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的作文教学信条(1-10)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28 06:38: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我的作文教学信条(1-10)作者:钟传祎

1.作文是一项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掌握的最基本的生存技能。好比学会走路,没有哪一个孩子说学不会,只是走得好坏而已,除非天生残疾。我们应该采用妈妈教孩子走路的方法教孩子作文,不断地鼓励,不断的训练。不是一开头就要求孩子先迈左脚,伸出右手,抬头挺胸,目视前方,孩子不懂,教也白教,也没有那一个妈妈会这么傻,但是,我们的小学老师却总是在做这样的傻事。结果在作文的技巧训练中,孩子越来越不会写作文,越来越害怕写作文,以为作文就是文字游戏,就是折磨人的事。

2.孩子学作文和学走路,道理是一样的。都能学会,但不一定都能学好,尤其是不一定都能成为出色的写作者。人人都会走路,但不是人人都走得好看的。要走得好看,除了自身的基本条件好之外,还必须接受基本的走路姿势训练。模特是以走路为生的人,是走路走到极致状态的人,她们具备良好身体素质和艺术特质,经过严格走路训练,成为人们敬仰的楷模。但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做模特,这只是极少数人的舞台。作文同样如此,人人都会写,都能够写,但不是人人都能写好,尤其是成为以文字为生的,成为出色的作家,塔尖永远只是少数。所以我们的作文教学要以培养孩子愿写为目标,只有愿学,才可能能写,最后才可能会写,写得好永远只是少部分人的行为,否则大家都以文字为生,最后都只能饿死。

3.在作文中学习,在学习中作文。作文是学习的工具,学习为作文提供各种可能。学习和作文施不可能分开的

4.让作文成为孩子最好的伙伴。学习的伙伴,生活的伙伴,创造的伙伴,研究的伙伴。让作文陪伴孩子成长。

5. 作文不是教会的,作文是学会的。只有提供丰富的实践情境,让学生参与、体验、互动、交流、感悟、练习,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才能真正解决作文的痼疾。而这种丰富的实践情境就在孩子的的学习生活中。

6. 跳出作文教作文。让学生忘记了是在进行作文训练,忘记了自己是在写作文,这是作文教学的最高境界。

7. 每一个人不一定成为作家,但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作文,只有学会用文字表达我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情况,才能更好的和他人交流、和生活对话。我们可以不成为作家,但我们一定有话要说,有话要写,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离不开写,离不开作文。
    8. 学生为什么没有东西写,一说写作文就头疼,脑袋一片空白,其症结是知识储备不够。比如观察树,婴儿的头脑中一片空白,家长指着树,告诉说,这是树,一次两次三次,婴儿会说话了,他说树,这时,婴儿的头脑中只有一棵数的整体形象,至于树的大小、形状、颜色,他不可能有认识,哪怕他天天对着树看,甚至家长细心地指导,最终是无功而返。当孩子长大,积累了有关树的知识,了解到一些树的名称,知道了根茎叶花果的概念,掌握了颜色的基本知识,清楚各种形状的表达,他头脑中树的表象才会丰富起来,树的形象才会立起来。让一个植物学家介绍树,因为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总是有很多的话要说的。而我们的学生天天面对着树,就是因为知识储备不够,脑中的树很单薄,不丰满,自然也就一两句话介绍完了。
9. 作文,你的名字不姓“语”,它是属于全体学科老师的,只不过“语言”这层外衣全靠语文老师来设计。就算作文姓“语”,好比我们的孩子跟父亲姓,但教育孩子却不仅仅是父亲的责任!只有所有学科教师都有意识地参与作文教学,作文的问题才能真正解决。
    10. 观察能力是写作能力的基础,观察能力的培养是所有学科老师的任务。任何学科的学习都需要学生的观察,任何学科的学习也在培养着学生的观察能力。数学课上,同学观察图形,比较式子,把握区别,需要明亮的眼睛和一定的观察技巧;美术课,看图观察,欣赏作品,野外写生观察,我们不仅学习观察的方法,而且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体育课认真观察新学动作,看清体育老师的示范,揣摩动作要领,一边模仿,一边纠正,离开观察,不可能学好一个动作,不可能很好地参与体育活动。音乐课更是训练耳朵的听觉,学会把握声音的长短、高低、大小、快慢、好坏,学会体验声音表达的情感色彩,学会用声音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学会用耳朵观察,丰富了观察的渠道,提高了观察的质量。科学课更是离不开观察,每一项小实验,小制作,都需要学生仔细观察。


2#
 楼主| 发表于 2014-4-28 06:39:20 | 只看该作者
原文地址:我的作文教学信条(11-21)作者:钟传祎

11.小学作文首先要解决写具体。解决文章写具体的办法是教学生学会分解。事物可以分解,事情可以分解,活动可以分解。比如写花,先把花分解为:花瓣、花蕊、花托;花的颜色、形状、静态动态等,分得越细,观察描写越清楚。只要会分解,就能彻底解决文章空洞的问题。

