“对比联想”就是由某一事物的感知或回忆引起和它基本观点有相反特点的事物的心理思维过程。表面上看,对比联想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但是,这只是思维结束时现象。对比联想最后之所以能想到另一个极端的事物,是因为人们首先想到了相互对立两事物的种概念、特征、性质的整体性质上去。例如,由热想到冷,是因为首先想到了天气、气温的抽象概念、整体事物之后才想到了具体的个别的冷的天气的。因此,对比联想主要运用的还是构成分析中的辩证分析的思维操作。因此,对比联想是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的辩证思维的体现,如中国古代哲人所谓之“物极必反”。
    在上面所讲的简单联想的三种联想类型中,各自是有差别的。“接近联想”是关于空间或时间上相邻事物的联想,是关于事物存在形式、形象的联想、思维,而“类似联想”和“对比联想”则是关于事物的性质、特征、意思、意旨的联想、思维。“类似联想”和“对比联想”都是人类最简单最基本的两种形象思维、赋形思维、修辞思维、艺术思维的思维操作模型。从修辞性审美化的艺术行为艺术思维的意义上讲,类似联想的思维操作模型、本质是“重复”,对比联想的思维操作模型、本质是“对比”。——正如我们多年来宣扬的文章、写作结构的深层原理那样。接近联想、对比联想、类似联想这些概念,如果用中国古代的艺术思维学的概念来讲,大致相当于赋、比、兴。
    2.复杂联想的思维操作模型
    因果联想的思维操作模型因果关系联想可以是从结果开始联想到原因,也可以从原因开始联想到结果、后果。显然,这实际上就是前面讲的因果思维中的原因分析和功能分析的思维操作模型。但是,因果关系联想并不止于原因或结果,而是着眼于这种因果关系本身,所以,它又运用的是因果综合的思维模型。
    效应联想的思维操作模型所谓效应关系联想,又称作用关系联想,其实效应关系联想所运用的思维操作模型,就是我们前面所讲的功能分析、作用分析、影响分析的思维操作模型。实质上仍然是一种因果关系的分析。效应关系联想虽然指向了作用、影响、效应,但是,并不止于此,而是回到关系、反馈到关系上并调整行为。因此,这种效应关系联想又具有两种思维操作模型:
    {1}分整联想的思维操作模型所谓分整关系的联想,就是由整体想到部分,或由部分想到整体。对同类事物而言,分整联想就是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性分析的思维操作,或由一般到个别的演绎性分析。对于同一事物而言,分整关系联想就是自相似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操作。而且,分整关系联想既有形而下的层面,落脚于事物、形象,也有形而上的层面,落脚于相似性质、特征上面。在形而下的层面,分整联想所运用的就是构成分析的思维操作。
    {2}种属联想的思维操作模型所谓种属关系的联想,即由种概念联想到属概念或由属概念联想到种概念的心理思维过程。其中,所运用的思维操作模型主要就是构成性分析和综合中的类型分析与综合。
    从上面对各种联想所用的思维操作模型的解剖来看,简单联想是一种空间性共时性的联想,其思维操作模型的规律是从综合开始,到分析结束;复杂联想是一种历时性逻辑性意义性的联想,其思维操作模型的规律是从“分析”开始到“综合”结束。“简单联想”之所以“简单”,是因为它最后落脚到局部、个体,而“复杂联想”之所以“复杂”是由于它最后落脚到整体的“关系”上面。因此,前者的思维是直觉的感悟的,后者的思维是思辩的分析的。
    3.创造性想象的思维操作模型 “想象”的思维操作模型是较为复杂的。无意想象,相当于某种简单的联想,而有意想象和创造性想象则是一种生产性的思维操作过程,即形象思维。至于再造性想象是一种回忆,一种表象记忆,这与思维没有多大的关系了。因此,探讨想象的思维操作,重点是关于创造性想象的问题。创造性想象本质上是一种虚构。就是对表象与表象的组合、构成。这种组合与构成,是一种极为综合化的思维操作的系统行为。我们平常所说的形象思维,其本质就是一种“想象”活动。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个想象的世界,每个人物都是艺术想象的产物。例如,现实生活中,并没有一个叫“阿Q”的农民。但是,在鲁迅笔下,阿Q却是栩栩如生的。但是,这个阿Q形象塑造过程,即形象思维的过程是比较复杂的。从性格设计构思的角度看,其中既有阿Q内在性格关系的统一(重复、和谐、有机),又有对立、冲突,所谓“二重性格组合”。另一方面,在外在形象的生成上看,又有特征的拼凑、组合。而外在的形象特征又要与性格特征互相和谐统一协调,这又要服从重复性的思维操作模型。此外,在情节生成上,既有人物活动、行为之间的因果逻辑关系,又要有时间、空间的生成关系,前者要运用因果思维的分析与综合,后者要运用历时性分析与综合、空间性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操作模型。
    在我们看来,所谓想象,所谓形象思维,所谓艺术思维就是以形象为语言、媒介进行作品主题、立意的虚构性赋形思维、路径思维的全部过程。这样,虚构化的赋形思维、路径思维就成了想象的操作模型和最后的思维原理、规律了。
因此,要进行想象能力的培养,光说要进行虚构能力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进行赋形思维和路径思维能力的培养,否则,不知道虚构的思维操作路径的目标。
    (三)联想和想象的关系
    表面上看,联想和想象是两种不同的心理过程,各自有自己的特征。但是,落实到具体的思维活动中去的时候,联想与想象就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联想主要落到其它事物上面,而想象则落脚到形象整体上面。但想象与联想又密不可分。因为,联想为想象准备了思维材料,而想象是对联想材料的结合和组装。
    从另一个层面上看,想象可以说是连续性联想的中介环节的中断。换句话说,将一系列连续性联想抽掉其中间环节的时候,那个终极性的联想成品就是想象的产品了。例如,在郭沫若《天上的街市》中,从地上的电灯想到天上的星星,从天上的星星想到天上的街市。天上的街市是一个创造性的想象,而地上的电灯想到天上的星星,就是一个类似联想。可见,想象是和联想密不可分的。从大体上讲,想象是目的,联想是手段.



