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生表达的语词基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28 06:14: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学生表达的语词基础
张华
( 只有会思考,才有会说话。会思考才是内质,言语技术只是认识的表达,只是认识的言语外显效果问题,不是本质问题。所以思维能力决定着表达的水平。情感丰富、会思考问题是说好话的根本。思维能力反映着人认识事物的水平,其中最基本的就反映在一个人所掌握的概念的水平上。如果概念丰富和准确,即掌握的词汇既丰富,又能理解和运用,这就说明这个人认识事物的水平高。所以除了要会思考外,我觉得第二重要的就词汇的质和量。应当重视学生词语的学习。一个人词汇丰富又能运用,这个人的思维水平和表达水平才有可以好。)
在表达方面,我认为存在着三个决定:思维能力决定表达的水平,言语技术决定表达的效果,语词基础决定表达的可能。“三个决定”就像三个脚一样,支撑着一个人的表达之鼎,缺失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可能立起来。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中学写作教学,基本上停留在言语技术上的分析、追逐、提炼和攀爬上,这种单方面的努力行为,当然不可能实现写作能力的飞跃;事实上,这样单方面的努力之后,学生的写作水平得不到实际提升,而语文老师常常喜欢将之归因为学生的天赋欠缺。显然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肤浅推卸。
当前,在认识到思维能力的强大影响作用后,写作教学开始重视研究思维与表达之间的关系,并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求表达水平的提升。思维能力怎么提高呢?这是一个相当艰难的综合性学术问题。到目前为止,人们已经做出了许多探索性的研究,成绩很大,但在操作性等一些关键问题上,就如何提高思维能力这一中心议题,尚没有行之有效且立竿见影的操作方式。因此,虽然语文教学一再强调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由于操作的滞后,在具体的语文课堂上,这个响亮的号召,其实基本上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这种号召的落空,实际上并没有使写作教学在实质上取得巨大的成功。这是一条艰难而道远的真理之路。
在技术训练和思维训练以外,中学写作教学几乎没有了其他可以伸展的地方,语文老师关于写作教学的认识,也仅仅止步于这两条。我们的一切努力,都集中在这两个方面。我认为相对于这两条在实践中所碰到的困难来说,中学写作教学其实还存在着一个更大的困难,而这个困难几乎逸出我们的认识视野和实践诉求之外,这可以算作是写作教学的一个最大漏洞。认识不到的问题,往往才是最为严重的问题。
这个困难就是:语词基础决定了表达的可能。
其实这是一个常识,因为太“常识”了,我们几乎像对待空气一样,感觉不到它的重要性甚至存在。由于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中学写作教学,几乎没有将语词基础的奠定视为一个必须解决的表达障碍。于是在语文教学中,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写作教学,我们从来不把语词的积累和丰富,看作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学生语词基础的夯实,也就处于一个散漫自由随波逐流的不自觉境地,他们的语词基础在小学语文学习的基础上,随意地个人化地成长着。可想而知,这种放任自流的语词基础积淀方式,其效率必定是低下的,其功能必定是弱小的,而其阻碍表达能力提高的能量,也必定是巨大的。
学生表达的语词基础,有两个重大的教师空白,等待我们去填补:一是语词的量,二是语词的学。
语词的量,涉及到积累哪些语词的问题。就目前所见的一些研究资料而言,语文教育界在学生语词量方面的探索几乎处于一个无序无为的状态,在官方文件里,我们难以获得相关的数据支持,而在语文外的一些文件里,我们也只能获得一些隐约不明的笼统数字,比如“3500个常用字”等等。对于一个初中生或者高中生,又应该获得多大的语词量,那就更没有什么说法,在百度里搜索一下,涉及的网页,多数又是谈英语学习的。由此可见,当期语文教学在这方面研究的薄弱程度。
语词量的缺失性研究,严重影响到我们的写作教学的开展和提升。由于没有科学的定量规定,也就无法检测学生在这方面的好坏情况,因而语文老师也就不把语词学习当做是一项重要任务,这样,语词学习成为被语文教学的遗忘的角落,也就不觉得奇怪了。在这种语词教学严重匮乏的现实语境下,想要取得写作教学的突破,显然是寸步难行的,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上是无为无能现状,也就必然地水落石出。
作为一线语文老师,囿于研究水平和研究精力,很难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对语词量的课题做出高水平的探索,这个任务,当然也就落在了众多语文教育专职研究者身上。我们呼吁,当前语文教育专职研究人员,应该将时间和精力放在这些带有基础性质上的研究上来,而不是做一些吸引眼球的门户之争。或许,这才是汉语教育的希望所在。
语词的学,涉及到如何积累语词的问题。语词量确定之后,作为教学活动,则重在落实。语词积累划归记忆方面的问题,但凡说到记忆,无外乎都要合乎记忆的基本规律。
记忆的第一规律即是理解。语词不是机械的事物,而是带有意义的文化产品,学习语词,重在理解语词,这既是记忆的基础,又是运用的前提。准确把握语词的含义,是表达准确的充分必要条件。要让学生理解好语词,单靠课堂上老师的讲解和介绍,是远远不够的,务必将这种理解的需要,转为学生的自行解决的动力。因此,培养学生通过工具书来查询语词含义的习惯,就显得异常重要。在现实中,大多数学生其实不太愿意去翻查字典、词典,即是它们就在旁边,这种现象表明,这一习惯的培养任重道远。
记忆的第二规律是重复。凡记忆的内容,离开重复,遗忘率就会很高,记忆效果也会很低。对于学生来说,只有重复去识记确定下来的语词,才可能真正实现语词积累的突破。这个道理其实很浅显,但是实施起来却困难很大,原因在于重复是极其枯燥乏味的一件事情,尤其是作为表达基础的语词,要依赖很强的坚持力,方能奏效。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来说,显然得寻求更其他途径来达到目的。重复可以分有意重复和无意重复,有意重复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自控力,无意重复则需要通过扩大阅读面来实现语词的接触频率。而这两者,恰恰是语文教学的薄弱之处。
记忆的第三规律是运用。运用是一种特殊而高效的记忆方法。语词是表达的基础,它本身具有很强的活动品质,因此这种动作痕迹较强的运用方式,能够很好地巩固记忆过的语词。语词运用的方式就是写作,因此,让学生多写,并且鼓励学生多运用记忆过的语词,无疑可以让学生在一种突破自我表达空间的快乐当中,不断扩充和丰富自己的语词库。应该说,当前中学生的写作量,整体来说是偏少的,尤为严重的是,在有限的写作当中,鼓励运用新语词的有效措施相当匮乏。我认为,这也是阻碍学生积累语词的重大缺陷。
总之,积累语词,于学生自己而言,语文教师要积极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于教师自己而言,语文教师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拓展学生的积累渠道。内外结合,主客兼动,双管齐下,则学生表达的语词基础,方能得到真正有效的夯实,在此基础上,学生的表达能力,才能实现其应该的可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4 07:25 , Processed in 0.07830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