12.作文起步要顺其自然。开始写一句话,写两句话,只要能写,写真话就找准方向。最好的起步训练就是学生口头作文,让孩子交录音文本。

13.写改分开。写作文的时候要一气呵成,不修改,不回头看写过的文字,不停顿,不斟酌。遇到思路阻塞,跳开,另找新的路子;遇到不会写的字词空着,赶紧往下写,一直保持思路畅通。写完后再仔细斟酌,反复修改,提高行文技巧。

14.作文的兴趣要培养,培养的方法是多鼓励,鼓励的方式让学生的文章尽可能展示。每个人活着都希望被认可,学生也一样,学生的作文展示出来就是最大的认可。展示的方式要多样,不同阶段展示的方式尽可能变化。

15.作文可以作为各学科的一项特殊作业,创新作业。复习功课,整理笔记,记录课堂,提出问题,反映情况,记载领悟,都可以写成文章,成为研究性学习的最好方式,提升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16.各科学科作文最初的形式可以:今天学了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和以前的某一个知识点有关,在生活中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对自己有什么启发帮助。

17.观察能力的培养一定是多感觉,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地进行。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行的,仅依靠语文老师也是欠缺的,仅训练看的能力也是不够的。

18.作文的形式应该多样,作文的内容应该开放,作文的评讲应该多元。从学生的感受、体验出发,用活泼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在不自觉中写出一篇篇文章。

19.作文教学的第一原则是兴趣,第二原则还是兴趣,只有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解决学生愿写的问题,作文教学才真正成功。

20.作文教学要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起步阶段要最好不讲技巧,不设要求,只鼓励多写,用各种形式去表达心中的诉求。

21.作文要日记化,诗歌化,书信化,课文化,智力化。要多写多练,把写文章当成一种习惯,天天记,时时记;片言只语,长短不一,随意成行,变化成诗;写博客,开空间,借助网络书信,和人沟通交往,记载成长历程;模仿课文,记录思考,分享学习心得感悟,提升学习品质,让作文陪伴生活、学习每一天。



3#
 楼主| 发表于 2014-4-28 06:39:40 | 只看该作者
原文地址:我的作文教学信条(21-30)作者:钟传祎

21.作文要日记化,诗歌化,书信化,课文化,智力化。要多写多练,把写文章当成一种习惯,天天记,时时记;片言只语,长短不一,随意成行,变化成诗;写博客,开空间,借助网络书信,和人沟通交往,记载成长历程;模仿课文,记录思考,分享学习心得感悟,提升学习品质,让作文陪伴生活、学习每一天。

22.学习内容是生活的浓缩,学习过程是联系生活,还原知识在生活中的面目,是一种间接的认识生活。教材是间接经验的总结,阅读教材也是在观照生活。学科作文叙写学习的体验、感悟、心得、收获,不仅加深对生活的理解、深入,而且联系生活学习,为知识的迁移、建构提供可能。

23.我们要立足现代社会,可以不写小说,不写散文,不写诗歌,不写新闻,但不可不写学科作文。你成功的每一步离不开写,你写作的内容离不开你的专业知识,离不开你的学科素养。你学理科专业,你整天和数字打交道,你也要学会分析数字,理解每一个数字背后的含义,解读数字背后的故事,你也需要写文章,写学科作文。

24.现代信息社会,写作是一种生活的基本技能。写作的方式多种多样,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单一的训练内容,模式化的训练手段,为文字而文字的教学理念,制约学生的发展,扭曲了作文的本质。

  25.作文教学一定要简单、朴素。确不可矫情、繁琐,要返璞归真。

  26.议论文写作可以从学科学习中得到更多的营养。论证推理可以借鉴几何的证明,论据可以利用学科内容,比如历史、科学、艺术故事,和教材相关,容易记住,也利于学习。

  27.作文听写是作文起步的最佳策略。这一策略融教师下水作文、学生听记习惯培养、说写结合等一体,让学生毫无困难地学会作文,走好作文的第一步。

  28.要培养学生作文的对象意识。让学生站在读者的角度想一想,他们想了解什么问题,每次作文前先列出十个左右的问题,明确哪个问题最重要,然后在文章中一一回答清楚。学会把读者的问题变成作文。

  29.要培养学生把课堂笔记变成作文的能力。要让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指导学生如何记课堂笔记,课后进行整理,并变成一篇小作文,记录一个问题,一点感悟,一点收获,用自己的语言阐述一个概念,表达自己的理解等。

  30.要培养学生用作文的意识。时时刻刻让作文陪伴自己身边。有困惑,用文字倾吐;犯错误,用文字记录;有进步,写下进步的过程;成功了,写一写自己的体验,失败了,回顾一下失败的历程。和人交往,出外活动,看书做题,小研究小探索,成长的每一步都可以写成文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11:46 , Processed in 0.06957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