2#
 楼主| 发表于 2014-4-28 02:47:35 | 只看该作者
原文地址:路径思维之二:逻辑思维作者:日光海岸
路径思维之二:逻辑思维
   
    注:可惜,本部分缺少一、“因果思维”,二、“构成思维”部分,尚无网络版。有机会再传一下吧。
    三、过程思维的分析与综合
    从分析状态上看,构成分析与构成综合是一种共时性的空间性的分析与综合。与空间性共时性分析与综合对应的是“历时分析”与“历时综合”。“历时分析”与“历时综合”就是“过程分析”与“过程综合”。
    1、什么是“过程分析”与“过程综合”?
    所谓“过程分析”,就是对事物的历史发展、演变过程和运动环节的解剖、分解,从而发现事物在各个历史发展、演变阶段和运动环节的特殊状态、特征、规律、原理。所谓“过程综合”,就是对事物在各个历史、发展演变阶段和运动环节的特殊状态、特征、规律、原理的比较、归纳、整合、概括、抽象,从而得出对事物的一般原理和规律的认识。
    2、过程分析与综合在写作中的功能、用途
    显然,凡是要对事物发展、演化、演变的历史过程进行研究的时候,凡是要对某个事物的运动过程的内在规律进行研究的时候,我们都必须运用过程性的分析与综合。
    在说明文写作中,叙述某种事物的历史发展,描述某种工艺的流程都必须运用过程分析和综合的思维方法;在记叙文写作中,对人物性格的历史演变、发展,对人物的行为活动过程的叙述也要用到过程分析和综合;在议论文(学术论文、文学批评)中,对事物历史发展变化的规律的剖析和概括,对行为过程原理的探索也都必须运用过程分析与过程综合的思维操作技术。
    3、过程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操作模型
    (1)历史分析与历史综合 所谓“历史分析” 的思维方法,就是对某种事物作宏观的历史发展演变历史的阶段性考察,从而认识事物在这些演变过程的各个发展阶段上的表现状态的运动特征、规律。
    所谓“历史综合”,就是对历史分析出来的成果———认识事物在这些演变过程的各个发展阶段上的表现状态的运动特征、规律———进行比较、组合、概括、抽象,从而认识事物发展演变的一般特征、规律、原理。马克思、恩克斯所讲的“历史唯物主义”和黑格尔所谓“历史方法与逻辑统一”的辩证思维方法,就运用了历史分析和历史综合的思维方法。
    (2)环节分析与综合所谓“环节分析”就是对某种事物的运动过程作微观环节的细节考察,从而暴露事物在运动过程中的各个细小阶段、环节上所表现出来的特殊性现象、规律。和历史分析一样,环节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对这个事物的运动状态的特殊现象规律有更加细致的完整的全面的充分的了解,从而彻底认识这个事物的运动,之后便是环节综合。
    所谓“环节综合”的思维方法,就是对环节分析阶段的思维成果———事物在运动过程中的各个细小阶段、环节上所表现出来的特殊性现象、规律———进行比较、组合、整合、归纳、概括、抽象,从而准确认识这个事物的运动本质性规律、原理。
    例如,我们在研究写作原理的时候,无法马上看清写的基本原理,于是我们对写作行为进行过程分析,最先看到了写作行为的过程包括立意与表达两个大的环节,我们继续对这两个写作行为环节进行细化分析,发现写作行为的全过程包括感思、立意、结构、聚材、试思、行文这些环节细节。从这些写作行为环节中,我们看到了某个写作行为过程环节上的各自的特征、规律、原理,于是我们对写作行为的过程有了更完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但是,写作的一般原理并不等于这些写作行为的个别环节上的特征、规律、原理的相加,而是提取各个写作环节上的“公因式”,即进行概括、抽象。于是我们先后发现,写作行为过程的基本原理是“知行递变”的过程,而写作行为的本质“知行递变”的本质是一个重复与对比的复制的过程,生命的自组织的生长过程,展开的过程。这就是运用的过程环节综合的思维操作模型进行思维而获得的。
   
    四、程度思维的分析与综合
    因果、构成、历时性分析与综合,其实就是逻辑性、空间性、时间性的分析,这三者也就是所谓“定性分析”。但是,事物存在的状态和性质,除了“质”(性质)这一维之外,还有“量”(数量)这另一维。对这一维的分析与综合,就是“程度分析”与“程度综合”。
    1、什么是“程度分析”与“程度综合”?
    所谓“程度分析”与“程度综合”,就是对事物的功能的强弱,意义的大小、作用的主次、水平的高低、关系的亲疏、心灵空间的广狭、范围的大小等的辨析与区别。其本质是一种数量分析。
    2、程度分析和程度综合在写作中的功能用途
    程度分析和程度综合在写作行为中具有两大功能:主要是对事物功能性质的数量、程度上的轻重缓急有全面的了解。这就是说,不仅要进行功能、原因、性质的构成、阶段的进行分析,还要对这些东西的数量、程度状况有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问题。其二,在进行文章立意确立的时候,也要用到程度综合的思维操作确立高远的立意。
    3、程度分析的思维操作模型
    在进行程度分析的时候,为了实现对程度清晰性的定位,可以运用两种思维操作模型来进行分析:
    (1)性质强度分析与综合所谓“性质强度分析”,就是对事物的性质重要、强度的程度的降幂或升幂排列。即在对事物的性质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之上,对其性质、功能、关系的强度按照由强到弱、由大到小、由重到轻、由多到少等顺序分别排列。或者相反,对其性质、功能的强度按照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由轻到重、由少到多的顺序分别排列。一般情况下都运用的是降幂排列,以突出事物最重要的性质、功能、关系。
    所谓“性质强度综合”,就是将事物的所有性质的强弱程度进行整体的了解之后,对其性质程度的总体的比较的认识,从而使人获得事物性质的全面的、清晰的、重点的了解。
    (2)空间广度分析与综合主要是指对思维主体的思维视域和心灵空间广狭的境界、程度的分析与整合、超越,包容与升华的思维操作技术,其本质是用更高远、博大的心灵空间去整合、超越狭隘的心灵空间,获得自由的体验和感觉。
优秀写作思维的思维操作模型运行规律,进行写作思维品质训练的基本原理
发展心理学认为,对思维的当代品质要求是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独创性、敏捷性。其实,这本来就是对分析与综合的品质要求。
    但是,对于写作思维来讲,分析与综合除了深刻性、敏捷性以外,我们认为还有“充分性”(或“广阔性”)的问题。因为,分析可以是深刻的,也可以是广阔的。因为,充分的分析,却不一定是深刻的分析,而是全面的分析。这是因为,深刻性是从时间、逻辑的角度描述规定思维的理想品质,而充分性则是从空间、程度的角度描述规定思维的理想品质。所以我们认为,对于写作主体来讲,思维的品质应该是充分性、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独创性、敏捷性。
   
    在上一章中讲的因果思维的三种操作模型,只是一种分析思维方法的原理示意,然而真正的现实的因果思维,却是更为复杂的分析的艺术与技术。这种更为复杂的分析艺术就主要体现在因果分析的充分性、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独创性、敏捷性上面。其中,批判性是一种思维意识和动力,充分性、深刻性、灵活性是几种思维过程、方法,独创性是一种思维结果,体现了思维的质量,而敏捷性则是一种思维速度,则体现在思维的熟练程度上。它们共同体现了现代思维的品质。于是寻求实现分析思维的充分性、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独创性、敏捷性的思维操作模型变成了思维研究和训练中至关重要的问题。
    这六种写作思维品质中,“批判性”的思维品质是一种独立思考的人文精神,一种个性化的探讨意识,是一种心态,因此没有什么思维操作模型技术可言。同样,“独创性”它是思维的成果的创新性质,它是通过思维的充分性、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品质及其思维操作模型的过程所获得。因此,它本身也没有什么思维操作模型可描述。至于“敏捷性”只是对充分性、深刻性、灵活性的思维操作模型掌握训练使用的熟练化高速化而已。以因果思维为例,因果分析和综合思维的敏捷性主要能很快看出其中的因果(原因、背景、功能)关系,然而,要达到这种理想的分析状态,惟一的办法就是将种种分析和综合的思维操作模型、技术学到真正理解反复训练反复运用最后学会。一旦到达这个境界,分析思维的敏捷性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通过严格持久的思维训练,这个思维品质的目标是完全能够达到的,但是同样没有什么思维操作模型可概括。因此,本章知识只对充分性、深刻性、灵活性思维模型的揭示和建构训练。
    一、充分性思维操作模型:多维分析与多维综合
    多维分析与多维综合是为了实现分析和综合的充分性所运用的思维操作模型、技术。所谓多维分析与多维综合,就是进行多次、多重、多种形式的分析与综合。
以因果分析与综合为例,分析的充分性,就是穷尽了所有原因、功能、背景的分析。只有这充分性的分析思维才是保证思维是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才能保证结论的可靠性。充分性分析主要通过多维分析来实现的。所谓多维分析,就是对某种现象的多种原因、多种功能分析。这种多维分析就是我们常说的发散性思维。从各个方向、角度进行分析。如图所示:(略)



    在其它种类的分析与综合中,同样存在一个分析的充分性问题,即多重分析和多重综合的问题。例如,在构成分析中,对类型层次、元素、结构单位、层次的层面等的细节分析与综合,就是一种充分性的分析与综合。
    二、深刻性思维操作模型:剥笋式分析与综合
    在因果分析中,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可以理解为一种结果与原因的关系。所以,在因果思维(分析)中,如果只停留一个层面的因果分析,很可能只能获得事物的表面原因或后果,即事物的现象。因此,为了获得本质性的认识,所以对原因、背景和功能的分析就不能停留在一个层面而要进行层递式分析。所谓剥笋式的原因分析,就是对事物现象的原因、背景或功能、后果进行剥笋式的分析。如图所示:(略)
    所谓分析思维的灵活性就是进行灵活的分析,从而得出创新性的观点、思想。所谓分析的灵活性,就是在进行因果分析时,打破常规的因果分析的方向、角度进行分析。人们常说的“逆向思维”、变换角度进行思维就是这种思维(分析)灵活性的具体体现。例如,某件坏事发生了,一般的人对于坏事往往更多地从正面分析它带来坏的影响、连锁反应.。但何尝不可从反面进行功能分析,这件事会带给我们什么教训,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带来什么启示?这就是思维、分析灵活性的体现。综合思维的灵活性则是综合角度的灵活性。例如从事物特征的独特角度进行与其它事物的相同性质进行综合,最后得出一个新颖的认识。
    灵活性思维品质的思维操作模型主要是角度分析与角度综合、时机分析与时机综合。
    三、灵活性思维操作模型
    (1)角度分析与角度综合
    所谓“角度分析”,就是将认识主体的考察角度分化、变化,由整一变为散多,从而形成许多不同的分析侧面和不同分析距离,从而获得了对对象不同性质、成因、特征、规律的认识。这便是运用角度分析得出的认识。苏东坡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是指这种角度分析的认识方法、思维方法。所谓“发散性思维”也是包括角度分析这种思维操作方法。
    所谓“角度综合”,就是对角度分析出来的认识成果思维成果,进行全面性整体性归纳性概括抽象性的认识思考,从而获得认识对象的整体面貌、本质、规律、原理。
    四、灵活性思维操作模型
  (2)时机分析与时机综合
    所谓“时机分析”就是用流动的变化的眼光去考察事物的本质、特征、规律,即选不同时候,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刻来观察分析考察认识事物的特殊表现、特征、原理、规律。所谓“时机综合”,就是将时机分析中得出的认识结果成果进行总体上的归纳、比较、概括、抽象,从而获得对象特征、规律、原理整体的全面的本质的认识。
    如果从更高的分析理论上来讲,其实,灵活性思维操作还是一种构成分析与构成综合、历时分析与历时综合。只是我们前面讲的构成思维和历时思维是一种静态的分析与综合,思维目的着力于思维的全面性完整性系统性结构性。而这里角度思维和时机思维是一种动态的分析。所谓静态分析,就是对认识对象的构成与性质分析与综合,而动态性分析与综合则是对思维观察点、立脚点的分析与综合。而思维观察点、立脚点的变化、灵活自然带来了对思维对象的构成性质的视域的变化、灵活。自然得出了变化、灵活的思维结论。


3#
 楼主| 发表于 2014-4-28 02:48:04 | 只看该作者
原文地址:路径思维之二:逻辑思维作者:日光海岸
路径思维之二:逻辑思维
   
    注:可惜,本部分缺少一、“因果思维”,二、“构成思维”部分,尚无网络版。有机会再传一下吧。
    三、过程思维的分析与综合
    从分析状态上看,构成分析与构成综合是一种共时性的空间性的分析与综合。与空间性共时性分析与综合对应的是“历时分析”与“历时综合”。“历时分析”与“历时综合”就是“过程分析”与“过程综合”。
    1、什么是“过程分析”与“过程综合”?
    所谓“过程分析”,就是对事物的历史发展、演变过程和运动环节的解剖、分解,从而发现事物在各个历史发展、演变阶段和运动环节的特殊状态、特征、规律、原理。所谓“过程综合”,就是对事物在各个历史、发展演变阶段和运动环节的特殊状态、特征、规律、原理的比较、归纳、整合、概括、抽象,从而得出对事物的一般原理和规律的认识。
    2、过程分析与综合在写作中的功能、用途
    显然,凡是要对事物发展、演化、演变的历史过程进行研究的时候,凡是要对某个事物的运动过程的内在规律进行研究的时候,我们都必须运用过程性的分析与综合。
    在说明文写作中,叙述某种事物的历史发展,描述某种工艺的流程都必须运用过程分析和综合的思维方法;在记叙文写作中,对人物性格的历史演变、发展,对人物的行为活动过程的叙述也要用到过程分析和综合;在议论文(学术论文、文学批评)中,对事物历史发展变化的规律的剖析和概括,对行为过程原理的探索也都必须运用过程分析与过程综合的思维操作技术。
    3、过程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操作模型
    (1)历史分析与历史综合 所谓“历史分析” 的思维方法,就是对某种事物作宏观的历史发展演变历史的阶段性考察,从而认识事物在这些演变过程的各个发展阶段上的表现状态的运动特征、规律。
    所谓“历史综合”,就是对历史分析出来的成果———认识事物在这些演变过程的各个发展阶段上的表现状态的运动特征、规律———进行比较、组合、概括、抽象,从而认识事物发展演变的一般特征、规律、原理。马克思、恩克斯所讲的“历史唯物主义”和黑格尔所谓“历史方法与逻辑统一”的辩证思维方法,就运用了历史分析和历史综合的思维方法。
    (2)环节分析与综合所谓“环节分析”就是对某种事物的运动过程作微观环节的细节考察,从而暴露事物在运动过程中的各个细小阶段、环节上所表现出来的特殊性现象、规律。和历史分析一样,环节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对这个事物的运动状态的特殊现象规律有更加细致的完整的全面的充分的了解,从而彻底认识这个事物的运动,之后便是环节综合。
    所谓“环节综合”的思维方法,就是对环节分析阶段的思维成果———事物在运动过程中的各个细小阶段、环节上所表现出来的特殊性现象、规律———进行比较、组合、整合、归纳、概括、抽象,从而准确认识这个事物的运动本质性规律、原理。
    例如,我们在研究写作原理的时候,无法马上看清写的基本原理,于是我们对写作行为进行过程分析,最先看到了写作行为的过程包括立意与表达两个大的环节,我们继续对这两个写作行为环节进行细化分析,发现写作行为的全过程包括感思、立意、结构、聚材、试思、行文这些环节细节。从这些写作行为环节中,我们看到了某个写作行为过程环节上的各自的特征、规律、原理,于是我们对写作行为的过程有了更完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但是,写作的一般原理并不等于这些写作行为的个别环节上的特征、规律、原理的相加,而是提取各个写作环节上的“公因式”,即进行概括、抽象。于是我们先后发现,写作行为过程的基本原理是“知行递变”的过程,而写作行为的本质“知行递变”的本质是一个重复与对比的复制的过程,生命的自组织的生长过程,展开的过程。这就是运用的过程环节综合的思维操作模型进行思维而获得的。
   
    四、程度思维的分析与综合
    因果、构成、历时性分析与综合,其实就是逻辑性、空间性、时间性的分析,这三者也就是所谓“定性分析”。但是,事物存在的状态和性质,除了“质”(性质)这一维之外,还有“量”(数量)这另一维。对这一维的分析与综合,就是“程度分析”与“程度综合”。
    1、什么是“程度分析”与“程度综合”?
    所谓“程度分析”与“程度综合”,就是对事物的功能的强弱,意义的大小、作用的主次、水平的高低、关系的亲疏、心灵空间的广狭、范围的大小等的辨析与区别。其本质是一种数量分析。
    2、程度分析和程度综合在写作中的功能用途
    程度分析和程度综合在写作行为中具有两大功能:主要是对事物功能性质的数量、程度上的轻重缓急有全面的了解。这就是说,不仅要进行功能、原因、性质的构成、阶段的进行分析,还要对这些东西的数量、程度状况有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问题。其二,在进行文章立意确立的时候,也要用到程度综合的思维操作确立高远的立意。
    3、程度分析的思维操作模型
    在进行程度分析的时候,为了实现对程度清晰性的定位,可以运用两种思维操作模型来进行分析:
    (1)性质强度分析与综合所谓“性质强度分析”,就是对事物的性质重要、强度的程度的降幂或升幂排列。即在对事物的性质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之上,对其性质、功能、关系的强度按照由强到弱、由大到小、由重到轻、由多到少等顺序分别排列。或者相反,对其性质、功能的强度按照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由轻到重、由少到多的顺序分别排列。一般情况下都运用的是降幂排列,以突出事物最重要的性质、功能、关系。
    所谓“性质强度综合”,就是将事物的所有性质的强弱程度进行整体的了解之后,对其性质程度的总体的比较的认识,从而使人获得事物性质的全面的、清晰的、重点的了解。
    (2)空间广度分析与综合主要是指对思维主体的思维视域和心灵空间广狭的境界、程度的分析与整合、超越,包容与升华的思维操作技术,其本质是用更高远、博大的心灵空间去整合、超越狭隘的心灵空间,获得自由的体验和感觉。
优秀写作思维的思维操作模型运行规律,进行写作思维品质训练的基本原理
发展心理学认为,对思维的当代品质要求是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独创性、敏捷性。其实,这本来就是对分析与综合的品质要求。
    但是,对于写作思维来讲,分析与综合除了深刻性、敏捷性以外,我们认为还有“充分性”(或“广阔性”)的问题。因为,分析可以是深刻的,也可以是广阔的。因为,充分的分析,却不一定是深刻的分析,而是全面的分析。这是因为,深刻性是从时间、逻辑的角度描述规定思维的理想品质,而充分性则是从空间、程度的角度描述规定思维的理想品质。所以我们认为,对于写作主体来讲,思维的品质应该是充分性、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独创性、敏捷性。
   
    在上一章中讲的因果思维的三种操作模型,只是一种分析思维方法的原理示意,然而真正的现实的因果思维,却是更为复杂的分析的艺术与技术。这种更为复杂的分析艺术就主要体现在因果分析的充分性、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独创性、敏捷性上面。其中,批判性是一种思维意识和动力,充分性、深刻性、灵活性是几种思维过程、方法,独创性是一种思维结果,体现了思维的质量,而敏捷性则是一种思维速度,则体现在思维的熟练程度上。它们共同体现了现代思维的品质。于是寻求实现分析思维的充分性、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独创性、敏捷性的思维操作模型变成了思维研究和训练中至关重要的问题。
    这六种写作思维品质中,“批判性”的思维品质是一种独立思考的人文精神,一种个性化的探讨意识,是一种心态,因此没有什么思维操作模型技术可言。同样,“独创性”它是思维的成果的创新性质,它是通过思维的充分性、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品质及其思维操作模型的过程所获得。因此,它本身也没有什么思维操作模型可描述。至于“敏捷性”只是对充分性、深刻性、灵活性的思维操作模型掌握训练使用的熟练化高速化而已。以因果思维为例,因果分析和综合思维的敏捷性主要能很快看出其中的因果(原因、背景、功能)关系,然而,要达到这种理想的分析状态,惟一的办法就是将种种分析和综合的思维操作模型、技术学到真正理解反复训练反复运用最后学会。一旦到达这个境界,分析思维的敏捷性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通过严格持久的思维训练,这个思维品质的目标是完全能够达到的,但是同样没有什么思维操作模型可概括。因此,本章知识只对充分性、深刻性、灵活性思维模型的揭示和建构训练。
    一、充分性思维操作模型:多维分析与多维综合
    多维分析与多维综合是为了实现分析和综合的充分性所运用的思维操作模型、技术。所谓多维分析与多维综合,就是进行多次、多重、多种形式的分析与综合。
以因果分析与综合为例,分析的充分性,就是穷尽了所有原因、功能、背景的分析。只有这充分性的分析思维才是保证思维是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才能保证结论的可靠性。充分性分析主要通过多维分析来实现的。所谓多维分析,就是对某种现象的多种原因、多种功能分析。这种多维分析就是我们常说的发散性思维。从各个方向、角度进行分析。如图所示:(略)



    在其它种类的分析与综合中,同样存在一个分析的充分性问题,即多重分析和多重综合的问题。例如,在构成分析中,对类型层次、元素、结构单位、层次的层面等的细节分析与综合,就是一种充分性的分析与综合。
    二、深刻性思维操作模型:剥笋式分析与综合
    在因果分析中,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可以理解为一种结果与原因的关系。所以,在因果思维(分析)中,如果只停留一个层面的因果分析,很可能只能获得事物的表面原因或后果,即事物的现象。因此,为了获得本质性的认识,所以对原因、背景和功能的分析就不能停留在一个层面而要进行层递式分析。所谓剥笋式的原因分析,就是对事物现象的原因、背景或功能、后果进行剥笋式的分析。如图所示:(略)
    所谓分析思维的灵活性就是进行灵活的分析,从而得出创新性的观点、思想。所谓分析的灵活性,就是在进行因果分析时,打破常规的因果分析的方向、角度进行分析。人们常说的“逆向思维”、变换角度进行思维就是这种思维(分析)灵活性的具体体现。例如,某件坏事发生了,一般的人对于坏事往往更多地从正面分析它带来坏的影响、连锁反应.。但何尝不可从反面进行功能分析,这件事会带给我们什么教训,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带来什么启示?这就是思维、分析灵活性的体现。综合思维的灵活性则是综合角度的灵活性。例如从事物特征的独特角度进行与其它事物的相同性质进行综合,最后得出一个新颖的认识。
    灵活性思维品质的思维操作模型主要是角度分析与角度综合、时机分析与时机综合。
    三、灵活性思维操作模型
    (1)角度分析与角度综合
    所谓“角度分析”,就是将认识主体的考察角度分化、变化,由整一变为散多,从而形成许多不同的分析侧面和不同分析距离,从而获得了对对象不同性质、成因、特征、规律的认识。这便是运用角度分析得出的认识。苏东坡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是指这种角度分析的认识方法、思维方法。所谓“发散性思维”也是包括角度分析这种思维操作方法。
    所谓“角度综合”,就是对角度分析出来的认识成果思维成果,进行全面性整体性归纳性概括抽象性的认识思考,从而获得认识对象的整体面貌、本质、规律、原理。
    四、灵活性思维操作模型
  (2)时机分析与时机综合
    所谓“时机分析”就是用流动的变化的眼光去考察事物的本质、特征、规律,即选不同时候,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刻来观察分析考察认识事物的特殊表现、特征、原理、规律。所谓“时机综合”,就是将时机分析中得出的认识结果成果进行总体上的归纳、比较、概括、抽象,从而获得对象特征、规律、原理整体的全面的本质的认识。
    如果从更高的分析理论上来讲,其实,灵活性思维操作还是一种构成分析与构成综合、历时分析与历时综合。只是我们前面讲的构成思维和历时思维是一种静态的分析与综合,思维目的着力于思维的全面性完整性系统性结构性。而这里角度思维和时机思维是一种动态的分析。所谓静态分析,就是对认识对象的构成与性质分析与综合,而动态性分析与综合则是对思维观察点、立脚点的分析与综合。而思维观察点、立脚点的变化、灵活自然带来了对思维对象的构成性质的视域的变化、灵活。自然得出了变化、灵活的思维结论。


4#
 楼主| 发表于 2014-4-28 02:48:32 | 只看该作者
原文地址:路径思维概括作者:日光海岸
     六类18种具体赋形思维操作模型(路径思维):
A.因果思维:1、原因分析与综合,2、背景分析与综合,3、功能分析与综合、4、措施分析与综合;

B.构成思维:5、类型分析与综合,6、结构分析与综合,7、层次分析与综合,8、尺度分析与综合;

C.过程分析与综合:9、历史分析与综合,10、环节分析与综合;

D.程度分析:11、性质强度分与综合,12、空间广度分析与综合,

E.相似思维:13、异类他相似思维,14、同类他相似思维,15、空间自相似思维,16、时间自相似思维。

F. 写作思维方法论:17、多角度分析与综合,18、多时机分析与综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14:35 , Processed in 0.32258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